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690030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71 大小:17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docx(2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论文 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相互结合 姓名:麻晓桢 学号:2023620239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4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开放语文课程,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搜集、去整理、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把语文学习与平时的生活充分的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将思考探索的结果重新回归到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来,去合作,去交流,去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让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2、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拓展 结合 【正文】 语文课程教学论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知识的迁移。 (一)课

3、外扩展的定义 开放性课堂教学应当是民主的、和谐的、轻松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活动易于展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在开放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拓展、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关于

4、课外阅读的拓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拓展。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的课外阅读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各学科的课程负担过大,极大地压缩了课外语文阅读的拓展;初中生却因为自身和老师指导不利,很少甚至不会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最终导致了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这一关键学习过程的缺失。那么怎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推进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 我认为有如下几条: (1)加强合理、科学有效的学科指导。 (2)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3)结合实际,合理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5、。 (4) 阶段性、有步骤的推动课外阅读。 课堂,其实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始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拓展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三)拓展的几种策略 、围绕文本积极备课,做好预设性拓展 、立足课堂及时应变,进行生成性拓展 ()巧用错误,归谬引申 ()借助质疑,顺藤摸瓜 ()直面发难,润物无声 抓课堂对话做好生成性拓展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后才能自发、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拓

6、展应有的品性 在一节课中,抓准时机的好拓展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会成为这节课的生命线。但过多、泛化的拓展却会削弱对文本的解读,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拓展要有效,实在,就要遵循语文课自身的品性。 (1)文本性 “读文必须悟道,悟道要会读文。”“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还要使他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就道悟文,品位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本分。”这些话语强调的都是研读文本的重要性。教学需要拓展,但是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尤其是课内的生成性拓展往往有更大的随机性,更应该

7、立足文本,否则“出口千言,离题万里”。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雷雨教学,许多老师图省力,就让学生看话剧或是电视剧来代替文本教学,结果是学生评价人物,不着边际。如项链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伏笔,导致情节续写,荒诞离奇,一味搞笑求趣味。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不尊重课本,随意添加情节,追求表面热闹。这些都将失去拓展教学的“信度”。教师应在设疑激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强对文本自主诵读、感悟、体验,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性评价。“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有信度的拓展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8、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只有注重文本性原则,才能使语文课象语文课,不至于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时事分析课、影视音乐欣赏课等。 (2)必要性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密切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课堂拓展教学体现了中学语文教育原则中的“听说读写教学互相促进原则、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互相结合原则、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互相配合原则”,也符合新课标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和”的要求。但课程改革中的语文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二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的划上等号。有些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的理解的偏差和对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观

9、点的断章取义,于是,便随心所欲的将文本进行任意肢解和拓展,想怎样拓展就怎样拓展,想拓展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不考虑是否有拓展的必要,于是有些拓展就出现了画蛇添足、喧宾夺主的闹剧。如在我若为王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教学的形象化,就在课件中引进了还珠格格电视剧中的皇帝、皇后、皇子等画面,这可好,一下子就使课堂炸开了锅,那些学生是高兴了,可是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些拓展不利于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或只对少数几个学生起作用的的话就失去他的实效性,就不予考虑。因此,在进行文本拓展时,首先要考虑其必要性。 (3)适度性 拓展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以量多取胜。有效的拓展,内容不在多,而在于恰到好处。有效

10、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当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有些教师把课堂的拓展当作展现自己才华的“卖点”。笔者听过一堂赤壁怀古的公开课,该教师介绍苏轼时从三苏名震京师讲到乌台诗案讲到被贬黄州,从得罪当权、得罪皇帝的诗篇讲到皇帝的爱才不杀洋洋洒洒讲了十几分钟,比较形象还从周瑜的年少有为带出了周瑜精通音律的万人迷的风流形象。这样的课让学生爱听,但由于教师课外知识讲的过多,对学生进行课文的研读的指导就相应减少了,导致学生对诗的内容理解不透,重点没有抓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拓展内容和形式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容量是大了,但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甚至无所适从,课后没有什么印象,这样的拓展起不到良好的教

11、学效果。再如:在我与地坛中大介绍史铁生与某国际体育明星的友谊、在荷塘月色中来段即兴的舞蹈表演,这样拓展虽能活跃课堂气氛,却谈不上提高语文素养。适度性原则要求课堂拓展时关注语文课本身的内涵,不必“每课必拓”,不要因追求时髦而失去文化本身的精髓。 【结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只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为每一名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每一名学生架设了成才的桥梁,充分体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变化和

12、适应,虽然拓展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流行风”,但却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发出,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融入到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拓展才能渐入佳境。 对语文课堂拓展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改下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拓展虽然有诸多的误区和不足,但它的优点正被广大的教师所实践着。我们教师只有脚踏实地的以文本为基础,遵循语文课该有的品性,做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才能还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激情的课堂。 推荐第2

13、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 一、填空题 (10分) 1、语文学科的发展 (1)学科萌芽期(18971921年) (2)学科草创期(19221949年) (3)学科徘徊期(19491977年) (4)学科发展期(1978年至今) 2、语文名称的演变 (1)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 (2)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第一个正式名称 (3)“国语”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4)“语文”语文学科的定名 (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19561958) (6) “语文”1958年后至今 3、古代语文教材 (1)识字类: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其他:声律蒙求、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 (2)

14、韵语知识类:昔时贤文、名物蒙求等 (3)经史类:“五经”“四书” (4)文选读本: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昭明文选。 其后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机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影响最大、流传最久),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4、语文课程性质及其理解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语文课程目标义教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维度、五个方面(显性

15、):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习方式。 三个维度(隐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高中总目标的五个层面及其具体内容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 形式能力: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

16、文语言的感受力。 内容情感: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

17、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

18、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民族性强调整体把握。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

19、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9、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必修 5个模块 ; 选修 5个系列 任选4个模块。 选修: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0、语文教师素养车 人格素养发动机 专业素养油 教学素养良好性能的其他设备+开车技术 科研素养锦上添花 11、语文教学方法 (1)以师讲为主:讲解法、讲读法、讲练法、串讲法 (2)以生为主:讨论法、复述法 (3)以师生互动为主:问答法、谈话法 (4)以评为主:评析法、评点法 (5)以读为主:朗读法、吟诵法 (6)以品为主:品读法、品析法、品评法 (7)以演示为主:观察法、观摩法、参观法、(

20、实验或挂图等)演示法 (8)以操练为主:练习法、提纲法、表演法 (9)以相关文本为对象:思路法、比较法、互文法 (10)以环境为对象:情境法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12、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意义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提高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的内容 依据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划分,包括识字写字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学习等四大子系统。 阅读:熟读背诵、精思、博览(略读、通读、跳读、速读)、查工具书、积累 写作:规范书写、练笔、积累 口语交际:普通话、文明得体、

21、耐心专注倾听、自信负责表达等。 (3)培养原则 计划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4)培养过程 一般包括明确意义、掌握知识和认真实践等三个方面。 明确意义。 如默读:()对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不受阅读环境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可以培养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感情。 掌握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要求等几方面。如默读,其多种方法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浏览、跳读等,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读,快速的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带音动嘴,不指读等。 认真实践。 二、板书设计 (评析5分+设计15分)

22、 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高度的概括性 : 故都的秋 语言精炼 内容全面(课题、作者、出处、内容脉络、表达特点技巧、主旨、情感等) 清晰的条理性 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 周密的计划性 形式 顺序 时机 适当的灵活性: 自我的及时修改、增减甚至重新设计 注重学生现场的合理用词等的融合 整体的艺术性: 字形的正确工整美观 布局的科学合理美观 主板书:占整体的 35/,中间或左侧或中侧偏左。 副板书:占整体的2/5两边或右侧 形式的丰富巧妙形象 三、赏析和设计 (赏析段落10分+撰写段落教学的说课稿40分) 说课稿分数比重:(1)说课内容及其顺序的合理安排 5分 (2)教材分析 5分 (3)教学目标表述的规

23、范与合理 5分 (4)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5分 (5)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10分 (6)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10分 课文:乡愁、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步、春、背影 四、论述题 (20分) 可能有些知识点漏写了,希望大家自己补充,祝大家考试顺利,元旦快乐! 推荐第3篇:语文课程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

24、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国外四种意见:1.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彼此独立。2.两者相互交叉。3.两者相互包含.4.两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国内四种意见: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3.相互独立论 4.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二者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

25、021918)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教育学中的“国文教授法”。 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重点四暗示教师的“教”,很少涉及学生的“学”。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时期(19241939)陶行知倡导将“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学法” 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 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今)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

26、标 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

27、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

28、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

29、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什么是“ 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 “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n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n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萧统的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

30、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什么是评点法? 熟读、精思、博览 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评点法 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 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 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 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教学内容问

31、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 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 1904年语文单独设课。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的意义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1902钦定学堂章程 2.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学制。实行分科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始。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

32、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 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 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 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30年代的研究:主要讲解内容、全面理解和掌握文

33、章的内容和技巧、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指导学生自学。 语文学科的定名: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叶圣陶的建议,统称“国语”、“国文”为“语文”。 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

34、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 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 第三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 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

35、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学科的工具

36、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 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

37、目标”的认识。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 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

38、文性与工具性的统 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

39、色?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 鼓励自由表达,在

40、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 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

41、展? 1.乐于探究2.自主学习3.主动参与4.勤于动手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 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 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42、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精要 好懂 有用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提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都不符合教学实际,强调文道统一。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1.从功能目标上看,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人的单向度发展转向重视“全人”发展,由重视选拔取向的精英

43、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从课程内容上看,改变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繁难偏旧现状,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从课程结构上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4.从教学方式上看,由关注怎么教的具体方法问题转向关注为什么教的目标问题和教什么的内容问题,关注教学的本质问题,努力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5.从课程评价上看,改变以往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从课程管理上说,增加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择利用。什么是语文教材?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

44、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语文教材主要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 (使用)语文教材? (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什么?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和过程的统一。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