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眉山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眉山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眉山市 眉山市“十二五”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按照中央、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结合眉山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时代主旋律,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重点,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为推动眉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条件。 “十一五”期间,眉山市文体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新建了市体育馆、市广电大楼、市文体综合楼、三苏纪念馆等一批文
2、体场馆,修缮了三苏祠祠堂区等文化设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公共文体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市和区县每月举办一次特色文体活动,大型文体活动常年不断,成功举办2届全市性运动会,承办国际及全国性的比赛13次,首次实现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把上百场精彩演出送到农民家门口;文化传承成绩不俗,成功举办东坡国际文化节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文化活动;三苏祠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并成功创建国家级AAAA景区,全市6个区县全部跨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文化体育硕果累累,眉山市文体工作者获得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的大奖;广播电影电视工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稳步
3、推进“村村通”等广播影视覆盖工程;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实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市全覆盖,在全省一枝独秀,出版物市场繁荣稳定;文体影视新闻出版产业长足发展,市场繁荣有序,重点企业加快崛起,国有单位展现活力。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进一步推进“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四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攻坚时期。特别是未来五年,眉山市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升级期,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将空前强烈,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趋势日渐凸显,文化建设的战略作用越来越重要。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更为眉山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眉山市文化发展的总体态势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期待还不完全适应,与又好又快的社会经济形势还不十分协调,体现在眉山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量少质弱,市、区县和乡镇、村的文体设施建设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急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广度深度都不够,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产业较为匮乏,展示眉山特色、眉山气派的文化精品力作还不多。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全面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不仅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也成为推动眉山科学发展、实现眉山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
5、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开拓创新、壮大实力,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建设“文化小康”、构建和谐眉山,推动全市“四大目标”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全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影视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市文化体育影视新
6、闻出版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0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5%左右;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体影视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全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眉山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体育方面: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服务均等化;增强公众体育意识,体育人口明显增加;创新业余训练兴办模式,争取省运会排名稳中有
7、升;构建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产业增加值有显著提高;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明显增加,基本具备承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的能力。 广播电影电视方面: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力争基本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实现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进一步改善,市、县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总量比2023年增长20%,达10000小时。全市有线电视网基本完成适应“三网融合”业务的技术改造和建设,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发展用户达58万户。全市广播影视业经营收入突破2亿元。 新闻出版方面:基本建成以公益出版、农家(社区
8、)书屋、公共阅读设施、乡镇出版物销售服务网点和全民阅读工程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四川包装印务产业基地和青神竹编艺术版权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产业发展体系。 三、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持续兴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引导,切实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紧密结合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阵地,积极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
9、抗震救灾精神,着力加强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面贯彻实施四川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全市开展三大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城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开展“节约资源、低碳生活、保护生态”、“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和“绿色频率频道”系列主题活动;二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系列主
10、题活动;三是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等系列主题活动。 (四)抓好舆论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强化“大宣传”意识,大力推进外宣工作,努力提高眉山知名度。与时俱进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抓好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塑造眉山对外良好形象。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整合全市党校、社科联、高校等科研力量
11、,开展重大理论攻关,推出一批前瞻性、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加大学术领军人物、科研骨干和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人文素质。 四、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启动“市文化中心”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期建成功能布局合理,达到国家标准的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眉山影视城、市“非遗”保护展示中心。 实施县级“两馆”改造扩建工程,使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标准;完成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配套,建成市和6个区县数字图书馆;规划筹建仁寿、彭山、洪雅、青神“非遗”专题博物馆、展示中心。 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12、设施配套和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备配备,实现128个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和72个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6个县级支中心,131个乡镇(街道)和1186个村以及72个城市社区的基层服务点,实现工程全覆盖;建设乡、村两级公益性电子阅览室;积极推进公益性上网场所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作用。 (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分期建成“市体育中心”(市体育场、市游泳馆池、篮球场、网球场、健身中心、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乒乓球和羽毛球训练馆),使眉山市基本具备举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的能力;区
13、县健全体育场馆建设,争取国家“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各1个;社区、乡镇建设一批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努力实现20%的乡镇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30%的行政村有公共体育设施。 (三)公共广播影视设施建设。 建设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市、县广播电视采、编、录、播以及传输、调看、审查、播出、存储和管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巩固无线覆盖成果,充分发挥直播卫星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区提供公益性有偿服务,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网的发射台站,建设县级以上地面数字覆盖网,播出中央、省、市(县)级电视台节目。利用乡镇(社区)综
14、合文化站,建立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场所。力争建设市县两级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四)公共新闻出版设施建设。 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补充更新部分出版物,加强运行营理,积极开展社区书屋建设,配套出版物,规划建设社区报栏。新增书城2个,新华书店门店6个,乡镇出版物销售网点约50个,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实施好出版物市场净化(“扫黄打非”)工程,抓好“扫黄打非”进社区乡村,基本建成网络出版物信息监管系统和出版物市场监管保障体系。 五、全面推进文体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一)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 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争创公共文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打造文化节会品牌。大力弘扬东坡文化,力争把“东坡国际文化节”办成
15、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积极组织参与“群星奖”评选活动,创建一批文化先进单位,形成一批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代表的,具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实施“每月一次文化活动”,坚持文化乐民方针,开展优秀舞台艺术精品下乡工程和基层流动文化服务配送工程,实现市和一区一县一个文化品牌的战略目标。打造广场社区百姓舞台等文化乐民活动,在全市每个社区建立一支演出队伍、一个文化广场、一项特色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 加强艺术产品创作与生产。参与振兴川剧工程、打造“巴蜀画派”和巴蜀六大创作生产工程,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一地一品牌”特色舞台艺术品牌工程。“十二五”期间,力争有12
16、部反映时代精神、具有眉山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舞台精品剧目。保持每年有15件以上文艺作品在省以上展演并获奖。努力挖掘、培养民间艺人和文化专业户,引导创作原生态艺术作品,大力发展民营文艺团体和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积极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能力。在全市建立图书馆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设立“政府信息查询专题阅览室”。实施“古籍抢救保护工程”,到2023年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和制度。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 (二)扎实抓好文物保护工作。 发挥三苏祠的品牌效应。力争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加强市境内苏洵家族
17、墓地、连鳌山石刻、重瞳观、中岩寺等三苏遗迹遗址地的保护,编制整体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与全国三苏遗迹遗址地城市的文化交流,向全国和海外推介三苏祠;加强对三苏祠的保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实施办法、三苏祠保护规划等法律法规和规划,逐步实施对三苏祠文物本体的维修保护和环境治理。 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数据库;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力争20处文物点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工程,力争完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维修保护;认真组织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十
18、二五规划项目库”各项目的实施。 抓好博物馆工作。进一步加强三苏祠博物馆建设和管理,争取立项建设江口崖墓博物馆文物库房;抓好博物馆、文管所藏品保护和修复立项,做好馆藏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提升区县博物馆的服务展示功能,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建设。 (三)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保”、“国保”名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骨干队伍培训,扶持“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努力打造“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继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认定、命名。编撰出版眉山市非物质文化
19、遗产集萃。加大“非遗”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组织尤其是各类体育社团的建设。各级体育协会数量显著增加,形成全民健身服务的网络化,协会的实体化,初步形成协会自我造血机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800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创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和社区体育俱乐部。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开展“每月一次文体活动”,着重抓好“全民健身日”活动,实施国民体质监测。继续举办万人迎春长跑等眉山市传统体育活动。办好市、区县、乡镇运动会。重视支持企业、学校、农村体育和老年人、妇女、残疾人体育。鼓励、支持各系统、各行业开
20、展健身活动,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指导服务。加大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的社会开放力度。 (五)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夯实业务训练基础。完善以体育部门为主导,各级学校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业余训练模式。形成以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基础,以业余体校为主干,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的业余训练格局。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开展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命名工作,支持各区县业余体校创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依托各类学校,不断深化体教结合机制,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同配合,努力解决运动员读书、升学等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
21、”、省级幼儿体育基地。开展市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命名工作。继续办好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眉山市传统体育比赛,每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达20万人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业余训练,承担训练任务。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训练与办赛水平。 (六)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与省上对接,建立功能完善、统一标准的广播影视安全播出监管平台,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监测监管,规范广播电视播出行为,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七)全面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地区。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20户以下
22、已通电自然村电视“户户通”,力争实现广播“村村响”。依靠国家建设40套电视节目的直播卫星系统,服务于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扩大直播卫星覆盖成果和应用,提高广播电视城乡均等化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根据省上“四统一”原则,建成全市地面数字电视地方服务平台,并对现有发射台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 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统筹有线和无线等各种技术手段,到2023年,力争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广播体系及CMMB手机短信、视频、电话应急广播系统。 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普及数字化流动放映,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固定放映点,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
23、。 (八)加快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切实加强以眉山日报为龙头的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拓展传播领域,创新传播业态,延伸传播链条。组织出版一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东坡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出版产品。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报栏,大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抓好青神县竹编版权保护基地工作,树立版权保护的示范样板,扎实开展全市版权保护及政府、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九)强化“扫黄打非”工作。 始终保持对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高压态势。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依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和侵权盗版行为。完善巡查、举报、激励等工作机制,落实经费、编制、物资等保障措施,增强出版物市场监管快速反应能力。加大
24、“扫黄打非”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和社会参与,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社区、学校等活动,建立群防群治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集中行使包括文化、体育、影视、新闻出版、文物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建设一支符合文化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执法队伍,健全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成文化市场管理综合执法技术监管系统工程和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好市、区(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编制、经费、装备等问题。努力推进全市文化市场信息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形成统 一、高效、便捷的全市文化市场电子政务体系。 六、大力
25、繁荣文化体育影视新闻出版产业 (一)文化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抓住全省大力发展成、德、绵、广、眉、乐、雅文化产业带的历史机遇,努力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以东坡文化为核心、整合各区县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的东坡文化产业园,即:规划建设东坡文化旅游、东坡休闲度假、东坡养生生态文化三大片区,打造三苏祠、中国泡菜城、中岩寺、中国竹艺城、水天花月、锦绣天府、恒大金碧天下、黑龙滩长岛、三岔湖仁寿景区、洄水湾生态园、彭祖山、老峨山、柳江古镇(七里坪)、瓦屋山等14个支柱项目。 二是规范繁荣文化娱乐业。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规范经营,重点提高眉山市文化娱乐业硬件设施的整体层次和服务质量,发展综
26、合性、中高档、大中型的娱乐场所。积极探索网吧连锁化经营模式,推进经营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益智、健身型的文化娱乐项目,积极发展创意动漫、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 (二)体育产业。 积极融入全省“一极两带三区多园”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大众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销售业。打造彭山健身养生产业园区、黑龙滩水上运动基地、洪雅户外运动基地。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每年引进12场高水平体育赛事。 积极发展体育产业经营企业。大力培养和开发体育彩票市场,争取“十二五”期间实现累计体彩销售4亿元。逐步推动体育场馆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引导和鼓励体育单
27、项协会和社会体育组织开展训练、培训、比赛等服务,大力开发体育经营项目。 (三)广播影视产业。 大力发展有线电视,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载体,开发多种平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节目形态,推进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多种智能终端建设,拓展广播影视新业务,力争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5亿元。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直播卫星和无线数字电视的产业化道路。充分拓展广播影视网站、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市场,推进媒体内容生产,努力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节目格局,做大做强媒体市场,力争实现收入4500万元。加快电影产业发展,重点以多元化投资和多种合作形式发展城市
28、影院。“十二五”期间,实现每个区县至少1座数字影院,银幕数30张以上,全市3块以上3D银幕,实现年票房收入3000万元以上。 (四)新闻出版产业。 以文轩连锁店、眉山购书中心为龙头,发展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形成图书及各类出版物展、销、订、批、储、运、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体系。眉山日报实现正报对开16版、周刊四开50版,最高期零售量突破15000份,眉山日报社经营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书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围绕眉山市食品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省道106线包装产业走廊。到2023年,全市印刷包装业年经营收入增长10%以上。 七、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一)增强文化发展的自觉性。 各级党
29、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切实把文化发展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工作一起部署、一同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眉委发202319号)的要求,继续实行专项目标考核。 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文化建设工作,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统筹本地区文化建设工作。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部门抓好事
30、业建设、产业指导、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立项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投入和经费保障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提供文化发展所需用地;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重点文化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费减免等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管、统计、工商、税务、金融等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创新文化单位运行机制。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
31、激发内部发展活力。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改革宏观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政事、政资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形成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在市县两级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机制,推动文化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2、体系。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要把文化事业经费全部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长。文体影视新闻出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化精品创作、重大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培育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给予充分保障。建立健全公共文体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凡有明文规定的事业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市和区县要保证落实。扩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对文化体育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出版、发行、演艺等文化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有关所得
33、税、增值税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免收政府调控金。着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新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信用担保制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捐赠文化体育事业。 (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 认真组织实施文体影视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建设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文体影视新闻出版社团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各种专项激励基金的作用,对文体影视新闻出版管理、文艺创作、体育竞技和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建立起一支适应文体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立优秀人才库,为文体影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文化名人效应,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收益分配的新路子。 眉山市 眉山市中考历史试卷 眉山市公证工作要点 眉山市教育系统 眉山市人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的通知的应用 眉山市中考满分作文:宽容 眉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状况(优秀) 眉山市中考满分作文:经历风雨 眉山市阳光艺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