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83183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苦中有乐 一活动背景 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通过辛勤劳动就获得的”。在教育史上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思想,一则是教师与父母不管儿童兴趣如何,却尽量将自已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至于儿童能否“消化”则不过问,这种教育可称为“填鸭教育”。反之,有一些走入另一极端的教育家,事事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自己在教学上没有地位,儿童喜欢玩便玩,儿童不喜欢某种功课便取消某种功课,这种教育可称“放任式教育”。这两种都不对。在当前“减负”热潮中如何引导学生学得有质量、学得有信心呢?据调查,学生中厌学一部分来自于畏惧学习

2、这一艰苦单调的事件,许多同学怕考试、怕作业,希望不通过艰辛劳动就顺利通过考试。然而“科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现代科技发达社会中掌握高科技知识培养高度文化素养是要需要通过努力和艰辛锻炼,怕苦、怕累学不到真本领。然而光强迫学生艰苦奋斗的学习作风也不是提高效果的好方法,应该从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的规律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由“苦”“乐”“欲”学习良性循环,让学生有了主动积极的求学热情和乐于求知的情感状态,就可以勇攀科学高峰,磨炼意志品质。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回忆自己学习中甜酸苦辣的滋味,从而体会到学习是艰苦的,但又是有乐趣的。认识到学习在经历艰苦漫长的途程之后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欢乐,

3、达到顶峰经验体会时是挑战自我的胜利。培养学生有耐挫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努力学习,面对学习上任何困难,不退缩作懦夫,而是更加勤奋以达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顶峰,促进人格成长。认学生看到兴趣与努力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学习活动既不能离开学习兴趣又不能离开勤奋努力,兴趣可以在努力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而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是激发兴趣的动力。 三活动要领 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苦与乐”的关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达到“乐学”境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努力勤奋来完成由“苦”到“乐”的转变。 难点在于辩证地看待“苦”,引导学生将学习中“苦”看成挑战自我的机会,不要宣扬压抑儿童本性的

4、吃“苦”思想。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枯燥的学问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入门就会发现学习知识是那么丝丝入扣,那么严谨广博,就会坚持到底,达到“乐学”境界。 四理论依据 1 体验说与自我体验 情绪是一种体验,在辅导活动中运用这种体验,激发学生心理需求。所谓“自我体验”:乃是自已对自己怀有一种情绪体验,也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情绪的自我体验包括(1)自尊心与自信心(2)成功感与失败感等等。 现代社会心理学时蓉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第6版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心理学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内因论为其根据。马斯洛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人本身的内在力量尤

5、为重要,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价值体系起一种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要求其潜能得到实现,这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的中心思想。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要,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指促使他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它是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的最高级的需要。它的发展是成长需要(growth need).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有过顶峰经验,这种顶峰经验也是大多数人都经历得到的,而当人“自我实现”需

6、求满足时远比一般人有更多的顶峰经验。 所谓顶峰经验总是出现在美好的时刻,那是在快活而略带有神秘感的时刻,是一生中唯一最欣喜,最幸福,最完美的时刻。因此,顶峰经验是人的一生中最能发挥作用,感受到坚强、自信、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时刻。 马斯洛认为,人有内在价值、内在潜能、人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是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孩子,都要求有主动性和独立性,追求自我才能的发挥。 现代社会心理学时蓉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第6版 3 求知欲望: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碰到问题,面临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就产生

7、了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知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认识欲求,它促使人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究知识的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求知欲望。求知欲望作为学生一项主要的学习动力,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指向于对知识的探索,也就是说,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他直接为了获得更多知识去进行学习,而不是为了什么外因。强烈求知欲望不仅会使学生从艰苦学习的本身感受乐趣,而且会把其它一切艰难困苦抛掉。它对于学生养成好学深思习惯,取得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学大辞典 朱智贤 4 兴趣形成发展规律之一: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8、依次发展。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带有两种基本特征:一是先天性,即好奇心似乎是一种本能,是人类天性的反应能力,二是泛化性,即当外界事物发生某种新异变化时,每个人都会以好奇的眼光去进行探求,即好奇心会指向任何的新奇事物,而不会专一化。就是这两个特性,好奇心就构成了求知欲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 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它具有后天性,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在探求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还具有专一性,即求知欲专门指向对知识的探求,可以说是好奇倾向的进一步深化。此外,它还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正是这三个特性,求知欲成为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中介,并直接成为兴趣赖以产生

9、和形成的内部基础。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 马加乐、燕国材著P.100120 5 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规律: 根据心理学研究和教育观察表明,兴趣和努力并非对立,而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兴趣学习,提高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学习,形成新的兴趣或巩固已有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既不可单靠学生兴趣,以兴趣为中心;也不可单靠学生的努力,而完全不顾他们兴趣。任何学习不可能都有兴趣的,而会总有困难和索然寡味的时候,要求学生加强意志,努力学习。“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单靠努力学习很难持久,必须有兴趣参与方能长期坚持。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 马加乐、燕国材著P.101 6兴趣迁移规律 兴趣同动机一样也可以迁移的,即对此门

10、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对彼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另一种活动或事物也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组织,激发和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 马加乐、燕国材著P.103 7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机制之一:建立目标与维持优势兴奋机制 人类是实现目标的社会化动物,缺乏志向无所追求的人较少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难以受到尊重和推崇。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是人类天然的需要。 从事活动如学习应建立和维持兴趣盎然状态。兴趣状态有助于维持为达到目标所作的努力。这是因为兴趣是一种基本情绪状态,它支配有机体指向新异性事物,由兴趣引起的脑兴奋状态是构成人类活动最普通存在的动机条件。兴趣导

11、致对新异事物以及对变化着的事物的探索与注意的维持,因此它要求大脑活动维持一定程度的优势兴奋。兴趣是一种正性体验而不带强烈的享乐色调,它处于比较淡薄的清澈的色调之中。神经激活处于中强水平。在兴趣状态中,人被所面对的对象和所从中活动所捕捉和占据,处于自己被吸引和被卷入的状态。兴趣最有利于进行认知加工与激活创造性思维。 一种表现为感情冷漠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缺乏兴趣情绪,不主动寻找刺激。他们是由于罹患了“感觉超载症”,而失去了筛选刺激的能力(M.Zuckerman,1974)。因此,兴趣是一种具有良好适应作用的情绪状态。兴趣与愉快的相互作用为认知和创造提供最优的情绪背景,大脑也处于最优的兴奋状态。这

12、一切均有益于心理健康。 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p.430 1996年1月第三次印刷 8.兴趣与注意的规律 兴趣与注意都是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选择性的表现。尽管这两种特性有内外之分,但内在与外在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人以为我们对于某一事件当先有相当程度的注意,而后才可对该事件发生兴趣。也有人以为我们对于某一件事当先有相当程度兴趣作为基础,而后才可以对该事件多加注意。这两种说法都对的。因为我们对于某一问题有兴趣,所以便加注意;同样,我们愈注意某一问题便愈有兴趣。其实兴趣可以说是对于某事物有特殊注意的情绪,所以二者不能分割。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将激发

13、兴趣和培养注意一起抓。 向传统教育挑战学习心理学讲话 林汉达 p127128 五准备工作 (1) 一副登山的画,可以是多媒体制作,也可以请同学绘制。 (2) “学习多味卡”可以将许多学生中学习情绪方面问题写在卡片上,然后由学生抽签回答,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制作些问题扩展卡片,例如“我的滋味,当做不完功课时,我会( )。” (3) “学习协奏曲”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故事或名人名家的学习故事积累起来归类于“苦学”,“好学”“乐学”“会学”几大部分。作小组计算积分之用,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高,为讲故事讲得多小组。 (4) 一些评定自己“爬山感受”得分符号,例如评到80分得到一张卡通画粘纸,100分以二

14、张卡通画粘纸,作“代币法”运用。 六参考资料 角色扮演“我的苦与乐”可以由各小组准备小品来表演。这运用“心理剧”来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心态与问题使同学们在观看小品可达到宣泄、调整、升华的功能。要求教师能够有现代”学生观“,放手让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事先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有明确主题。然后请同学们在学习“心理剧”演示后,用群体参与“小组讨论”形式,用脑力激荡方法来体会学习中苦与乐。较多用于讨论如何通过努力来激发兴趣、品尝学习乐趣的过程。 学习“滋味大品尝”栏目是一种“展现”技术运用,令同学们快速完成句子,并作交流,让同学们了解同学与自己的感受。尤其注意维护学生所谈学习中学习探究问

15、题的好奇心、求知欲带来“乐”。 “爬山感受”注重教师指导语,让同学体验学习中艰苦奋斗的感受,模拟为爬高山,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展现”问句,令同学们根据自己克服学习困难感受来填写。在此情景与学习情感联系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为积极思维导致积极感受。在学生认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理解“苦学”、“好学”、“乐学”的三种学习境界。到达“山顶”时有一种马斯洛所称的“顶峰体验”,让学生充分想象这种乐趣,鼓励学生“自我实现”的追求,达到学习上高层次境界。 七注意事项 在模拟学生学习过程中“爬山感受”游戏中,必须由学生评定自己真实情况,运用真实事例说明自己在“爬山”途中走到哪一站。可以采取“代币制法”让同学课后继续制定好目标“往上爬”。 在“学习多味卡”部分多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活动,让他们关注每个人学习过程中感受,要注意在“乐”字上多引导,尤其一些学生艰苦努力取得成绩时乐趣、喜悦心情。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8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1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20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6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2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3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7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4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