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精选多篇).docx(3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金秋十月,我荣幸地参加了三亚市举办的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课程,感受颇深。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深感幸运,也感到教育理念的学习必要性和紧迫感。要想跟上教育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于是,我认真研读做笔记,觉得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在这一理论中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值得广大教师去深思、去探讨、去借鉴。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现谈体会如下: 一 东西方教育理论相融合的启示 时代对教育提出更高要
2、求:必须从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东西方教育理论相融合,西方教育出知识面宽、有独立性、有创新、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东方教育出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能力的人才。通过东西方人才的对比,觉得西方学习理论的精华值得借鉴,我们不能丢了传统的教育精髓,必须用辩证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批判的态度、要联系实践,不可盲从,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宝贵的教育精神财富,才能培育出新世纪的人才。 二 新课堂的学习方式交叉融合运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最常用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哪些不同呢?自主学习的价值是个体实现终身教育前提的条件;是弥补个体差异的
3、有效途径;是个体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发展课堂教学的互动理论;是开辟现代教学改革的新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及创新精神。研究学习的内涵:1.区别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它采取的是探究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将以前有关问题的知识组织起来再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学生收集信息计划,经过研究、分享学到的知识;最后,学生介绍结论,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它也采用生产模式: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开始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研究项目。2.区别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3.区别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发现与研究学习的异同。首先,研究性学习加强了学校与现实世界的沟通和联系,使学生
4、和他的生活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研究性学习对传统课堂教学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再次,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如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三种教学方式都各有价值。在新课堂中,三种学习方式从实践操作看,三种学习都出现交叉融合的局面:如在采用自主学习个体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必然走向合作学习,个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强调个人独立作用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研究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个体的独立性,又需要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从字面意义上把他们严格的区分开来,应该从现实中以一种动态眼光看待它们,有利于领会他们的实质,正确理解和贯彻
5、。 三 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改革的理解。 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与其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有以下具体建议:1.把握新课标,体现新导向。2.按照单元和领域设计评价方案,不局限于知识点。3.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给学生有价值的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为个别学生提供特殊指导。总之,发展性评价要做到:给孩子更多的微笑,会发现孩子冲我们微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会发现孩子变得自信,表现出责任感;给孩子更多的赞赏,孩子变得自尊,不再故意捣乱;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孩子变得更积
6、极,学习更加努力;给孩子更多理解和关怀,孩子变得宽容,师生、生生更加和谐。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作为老师,你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评价?如何评价才能激励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得去思考:一个班学生有优有差,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是否只用表扬方式不用其他方式,将来学生是不是经不起一点儿批评和挫折?所以,评价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客观、公正地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标准时要关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破除“以教为主,以学为教服务”的观念,树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让我意识到新世纪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师课堂的教育机智,
7、教师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化,多元智能的学生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大胆尝试和创新课堂,以进一步更新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等观念,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技术。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推荐第2篇: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庙李中心校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校:姓名:分数: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
8、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_” 的工作方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_与 _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了解学生的 需求,帮助学生,。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在上 的发展。 4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 和四个学习领域。 5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 与的协调统一,尤
9、其要加强评价。 6 美术教学过程的、表现活动的和评价标准的,提供了 最适宜的环境。 7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8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两类。 9美术课程应适应要求,面向,以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和,为促进学生的形成,促进他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
10、.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5下列哪项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内容()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C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D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
11、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根据学生成绩的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是 () A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B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C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D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E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F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8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 A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B是否认识常用颜色。 C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D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9“能用一些简
12、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的哪个学段阶段目标。()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三、判断(每题1分,共7分)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2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4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5美术学习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6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
13、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7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5分)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5分) 五、案例分析(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15分,共35分) 请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 案例1:在纸浮雕一课巡回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推醒他那是王鹏。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会什么?” “什么也不会,美、术、课。”他摇了摇头,“跟我就没缘!” 我递给
14、他一张纸:“你会撕纸不?”“那谁不会?”他朝我翻了一眼。 “你随便撕给老师看看。” 他抓起纸,三下两下撕起来,然后又把纸从桌上抛到地下。 我说:“你随便拾一张你撕的纸块给老师,老师有用。” 他想也不想,弯腰抓起一块丢在桌上。 我把纸块在桌上摊平,问他:“你看这纸块像什么,能看出来吗?” 好一会儿,王鹏说话了:“像什么像像长江吧。” “好,太好了。你很有艺术细胞嘛,怎么能说和美术无缘呢?” 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我向前面的同学要了块蓝色卡片纸,递给王鹏,“把你撕的纸块贴在这张蓝色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卡之上。”王鹏很快完成。 “你能把长江经过的省、市标出来吗?” “能。”这次他答得很干
15、脆,随后,他找出地理书,工工整整标上各省、市地方。一张“长江图”完成了。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大家都赞叹不已: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学校“迎新年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我展示了王鹏的“长江图”。地理老师告诉我,王鹏后来很偏爱地理课。 案例2:泥条头像教学案例分析 环节一: “同学们会搓长长的泥条吗?”“会”。“我们来试一试,看谁搓的长,搓的粗细均匀。”我在巡视的时候,很自然的把两个同学的泥条接到了一起,顿时,他俩的泥条成了全班最长的。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他们把泥条接到了一起变成了长长的泥条。 环节二: 制作泥条头像前,学生自由分组后,我说:“为了更好的做出头像,两位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打算
16、怎样分工?”有的学生说:“我用泥条把瓶子盘起来。”有的学生说:“我来做五官和头发。” 环节三: 学生在做完头像后,把作品摆到前面一起欣赏,我说:“自己的作品哪些地方是最值得夸耀的,你们小组介绍一下。”一组同学上来,一位拿者头像,另一位向大家介绍成功的地方。一位介绍完后,另一位还可以补充。通过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他们友好合作的成果。 附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2甄别、选拔 3学业成绩多方面的潜能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育功能原有水平4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5客观事实评价教学形成性 6情趣性自由性多样性创造活动 7综合性学习8欣赏 9素质教育
17、全体学生学生发展 审美能力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4分) 1A 2B 3B4A5D6C7D8C9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23 4 567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1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2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18、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2分)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1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2分) 五、案例分析 1(要点)教师对美术学习中的“弱势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到实处。该教师对这位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学生不是“
19、一棍子打死”,而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教师的真诚和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指责,为学生的进步、进取,多一分宽容之心,循循善诱地进行个别辅导。(6分)教师机智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把个别学生的“美术与我无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3分)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1) 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粗暴处理,而是及时为该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该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2)该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根据该学
20、生的特长,让他在想象成“长江”的蓝色卡纸上标上各省、市地方的位置,这既符合该学生喜欢地理的需求,又是美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该学生在绘图表现的过程中,在找到了学习自信的同时又进行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该学生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的教育。显然,这样的教育, 学生是终身受益的。(11分) 2(要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果。(2分) 这是合作前的预演,通过商量、讨论,使学生明白,我接下来要做什么。可以直奔主题,避免在做的时候,一些同学无所事事。(5分) 整堂课始终渗透着合作的精神。接泥条、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头像、一起介绍头像特点,都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孩子的
21、合作精神。而且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合作,主动探究合作的效率,友好地合作,使合作不显现于表面层次,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合作的含义。(8分)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推荐第3篇:教育教学理论 1数学是研究_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一观点是由_恩格斯_首先提出的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从数学史上看,有理数的概念传入我国存在着翻译上的错误,其原意是成比例的数数
22、,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5_古典概型_是概率论发展史上首先被人们研究的概率模型,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_有限性、二是_等可能性_ 6波利亚在其名著怎样解题中提出的解数学题的四个步骤是: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_;他认为“怎样解题表”有两个特点,即普遍性和_常识_性 7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之间,古希腊人遇到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三大尺规作图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学作图三大难题请你简述这三大难题分别是什么? 三等分角问题: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立方倍积问题: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化圆为方问题:求
23、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对总目标进行了阐述 (1)请写出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名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 (2)请简述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马斯洛把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2.师生关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专制型、自由型 和 放纵型 三种模式。 3.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 知识。 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 赫尔巴特 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5奥苏贝尔根据知识是否
24、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把学习划分为 机械型与意义型;根据学生学习形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型与发现型。 6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7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的课程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8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标准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测量、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 1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 2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勒奈 笛卡尔被称为解析几何学的创始人。 41900年
25、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其中最重要的悖论 罗素悖论 ,这些悖论触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2 5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支撑理论是建构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卡茨、维果斯基。 (填两个)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 定量刻画 、逐渐 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人 。 8、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 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9、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0、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意
26、思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必须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必须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_、_发展性_,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_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_;_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_。 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已有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_组织者_,学生探究发现的_引导者_,与学生共同学习的_合作者_。 13例举三个以上适合课外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_数学手抄报、数学专题报告、数学小调查、数学演讲_ 14.古希腊的三大几何问题是 三等分角、立方倍角、化圆为方 ; 15.数学史
27、上三大数学危机是 无理数的发现、无穷小是零、悖论的产生 ; 16.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数论中的命题“1+2”,这个命题的具体名称是 3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 ; 17.把实数表示在数轴上体现了 数形结合 数学思想; (二)简答题 18请你说出几种数学思想方法(至少三种),并就其中一种思想方法举实例说明。 答:化归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思想、建模思想、算法多样化、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极端化思想 19.简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什么? 答:(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将问题情境数学化的能力;(3)养成学生关注情境问题的数学本质和数学特性,用数学
28、的眼光、数学的视角关注问题、审视世界的思维习惯;(4)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1.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教师的提问是浪费时间,那些提问是想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其实真正的提问艺术是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知道什么”。结合你的教学观,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段话的理解。 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知道什么”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够知道什么”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从而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
29、极性,发挥其潜能,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 4 21.“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结论在苏科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八上的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以及九上的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都有所出现。请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课本上八上和九上分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得到这一结论的,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这样安排的意义。 答:八上从图形变换角度出发,利用轴对称性,通过图形变换,想象、类比、归纳得出结论,重点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九上是从证明的角度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有相对严密的逻辑体系,重点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思
30、维能力。 两者的区别是:出发点答:八上从图形变换角度出发,利用轴对称性,通过图形变换,想象、类比、归纳得出结论,重点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九上是从证明的角度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有相对严密的逻辑体系,重点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论的方法不同、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联系是:几何直观、合情推理是逻辑思维、演绎推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发展。 这种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思维脚手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螺旋上升 5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教学理论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
31、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32、”。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
33、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34、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控制(计划、调整)方面。他对教学过程的环节亦做了新的划分,制定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具体来讲,他提出了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十大教学原则和六项实施办法。巴班斯基认为,应按下列顺序安排课堂教学:提问讲解巩固检
35、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之系统化。他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视教学原则为一系统,它所包含成分即每条原则。十大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必须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优作用。其六项实施方法是:综合考虑任务,注意全面发展;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依据教学大纲,分清内容重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确定最优进度,节省师生时间。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论、教学策略。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它作为一种教学上的优选法,最优化并不是最理想的,
36、其结果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性来评价。因此,最优化的概念是相对的,并非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每个教师都可致力于自己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教学任务的具体化;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2.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摘) 布鲁纳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观点。 关于教学任务教学的
37、任务是什么?这是教学论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为它将决定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他说:“我们也足可以把追求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追求优异成绩这个说法指的是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是,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他强调,教学既要探求向优秀学生挑战的计划,同时也不要“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教师的任务除了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使学生在结束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后能够独立地向前迈进。 布鲁纳指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
38、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 他指出:“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于它可能带来的兴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们服务。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容易。” 关于教学过程: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演式再现表象阶段或动作表象阶段,也称“前运算阶段”,年龄在一至五六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依靠动作对付外部世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行动调节主要依赖于直观。第二阶段是肖像再现表象阶段或形象表象阶段,又称“具体运算阶段”,五六岁至10岁左右。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借助经验的意向解决问题,开始产生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
39、支持,其心理运算还处于低级阶段。第三阶段是象征式再现表象或符号表象阶段,又叫“形式运算阶段”,10岁到十四五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能力对某些具体观念加以形式化的或公式化的表达,但其心理运算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知识的贫乏束缚住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知识范围,提高知识水平,将十分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关于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要掌握一门学科,不但要掌握其基本结构,还要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因为要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取决于合理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必须把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提倡在学习学科基本结构时广泛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要求人类探究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
40、。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人是作为一个主体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的,不论是认识一个式样,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人主动地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使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状态,而应该是假设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布鲁纳认为,“发现”的目的在于创造新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发现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1、因此他认为,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学习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步骤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程序一般为:选定一个或几个问题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发现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但这种训练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使学生整理和改造;二是保留着结论和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利用某些原理让学生寻找出问题的新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布鲁纳认为,教师运用发现法要根据3个要素进行指导,一是应使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
42、遇到问题时,要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研究问题;二是要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和组织信息,使解决问题的路线和范围缩小,增加解决问题的“限定度”和“明确度”;三是解决问题要有耐心和探求。 此外,要使发现法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动机一般是以条件反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利用赏罚等外部动机刺激、引诱儿童的方法,其效果有限,也不能保持长久。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要使学生形成内在动机,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本身上来
43、,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做好,要使教学过程积极化。教师要使教的东西值得学生学,并且善于利用社会上提供的外来刺激(教育机会的扩大、升学率的提高等),使学生更多地卷入教学过程;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引导学生发明创造的行动,要努力把想要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变成学生自己思维的对象。 评价: 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强调发展学生智力,重视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成为结论和规律的发现者;论述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可能性,以及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以课
44、程革新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但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学科结构理论指导下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布鲁纳本人在1971年发表的教育过程再探中,也公开承认改革的失败。当然,改革的失败无疑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布鲁纳教育理论自身的缺陷,同样是导致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荐第5篇:教育教学理论摘要 教育教学理论摘要 一现代教师的使命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首先要有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发现时代需求并积极采取行动的教师。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当代教师的首要任务。例如,当代中国教师大部分都是善于命令,不善于商量;善于管住,不善于引导帮助;善于课内讲授,不善于组织活动。并且重投入轻产出,重质量轻效率,重接受轻发现,重知识轻性格重模仿轻独创。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长才干,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担起“重塑中国人”的重担,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 民族素质。“重塑中国人”是21世纪对中国教育的呼唤,是现代中国人心中的呐喊,是承认落后不甘落后的宣言。努力学习,扬长避短,在学习中超越,在学习中创新,这是中国人惟一的选择。教师的担子就更重了,教师不仅要更新自己,更要更新学生,不仅要重塑自己,更要重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