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构造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构造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docx(2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构造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构造实习报告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目录 引言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结束语 附录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与剖面图 引言 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
2、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 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 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
3、、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侏罗统地层,中三叠统与上二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存在两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二叠纪(P):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
4、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 三叠纪(T):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侏罗纪(J):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 白垩纪(K):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与上白垩统砂岩,在图中北西角与北东角出露,走向北东,倾角8,与三叠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金山镇地区存在一个构造层与两个构造亚层,为K1-K2沉积盖层 构造层和褶皱基地构造层,褶皱基地构造层可进一步分为中三叠统上三叠统亚构造层和中泥盆统上二叠统亚构造层。 金山镇地区主
5、要为褶皱断层构造地形,发育褶皱与断层,主要褶皱(f1f11):背斜、向斜,在凌庄飞来峰向斜组(f6f7)还发育次级褶皱;主要断层(F1F4):逆冲断层、正断层,在奇峰雨峰逆冲断层带(F2)发育两组走滑断层(F 5、F6)褶皱轴线走向与逆冲断层带及正断层带走向基本一致,走向都为北东。多条同性质逆冲断层带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在图中的南东角发育正断层带,由于其各正断层走向一致,组合形成地堑与地垒构造;图中在逆冲断层F2雨峰和奇峰处发育左行F1 f1 f2 F5 f3 f4 f5 F6 F2 f7 f8 f9 F3 f6 F a F8 f10 F c F b F4 F7 F e F d f11 (F
6、6)和右行(F5)走滑断层,但是不能判定其是否为同期断层;同样在金山镇附近也发育相同的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 (一)褶皱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45度,轴面竖直,枢纽水平,两翼夹角约90,为直立背斜褶皱。又该褶皱被正断层段切断,通过图上观察,其在垂直空间上发生错动,该断层运动发生于褶皱之后。 2.凌庄飞来峰向斜褶皱组:由在飞来峰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T3,翼部由T 2、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南东翼倾角4045,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圆弧形态
7、,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南西侧呈现短轴褶皱形态。由于逆冲断层的作用将该处另一同走向发育的次级褶皱部分埋于地下,其核部为T2,北西翼为P 2、P 1、C3,倾角为75,这两组褶皱可构成M型褶皱系。 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C1,翼部由C 2、C3地层组成,北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倒转褶皱可以反映出当时此处应力挤压大导致褶皱向一边偏弯。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倒转岩层损失,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 金山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斜向斜的组合,背斜向斜的交替出现
8、,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 (二)断层 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1.5千米。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断层依次编号为Fa,Fb,Fc,Fd,Fe,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Fa,Fb走向相同,倾向相反,两断层之间共同下盘上升,形成地垒,Fd,Fe同理;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该组正断层发育在此处背斜之后。 2、陵庄诸岭逆冲断层:位于飞来峰与构造窗之间。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度,延伸约1.8万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上盘为构造窗和诸岭处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飞来峰陵庄向斜褶
9、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位为2.2千米。它与图中其北西方向的两条同时代形成的同性质的逆冲断层带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 3、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在雨峰西侧与奇峰东侧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千米),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但是这两处走滑断层形成时期是否相同不能确定。 (三)飞来峰与构造窗 构造窗:位于北西方向两条支流的汇合处,海拔800米左右,在地质构造时期逆冲断层F3抬升接受剥蚀作用出露了逆冲断层F3下盘的P2与T2地层,形成构造窗。 飞来峰:位于构造窗南东面海拔1200米处,由P2和T2两部分地
10、层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逆冲断层F3在地质构造时期中抬升被剥蚀后残留上盘地层,形成飞来峰。 (四)岩浆岩 通过对全图的仔细分之后发现本区内主要有个侵入岩体分别是花岗岩体和斑岩岩体。其在地图上的出露买面积各部相同下面就详细介绍之。 花岗岩侵入岩体: 在本区图的东北部位分布着花岗岩倾入体。其出露在外表的形状为一个桃子型,其面积估算为10平方千米(在图内)。次块侵入岩体为花岗岩与周围多个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其左面和中二叠纪岩层相接处,下方依次接触为上二叠纪,中三叠纪上三叠统灰岩。过我们判断其形成时间在上三叠之后。其走向是45度,倾斜角大约为40度。并且有图上可以看出在左面部分被一个断层切割,所以在断层下面
11、仍然有花岗岩体同时在花岗岩中部有一个斑岩请入体,为竖直岩层,产状为南北正向所以其侵入时间比花岗岩体晚。但其构造强度比较大,所以能够穿过花岗岩体为侵入完全。通过结合斑岩侵入体,可判断花岗岩形成时期大约为侏罗纪之末。 斑岩侵入体: 另一块斑岩侵入体在地图的东北角处,该侵入体为狭长竖直侵入体,通过图中与花岗岩不整合关系可判断其为后期侵入体,有足够的强度能侵入到花岗岩体中并一直延伸到中三叠纪,下二叠纪。形成时间可初步判断为在侏罗纪之后下白垩纪以前。 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在地质历史时期内,金山镇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以致形成了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 1、泥盆纪时期,该区主要接受沉积作用:自早泥盆世开始
12、地壳开始下降,接受海洋沉积,形成页岩 2、在石炭纪到二叠纪地壳稳定,继续沉积了大量的灰岩地层。 3、早二叠世以后,地壳开始抬升,发生大面积构造运动形成褶皱到了早三叠世沉积物露出地表,接受风化和剥蚀。使得早三叠世地层缺失。 4、中三叠世开始再次下降,再次接受沉积作用。 5、晚三叠世以后,地壳再次抬升至水面,并发生大规模构造断层运动,在地表该地区再次接受风化和剥蚀作用,使得侏罗纪地层缺失。 6、白垩纪地壳下降至水面以下再次接受沉积作用 结束语 在这次综合读图实习中,我对地质作业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填图技能、地质基本理论知识在平面图上的表现方式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但是这次图仍然有别于前
13、几次的地质剖面实习,在地质纲要图上表示出各个构造地形基本还可以,就旨在向斜、背斜尖端指向在作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小困难,在填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其他问题,但很多都是由于不细心、不熟悉而引起。虽然之前地质剖面图已经画过,但是在这次画剖面图中仍然遇到困难,碰到一些比较三维空间化的构造地形就比较需要斟酌一下,进程不快,尤其在逆冲断层附近。 其次是在完成报告中,第一次写这样的报告,条理什么的感觉就蛮混乱,自己想的懂是一回事,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写报告中经常纠结于怎么表述的恰当一点,当然最后来看还是很混乱,在梳理其地质历史过程中,断层、褶皱这些我本身就容易把它忽略,纠结在一起后更加乱糟糟,
14、而且从这个图中我觉得断层褶皱的形成年代不易判断,只能大致得出断层应该在三叠后形成,而褶皱形成年代更早。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更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对于断层这部分内容也还要再多看书熟记一些理论知识,当然还有写报告的问题也要注意,注意语言表达直观简介,或者可以多用一些图来参考说明。 附录: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地址剖面图 推荐第2篇:实习九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 实习九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 一、目的和要求 1、学会阅读和分析褶皱及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 2、学会分析构造发展史。 3、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综合读图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读图、制图和编写地质文字报告的能力,巩固所学的构造地质学相关知
15、识。 二、读图分析 1、地层分析 分析地层的展布特征和排列;分析并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构造层序和构造发育阶段(主要依据角度不整合及其他依据);构造层: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或地质建造)的组合及其组成的构造,其中常包含一定的岩浆岩组合。构造层常由角度不整合限定,它在地层组合、沉积岩相、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而区别于其他的构造层。构造层在时间上代表一定构造旋回和构造幕,空间上代表该构造幕影响的范围。 2、褶皱分析 分析单个褶皱形态特征(核部和翼部的地层分布情况、褶皱的延伸方向、褶皱的类型及形态特征);褶皱的平面和剖面上的形态、组合特点、叠加关系、展布
16、规律;褶皱的形成时代;褶皱的描述 3、断层分析 单条断层分布和特征(断层类型、延伸方向、断层产状、断层切割和错断的地层);断层的组合特征(平面上和剖面上的组合特征);断层的形成时代 4、岩浆岩体分析 一定地区的岩浆岩体及其组合,是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既受区域构造控制,又受局部构造控制,而岩体又对周围构造有所影响。应分析岩体的形成时代、与其他地层的接触关系、与褶皱和断层的空间分布关系。 5、综合分析 断层与褶皱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纵向逆冲断层、横向正断层、斜向平移断层等);断层与褶皱在成因上的关系;断层与褶皱在形成时代上的关系(切割关系);读图区范围内构造发展史分析 三、编制构造图件 构造
17、纲要图:是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的,以不同的线条、符号和色调,表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一种图件。 构造纲要图包含的主要内容如下: (1)构造层:将作为划分主要构造层的依据角度不整合画在图上。构造层以地层时代代号表示。构造层没有统一规定的色谱,当通常要求,时代越老,颜色越深,时代越新,颜色越浅。(2)断层:各类型断层,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并且注明断层的名称和编号。对于区域大的构造图,不同时期的断层,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符号表示。通常情况下,断层用红色粗线表示。(3)褶皱:褶皱用轴迹表示,轴迹线的宽窄反映核部或褶皱宽度变化,倾伏褶皱用枢纽产状表示。(4)岩体:要求绘出岩体的界线和内部岩相界面,注明岩体代号和
18、时代,并标出原生构造产状。(5)标示出代表性的地层产状、断层产状、以及节理、面理、线理产状。(6)按照图的相关要求,完成图名、比例、图例、责任表等相关要素。(7)编制典型构造剖面图12条,要能够反映全区构造特点。 四、编写地质报告 文字和图表是反映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两种主要方式。通过认真读图、分析并制作相关构造图件,写出一篇分析结果报告,要求必须使文字报告和相应的地质图、剖面图、构造纲要图所反映的内容和特征一致。 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引言 主要简述分析图件的目的、要求,以及所读图件的区域基本概况。比如:该图位于什么地理位置、什么构造位置、分析研究该图有何意义?整个区域的地层、构造、岩体
19、、矿产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等等。 2、地层特征 主要简述研究区(或图区)地层的分布特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性岩相特征。 3、构造 首先阐述区内总体的构造发育特征(总体褶皱轴向、断裂延伸方向,褶皱总体展布形态,断层总体展布特征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层次,对研究区内构造发育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一般采用下列方法描述:(1) 划分构造单元或构造层,详细阐述每个构造层的总体特征;(2)分构造单元或构造层进行详细描述。先单个褶皱或断层的类型、形态和发育特征,再描述同一构造单元或构造层内多个断层与褶皱之间的组合类型与特征。(3)多个构造单元与构造层之间的组合与分布,继承与改造关系。 4、
20、岩体 岩体名称、与围岩之间的关系(侵入或沉积接触)、平面形态与规模、产出构造方位、岩体内部岩石岩相特征、岩体的形成时代等。 5、构造发展简史 根据构造层可划分出全区的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幕次。将研究区内构造时间按照时间顺序,由老到新列成一个序列。 按照构造发育时间顺序,分别简述各个阶段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造性质、构造变形特征、构造作用方式、构造强度、产生的相关构造以及岩体侵入和分布等。 此外,在地质报告中的相应位置,应该附有相应的构造层划分简表、构造特征相关图件(比如,褶皱和断层发育特征、组合类型等图件)、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构造特征分析图、反映个人观点的模式图、立体图等。 分析金山镇地质图
21、,并完成一篇读图报告 要求:作一个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用于说明各种构造现象的特征图件若干(自定)、分析构造发育演化简史,最终完成一篇读图报告(不少于1000字) 推荐第3篇:实习十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实习十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一、预习内容 1.实习指导书上相关内容; 2.地质图的基本组成及其特点。 二、实习要求 初步学会分析地质图件,在对比较复杂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绘制1幅地质剖面图,编写图区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说明书。 三、实习内容 1.综合读图 读图的一般步骤:(1)初步认识地质图及其全貌,如图名、图幅号、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2)分析认识地形总的特点及其与地层和构造的关系;(3)分析认
22、识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包括地层展布及其相互关系、主导构造方向、构造层及其特点和展布。在对全区总的地质构造特点有了初步概念之后,应分别按构造层、构造单元、构造方位、构造类型进行地质构造细部的分析和描述。 在读图过程中要注意五个方面: (1)地层方面:分析地层和地层组合的展布与排列特点,划分构造层; (2)褶皱方面:首先要着眼于全区最发育的最有代表性的褶皱,或从各单个褶皱概括总体褶皱,或从大褶皱入手依次分析次级褶皱。查明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形态特点、组合特点、叠加关系的展布规律,进而分析与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3)断层方面:一个地区的断层,尤其大断裂是控制着一个地区构造的格架。所以第一
23、要分析全区性大断裂及其对全区构造的控制性,例如一些划分构造单元或构造层的大断裂;第二,可按断层的规模、方向、发性质及其与褶皱的关系进行分组;第三,断层与褶皱不论是在空间展布上或成因上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分析断层时,要结合褶皱等其它有关构造。 (4)岩浆岩体方面:应注意分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岩体的分布组合规律、发展演化史及其与褶皱、断层等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 (5)构造发展史:一个地区的构造是按阶段性旋回性演化的,具体表现在一个个构造层的相互叠加上。在划分构造阶段时,首先应确定哪些阶段和运动是主导的奠基性的,哪些是次要的调整性的;第二,从各种构造的形态、方向和强烈程度以及相互关系上,分
24、析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第三,根据地层方面的岩性、厚度资料、结合区域构造,适当分析并恢复各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地壳升降运动的变化。 2.绘制图切剖面 该图切剖面上应反映了比较复杂的地质内容。 3.分析地质图并编写读图报告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编写读图报告。 4.作业 分析松岭峪地质图,或景陵峪地质图,或库尔什地质图(3幅图中任选一幅),作一幅图切剖面,并编写读图报告。 推荐第4篇:天府地区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长版) 天府地区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天府实习区概况 本次实习区域一重庆市北碚区,代家沟,天府镇为主。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 实习地
25、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天府镇位于北碚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东连静观镇,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与合川市接壤。该地处重庆市主城区接合部,离重庆市区45公里,距北碚主城区3公里。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点为后峰山,海拔为773米,该地北高南低。天府实习区山峰林立,谷沟交错,具典型的“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与褶皱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致。该区属于正底层,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致。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岩的碳酸盐
26、被强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风岩水岚垭槽为前槽,发育较好。南东翼的后槽因断层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强烈侵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裸露,泥薄水浅,深林稀疏。 本区人口密集,天府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密集达5万余人。梯田密布,在两侧的上三叠统沙泥岩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常翠欲滴,自然环境俱佳,而此附近有多处旅游胜地。经济与交通天府镇已形成煤炭、建材、化工、钢铁、摩配、机械、造纸、玻璃等支柱产业。境内森林、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白泡石、粘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石灰石储量大、品位
27、高,据地质部门探明可开采储量为7.5亿吨,尤其是优质石灰石可供开采储量为3.7亿吨,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重庆市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在 7、8月份可达 三、四十度,实习山地区域气温稍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在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其中坡地以红薯、玉米、红苕为主,但耕作条件一般。在交通方面,重庆市区和大学城均有高等公路直通北碚。北碚至后风岩(即天府住处)的公共汽车没十五分钟一班,时长约需三十分钟。襄渝铁路和北仪公路横贯全境,“文干”和“文代”镇级主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遍布各村,交通方便。在人文方面,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 2、实习工作概况
28、3、人员组织 二、底地层岩石简介(详细产状见附录小组日志) 此区域地层发育情况在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溪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此处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的上下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底层为中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背斜轴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并向南西 发生倾伏。茅口组为背斜的核部,两翼的地层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依次发生倾伏。二叠茅口组到侏罗系自流井组地层简介如下:
29、 1、茅口组 本组沉积在栖霞组之上,为深灰色厚层,块状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浅灰色生物灰岩,燧石团块呈灰黑色,大小分布不均,具有眼球状构造,有时被方解石脉切割方向上燧石团块减少,具有缝合线构造。缝合面上有泥质充填,岩石溶洞发育,多被结晶方解石脉充填,岩溶发育,主要为石林石崖。含有新希瓦格蜓、米氏蜓、费伯格蜓。此组分布在背斜核部,断续出现。 2、龙潭组 此组为重要含煤地层,是中国南方开采对象,此组地层分成五段。龙潭第一段底部位于峨眉山玄武岩岩层位,华蓥山为灰绿色砾状凝灰岩,火山灰的在此活动造成的。角砾于基质接近硅质,厚度近十米。龙潭组第二段灰褐色含硅质,灰质泥晶生物生物白云岩,化石丰富。龙
30、潭组第三段黑色、灰色页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有六层煤层,页岩中含有菱铁矿,黄铁矿呈珠状顺层分布,化石以及植物碎片较多。龙潭组第四段灰黑色含白云质,硅质泥晶生物灰岩,越往上硅化作用越强,甚至变成碎屑交代硅质岩,主要生物为蕉叶贝、欧姆贝、珊瑚,岩石呈厚层,致密坚硬。龙潭组第五段此段厚约90米,黑灰色页岩与和灰色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含欧姆贝、窗格苔藓虫、德皮贝。 3、长兴组 长兴组厚约一百米。为浅灰色中到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状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产大量古蜓、南京蜓、拉切尔蜓以及瓦缸珊
31、瑚的生物化石。在此层顶部有时可见灰黑色硅质岩中层状,透镜体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燧石灰岩同上覆地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解除关系为假整合。 4、三叠系飞仙关组 本组分为五段,其中一三五段是紫红色页岩,二四段,为灰岩。 飞仙关组第一段本段厚百余米,暗紫色泥灰岩同暗紫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灰绿色页岩为底部。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伏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规制夜宴,块状燧石灰岩,接触面上有时可见到一层白色的或黄白色的粘土,标明为假整合接触,在底部页岩中生产大量生物化石。 飞仙关组第二段本层厚二十余米。浅灰至
32、深灰厚层状鲕粒灰岩,向下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偶尔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本层厚约二百米。紫色钙质页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透镜体,透镜体下部居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克氏哈等瓣鳃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本层厚约百米。主要为灰色薄到中层状鲕粒灰岩组成韵律层理,有时砂屑、砾屑灰岩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理。中下部一介壳灰岩为主夹砂屑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走鲕粒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减少,底部泥灰岩偶见瓣鳃类化石,近顶部有一层七至八米的灰黄色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本层厚约五十米,紫红色页岩同灰色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屑、砂屑鲕状灰岩。含瓣鳃
33、类、腕足类海百合等化石。上部紫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屑细粒砂鲕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与灰色介屑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屑灰岩中有对称波痕。 5、嘉陵江组 嘉陵江组主要有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容易看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溶洞,草谷地形。本组分为四段。 嘉陵江组第一段厚约240米。灰色介屑灰岩或砾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砾序层。上部:介屑灰岩岩层发育。中部:薄层介壳灰岩发育。下部:泥纹粉晶与泥晶发育。厚度达数公尺,介壳减少,以介粒灰岩、含介屑灰岩,或似砾屑灰岩与前者组成互层或夹层。介屑球粒为
34、厚度数公尺的透镜体夹于粉晶灰岩中。 嘉陵江组第二段厚约80米。一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慧眼大多数含有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部为砾屑灰岩,上部夹有一层报批装团状灰岩和溶塌角砾岩,地位粉晶、逆境白云岩、刀砍纹发育。 嘉陵江组第三段厚约140米。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搅动泥晶灰岩,顶部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屑球粒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砾屑泥晶灰岩。 嘉陵江组第四段厚约115米。灰色溶塌角砾岩,逆境白云岩为主,加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砾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部为交代成因有口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为发育。 6
35、、雷口坡组 本组以灰色砾屑灰岩为主,砂屑灰岩与粉屑泥晶灰岩组成的粒序层为主。夹泥晶白云岩及溶塌角砾岩,底部为绿豆岩与下三叠统假整合接触。 7、须家河组 本组主要有灰白色、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次为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煤层等,在页岩中常见植物化石。本组分为六段: 须家河组第一段厚约百米与下伏雷口坡组假整合接触,厚度变化大,有缺失,本剖面厚。主要为灰色、褐灰色及灰黑色页岩、分砂质页岩,夹薄煤层,夹砂岩数层,砂岩细至中粒均有,斜层理发育,多呈向上编出变厚的层序。底部起伏不平,局部可见粘土岩、细砾岩及褐铁矿残余。有植物化石碎片。 须家河组第二段为浅灰色、褐黄色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发育斜层理
36、,多中层至厚层块状。 须家河组第三段为灰色、黑灰色页岩,分砂质页岩,夹薄煤层。局部见灰岩或砂质页岩。可见植物化石碎片。 须家河组第四段为灰色、浅黄色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含少量长石的及岩屑,中层至块状,斜层理发育。 须家河组第五段为黑色、黑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类薄煤层。夹长石石英砂岩。 须家河组第六段与上覆侏罗系地层假整合接触,本曾受到侵蚀,厚度变化较大。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细至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风画面多为黄褐色。 8、侏罗系自流井组 自流井组第一段为紫红色、黄绿色页岩、页岩,家黄绿色、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局部底部常见粘土岩,赤铁矿层、底砾岩等。可有瓣鳃类、腹足类化石等。本
37、段泥岩以下不含钙质、砂岩层较多。 自流井组第二段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及灰黑色页岩、泥岩夹深灰色薄层,介屑灰岩及粉砂岩。页岩你眼中产介形虫及叶肢节,灰岩中富含瓣鳃类化石。灰岩相对集中于下部。 自流井组第三段紫红色极深灰色灰质泥岩为主,夹少量同色灰质粉砂岩及浅色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中含灰质小团块。砂岩相对较多。有瓣鳃类化石。 自流井组第四段为灰色深灰色介屑灰岩与灰黑色、灰绿色钙质泥页岩的不等厚互层。灰岩中瓣鳃类化石丰富,局部含砾石,粒序层理和斜层理发育。 自流井组第五段为深灰色、灰色、灰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局部见介壳灰岩透镜体。 三、沉积相简单分析 1、嘉陵江边白庙子下三叠统沉
38、积相分析 白庙子飞仙关组下段剖面位于观音峡嘉陵江边,剖面完整,各种相标志明显。由于江水的原因,底部未出露,被淹没。下三叠统本区为浅海陆棚环境,主要是紫红色钙质泥岩,黄灰色泥灰岩夹薄层生屑凝粒岩。未见顶。 环境分析:飞仙关组一段基本上属于浅海陆棚相,主要为暗紫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砂屑灰岩。飞仙关组二段为潮坪相,主要为灰色的砂屑灰岩、鲕粒灰岩、藻纹灰岩和灰岩。剖面沉积发展史飞仙关组一段为较稳定的浅海陆棚相,沉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钙质泥岩,安静的水体使得水平层理发育,可能由于火山的喷发造成这段时间生物不发育。到飞仙关组二段时期,气候温暖,陆源物丰富,地壳轻微下降,为潮坪环境沉积,受波浪,潮汐和风暴的影
39、响,水体动荡,波痕层理发育,其中最明显的是形成了一套风暴浊积岩。 2、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相分析 东岳庙段处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的浅湖-滨湖且湖底开始抬升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颜色自下而上呈紫红色-黄褐色-灰色,反映出一个干燥-半干燥-温湿的气候环境。此后有过短暂的暴露。东岳庙时期水体为一个由浅-深-浅的过程,浅湖生物发育,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 环境分析:嘉一段为碳酸盐岩台地泻湖沉积,主要为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凝粒岩,嘉二段为碳酸盐岩台地浅滩沉积,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3、姚家沟剖面沉积相分析 本处的剖面沉积相代表了嘉陵江组时期的又一次海侵沉积,四川
40、的广大地区又成为浅水海洋。海水初始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应,与之临近的川南和川西主要发育泥质沉积。本次所看姚家沟即为嘉陵江组的第一第二段沉积。此处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沉积。剖面沉积发展史嘉一段早期发生了海侵,规模不大,水体稍有变深,但任受波浪潮汐的作用,各种层理发育,生物大量繁殖,尤其是浅水带的水平生物钻孔发育,中期水深达最大,发育了黄铁矿晶体,晚期海水逐渐退去,嘉一整体为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过程。到嘉二段时期,大规模的海退使岩层频繁的暴露于地表,气候干旱炎热,海水蒸发强,形成了一整套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嘉一与嘉二可以构成一个沉积旋回,即海侵和海退。嘉一中的含砂屑和砾屑灰
41、岩的沉积环境特征不是很明显,有可能为潮汐作用形成的。嘉一段为泥晶灰岩和凝粒灰岩,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如果黄铁矿发育好的话也能作为矿床。 四、实习区构造分析描述 实习区断层发育,类型交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多为走向断层。实习区断层 整个背斜,背斜轴线为北东-南西向。核部地层为龙潭组,两翼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倾角较陡,北西翼大于南东翼。褶皱总体为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天府地区的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华蓥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用。 此次实习共发现了12条断层,其中10条为逆断层,一条正断层,一条平移断层。此外,构造缝合线、节理也相当发
42、育,还有南端侵蚀作用形成的两个侵蚀窗。 五、结束语 为期6天的构造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天气也是非常给力,让我们的实习过程顺利进行下来。每个人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实地对比学习,还是精神情感上的收获。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识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或描述有所了解,知识单纯的记下了理论上的各种岩石及特征或构造分类等,但拿到实地的地层上来却显得异常生疏和迷茫。通过这几天实习时间在山中的摸索,以及老师现场的讲解,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我经历到了一场实实在在认识过程和清晰地看到明显的进步之路。在一遍遍重复寻找、观察各地层的过程中,我可以说对岩层顺序了熟与心,对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层理等有了
43、更深的理解,也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分布以及整体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把以前的局部小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叫完善的系统认识,看许多问题以及分析也变得更明了。更具体的说,大家都学会使用地质人的基础工具-罗盘,他的测岩层和节理的产状、测方位角、仰俯角等;对地层厚度的测量;如何寻找分界点;用卷尺粗测算岩层厚;以及后期的会剖面图、写报告和日志。 这次的160多人的大队登山学习之旅在我心中占据一个重要难忘的部分,无论男女都一样的路程,一样的坚持不懈。更完全理解到书本学习之外实践的非凡意义,两种方式、两个地方学到的东西有着很不同的感受。首先,我们懂得了一种成功来自分工,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实
44、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大家在野外没有任何拘束和娇气,有的只是相互的鼓励、照顾,以及异常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致。在实习过程中会碰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我们能反而能够通过交流和沟通得出有意义的结果,或者靠及时向老师询问解决疑惑,还发现了许多平时完全没注意到的问题。能够上山实地观察研究才算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以后才能完成各种单位上的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成长的效果。对“实践实践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以致用”这些的内涵总算有所领悟。不怕累,不怕汗,才是我们地质人该有的志气。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一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我将永远珍惜这份难忘经历,做一个
45、真正的地质者! 推荐第5篇:汽车构造实习报告 汽车构造实习报告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08届汽车学院动力机械学生,自5.9至5.27进行汽车构造实习。实习内容分为校内发动机的拆装,以及到实习根据地无锡的参观。 自入学以来,我们学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像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等等。期间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少,对于发动机的了解也仅限于图书馆与网络,当然知识也是比较散乱。经过本学期汽车构造的学习,可以说我们对发动机也有一个比较基础的认识,但这些知识大多限制在理论方面。很多时候也因为没见过实物,而对有些零件机构的理解有所欠缺。汽车构造课程结束之后,这次实习的安排可以说很是及时,在理论没有淡忘,动手实践五一加深了我们对这一行的理解。 为其一周的拆装实习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有余学校资源,各专业实习的安排,以及我专业人数相对较多,70多人被分为12组分批进行拆装,每次都有6组同时参与拆装,有效的利用了学校的资源,也最大限度的使每个人参与到拆装当中,6人一组参与拆装,每人都能够通过接触了解发动机构造。 在拆装开始之前,按学校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动员大会,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首先是简单介绍了我们接下来几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