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心理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融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心理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融合.ppt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影小孩不笨2主要讲述的是学谦,杰利和成才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学谦和杰利是兄弟俩,他们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生活环境算是很优越的,但是他们有着诸多的烦恼。爸爸是某手机开发公司的职员,妈妈是某著名杂志的编辑,夫妻俩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这对父母的眼里,孩子们调皮捣蛋,一身的缺点,简直让他们操碎了心。学谦的好朋友成才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年轻时打架还瘸了一条腿。他为了避免儿子重蹈覆辙,便采取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家长如此,学校的老师也如出一辙。教授华文的符老师痛心学生们的学业,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不得其法,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校长以公开体罚以达到的目的。学校、
2、老师、家长,本该扮演呵护幼苗成长的角色,却成了揠苗助长和扼杀天性的凶手。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孩子的心中已满是伤痕学校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要上学,所以学校教育是一个可以跟家庭教育相提并论的重要课题。孩子在长大成人前的全部生活都是辗转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和做人道理的一个平台。这个台子搭的好了,孩子开心,老师满意;搭的不好,孩子逆反,老师头疼。片子里并没有刻意去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方式,因为学校教育这个东西,它是没有年级界限的,每个老师都要找到适合学生的那把钥匙,这样才能跟学生有很好的互动。片子里的符老师一心想让同学们学好华文,而且自己买
3、了新华字典发给大家,可惜他太恨铁不成钢,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因为华文对当代新加坡社会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很难学,所以符老师的一味责骂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懈怠。经历了跟学谦和成才的“互殴事件”后,符老师终于参透了之前那位年轻老师对他说的话,开始尝试着称赞别人,尤其是鼓励他教的学生,这样既给了学生动力,也给了自己把学生教好的信心。对学生的宽容、鼓励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三位核心的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逆向思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塞里格曼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皮特生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奇克森米海 不要将精力花在心理疾病上不要将精力花在心理疾病上心理学重新强调心理学重新强调1、心理
4、学不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心理学不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也应对内心的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对内心的力量和积极品质进行研究;2、心理治疗不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心理治疗不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应包括也应包括对人类自身潜能和力量的发掘对人类自身潜能和力量的发掘;3、心理学不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心理学不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但是如果能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它们,那么教师们就能充分激
5、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它们,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我始终相信,我们教师是能够对心理学及心理效应达成真知真信,自觉自愿地将它们付诸于行动,从而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产生良性循环。一、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二、心理效应在学校教学中的融合。三、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融合。一、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1.首因效应-上好开学第一课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6、这种印象不易改变。学校形象 校长形象 教师形象 学科形象2.近因效应-日常教学中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新颖效应”。批评中的近因效应-“打一棒给一甜枣”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的作用;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大的作用。我们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要避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偏激之处,不要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全面了解他人的情况,避免以片面的印象取舍、下结论,所谓“路遥知马力
7、,事久见人心”,判断一个人应该注意从长期来考察。而我们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则要注意始终如一,不能凭着过去或者近期的表现就有所懈怠。3.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期待下,会产生潜意识的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
8、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
9、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二、心理效应在学校教学中的融合 (高效课堂45分钟的创设)1.U形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BBMurdock)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据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一个u形的曲线),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
10、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头和结尾的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这可能是学习材料开始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开始部分的记忆,这种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结尾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结尾部分的记忆,这种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中间部分受到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两部分内容的干扰,也就是同时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因而,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
11、差。学科之间也会相互抑制,材料性质越相似(如都是数学学科),抑制越严重,不同性质的学科之间(如数学和英语),抑制就会少些。语数英学习和作业安排 最好交错进行。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要记住,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背诵单词或文章,在正背之后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正背时由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高效课堂45分钟
12、(高效期-1 低沉期 高效期-2)1.前3-5分钟: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2.15分钟课程内容(新的知识内容):呈现的必须是正确的内容,这段时间如果考查,错误答案可能被牢记。3.10分钟简单的肢体活动后开始进行课堂练习部分。4.10分钟:课堂总结(重难点突出)5.3-5分钟布置作业。2.超限效应-给学生留“空白”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
13、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4)没有换位思考。教学中:认知超载(10/50个单词 一节课),拖课行为等。管理中:苦口婆心批评犯错孩子(内疚愤怒-反抗),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点到为止。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鼓励学生课后及时复习: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
14、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利用复习周期:初学一小时后-一天后-三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 当然,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教师的复习课分散在平时,效果会更好。4.21天习惯养成法则-新
15、年级的学生/家长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为你“效劳”。好习惯,坏习惯,均是如此,
16、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同理,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想法。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行为。21天好习惯培养法具体要点如下:坚持这个习惯21天。让自己清楚地了解到新习惯带来的好处,因为感情远远比理性的强迫更有动力。把它当作一个试验。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把培养习惯当作一次尝试,而非一个
17、心理斗争。这将有助于集中对待,随时调整和正确对待结果。远离危险区。远离那些可能再次触发你旧习惯的地方。用更好的东西替代你失去的东西,如果你戒掉了烟,虽然你失去了香烟的享受,但是你却得到了无价的健康。将计划写在纸上,并告诉你的朋友,给自己一种压力。保持简单。建立习惯的要求只需要几条就可以了,保持简单,从而更容易坚持。不要追求完美。一步一步地做起,不要指望一次就全部改变。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所以,只要你开始做,并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你就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我坚信:只要你坚持21天,你就一定会爱上它。三、心理效应在学校
18、教育管理中的融合 1.暗示效应(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
19、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一位名叫肖曼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
20、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2.80-15-5法则-课堂管理 克文和门德勒(Curwin&Mendler,1988)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典型课堂中的80-15-5比例(“80-15-5”view of the“typical classroom”)
21、。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已经发展起了适合的课堂行为,很少违反规则,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程序只需要保护和支持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少数学生(15%)会周期性地违反规则,他们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他们有时也会与规则作对。教师需要建立一个课堂结构和程序来限制他们的捣乱行为,使他们重新关注正确的学校行为。优秀课堂管理这的诀窍就是要控制不让那1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产生副作用,维持80%准备学习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不把那5%的学生逼上绝境,否则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会被5%的学生吸引过去,引起课堂的混乱,导致教学难以继续。预防之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魅力和有吸引力,引起学生的
22、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课堂行为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当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出现注意力涣散时,教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是学生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认真备学生。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学习制定“跳一跳”能够够到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广泛参与,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才能有效预防课堂行为问题的发生。(1)集中精力重点发展组织策略和技术,满足80%学生的需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2)对周期性偏离规则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 有效研究表明,教师在整个学年能顺利地实行课堂管理,主要是因为能在开头几周对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计划和组织。所以,教师要提前制定课堂
23、规则。而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规则的细节则更为有效,更能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课堂中哪些行为会得到鼓励,要为哪些行为付出代价。接下来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执法如山。但是,教师预防的再好也难以避免课堂行为问题的发生,这时教师就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教师的干预需要遵循最小干预和不良变优良两个原则。教师在有效阻止和抑制不良课堂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正常的教学进程。三、用爱和期待温暖三、用爱和期待温暖5%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 对于那5%的学生,学校化过程对他们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教师也放弃他们,后果更不堪设想。教师对待这5%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爱,教师的期待,就像阵阵的南风温暖了这
24、些孩子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80-15-5效应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但是要铭记,没有孩子天生爱捣乱,我们对待的是年轻的生命,过早给他们贴上标签决不是好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自我管理的习惯,这样“捣乱”学生也能变得自律,只要我们有爱!教育心理学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进行了质的描述和量的测定,揭示了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实际的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教师了解了这些内容,就可明智地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对学习动机及学习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功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使教学产生最佳效果。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