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学科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学科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学科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2023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苏州园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能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本中苏州园林的特征。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说明内容组织材料的方法。 3.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园林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 二
2、、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 三、教学策略 1.首先请个别学生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园林(苏州园林最好),体会园林艺术的丰富多彩。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明确全文的总分总结构特点。 3.梳理段内各句间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具体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4.补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国园林的了解,拓展所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激发
3、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提起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狮子林、退思园等苏州诸多园林,都不禁让人心向往之。你欣赏过哪座园林,试着说说它的特点,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增强感性认识,避免因教材说明性强而影响阅读兴趣。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苏州诸多园林的共同点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有人居然给出了答案。请大家阅读苏州园林,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找出答案。 (二)整体感知 1.从文章中找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教师引导:全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肯定了苏州园林各具特点的事实,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作者思维的严谨。第二句明确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第 三、四句是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具体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要抓住关键词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指代的是上一句内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表明第三句是说明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五句是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这样 三、四句和第五句就从设计建造和欣赏两方面充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总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
5、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键词句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2.明确第二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 第二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三至九段:从不同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十段:总结全文。 总结:第二至十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说明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这点虽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本文作为开始学习说明文的例文,为了让学生巩固基础,还是有明确的必要。 3.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所写内容。 高度评价苏州园林的地位。 教师引导:第一段有四句话,第三句是高度评价的中心句。第一二句看似与中心句无关,作者比较自谦地说明了实地欣赏过苏州园林和其他地方的园林
6、,实则表明了作者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标本”的高度评价是有事实依据的,体现说明文用事实说话的严谨。第四句“因此”,补充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本文在园林鉴赏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句子在第二段,所以第一段比较容易被忽视。将第一段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学生体悟作者的思维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梳理层次,准确把握说明内容 依次概括第三至九段的说明内容。 (明确:说明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帮助学生有意识用完整语句概括。) 第三段: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 教师引导:本段重点落实说
7、明方法的赏析。第一二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的绝大部分建筑与苏州园林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其不对称的特点。第三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园林的不对称的特点。第四句设问,承上启下,使文章内容关联更紧密,引出下文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不对称的特点。全段所有说明方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布局不对称”的特点展开,中心明确,特点突出。 第四段: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教师引导:本段有两个问题要强调。一是首句只明确了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后文内容中概括。二是说明池沼部分内容比较纷杂,包括引用活水、边沿设计自然、池沼鱼莲有画意等,概
8、括出特点。 第五段: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 第六段:苏州园林近景远景层次多、景致深。 教师引导:本段明确苏州园林中增加近景远景层次的方法有“花墙和廊子”,还有“镜子”,两者间是由主要到次要的关系。 第七段: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八段:苏州园林的门窗体现图案美。 第九段:苏州园林极少用彩绘,突出自然美。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很多时候学生读一篇说明文看似读明白了,实则 不求甚解,只有真正明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说明内容,明确说明方法的作用。以上内容看似涉及面很广,但都
9、是围绕划分语段中各句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授课过程中主线明晰,重点突出,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多种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知识拓展,情感体悟 苏州园林能够“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正如作者所言,“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叶圣陶先生只是为我们揭开了园林鉴赏的一角,如何更好地欣赏中国园林,值得我们探究的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知识。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爱上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先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最好是激发兴趣让他们主动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只要窥见一斑,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推
10、荐第2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 初中试讲重点篇目: 初一上:紫藤萝瀑布、散步很重要济南的春天看云识天气第二段归纳光彩的类型和特点 山市风筝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 第5课:童趣(沈复) 第10课:论语十则 第11课:春(朱自清) 第14课:秋天(何其芳)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具体为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此课的研讨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诗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第24课:诗两首,具体为金色花(泰戈尔)纸船 寄母亲(冰心) 第25
11、课: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具体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具体为天上的街市静夜 还有一篇课本要求复述的: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初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 其他: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沁园春雪陋室铭口技故宫博物馆海燕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音乐巨人贝多芬 5.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6.蜡烛 7.学奕 8.秦兵马俑 9.再塑生命的人 10.芦花荡 11.日的片段 12.隆中对 13.杳菱学诗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节选) 15.最后一课 16.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17.邓稼先 18.过秦论 19.泰戈尔金色花 21.口技 23.我爱这土地 24.五柳先生
12、传 25.我有一个梦想 26.大堰河我的保姆 27.感受诗歌美 28.声声慢 29.离骚 30.小狗包弟 31.马克思墓前演讲 32.滕王阁序 33.师说 34.采薇 35.再别康桥 36.寡人之于国也 37.涉江采芙蓉 38.老人与海 39.圣地亚哥 40.短歌行里“忧”的内涵 41.荷塘月色 42.氓 43.劝学 4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5.女娲造人 46.黄河颂 推荐第3篇:初中教案(教师资格证) 合并同类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能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
13、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二)积极思考,探求新知 1.观察图片中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2.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所含的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
14、等 注: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归纳: 多项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4.问题探究一:同类项可以加减运算吗? 有甲、乙两块长方形木块,他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求两块木块的体积和。 5.归纳: (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作业:课件上的第 一、二题 四、板书设计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5、【知识与技能】 在代入消元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消元法去解方程组的思想,并能正确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自学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难点】 正确的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组,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生:代入消元法 师:非常正确,下面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这道题如何做? 2 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出来了,你们
16、都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啊?哦,是前面的代入消元法,其实这道题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一下子就可以计算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一种新的解方程组的方法-加减法消元解方程组 (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 师:刚才我们解题的时候用的代入消元,那同学们你们观察观察这组方程他们的的y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呢?请大家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前后4人为一小组,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交流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
17、法简洁,形成小组意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上式中y的系数相同,当用-时,可以发现变量y刚好可以消除 师:大家都总结的非常到位,像这样在解方程组时,当x或者y的系数相同或者相反时,我们可以用两式相减或者相加的方式来消除其中一项,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师:那这个规律是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题呢?下面我们就来拿到题来练练 师:请大家先自己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看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呢? 我看大家结果已经出来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呢? 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带入消元,一种是用加减消元,加减消元的时候要把x或者y的系数变成一样的,所以需要乘以3, 需要乘以2,这
18、样的y的系数就刚还是相反数,+就可以消去y。 师:这组同学归纳的真全面,大家都要像他们一样发现总结的学习知识。还有没同学有其他意见的?好,第二组你来说 生:也可以把x消掉,把乘以5,乘以3,这样x前面的系数就相等了,用-就可以消除x。 师:非常的不错,这组同学也总结的很正确。 (三)深化新知 提问:加减消元的时候到底消去哪个变量呢? 学生讨论汇报:看x或者y的系数,那个的系数比较简单易化成相同系数,就消去那个。 (四)应用新知 3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列出两组,用今天的新的方法解出来,下节课给
19、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式加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难点】 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2.字母和字母
20、的指数不变。 (五)小结作业 5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作业:课本习题,预习下节课学习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讨论将电话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方程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各个分类区间的花费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难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
21、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对问题的初步认识 问题1:下面表格给出的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 你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对回答的方式适当给予提示,如“月使用费的比较”“超时费的比较”等,然后教师列举出一两个具体的主叫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相应的费用。 问题2: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6 若学生回答计费方式以一或计费方式二省钱,可发动其他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加以质疑; 若学生的回答中出现分
22、类讨论的趋势,则教师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分类的关键点、分类后各区间的变化趋势作进一步的探究。 角的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提高推理证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
23、场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1:20000)?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新课教授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记作AOB,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生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将学生前后四人进行分组,给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猜想的验证方法。 生1:用尺子进行测量,观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生2:可以采用理论验证的方法。 7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M根据题意,画出
24、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并解释第一个验证方法因为人工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 继而再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逆命题知识经验,可以得到 逆命题为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再次将学生分组,仿照之前的论证方法证明逆定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3、巩固提高 导入时的问题: 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
25、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 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 4、小结作业 小结:同桌互相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集体背诵一遍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 作业:题:课后 1、4 ;.选做题5 四、板书设计 数学等边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
26、,发现和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感受图形的魅力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2)教学手段: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旧识回顾,导入新课 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 师: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7、 生: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9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为本节课新知类比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问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得出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并进行证明。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系统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3.创设问题情境:猜想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
28、?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再进行讨论探究,在已有知识结论的基础上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从边与角两方面来考虑,使学生能从中领悟数学分类讨论思想。 4.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的判定方法有系统认识。强化在应用中的思维技巧。尤其是第三个判定方法。 3、巩固提升 (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2)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三边上三点,且AD=BE=CF。 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匹配与本节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二题,采
29、用三种方法训练等边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规范细节,注意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来证明。 4、归纳总结 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梳理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并注意区分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其他小组成员做补充。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5、布置作业 例题: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此题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各自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在解题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的意义教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
30、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
31、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1.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用课件出示书上天平图,并让学生列出式子: 一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能辨别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锻炼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3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并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的例
32、子。 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改写,改写成一次函数,让学生思考,这个函数是什么函数。引出课题一次函数。 (二)提出概念 1.让学生针对大屏幕上面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1)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xmin的计时费(按0.1元/min收取)。 (2)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变化而变化。 2.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之后,再结合导入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请学生代表归纳:
33、这些函数都是常数k与自变量的积与常数b的和的形式。 让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给一次函数下定义。 总结: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三)讲解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b=0时,y=kx+b是什么函数? 比较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应用概念 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m/s。(1)求小球速度v(单位m/s)关于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它是一次函数吗?(2)求第2.5s时小球的速度。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相互评价,老师作适当补充。 (五)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
34、分享观点: (1)什么叫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联系? (3)一次函数中,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相同的值,函数值增加的值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思考对于一次函数,需要知道几对对应值变量,才能确定函数解析式?怎样求函数解析式?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4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学习和探究“矩形面积”“销售利润”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将“二次函数的最
35、大值”的知识灵活用于实际,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出示下面例题 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写出其最值。 (二)生成新知 出示例题:从地面竖直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为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的关系式为。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学生分成前后桌为一组的四人小组,五分钟的讨论时间,看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并且答案准确。并回答下列问题
36、: 提问1:可以借助图像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2: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和学习过的二次函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探究一: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问题1:你能列出它的解析式吗?其中l的范围是多少呢? 问题2:在它的范围内S的最大值是多少呢? 探究二: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差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要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问题1:在涨价和降价的过程中,你能设出未知
37、量,分别列出它们的解析式吗?其中自变量的范围在涨价和降价中相同吗? 15 问题2:在涨价和降价的过程中,为了使利润最大,它们的利润最大值相同吗,在利润最大时取得定价相同吗?如果不同分别列出定价和最大值。 问题3:综合涨价与降价,怎样定价更合理呢? 探究三:图22.3-2是抛物线拱桥,当拱桥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提问1:这个拱桥像什么函数的图像呢?我们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适当地建立坐标系吗?怎样建立呢? 提问2:建立坐标系后,你能写出它的解析式吗?列出解析式后,水面下降1m,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三)应用新知 1.下列抛物线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吗?如果有,
38、写出这些点的坐标: 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二次函数解决? 四、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式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
39、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的观点。 16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明家到学校约5千米,在他骑车上学的过程中,你能找出其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吗? 2.你能表示出上述过程中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所列关系式,填写下表: 2.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所列式子的特征,你能仿照关系式自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吗? 4.思考讨论 用
40、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b(m)的变化而变化; (2)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 (3)游泳池的容积为5000m3,向池内注水,注满水所需时间t(h)随注水速度v(m3/h)的变化而变化; (4)实数m与n的积为-200,m 随n的变化而变化.概念归纳: 一般地,形如 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y的
41、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三)课堂练习 (1)每人写三个反比例函数,请同桌指出其中k的值.(2)小组讨论:举出实际生活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关系的例子。 并列出函数关系式。 17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之前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请你课后参考以前知识,讨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四、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42、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