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扁鹊庙导游词(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扁鹊庙导游词(精选多篇).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扁鹊庙导游词(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赵云庙导游词 赵 云 庙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号称常胜将军,因功绩卓著,被封为常胜将军、虎威将军,五虎上将,后主刘禅追封为顺平侯。赵云将军是正定历史上最有名的英雄人物,他的不朽功勋和高尚品德至今被人们所传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赵云也赞赏有加,一九五八年毛主席会见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亲切的握着他的手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赵云的精神思想,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对历史产生着较强的影响。他常胜将军的大智大勇和忠义仁厚的高尚品德,是兵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的典范。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缅怀纪念这位英雄,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
2、历史上曾三度修庙,史志载:“赵将军庙祀汉顺平侯云,旧在南关滹沱河北岸,移建于城东北隅草场,道光六年,移建于关帝庙东。”曾于清光绪年间,编撰过正定县志的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在“顺平侯祠”中写道:“功从长坂坡前建,祠自滹沱水畔留。 但终因历史的变迁和岁月风雨的剥蚀,原庙已不复存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旧址上,第四次重修了赵云庙,并于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宏,占地12 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候殿组成,现在庙内仍然保留着赵云故里碑、饮马槽等遗物
3、。重修后的赵云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内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赵云庙门前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铜像,是赵云将军怀抱阿斗跃马挺枪时的英雄形象。赵云将军善使一杆亮银枪,智勇双全、浑身是胆,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囊中取物。长坂坡一战中,赵云将军单枪匹马在曹操几十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秋风扫落叶般,杀死曹将五十多员,使小阿斗安全脱险。 整座赵云庙雄伟壮观,庙门匾额“赵云庙”这三个字,是已故佛教协会会长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所题。 山门殿是赵云庙内的第一个殿。这里有两匹不同颜色的骏马,白色的这
4、匹战马是赵云将军的马,红色的这匹是赵云将军的长子赵统坐骑,两旁是手握缰绳的马童。三国时期关于马的传说有很多,比如刘备那匹“的卢马”曾马跃檀溪,使刘备绝处逢生;关羽的那匹“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赵子龙将军这匹战马,它也曾救过赵将军一命,那是在长坂坡大战中,赵将军在曹军中正杀的兴起时,战马突然失蹄,陷入了一个大泥坑内,曹兵见赵云被困,便蜂拥而至,刀、枪、剑、戟一齐对准了赵子龙,正在这危急时刻,战马 突然腾空而起,跃出坑外,使赵将军安全脱险。可以说这匹战马为赵将军、幼主阿斗立下了汗马功劳。 殿内两侧设置了壁画,东侧壁画是赵云将军跃马挺枪时的一个场景,旁边的配诗,是清朝光绪年间曾任正定知府的刘秉
5、琳所题: 荆蜀都闻将略长,威声一振自当阳; 心精早识真英主,胆大原包小战场; 谏上如逢法正在,出师惜与邓芝亡; 成都盛日无旧舍,名并常山重故乡; 这首诗把赵云将军的主要功业一一尽数。 西侧壁画是赵云将军在长坂坡刺杀曹将淳于导的场面,旁边的配诗,是清光绪年间曾任正定府学教授的赵文濂所题: 桑梓归耕愿未酬,驰驱戎马为安刘; 功从长坂坡前建,祠向滹沱水畔留; 箕谷勋名超众将,乡贤俎豆重千秋; 岁时父老瞻依近,栋字移邻汉寿侯。 这首诗写出了家乡人民对赵云将军的缅怀、崇敬之情。 走出山门殿,可看到院内左、右各设一六角碑亭,亭内各竖一碑。西侧亭内是“汉顺平侯赵云故里碑”的复制品,原碑在后面顺平侯殿内。东侧
6、六角碑亭内竖的是“重建赵云庙碑记”, 碑文详细记载了修庙的经过,是为了纪念96年第四次重修赵云庙而立。 东西碑亭旁各有一块卧碑,碑文均是摘自陈寿先生三国志里的“赵云传”和“赵云别传”。我们看赵云传里第 一句话“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过去河北正定称常山郡真定府,在清朝雍正年间,为避雍正皇帝胤祯的名讳,而改“真定”为“正定”,从“赵云传”里的这句话,可以更进一步证实赵云就是正定人。 君臣殿内正中端坐的是昭烈帝刘备,他天庭饱满,面如冠玉,且能自顾其耳,唇下有须,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一幅帝王之相。 汉寿亭侯关羽,一双丹凤眼,卧蚕眉,二尺三绺长须,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他降汉
7、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桓侯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势如奔马,声若巨雷,他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当阳桥上一声吼,独退曹家百万兵。 武侯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拿羽毛扇,丰神飘逸,有神仙之概。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是刘备的军师,刘备称帝后又封丞相。他一生谨慎,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卦阵,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可谓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顺平侯赵云,银甲白袍,姿颜雄伟,很有大将风度。他两次救幼主,巧设空城计,凛然辞婚,不事女色,临败不惊,有序撤退,体国恤
8、民,临危执言等,这一系列功绩表现了赵云将军的忠肝义胆。 此外殿内柜台内陈列着不同时期出土的陶器制品和古 代兵器,后墙上挂着一幅风雨竹。这副风雨竹是关羽不得已降汉不降曹时在曹营所作。关羽在曹营非常受器重,曹操给他上马金、下马银、美女、侯位等丰厚的待遇,可关羽都不接受。他一心想着大哥刘备,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刘备再次重逢,为表心迹创作了这副风雨竹。这幅竹子的一边像刮风一样倾斜,称风竹,另一边竹子是垂直的称为雨竹,我们仔细看它不是很普通的竹子,其实是由一首诗组成的: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这表达了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西面墙上的两幅拓片为汉将军张飞所书,一幅为鸾降碑内容为
9、: 一把铁枪扶社稷, 三尺铜剑振乾坤。 先生不知余名姓, 赤肝黑面老将军。 扶汉张将军另一幅为张飞的立马勒铭,内容为: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 另外这里还有岳飞手书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他的手书朱元璋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书如其人,纯正不阿”。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占了天时所以能纵横天下,孙权占了地利,所以能雄霸一方,而刘备则占了最重要的人和,所以能够称帝。大家都知道打天下不仅需要明主,文武将才也缺一不可。刘备礼贤下士,弘厚宽毅可谓明主。关羽、张飞、赵云勇猛强盛,可谓将才,再加上 一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明主加上贤臣使得刘备能够和曹、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10、二进院东侧是原庙遗留下来的饮马槽和八角井,据说是赵云将军当年用过的饮马槽。 接下来是四义殿,我们知道历史上有“桃园三结义”,这里怎么成了“四义”了呢?是这样的,赵云将军自小练就一身武艺,满怀一腔报国之志,自追随刘备后,于刘备父子及蜀汉朝廷来说,是一位有赫赫战功、功不可没的英雄。在长期同甘共苦的戎马生涯中,刘备与赵云结成了终生的君臣关系,赵云视刘备为可以托身的明主,刘备把赵云看成了可以委以重任的心腹爱将,可以说赵云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与刘备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并且刘、关、张三兄弟称赵云为四弟,正如三国演义插曲中所唱:“虽未谱金兰,前生信有缘。” 端坐正中手持书卷的这位是大哥刘备,字玄德,河北涿
11、州人,因家境贫寒,靠贩卖麻鞋、织草席为生。他是汉室宗亲,祖上做过涿州亭侯,因献酬金成色不足,被削去侯位。 刘备右侧这位身高九尺,红脸壮汉是排行老二的关羽,字云长,是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他刚毅正直,爱打抱不平,因本地豪坤仗势欺人,被他杀死,才逃难到涿州与刘备、张飞结识。 左侧这位豹头圆眼的就是老三张飞,字翼德,和刘备同乡,曾做过卖酒屠宰的生意,爱结交天下豪客。 这位相貌英俊,一脸正气的便是四弟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年轻时在本郡就颇有影响力,很具有忧民报国之 心。先投袁绍处,却发现其没有报国之心,又投到公孙瓒帐下,而公孙瓒的待人接物及其矜持虚傲的态度,令赵云大失所望,他认为在公孙瓒处很难
12、实现其解民倒悬的理想抱负。恰在此时,他结识了弘厚宽毅、知人善任的刘备,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久赵云便以兄丧为由,辞别了公孙瓒。后得知刘备投袁绍处,又赶至邺城,几经磨难,最后终于与刘备兄弟在古城相会了。以后便追随了刘备,为蜀国的建立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他们四人的结合可谓是天造地就,一位是仁而爱民,礼贤下士的君主,三位是忧国忧民的英雄。他们四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的佳话和诗篇。根据他们几个人的形象和生平,殿内还绘制了几幅壁画。 三分天下以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封侯拜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 西配殿内五虎上将都头戴英盔,身穿战袍,手握各自的兵器,威风凛凛
13、,一副随时征战的模样。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几人的外貌形象特点以及手中使用的兵器来辩认一下。 中间红脸使用青龙偃月刀的便是关羽,黑脸张飞使用的是丈八蛇矛,年迈的老黄忠辅佐刘备时快七十岁了,他使用的兵器是滚龙刀,老将黄忠还擅长射箭,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所以左手还握一把弓箭。剩下的两位相貌同样年轻英俊,使用的兵器都是亮银枪,到底哪位是赵云将军?给大家一个提示,当年赵子龙将军在长坂坡大战曹军时曾杀死曹将夏侯恩,夺青釭宝剑一口,这把剑非常锋利,所以说腰悬宝剑的是赵子龙将军,另一位则是马超将军。 殿内有四幅壁画,第一幅是关云长单刀赴会。刘备取西川后,孙欲向刘讨回荆州,因为借荆州是鲁肃做的保,于是孙便埋怨鲁肃,鲁
14、为了将功赎罪,便约关羽到临江亭,想趁关羽喝醉之后,逼他还荆州,两边埋伏上刀斧手,如果不答应便杀之。关早已识破鲁的诡计,只带周仓单刀赴会,到临江亭,关喝酒谈笑旁若无人,一时惊的鲁不敢开口,喝完酒,关一手执刀,一手携鲁让鲁送他,安全脱险。 第二幅当阳桥上一吼退曹兵。刘备率军进发江陵,张飞断后。当赵云将军救出幼主杀出重围后,曹兵紧追而来,张飞单人独骑站在桥头大吼一声:“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声吼,曹军吓得连连后退,接着张飞又大吼一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是什么意思?!”这一声吼,竟把曹身边的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破裂,跌马而死,吓得曹兵连忙撤退,人们为了夸张这一声吼的威力说这当阳桥被张
15、飞一声吼,从此桥断水倒流。 第三幅:老黄忠定军山。定军山是黄忠归蜀最辉煌的时期,军师诸葛亮用激将法,激起老黄忠勇夺定军山。画面场景就是老将黄忠把曹操的心腹爱将夏侯渊砍于马下的场面。 第四幅:挑灯夜战,马超降蜀。马超是西凉人,西凉太守马腾的儿子。马超率西凉兵进取葭萌关时,军师孔明派张飞去和马超作战,两人武艺都非常高强,大战数百个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天色已晚,刘备鸣金收兵,哪知张飞这时杀敌兴起,让兵士们点起了灯笼、火把安排夜战,两人在晚上大战数百回合,仍不分胜负,最后是孔明用离间计收降了马超,成为蜀军的一员虎将。 最后一个殿是顺平侯殿。那么赵云为何被封顺平侯呢?原来过去柔、娴、慈、惠为顺,克定祸乱为
16、平,后主刘禅根据赵云将军的一生的功业,在赵云将军去世后,追封为顺平侯的。 顺平侯牌匾为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两边的楹联,正联是: 望重常山缅当年义贯金石忠勇扶季汉 名垂巴蜀昭后世气吞山河诚信著高风 副联是: 文武双全,持重审慎,久历沙场,一代功名传万世 顺平齐备,严正从容,屡历奇勋,两辈雄风振九洲 这两副对联,都是正定人撰写的,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赵云的喜爱。 端坐正中的是顺平侯赵云。赵云早识真英主。尽忠刘氏,可谓义贯金石,自追随刘备后他曾袭许都,保新野,战长坂,取西川,平汉中,伐中原,可谓战功累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两旁站立的人是赵云的两个儿子。左侧是长子赵统,赵统当年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
17、领军,右侧是次子赵广,赵广官至牙门将军,后随姜维在沓中临阵战死,可以说赵家两代都是尽忠报国。 殿内东侧设有一块“汉顺平侯赵云故里碑”,这块碑是大清同治年间正定历史上第三次重修赵云庙时竖的,非常有保存价值,它可以证明重修赵云庙的真实性。正定南门瓮城,北门瓮城均曾立有“赵云故里”碑。据史志载,“县人仰其典范武德,于南门里故址修赵将军庙,香火鼎盛。”“清乾隆 帝过正定,特拨库银重建,并勒石曰:赵云故里,文武百官至此下马。” 根据赵云的戎马一生,两殿绘制了八幅壁画,分别从忠、义、仁、勇不同角度反映了赵将军的丰功伟绩,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感慨万千。 图一:战文丑,救公孙瓒。公孙与袁绍大
18、军会战于磐河,公孙被袁绍大将文丑追杀落马,赵云挺枪跃马赶到,杀退文丑,救了公孙,后便投身到公孙帐下,后发现公孙没有解民倒悬的匡国之心,不久在公孙处结识了刘备,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后以丧兄为名,辞别了公孙,费了周折,最终在古城追随了刘备。 图二:长坂坡单骑救幼主。刘备率军进发江陵,路上被曹军包围击散,赵云负责保护家小,赵云单人独骑在曹操几十万大军中,怀抱刘备的儿子阿斗,七进七出,奋力冲杀,鲜血染红了征袍,所到之处杀死曹将五十多员,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得曹青釭宝剑一口,并救出了简雍、甘夫人,使幼主阿斗安全脱险,后人有诗赞长坂一战: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
19、子龙。 图三:赵云截江夺阿斗。刘备率军进取益州,委派赵云掌管内务。吴侯孙权听说刘备西征,便派都将周善率五百人赶赴荆州,骗孙尚香说他们的母亲吴国太病重,让孙夫人带着阿斗回去探望母亲。其实,孙权是想把孙夫人和阿斗做为人质,以增加其索回荆州的筹码。就在孙夫人不明真相带阿斗登舟启航的紧急关头,赵云闻讯后,手执宝剑和张飞一起 截江登船,硬是把阿斗夺了回来,这是第二次救幼主。 图四:赵云直谏,高风亮节。刘备取得西川后,赵云直谏刘说:“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将士安以家为?何况今日国贼暴虐,不同匈奴,岂可求安也?益州人民累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归还百姓,安居乐业,不宜夺之为私爱也。”刘备听从赵云的意见,在当地深得
20、民心。 图五:赵云桂阳辞婚。赵云智取桂阳后,桂阳太守赵范归顺了刘备,因赵范与赵云是同乡,同年所生,二人又都姓赵,便以兄弟相称,一日两人一起饮酒,心怀叵测的赵范为了讨好赵云,欲将其有倾国之色的寡嫂樊氏嫁与赵云,赵云大怒:“你我既以兄弟相称,你嫂即我嫂,我怎能娶嫂为妻呢?”当时其他人也欲成其美事,劝说赵云,但赵云对赵范嫁嫂的政治婚姻保持清醒头脑,他说:“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主公心定江山,枕席未安,我怎能以一妇人而坏主公的大事呢?”后来赵范便寻机逃走,证实了赵云的判断,桂阳局势并未受到影响。 图六:赵云巧设“空寨记”。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地,曹运了数千袋粮草于北山之下,黄忠夺曹粮被围困,赵云前去接应黄忠
21、,几经厮杀,救出黄忠后又杀回本寨,此时曹操亲领大批人马追来,在魏军兵将多,蜀军兵将少的情况下,部将张冀建议紧闭寨门,上敌楼防守,而赵云却令大开寨门,寨内偃旗息鼓,壕中埋伏上弓弩手,而赵云却单枪匹马立于寨外,曹操见状,本来疑心就重恐有埋伏,急令退兵,这时,赵云把枪一招,弓弩手齐发,鼓角齐鸣,曹兵大乱,死伤无数。次日,刘备同诸葛亮来战场观看,欣然对诸葛亮说:“子 龙一身都是胆!”从此虎威将军的称号在军中传开。 图七:失街亭,子龙用计退兵。诸葛亮误用马谡痛失街亭,诸葛亮只好摆下空城计为蜀军撤退赢得了时间。在蜀军受挫的情况下,独赵云将军不伤一人一卒有序撤退,并用疑兵之计阻住魏兵。事后诸葛亮下令赏赐赵云
22、及兵士,赵云建议把财物存入府库,留作十月冬用。 图八:刘备自负,火烧连营,赵云奋勇救主公。刘备称帝后,为给关羽报仇,决计发动一场不计后果的伐吴战争。当时赵云等极力劝刘备:“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刘备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不听众人之言,于公元222年水陆并进,深入吴境,并扎营在茂密的山林中,结果被吴将大都督陆逊用火攻,大破刘备,烧毁了蜀军的全部营寨,刘备落荒而逃,恰在此时赵云及时赶到,杀退了吴兵,救了刘备,后刘备败走白帝城,在白帝城去世。 纵观赵云一生的业绩,功勋以及其才识精神,我们可以断言他一身是胆;他凛然辞婚,不事女色,使许多人只能望其项背;他巧设“空寨计”,表现了他的大
23、智大勇;他的直谏令刘备收回了将田宅分与将士的想法,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体国恤民;对刘备的不计后果的伐吴他临危执言不计个人安危一代贤相孔明对赵云称赞再三,可以说赵云将军是三国时期比较完美的人。 赵云庙在修建过程中多次得到社会各界的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几年来多次接待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游人、赵族后裔。2023年4月2日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来到赵云庙考察。 2023年4月15日,世界龙岗亲义总会主席赵守博先生带领 世界刘关张赵后裔近百人,首赴赵云故里祭祖恳亲,虔诚的向先祖云公圣像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台地区的龙冈世长和龙冈之友。 正定城内,子龙塑
24、像雄峙古城,子龙醉酒十里飘香,正定有名的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源远流长,久负盛名。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因正定在历史上为常山郡,故而得名“常山战鼓”。三国时期赵子龙摆下常山架鼓阵,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自此,常山战鼓闻名于世,子龙战鼓威名远扬,如今,赵云已是正定的名片,驰名品牌。子龙精神,蔚然成风。 推荐第2篇:则天庙导游词 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地。庙于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30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
25、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天宝七年(747),唐玄宗诏令州县在历代帝王肇迹之处修葺庙宇,文水县在武周皇帝武则天的故乡建庙塑像,尊为“则天圣母”庙,后金代重修。清朝初年,被改名为“水母庙”。为何改名?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宋代以后至明清统治者对武则天谩骂最甚,故官方把她的把庙改掉以示贬责与除灭;其二,武则天与水有关。南徐村东南有条小河称为泌水,是从武氏深井自流而成,千百年来浇灌农田数百顷,造福一方。因此,人们把这一井泉称为神福泉,认为是则天圣母赐给家乡的福水,所以改武则天庙为水母庙,或称“则天水母庙”。到宣统元年,才恢复了“则天皇后庙”的名称。 相传
26、,则天庙原计划建于南徐村东南的泌水源头,正当人们作好地基立起梁架时,一夜大风,把全部木架刮到村子西北。村里人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知县看后也百思不得其解。正在疑惑之时,走来一位老翁,他说:“神皇一朝天,修庙该占乾。”在场人等如梦方醒,于是决定斋戒三日,就地建庙,即则天庙现址。地处南徐村西北,正当乾位。 现存武则天庙正殿为金代皇统五年(1145)的建筑,是庙内建筑群的中心,结构规整,手法苍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它用料粗壮,外观雄伟,柱头有卷刹,斗拱作双昂,用料粗大,造型奇特,类似五台山佛光寺的构造。在营造法式上采用减柱造,殿内只有两根柱子巧妙地用在神龛后侧,使大殿显得宽敞舒适。顶部坡度
27、平缓,出格较大,保存了唐代建筑的风格。梁架,斗拱以及檐下门窗,门墩石雕等,全为金代原制。板门上部“金皇统五年”刻字尚存,是殿宇建成年代。正殿内神龛属宋金时代的构件。前部斗拱制作华美,神龛上方有一条悬塑走龙。它头小颈细,举步向前,回头顾后,造形生动优美,正是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称帝的典型象征。在古代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推演于家庭中,父为乾,母为坤。武则天称帝为真龙天子,但她又是个母亲,位占坤地,所以这里塑的是一条在地上行走的真龙。武则天彩塑像头戴金色凤冠,身穿云纹霞帔,怀抱如意,端坐龛中。宽额广颐,面目慈祥,一副含蓄的表情,像在与民同乐。则天庙舞台是一座卷棚顶式的明清建筑。在舞台内壁上保存了
28、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戏剧演出题记71条。他们出自演员之手,字迹潦草,章法也差,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晚清到民国初期这一地区戏剧活动的真实面貌。从这些题记中可以知道,当时在山西省中部的汾阳、祁县、太谷、平遥、清源、文水、介休、孝义8县中,至少有34个戏剧团体,演出剧目最少有71个。这些题记是研究地方戏剧史的珍贵资料。 舞台南面正对山门的是武则天雕像。该雕像取中年女政治家的身态,不穿衮袍,不戴冕冠,凤冠与龙钗都是缩小了比例的象征性头饰,以显露其面部与体态美,总高已5米,台高4米,台基边长99米。雕塑台正面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题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已成为武则天庙的独
29、特的新景点,倍受游人青睐。 推荐第3篇:孟姜女庙导游词 孟姜女庙 众所周知,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中有四大瑰宝,就是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它们分别是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孟姜女哭长城。其中以孟姜女哭长城流传最广,时间最久远。两千多年来,孟姜女与万喜良(也有称范杞梁、范喜良)凄美的爱情被世人传颂,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忠贞不渝的精神更被历代帝王和百姓赞颂、景仰。 历史上有许多地方都修建过孟姜女庙,象河北徐水、陕西铜川、湖南醴陵、河南等地。但唯有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最为正宗,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孟姜女庙。202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隆重授予山海关为“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和“中国孟姜女
30、文化研究中心”,这是对山海关多年来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和弘扬孟姜女文化的最好褒奖。 山海关的老百姓不但对孟姜女的故事耳熟能详而且人人能讲,甚至还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孟姜女文化的有识之士。 长阶 在这葱郁的林木之间,一带红墙环绕着青砖素瓦的庙宇显得古朴清幽。这正符合了孟姜女这位农家女子的身份和性格。这里庙虽不大,却游人如潮、闻名遐迩。景区由长阶、山门、钟亭、前殿、后殿、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孟姜女苑等景点组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这长长的台阶是通往孟姜女庙的必经之路,石阶共有108级。 108含义颇多:一是佛家认为,人的一生有108个烦恼,走过这108级石阶,未来的生活就会平安幸福;二是
31、,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曾遇到过108个灾难,修建这108级石阶就是让我们也体验和感受一下孟姜女遇到的艰辛困苦;第三,它是时间和永恒的代表,108是农历12个月、24节气和72候三个数字相加的总和,它代表孟姜女每天每夜、每时每刻、永永远远都在等待和思念着她的丈夫。 可见,这台阶寓意深刻,修建者用心良苦,无论谁踏上这冰冷的石阶都会小心翼翼,仿佛这些石头也是有感情的。 山门 山门上悬挂着“贞女祠”三字匾额。 孟姜女庙,原名贞女祠。座落的这座小山岗叫凤凰山,距山海关城十三华里,周围的村子叫望夫石村。据记载,庙初建于宋以前,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当时的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曾主持重修。民国十
32、七年(1928年)张学良将军又颁款重修。 在山门东侧墙壁上镶嵌的是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孟姜女庙的“河北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 前殿 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幅楹联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联”。此联上、下联共二十字,却仅用了“海水朝落、浮云长消”八个不同的字,特别是连用七个“朝”、七个“长”,确实是联中奇葩。所有到过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人,都为此联的构思奇巧 而称绝,还有很多朋友更是循联访庙,为的是亲睹“联”容。 确实,这样一副楹联,猛一看还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去念。其实,此联十分巧妙地利用了“朝”通“潮”、“长”通“涨”, 只要掌握了我国古文通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和谐音的特点,采用不同的
33、读音和断句,进行重叠组合,就能念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读法。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许多游客朋友的努力,这幅对联已有了近20种读法 对联多种读法 三三四断句: (一)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二)海水潮,潮朝朝,朝朝潮落 浮云涨,涨长长,常常涨消 三四三断句: (一)海水潮,朝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常常常涨,常常消 (二)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潮落 浮云涨,常涨常涨,常涨消 四三三断句: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涨,常常消 四六断句: (一)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常涨常消 (二)海水朝潮,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涨,常涨常常涨消 五五断句像
34、一首古诗: (一)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二)海水潮朝朝,朝朝朝潮落 浮云涨常常,常常常涨消 断句:海水朝朝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常常涨,常常涨消 这副楹联不仅读法奇妙,而且采用“以景喻情”的手法,包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寓意深刻。“景”是指联面上所描写的孟姜女庙周围的自然风光:庙南就是大海,海水潮起潮落;庙上即为蓝天,浮云聚散无常。“情”则是通过对海水和浮云变化的描写,揭示了世上万事万物并无常态,都是可变的。由此却反衬出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情,是孟姜女对丈夫的感情不变,是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不变,孟姜女的精神永存。 前殿内 在前殿内还有一幅千古奇联。上联为“秦皇安在哉,万
35、里长城筑怨;”下联是“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相传这幅对联为南宋丞相文天祥所作,据民国十八年版的临榆县志记载:“此祠创建在宋以前,文天祥有楹联云: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以后,祠虽荒废,联尚流传。” 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官至丞相,在南宋都城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他在狱中写下的正 气歌、过零丁洋等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其实,南宋时山海关先属辽后属金,作为南宋丞相的文天祥并未到过此地,在大都囚禁期间,更不可能到此。文天祥在我
36、国历史上是被人民歌颂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孟姜女又是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具有反抗封建压迫的坚贞女性。老百姓将此联附会于文天祥所作,反映了老百姓对文天祥的景仰和反抗强暴歌颂坚贞的心声,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吧。 对联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鞭挞了秦始皇只为贪图享乐、极尽奢华,不顾百姓苦难,修建秦始皇陵、万里长城和阿房宫,拆散了当时几百万个家庭,致使夫妻不能团聚,父子不能团圆。并反问道:“秦始皇还在吗?万里长城筑下了人们对他的怨恨!”同时,又高度赞扬和评价了与秦始皇有着千差万别的民间女子孟姜女。人们认为孟姜女并没有死,她忠于爱情、勇于同封建势力和帝王的暴虐统治相抗衡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望夫石上,会
37、“万古流芳”。这正与门前的奇联相呼应,使孟姜女勇于反抗强暴,忠于纯洁爱情的形象更加鲜明。 殿内正中这个身着素衣、面带愁容、遥望远方的彩色泥塑像就是孟姜女。据说,*前,前殿里的孟姜女塑像,头稍稍偏向东南,循着她的视线看去,她的目光越过原野,越过农村,伸向大海,终点恰好是落到姜女坟上。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塑家,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将两处相隔遥远的景物,如此巧妙、和谐地用一条似有实无的虚线联结在一起,更使人引起怀古的悲情和抚今的深思。 塑像后面为大型壁画姜坟雁阵,是古“榆关八景”之一。画中的姜女坟,位于姜女庙南八华里的近海里。相传,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却听到丈夫已死的噩耗
38、,为葬丈夫喜良,她假意应允嫁给秦始皇,并提出“厚葬喜良”、“君臣祭拜”、“长桥望乡”三个条件,当秦始皇一一兑现后,孟姜女选择了以死相抗,她纵身跳入大海,顿时海浪翻涌,海面出现一高一低两块礁石,一块壁立,象块碑石,一块俯卧,象座圆丘,人称“姜女坟”。天气晴朗时,站在孟姜女庙前殿极目远眺东南海面,隐约可以看到碧波飘渺、与天相接的海面上浮立着的两块礁石。礁石四周,海水环绕,人们难以近前凭吊。只有阵阵雁群,一忽儿聚集在礁石上,嘎嘎长鸣;一忽儿飞旋在海空,依依不去。古人便将这奇绝的景色,叫做“姜坟雁阵”。 千百年来因这一景色留下的许许多多的诗文佳句。不论是帝王将相的作品,还是文人墨客的作品,大多写得缠绵
39、悱测,荡气回肠。 例如,清嘉庆年间的进士,临榆(今山海关)人王一士,写有一首姜坟雁阵:“坟头秋草带秋霜,雁唳嗷嗷断客肠。硬骨千年依渤海,哀鸣一片绕寒塘。风云阵就方成队,鱼鸟门分又作行。飞云飞来孤冢上,低回似吊烈名芳。” 清朝陆开泰与王一士用同韵相和了一首姜坟雁阵:“粼粼片石肃秋霜,寒雁悲鸣欲断肠。愁阵排空愁夜月,孤音哀婉泣寒塘。影横雪浦泪千点,怨写人间字一行。欲吊香魂何处是,竟传孤冢尚流芳。” 传说写下“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奇联的明代著名戏曲家、书画家徐渭,在万历四年(1576)秋,应蓟辽总督之邀,从宣化东行,考察了居庸关、古北口等长城要隘,直到山海关老龙头。当时他也
40、以姜女坟为名留诗一首:“海山万里渺无穷,秋草春花插髻红。自送夫君出门去,一生长立月明中。” 前殿内诗词卧碑 孟姜女忠贞节烈,受到了古代帝王的推崇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戴。孟姜女庙自然便成了人们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明、清以来,到这里进香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都留有墨迹,就连清代几位皇帝也多有登临并留下御题。大家看,两侧卧碑就有清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及近代的一些题诗。 康熙御题:朝朝海上望夫还,留得荒祠半仞山。 多少征人埋白骨,独将大节说红颜。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1722年在位,为清代强盛时期。康熙十年(1671)东巡,九月初十日瞻仰姜女祠,赋此诗。 乾隆御
41、题:丛祠旧筑海山边,善哭偏因姜女传。 金铸应嫌范蠡谲,墨胎可比伯夷贤。 萧风枯树哀弦写,明月清波古镜悬。 路便一临缘节义,订讹意已具前篇。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高宗,年号乾隆。17351795年在位,继承康熙、雍正盛世基业,武功文治,堪称极盛。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皇帝谒祭祖陵归来,庚子(十九日)驻跸山海关殊庵行宫。路上顺便一游姜女祠,赋此诗。 墨胎可比伯夷贤,戊戌曾经此泐篇。 应劭又云国君姓,千秋究史轶真传。 乾隆四十八年(1783)秋,自热河取道边外恭谒祖陵。礼成回跸入山海关,再次瞻仰姜女祠,赋此诗。 道光御题:当年抗节塞门风,凄惨孤芳付海东。 一点灵犀通冥漠,想他好合两心同。 爱新
42、觉罗旻宁,即清宣宗,年号道光。1821一1850年在位,道光九年(1829)冬十月,自盛京旋跸回京,路经姜女祠,赋此诗。 嘉庆御题:免罪吊庐义懔然,翻因善哭迭讹传。 齐东野语虽难究,节烈堪褒闺阁贤。 爱新觉罗颙琰,即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1820年在位。嘉庆十年(1805)秋,帝东巡归来,路经姜女祠,赋此诗。 墙壁卧碑中的诗词虽然书体不同,各有千秋,但都赞颂了孟姜女的高节品格。而且从乾隆帝“应邵又云国君姓,千秋史究轶真传”的感叹到嘉庆帝“齐东野语虽难究,节烈堪褒闺阁贤”的赞美,我们不难看出孟姜女故事的独特魅力! 前殿内石刻“天下第一关”碑 殿内东侧墙壁上镶嵌着一方石刻“天下第一关”匾额。这
43、是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张学良将军派人从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城楼巨匾上拓刻下来,镶嵌于此,以作纪念。据说,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的司令部就设在孟姜女庙,张将军曾许下诺言:如果奉军获胜,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果然奉军大获全胜。张学良将军为感谢孟姜女的神灵对奉军的护佑,于1928年特颁款重修了孟姜女庙,重塑了孟姜女像。 前殿外东侧贞女祠碑记 “贞女孟姜姓许氏,陕西同官人。夫久赴秦人长城之役,姜制衣觅送,万里艰关,天监贞烈,排岸颓城,诸异载在诸志传中。或以夫为范郎,又云杞梁,杞梁事载檀弓,春秋时人,其为误无疑,皆不足论。惟是山海关外八里堡东南有望夫山,又东南二十里辽海中有姜女坟,一峰挺立,就
44、之则石。土人传迤北 大边即长城旧迹,所谓起陕西临洮以至辽东者,姜寻夫至此,曾登此山而望之,后死或瘗于此。然坟以从土,岿然一石谓何矣?大端乾坤正气如水行地中,无处不有,凿之斯见。姜之节、姜之心,人人同具,无亦因海中石似坟。因此山高可望,且以近长城而思孟姜,因指以为迹,将令同此心同此节者登山望坟,望坟吊姜,直欲上论其世,以启人之贞烈欤!此迹不必真,而姜则实有其事,君子直求之心已矣。甲午春,予与参戎郭将军企此山而登焉。北眺山麓,南望海涛,环山面水,巅有巨石,徙倚孤松,远如人息其下,盖胜地也。因命夏千总东升夷其荒芜,得旧砌伏白石布袋和尚小像一具,则知旧原有祠,今岂运数当兴乎?因谋恢复,而协守秦都督闻之
45、亦为捐廪金。关内外部曲慕义者又各捐金若干。工食既备,祠即告成。于是年三月二十五日始,于是年九月二十日终。庙一,中观音大士像,左为贞女像。茶房左右各一,后为草亭一,环以石垣,景态辉映,触目豁心,真称胜地矣。嗟嗟!孟姜一妇人耳,一念真赤,千古不朽。至今荒徼绝塞,人犹祠而思之,吾侪丈夫,戴天履地,为妇人之纲,肩君臣父子之伦,视此当何如也?予因记其事,且告来世所为兴其祠之意。” 这块碑及碑上,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为重修贞女祠一事撰文树立的。 孟姜女故事溯源 孟姜女的故事源于中篇。篇中记述曾子讲的齐庄公袭莒,大将杞梁战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这段简单的史实即是孟姜女
46、故事的源头。 汉代,刘向烈女传说苑中增加了“投淄水、哭崩城”的内容,但城为齐国都城的城墙,而非长城。 到了唐代,故事又有了新的发展,的中描写到:燕人杞良,为避秦始皇北筑长城之役,逃入孟超家花园,正遇孟超之女孟仲姿在池中沐浴,仲姿因“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便请求父亲将自己嫁给杞良。婚后,“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仲姿闻之,悲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于是,滴血认骨,“便将葬之”。 孟姜女的故事明代又多了“秦始皇逼婚”的情节,就完全定型了,经过清代一直流传至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中叶以后,各地出现了给孟姜女建庙的高潮,即使离长城很远地方,也有了姜女庙,不少地方还因缘附会把孟姜女攀作乡亲,引以为荣。有人说她是安肃人(河北徐水);有人说她是湖南澧州人;有人说她是陕西同官(今铜川)人。近代说,孟姜女籍贯松江(上海松江县)的占了上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自己的孟姜女孟姜女故事带上了地方色彩。 由此也可以看出故事的本身实属民间传说。故事的本旨在于歌颂孟姜女忠贞不渝、反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