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678206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焦作市山阳区解东一小 王云霞 1. 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课型新授3. 辅助工具()教具()多媒体4.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古诗学习的总目标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阶段目标”中更明确的提出了诵读、背诵优秀诗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积淀的目标。()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

2、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

3、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课外拓展送别诗。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4、君? 江下行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课堂练习设计:想象画面,品悟诗情。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他们曾一同_;他们曾经一同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再也不能一起_,再也不能一起_。6.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能背诵简短的古诗,并有一定的积累。但学生很难进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较肤浅,所谓的感情朗读只是浮于表面。()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

5、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城镇孩子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平时缺少不断总结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意识。()学生差异分析。学生课外搜集、积累古诗量不同。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也不同。7. 教学方法(一)教师教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反复诵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品析诗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境

6、中悟情;通过多种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二)学生学法1、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本节课中,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问”,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始终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诵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2、借助工具书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想象画面。8.教与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揭题,导入诗文。1、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哪个主题来编排的? 师:是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像明媚的阳光,能给

7、人以温暖,像熊熊的火炬,给人以希望。爱,有父子爱、母女爱、师生爱、同学爱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0古诗两首(板书课题20古诗两首)写的是谁之间的爱呢?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诗题,重点指导“陵”的读法和写法。3、从课题上你能读懂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相关资料。(课件)黄鹤楼:在现在的湖南省武汉市,在长江的边上。因崔颢的黄鹤楼而有名。广陵:扬州,江南历史名城。李白: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我们学过李白的许多诗,知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令人望尘莫及。孟浩然:唐朝著名诗人。比李白大十二岁,当时李白还未成名,孟浩然

8、已经名扬四海。“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 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4、比较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课件) 师介绍送别诗: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一别动辄多年,因此朋友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如我们学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 5、师介绍写作背景。送别诗很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文学史上确非常有名。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

9、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去名地。 孟浩然虽然李白比孟浩然大十多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师,又是李白的益友。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 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黄鹤楼相会。短暂的重逢之后就又是离别,是那么的难舍难分。于是李白写下了这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让我们再次带着这种依依不舍感情来读课题。 了解了诗人,读懂了诗题,(板书“知诗人 懂诗题”)仅仅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二、自主学习,读通诗句。师:接下来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板书“读诗句”)。1、带着

10、要求,自由读读诗句。2、指名读。3、教师指导读。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课件)“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课件)(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4、自由练习读古诗,齐读古诗。师:要想把古诗读好,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板书: 解诗意 悟诗情) 5、复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运用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试着理解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地方,再把把诗中不理解的地方画一画,然后提出来。三、解诗意 : 预设一:西辞。 师: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扬州)。(板画) 师: 哪个同学能

11、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 师: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师:谁来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师:烟花三月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桑肥杏小,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也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课件)师: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江南春天美景? 师: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师相机评价。)师:(课件)是呀,三月的江南,杨柳依依、如烟如缕,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三月的江南,江花胜火,江水如蓝,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

12、) 三月的江南,莺歌燕舞,烟雨楼台,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三月的江南,芍药含泪、蔷薇妖娆南,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 (课件出示前两句)三月的江南,青梅如豆、蝴蝶翩翩,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课件出示前两句) 预设二:孤、尽。、查字典理解“孤、尽”的意思。 师:“孤帆”是说孤单单的一条小船。(师补充材料。) 在唐朝,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课件)朋友走了,只剩下滔滔的江水。这是作者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13、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什么?(板画水)(板书:依依惜别、思念) 师:是呀,柔情似水,别情无限。如今这种别情只能化作滚滚东去的江水,流向天边,流向扬州了。古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读(课件): 四、悟诗情:想象画面,品悟诗情。师出示练习题,知道想象画面。五、配乐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一二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 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 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 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

14、的相送。五、拓展:离别诗。师:在古诗的国度里,送别诗还有许多。(出示送别诗。)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去黄鹤楼和李白一起送别了孟浩然,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离别是诗,离别是歌。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下节课要学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将是另外不同的情怀。一、从单元入手,导入诗文。1、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2、读诗题,读准字音,学习写“陵”,注意面写法,不要写成反文旁。3、交流收获。生交流有关李白、黄鹤楼、广陵、孟浩然的相关资料。4、生比较诗题,发现共同点:-都有一个“送”字。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课件)学生带着这种依依不舍感情来

15、读课题。二、自主学习,读通诗句。生按照要求初读古诗。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2、学生个别读。3、读出诗的节奏感。4、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5、生复习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 查字典 想画面。三、解诗意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分步解读诗句。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说出理由。生对读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交流前两句诗的意思。学生欣赏江南三月的春景图。生用词语描绘江南春天美景。(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预设-生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3: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4: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生5: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欧阳修阮郎归)生带着这种惆怅、依依不舍的心情一齐读读前两句。、生查字典理解“孤、尽”的意思。指名说后两句的意思。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孤独、孤单、伤感指名读读后两句。齐读。2、生回答问题。-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生齐读诗句。“猿啼客散暮江头

17、,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暮春铲水送别 ”四、生想象画面,品悟诗情。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他们曾经一同_;他们曾经一同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再也不能一起_,再也不能一起_。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课件)五、生配乐齐读全诗、背诵古诗。 生展示不同形式的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背。 指名背诵。全班背诵。五、生积累送别诗。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别董大 高

18、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江下行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六、生感悟、升华感情。9.反馈在预设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在感悟准备阶段,读懂诗题,整体把握情,在读悟阶段,想象意境,赏析词句,体验情,最后在感悟的形成阶段,反复诵读体会情。从今天的课堂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感悟到了诗歌的内容,通过品悟交流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有效达成了三维目标。我以为比较突出的有: 1、注重多种形式的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还曾经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听别人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

19、”所以,我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齐读、引读。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后两句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2、注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字、词、句的解析,也没有停留在读、背等应付考试的知识点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独特的个性色彩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读悟结合,品味别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要让学生从短短四句诗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无疑是有很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发挥想象

20、,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去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分别的情景,走进了诗句,走入了诗人的内心,品味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两位诗人浓厚的友情。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静静地反思,觉得在初读环节,还应再多找几个学生读读,扩大学生的朗读面;在学生想象朋友告别的情景时,还应再深入些,还应再多找些学生想象当时告别的画面,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他们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我想说,反思是为了提高,展示是为了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意见10.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名楼送烟花三月下扬州。 盛景送孤帆远影碧空尽, 目光送唯见长江天际流。 心相送 “科研兴课 优质达标”课堂五大原则:大容量、强互动、弱引导、精反馈、精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