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2、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里面不懂的字词。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教学步骤:
2、一、导入:看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二、导读观沧海(一)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二)熟悉诗歌。听观沧海朗读。1、 学生齐读观沧海。2、 教师点评,教正读音。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三)理解字词。沧(青绿色)临(到,登临) 碣石(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 竦峙(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行(运行)若(好像)其(代词,指大海)星汉;灿烂(光彩鲜明耀眼)幸( )至( )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3、。(讨论回答)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直抒豪情。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五)欣赏诗歌。(讨论回答)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踢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
4、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三、导读次北固山下(一)题解: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补充,作者常年在外漂泊,思乡之情浓重。(以放学留堂不得回家为喻)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A、古代是诗歌分类。B、诗歌格律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5、。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二)熟悉诗歌。1、听次北固山下朗读。2、学生齐读次北固山下。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重点强调“雁”的字形。(三)理解字词。次。客路。行舟,行驶的小船。潮平,潮水涨满,似乎与两岸齐平。风正,风又顺又和。悬,挂着。残夜,。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达
6、。(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主旨:借停舟北固山
7、下所见, 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预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出来。借助参考书,尝试归纳诗歌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继续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字词和诗歌大意,当堂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完成课后练习一之3。教学步骤:一 、简要复习第一节内容。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二 、导读钱塘湖春行(一)题解: 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及出处。补充:任杭州刺史时作。(二)熟悉诗歌。1、听钱塘湖春行朗读。2、学生齐读钱塘湖春行。3、教师点评,教正读
8、音。(三)理解字词。水面初平( )云脚低( )暖树( )不足( )乱花 (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 才(刚刚)没,(遮掩)。(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首联:写诗人春游的地点和湖上风光。颔联: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描绘早春到来时西湖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景灵韵生动。颈联:表达了诗人游春的丰富感受,喜悦之情溢于文字。尾联:突出描写了湖东的白沙堤,这里绿杨成荫,为诗人最爱。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五)欣赏诗歌。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3。2、赏析中间二联。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早莺,暖树, 新燕,春泥,乱花,浅
9、草“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回答)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三 、导读天净沙 秋思(一)
10、题解。1、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补充:作者号 东篱。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配乐吟唱的。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二)熟悉诗歌。1、听天净沙 秋思朗读。2、学生齐读天净沙 秋思。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三)理解字词。昏:(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前三句写景,渲染悲凉气氛。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主旨:借一幅深秋晚景图的描绘,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五)检查背诵诗歌。(
11、六)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四 、作业: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思考次北固山下“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准备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第三课时教学要点: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欣赏精彩诗句。归纳字词。完成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教学步骤:一 、复习。(一)背诵四首诗歌。 (二)默写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三)以钱塘湖春行分辨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作练习题,巩固字词音义、诗歌的作者姓名、字、号、朝代,诗歌体裁,以及诗歌内容。1、注音沧海(cng hi) 碣石(ji sh )绿水( shu ) 竦峙(sng )灿烂(cn ln ) 浅草(qin co)潮平(z
12、ho png) 归雁(gu yn )沙堤(sh d ) 萧瑟(s )藤(tng)澹澹( )啄(zhu)2、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行不足(B)A脚 B够 C.充分 2没马蹄(C)A、沉没 B没 C遮掩3昏鸦(C)A黑 B昏迷 C黄昏4星汉灿烂(A)A银河 B星星C星和月5次北固山下(B)A一次 B停泊C游3、填空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钱塘湖春行描绘早春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次北固山下点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观沧海的
13、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姓名),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二 、赏析精彩文句。 1、“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诗歌的悲凉气氛不相符?用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这种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意境更为悲凉。2、天净沙 秋思前三句只是列举了景物,和诗歌的主题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
14、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三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4,练习二。四 、作业:课后熟读这四首诗歌和字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