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农民权益工作的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护农民权益工作的汇报.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娄星区农民权益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娄星区位于湖南省几何中心,全区总人口50万,农业人口15万,总面积43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43平方公里,辖4个乡3个镇7个街道,其中2个街道由娄底市经济开发区代管。娄星区作为娄底市唯一的市辖区,洛湛铁路、湘黔铁路交汇于此,沪昆高速公路、娄新高速公路和即将贯通的二广、长韶娄、益娄衡高速公路呈辐射状构筑起对外通道,区位交通优势明显。2012年,娄星区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和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3亿元,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5亿元,增长38.24%;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增长17.5%;城镇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15元,分别增长15.8%、25%。今年以来,娄星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加速赶超、全面提升”的工作基调,全面实施“产业兴区、融城强区、生态美区、民生福区”四大战略,突出扩张总量与调优结构并举、开发园区与推进项目并行、经营城市与治理环境并进、深化改革与促进和谐并重,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作为城市区,娄星区在狠抓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时,扎实做好农民权益保护工作,认真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一、 五保供养工作情况目前全区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562人,乡镇敬
3、老院7所,服务人员35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21人。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务院五保供养条例,制定了娄星区农村五保供养暂行办法,从组织领导、供养对象、供养内容、供养标准、供养形式、供养机构、资金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2建立增长机制,确保资金到位。集中供养对象保障标准从2009年的年人均3000元提高到2013年的7300元,分散供养对象保障标准从2009年的年人均825元提高到2013年的2600元。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列支五保供养资金,按季通过银行“一卡通”发放到位
4、,同时每年还为每所敬老院拨付了5万元工作经费。3完善服务网络,拓宽服务范围。坚持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原则,在保障好五保老人衣、食、住、葬的基础上,为五保供养对象全额缴纳了参合参保资金,发放了门诊医疗救助资金,所有五保老人在定点医院住院费用全免,并对分散供养对象在危房改造、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方面予以重点资助。4加强机构建设,提升内部管理。陆续完善了各乡镇敬老院的硬件配套设施,其中有5所敬老院达到了占地面积40亩以上、建筑面积2000以上的规模,全区集中供养床位总数达到362个。今年,我区又把4所敬老院纳入了改扩建范围,预计可增加床位200个,基本能够满足农村五保老人的入院需求。在敬老
5、院的内部管理上,我们重视提升“三个水平”:一是升管理水平。严格落实院长、工作人员责任制,成立了有五保老人参与的院务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院务财务公开栏,让院民参与院内管理和财务监督。二是提升服务水平。每所敬老院都按照1:10的比例配备了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的思想。三是提升创收水平。大力发展敬老院院内经济,形成了“财政供养有保障,院办经济有活力”的发展格局,去年全区敬老院院办经济产值达50多万元。当前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敬老院工作人员一般从当地聘用,财务、管理、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二是乡镇敬老院专项经费不足,管理服务
6、人员待遇偏低;三是敬老院改扩建项目资金方面还存在缺口,特别是后续维护资金难以筹措;四是全区有“三无”对象1521人,迫切需要建立一所城区中心敬老院,满足“三无”对象的入院需求。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近5万人,城区及近郊的部分社区(村)人均0.2亩以下的达117个。自2009年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以来,累计征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2.972亿元,结余2.878亿元。2012年10月,娄星区正式启动被征地农民补建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1补建补缴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情况。此次申请补建补缴企业养老保险人数为1090人,其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
7、手续人数为804人。原本按灵活就业人员标准补缴需要63936元,我区通过向省人社厅、省社保局争取试点,以2008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共计42181.2元,每人优惠了21754.8元。2补建补缴并退休人员待遇水平。(1)基本养老金。2012年年底以前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中女性最低月养老金为490.04元,男性最低月养老金为520.11元,最高月养老金为764.52元。此次补建补缴并在去年年底前退休的被征地农民月养老金将达到女性最低为615.04元,男性最低为645.11元,最高的为949.52元。(2)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丧葬补助金按其死亡时上年度全省企
8、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的四个月发放。抚恤金按其(包括在职参保人员和已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计发一个月死亡时上一年度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基本养老金,最多不超过20个月。按此标准2013年最高可以领到3万多元,以后逐年递增。3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情况。制定了补贴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以2011年12月31日为时点,女40周岁及以下、男45周岁及以下人员,基础补贴为3000元,每减小5周岁,减少1000元,最低补贴1000元。女40周岁及以上、男45周岁及以上人员,基础补贴为3000元,每增加5周岁,增加1000元的补贴,最高补贴额为1万
9、元。经核算,1090名补建补缴企业养老保险的人员中,有1051人符合领取补贴的条件,一次性缴费补贴共计641万元。4养老补助金情况。考虑到部分被征地农民的实际困难,我们制定了发放养老生活补助的政策,在领取每月60元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在被征地农民补建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一是440现象影响。部分被征地农民认为不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现在也能每月领到440元,没有必要一次性缴纳一大笔钱来领取只多几十元的养老金。二是高息放贷现象。部分被征地农民认为一次投4万多元钱参保,不但本金充公了,还只能领到几百元一个月,觉得划不来
10、,纷纷去高息放贷。三是户口性质变更问题。现行政策规定,被征地农民应当转为非农业户口后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而现在的农村户口有机会生二胎,可以批宅基地建房,也能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实行征地货币补偿时,农业户口的比非农业户口的补贴人均高出4.5万元,农村户口的优惠政策造成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转变户口性质来参加企业社保。三、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我区现有中小学校64所,寄宿制学校17所,国家级家长学校2所,学生49033人,其中留守儿童7695人,占学生在校人数的16%。1. 健全管护网络。成立区、乡、校三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建立区级
11、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总支、乡镇干部包村组、村干部包家庭的四级组织管护网络;在教育部门建立学校领导负总责、老师为主体的帮护网络。2. 加强硬件建设。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建成省级合格学校,所有乡镇中学与中心小学都建成了寄宿制学校,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3个少年宫已投入使用。3. 拓宽关爱渠道。各校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学生的“代管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交流,及时反馈了解情况。成立“留守儿童俱乐部”,设立留守儿童“谈心室”,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条件,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良好平台。以“文明美德伴
12、我成长”主题教育、庆“六一”亲子读经典文艺汇演、书画创作比赛、向灾区儿童献爱心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陶冶留守儿童的良好品德。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开展“心手相牵、快乐成长”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送爱心、送书本、送健康。四、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全区共有农业行政村141个,农村土地总面积28.3万亩,其中耕地9.7万亩,林地15.8万亩,养殖水面1.5万亩,四荒地0.3万亩,农场等其它1万亩。流转农村土地总面积2.9万亩,其中耕地1.3万亩、林地1万亩、农场等其它0.6万亩。流转大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为主,流转方式有转包、出租、借用、互换、转让、入股六种,流转土地主要种植蔬菜
13、、水果及花卉苗木,无闲置现象。1. 加强组织宣传。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对全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把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来抓。注重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2. 落实工作责任。从区到村实行分级负责制,区乡两级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村有信息联络员,做到层层定岗定人定责任。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业务指导;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依法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合同备案和鉴证,引导种植、养殖
14、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序规范化土地流转;各村的信息联络员及时将本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需求信息报送到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备案登记。 3. 加大奖扶力度。出台了娄星区农村土地承包要营权流转扶持奖励办法,标准集中成片流转水田50亩以上、旱土200亩以上、四荒地300亩以上、林地400亩以上,流转期限分别在5年、5年、15年、15年以上,分别给予100元/亩、50元/亩、10元/亩、10元/亩奖励流转大户,同时按30元/亩工作经费奖励给所在乡镇。4. 创新流转模式。一是实行“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如宜东农业有限公司在杉山镇租用土地2314.83亩,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村委会统一和公司签订合同的
15、方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涉及农户1000多户。公司用工除技术人员外主要以租地农户劳动力为主,用工高峰时达100余人。 二是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土地流转模式。如娄底飞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双江乡租用土地557亩种植蔬菜,涉及农户487户。公司牵头成立了飞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雇用合作社30多名富余劳动力,男性1800元/月、女性1500元/月,同时按照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成员还可参与分红。 五、“生育关怀”工作情况娄星区在成功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彰显生育关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全面、持续、健康发展。1. 营造生育关怀的浓厚氛围。利用新
16、闻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平台、计生宣传栏,广泛宣传生育关怀、计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推进生育关怀-建设幸福家庭”广场活动,营造了“五关怀”的社会氛围。2. 出台生育关怀的优惠政策。认真落实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按规定及时足额将奖励金发放到人。区里出台了关于落实独生子女家庭征地补偿费多分一人份额的指导意见,区教育局出台了优先照顾独生子女上学的制度,区民政局出台了关于优先救济计生贫困家庭、优先为计生贫困家庭办理低保等制度。3. 开展生育关怀的系列活动。开展“关怀贫困母亲”活动,在全省率先为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建立个人电子档案6780份,实行跟踪服务。开展“亲情牵手”活
17、动,每年组织区服务站卫生技术人员下乡进行“生殖健康在三湘”亲情牵手巡回义诊,受到育龄群众的普遍欢迎。开展“生育关怀保险保障”活动,去年全区投保人数达51301人。实施“三结合”项目工程,扶持计生困难家庭发展生产,70%的受扶助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愿望。六、群众工作情况去年8月份以来,向全区197个村(社区)派驻群众工作组,45名区级领导担任群众工作队长,带领1021名工作队员,深层次、全覆盖做实群众工作。在去年下半年全省民调工作排名中,娄星区由上半年的第128位上升到第37位。 1面对面亲近群众。各群众工作组积极推行“三访”(定时接访、全面走访、随时约访)工作法,坚持“平时常进、有事速进、每月2
18、6至28日必进”的考勤制度,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在一线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向每户村民发放便民联系卡13.9万张,每张联系卡表明驻村工作队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所有队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保证群众有事时联系得上、找得到人。去年以来,各驻村工作组共接访群众5125人次,走访群众10.8万户,其中农村入户率达到100%,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200多条。2. 实打实帮扶群众。坚持把“事要解决”作为驻村工作组的核心任务,对群众反映的诉求,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找准症结,及时解决。去年以来,全区在推动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共控违拆违1100多处、18万多平方米,
19、完成征地近5000多亩,涉及房屋拆迁2000多栋,尽管工作量大、牵涉面广,但由于群众工作做得扎实,操作依法依规,对征迁户生产生活保障到位,没有引发一例因征迁问题进京赴省上访事件。全区群众工作组共排查矛盾纠纷2979件,解决2668件,解决率为89.6%;为民办实事5707件,筹集帮扶资金2252.2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1241人次。3. 心贴心服务群众。工作队员严格按照村(社区)群众工作制度、工作守则,始终围绕“服务”这一主题,切实当好政策法律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纠纷调解员、经济发展服务员、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安全生产监督员、环境整治劝导员、为民办事代理员,推动群众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干部群众关系密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城乡环境优化。广泛开展访贫问苦、“一对一送温暖”、“交通安全保障行”、“一人传一技”、“生育关怀”、“送医下乡”、美化环境日等为民服务主题活动,为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建立帮扶台账,区级领导和驻村单位负责人定期到联系点现场办公,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