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市场力量发挥机制力量培育文化力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应市场力量发挥机制力量培育文化力量.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顺应市场力量 发挥机制力量 培育文化力量专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 作为我们党最早领导和创办的军事工业部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器工业集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成绩单引人瞩目:营业收入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幅,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3077亿元,成为首家经营规模突破3000亿元的军工集团;2011年,在自主投入43亿元研发费的情况下,实现利润86.5亿元;连续7年和两届任期获A级中央企业,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业绩优秀企业奖”。 在上述业绩的背后,是兵器工业集团顺应国內外发展大势,持之以恒地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
2、新。 近期,我们对兵器工业集团总经理张国清进行了专访。资本、技术、人才、文化、底蕴要同步积累、硬实力与软实力要同步提升 本刊记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问在您的心目中,兵器工业集团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张国清: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要看硬实力,更要看软实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如此。企业的硬实力主要是指资本、厂房、设备、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企业的软实力主要是指技术、管理、人才、品牌商誉、企业文化和治理机制等。硬实力是比较谷易复制和替代的,软实力必须靠良好的文化积累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来维持。企业可以通过大量投资较快形成物化了的产业能力,而优势企业则可以利
3、用自己强大的软实力将这些物化了的产业能力集成于自己的系统内来放大自己优势。软实力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只有硬实力没有软实力,就等于有形无魂。 一个企业要做成“常青藤”企业,既要有资本积累,更要有技术、人才和文化底蕴的积累。技术也好、人才也好、文化底蕴也好,都属于“表外资产”,1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是看不见、也反映不出来的,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中也难以充分体观,但都是企业基业常最重要、最根本的软实力。有技术、有人才、有文化底蕴的企业,即使发展中遇到一些沟沟坎坎甚至重大危机,也会很好地化解。相反,缺乏技术、人才、文化底蕴的企业即使一时一事有可能做得红红火火,但很可能做不长、做不强、做不大
4、,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我们兵器工业不求发一时之财,但求基业常青。特别是随着企业和事业不断做大,我们要更多地把兴奋点放在技术、人才、文化底蕴的积累上,放在“表外资产”的积累上,加强对“表外资产”积累的考核评价,实现资本、技术、人才、文化底蕴同步积累,硬实力与软实同步提升。技术地位决定市场地位,市场地位决定企业地位,谁在市场中有地位谁就应当在集团公司有地位 本刊记者:从事国防军工本身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前几年,兵器工业又提出要在国家战略层站位。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企业的地位的? 张国清:有人说,兵器工业的地位是由其承担的核心使命、承担的国家责任决定的。这是对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企业的地位归根到底
5、还是由市场决定的。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并没有什么“级别”,那么他们的地位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市场。 我们一直强调,技术地位决定市场地位,市场地位决定企业地位。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由企业的技术地位决定的,二是企业在集团公司的地位是由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这里的技术地位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这里的市场地位,主要是指市场份额、市场话语权、行业影响力以及满足、引导和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 这两层意思都在十分强烈地传递一个信号,就是对我们的企事业单位来说,要把提升技术地位、市场地位作为经营的基本目标:对我们的总部来说,制订政策和设计机制时要激励企事业单位提升技术地位和
6、市场地位。 只要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在市场中有地位,在集团公司就一定有地位。有技术不等于有技术能力,技术能力一定是在企业长期的技术创新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本刊记者: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兵器工业集中展示了自身技术实力;2011 年,兵器工业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和推进技创新体系建设,请问您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张国清:我们认为,技术和技术能力是有区别的,技术是可以买来的、是有生命周期的,技术能力是支撑技术不断发展不断保持技术活力和生命力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是买不来的,只能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技术能力在哪里, 未来就在哪里。技术能力源于技术底蕴,技术底蕴决定技术能力。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要在市场中有
7、地位,必须不断地加强毒技术底蕴的积累,而不可能绕过艰难的技术底蕴积累过程。衡量一个企业有没有完成艰难的技术积累过程,最关键、最根本的标志是看能不能进行技术自主创新和开发,特别是技术的原始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兵器工业的不少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因为这些单位大部分技术和产品都还处技术跟踪、技术模仿阶段,真正属于原始创新的东西不多。必须把。技术底蕴积累作为提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摸清和掌握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实现技术底蕴的不断积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们提出要加强和推进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技术积累的体系和规范,把技术积累的问题解
8、决好。具体说来,要加强技术成果的知识转化与整理,加强技术底蕴积累,建立技术创新与知识转化同步推进机制,实现技术成果与技术底蕴的同步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由任务型向能力型的转型。要充分认识技术基础和基础研究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要性,加强标准、数据库、知识产权、试验测试、仿真等技术基础和基础研究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日常化的技术积累、知识积累,推动科技创新由经验型向预测型的转型, 实现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要在型号牵引、项目牵引的同时,将一部分人力和财力投入到技术能力建设上来,进行基础研究。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以人才集聚推进事业发展 本刊记者:近几年, 兵器工业集团在培养和引
9、进高端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这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张国清: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由企业的技术地位决定的。但技术地位最终又是由我们人才的相对地位决定的、对兵器工业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高科技战略性团队来讲,人才的作用尤为突出。企业拼技术、拼管理,拼到最后拼的一定是人才。越来越多的竞争实践表明:产品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这个产品所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的竞争,所以超产权边界的管理能力越来越重要;而企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相关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说白了是几个人与几个人之间的竞争,尤其是领军人物与领军人物之间的竞争。有人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关系社会,不错,在任何时候社会关系都很重
10、要,但关系代替不了自身的竞争能力。我常说,任何一件事情办成功、办漂亮了,背后一定有几张非常可爱的面孔,说的就是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既要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氛围,更要围绕人才把机制设计好、建设好,让我们的机制更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成长需要。特别是对我们的领导人员来讲,既要认识到人人都可以成才, 也要认识到人跟人的价值是有区别的。要从內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紧迫、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顶尖人才作为我们最基本的战略持之以恒地加以实施,以开放心态优化人才结构,在各个领域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人才
11、,以人才话语权提升行业地位。要前瞻性地抓好人才培育和积累,以人才集聚推动事业发展,而不是等有了事业再去找人才。可以说,对人才,我们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对紧缺人才、特需人才,要舍得花大价钱、大成本引进。人才投资是一项风险投资。引进人才不要怕有矛盾,不要怕对现状有冲击,不要怕引进的人才暂时“多得利”。事物总是在矛盾中进步,要勇于打破旧有的平衡,善于处理矛盾和不平衡,在解决矛盾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至少有三种力量比领导人员个人的力量大本刊记者:有人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靠“一把手”,您认为,强势的领导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吗?张国清: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要认识到有若干种力量在左右着我们,在一个
12、成熟的组织和团队中,市场的力量、机制的力量、文化的力量,都大于领导人员个人的力量。什么是市场的力量?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和影响市场需求。市场的力量远远大于领导人员个人的力量,它能够推毁企业的管理边界, 同时也打破了企业增长的极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选择产品,是市场在选择企业,最终也是市场在选择企业领导人员。顺应市场的力量,就按照市场的要求去做,就是按照市场的要求去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提供服务。我们要影响和创造市场需求,但前提是要顺场的要求,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期待。既要眼睛盯住市场,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超前反应,又要功夫下到内部、下到现场,通过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
13、理来提高竞争力。 什么是机制的力量?机制就是组织内部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原理及调节方式。机制主要包括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在组织中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治理机制主要解决组织协调、有效运行的问题,激励机制主要解决企业发展动力的问题。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组织接近于成为一个自适应组织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自动、迅速地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不断优化和实现目标,因此,设计一套好的机制,发挥好机制的作用,对企业的协调运转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机制设计就是把利关系摆好:一套好的机制,定是顺应企业发展规律、顺应外部环境变化、顺应干部员工期待的机制,一
14、定是给同事、给战友留出发挥作用空间的机制,一定是信任他人、 相信同事和战友能比我们更有智慧地做好工作的机制,一定是让大家感到既是在为企业拼搏、也是在为自己拼搏的机制,一定是各方利益关系和谐机制,一定是大家都在为企业发展操心的机制。这样一套使大家都在为企业发展操心的机制体系设计好以后,企业发展就有了內在动力。机制的力量一旦进发出来,企业的发展就变成內生的了,这比我们自己去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做好一两件具体工作要得多、更有意义。什么是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简单地讲就是统一的意志, 是组织成员内心共同的是非标准、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习惯,代表着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组织与肌体的灵魂。我们干工作、做决策,言行
15、举动要注意培育文化的力量,否则,我们的决策部署就很难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我们倡导的东西就很难成为团队的共识和一致行动,企业就有可能在思想上、行动上陷入一种迷茫、无序的状态,领导人员个人再“强势”,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运转和发展,文化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机制的力量一样,在时刻左右我们。而且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很难逆转,可能要花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调整过来。领导人员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放大和示范作用,干部员工不看你说什么,而看你做什么、怎么做,你的行就是一种“潜规则”、一种价值取向。比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用什么样的人、 不用什么样的人其传递的信号以及产生的影响,可比我们说再多的“重视人才”、选
16、贤用能“等都管用。因此,培育文化的力量,必须坚持赞成什么就大张旗鼓、反对什么就旗帜鲜明,这既是我们应有的文化內涵,也是培育其他文化必需的土壤。必须对符合企业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的人和事及时给予奖励,反之则要及时给予提醒甚至处罚,缩短“说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促使企业不断积累形成正向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制度是文化的载体,但制度再完善,也不能穷尽企业经营生态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承载不了文化的全部内涵。很多时候,干部员工不是靠具体的制度条文而是靠企业文化、靠价值取向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当然,我们关注文化,更多的是要关注制度所承载不了的那一部分文化內涵。就像文学家和音乐家的区别,再高明的文学家
17、也会遇到用文字难以表达的东西,而音乐家却不是这样,音乐中一定包含着语言表达不出来的那一东西。培育和提升基于核心技术、核心能力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开放式发展能力 本刊记者:近年来,兵器工业实施了大规模的专业化重组,您也常常提到要创新商业模式,请问,兵器工业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张国清:经济全球化使得有机增长、并购重组、系统集成三种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存,企业的增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所需的资本并非都得自己积累,企业所需的技术并非都得自己研发,企业所需的生产能力并非都得自己建设,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信用,要有核心技术和技术集咸能力,要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全球认同的品牌。对一个
18、企业来说,关起门来搞发展,短期看是保护了一些单位、保护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但从长期看是保护了落后,最终会削弱整个集团的竞争力。因此,我们把“开放”确定为集团公司企业精神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以凸显开放式发展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推进开放式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走出兵器小天地,面向全社会选择和配置发展资源,以全社会的优质 资源提升我们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开放式发展的基础是我们自身必须具备基于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近年来,兵器工业集团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內部资源调整重组、实现自身有机增长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对外并购重组,先后完成对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我国“一五”时期156项
19、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规格最大、品种最全的企业)、德国凯毅德公司(国际知名汽车门锁企业、全球汽车门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并购重组。我们对并购重组有两条基本原则,就是看是否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提升军民融合发展能力。严格控制核心业务之外的投资,严格控制多元化冲动,严格控制规模冲动。创新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创新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本刊记者:西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创新。有人甚至认为,创新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本质。请问您是怎么看兵器工业的创新?张国清:我们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双动力。但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我们既需要革命性的创新,也需要大量
20、发生在日常工作中的改良型、改善型创新,而且这些创新更是可持续的、更有活力的创新,更是创新的主要内容。我常说,创新并不神秘,创新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只要采取了新理念、新办法、新措施,把过去没有办成的事情办成了,把过去办成的事情办得更漂亮了,都是创新,不能把创新当成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事情。因此,我们大力培养创新文化,一是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干部员工认识到创新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在我们的位上、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想办法把事情办成了、办好了、办漂亮了,都是创新;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欣赏的眼光,放在一个较长时间区间而不是站在某一个时点上,去看待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创新实践,而不是凭过去的经验和感觉来评判各种创新实践;三是对创新要给予即时奖励和激励,让干部员工感到既是在为企业创新,也是在为自己创新,创新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创新文化一定要在实践中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