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的代词学习.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74711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中的代词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课中的代词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中的代词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中的代词学习.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代 词一、关于代词能够指代其他的词或词组所表示的事物的词。1、代词的虚实问题 王力汉语语法纲要:“另有一类词,如我、你、他、这、那、这么、这么着等等,它们本身并不能表示实物或德行行为,然而它们却能替代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的用途。由此看来,它们本身是虚词,而它们所代替的却是实词。我们把它们称为代词,代词可认为半虚词。”语法作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是实词。词汇意义含义抽象,如“这”、“何”、“者”。是虚词。2、古今代词分类的差异现代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古代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二、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l“吾、我”语法作用上的差异 魏晋以前,“吾”很少作宾

2、语,但在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是可以的。“我”则能够作宾语。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此教我先威众耳。(陈胜起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l“予、余”的关系 假借音同的两个字来记录同一个第一人称代词,二字上古同为余母鱼部字。古籍中,尚书多用“予”,左传多用”余”,可见借“予”在前。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侍坐)l“朕、台、卬”的消亡予欲左右有民!(尚书皋陶谟)曰:“余病矣。”(左传鞌之战)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非台小子,敢行称乱。(尚书汤誓)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邶风匏有苦叶)2、第二人称代词l“女(汝)、尔、若、而、乃”语法作用的差异 “女(汝)、尔、若”可作主、

3、宾、定语;“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作主语,但决不能作宾语。如: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哉?(史记平原君)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聊斋促织)l现代汉语中继承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我”l“女”与“汝”的关系 二字古音相近,“女”泥母鱼部,“汝”日母鱼部。都是假借来记录第二人称的,先借“女”,因其使用频率高,又借“汝”。如: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齐桓公伐楚)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国语句践灭吴)l“而”与“乃”的关系 二字古音相近,“而”日母之部,“乃”泥母之部。假借来记录同一个第二人称代词。故二字用法相同。l现代汉语中“你”的来历通雅:“爾,又为

4、尔。尔,又作你。俗书作你。”大约唐代之后。“尔”增义符演变为“你”。3、第三人称代词l古汉语中没有专职的第三人称代词重复名词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左传襄公十五年)省略主语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借用指示代词 彼、其、之l“彼、其、之”兼表第三人称时用法的差异 “彼”借用率不高,一般作主语。“其”只作定语,“之”只作宾语。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李陵既生降,推其家声。(报任安书)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l第三人称代词的产生与“他(她)”的形成六朝时出现“伊”、“渠”:伊必能克蜀。(世说新语雅量)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三国志赵达传)唐代“他”演变为第

5、三人称代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高适渔父词)五四时期刘半农造“她”。4、古汉语人称复数表示法l古汉语人称代词无单复数之分,单数可表复数。如: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l加“侪、曹、属、辈、等”表人称复数。如:吾侪何知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后汉书马援传)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史记黥布列传)l现代汉语中“们”的产生专表人称复数的词大约产生于唐宋时期。如:他每都恃着口强。(元曲玉镜台)特遣我门来,你明日须早到。(宋戏曲张协状元)

6、你懑不敢领他,这件事干人命。(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5、古汉语的尊称和谦称尊称和谦称都是名词,但起的是代词的作用。l谦称代替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的作用。如:l尊称代替的是第二人称代词的作用。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是臣之大荣也。(战国策范雎说秦王)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记孝文本纪)仆非敢如此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子将若何?(左传晏婴论季世)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战国策齐策一)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足下事皆成。(陈胜起义)大王来何操?(鸿门宴)l古代自称名是谦称,称人字是尊称。如:文(孟尝君名)倦于事。(战国策齐策四)今少卿

7、抱不测之罪。(司马迁报任安书)三、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此、斯、兹、是此皆古之良马也。(荀子性恶)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兹游快且愧矣!(游天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l现代汉语近指代词“这”大约宋元时产生“這”从辵,从言。本义为迎接。玉篇:“這,迎也。”我这里凭阑望。(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三折)直醉得来这搭儿里呕。(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2、远指代词彼、夫食夫稻,衣夫锦。(论语阳货)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硕鼠)l现代汉语远指代词“那”大约唐宋时产生那,古代有“多”、“美好”、“安适”等含义。如:猗(y)与那(nu)与!(诗经商颂那)马瑞辰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青旗卖酒,

8、山那畔别有人家。(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 道中效李易安体)3、泛指代词之(用作定语或宾语)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邶风燕燕)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4、特指代词其(用作定语)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西门豹治邺)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史记孙膑)5、充当谓语的指示代词然、尔河东凶亦然。(孟子梁惠王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荀子劝学)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古诗十九首)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6、特殊的指示代词焉 常指代人物或处所,代表一个范围或方面;同时还具有语气词的作用,表示句尾的停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四、疑问

9、代词 在疑问句中代替所问的内容(人、事物、处所、时间等)的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孰”多用来指人,也用来指事物,一般用在选择问句中,并且不能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例外例:孰为夫子?(论语子路从而后)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孰与”问题: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蔺列传)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胡、曷、奚”的使用范围较窄,一般用作状语,表示“为什么”、“怎么”义。如: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子奚哭之悲也?(韩非子

10、和氏)“胡(曷、奚)为”仍表达“为什么”的含义。如: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史记鲁仲连)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例外例: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沛公安在?(鸿门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这几个疑问代词还常用来表示反问,表达“为什么”、“怎么”义。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史记滑稽列传)余焉能战?(左传闵公二年)可用来问处所,表达“哪里”义。如:王攻楚将恶出兵?(史记春申君列传)夫子将焉适?(吕氏春秋士节)五、无定代词指代

11、的内容不固定的代词。古汉语中主要有“或”与“莫”。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含义是:有人、有的人、某人、有的(什么)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陈涉起义)宋人或得玉。(左传襄公十五年)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含义是:没有谁、没有(什么)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墨子公输)群臣莫对。(战国策楚策一)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历山之农者侵畔)六、辅助性代词 能指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代词。主要有“者”和“所”。1、“者”与“所”的指代性分析 都能指代一定的人或事物,可理解为“的人(或事物)”。“者”指代

12、的一般是行为的主动者,即行为动作的发出者;“所”指代的是行为的对象,即行为动作的承受者。如:食者吃 的 人所食吃的东西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庖丁解牛)寻声暗问弹者谁。(白居易琵琶行)2、“者”与“所”的用法分析 都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与其他词或词组结合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才能作句子成分。“者”一般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与形容词性词组)后构成“者”字结构;“所”是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前构成“所”字结构。“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可充当名词能充当的一切成分。如:送往者,迎来者。(国语越王勾践)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大者王,小者侯。(汉书高帝纪)

13、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荀子荣辱)3、“者”的其他用法l与数词与时间词结合,指代一定的范围与种类。如: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史记游侠列传)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五蠹)l与名词结合,用来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4、“所”的其他用法l“所者”,等于“所”字结构。如:所爱者,挠法活之。(史记酷吏列传)l“所以(从、由、与、为)”,含义是“人(或事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墨子公输)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是乱之所由作也。(荀子正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