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讲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讲课讲稿.ppt(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环境资源在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其价值才得以体现的。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资源无价环境经济学:要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正确估算 确立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评估体系 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来源 目前提出了许多理论,包括哲学价值论、生态价值论、价值工程论、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资源环境价值论等。u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的发展19世纪中叶,效用价值论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逐渐演变为边际效用论后来,又由阿佛里德.马歇尔进行高度概括,被称为均衡价值理论。u效用价值论l所谓效用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
2、l效用价值论认为效用价值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类主观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价值。u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主要包含了以下观点:价值是以稀缺和效用为条件的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消费者最小欲望那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均衡原则u效用价值论 马歇尔认为,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和“边际效用”共同构成。他研究了生产费用是如何转化为供给价格的,即商品的供给价格等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供给的数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即为均衡产量,其销售价格即为均衡价格。u效用价值论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总效用:经济
3、学家把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而得到的全部满足量。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的公式MU=TU(总效用)的增量/消费量的增量。u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 l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 不能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 环境资源无价环境资源无价u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l劳动价值论 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或物化 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 运用劳动价值论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关键在于环境资源是否凝结人类的劳动u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赋予的天然产物
4、,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没有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它没有价值。如,风、水、矿产等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 在不同时期,用劳动价值论来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观点也有所不同: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认为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便没有价值。20世纪后半叶,人类为了保持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与经济增长的需求相均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多环境资源早已凝结了人类劳动,它应该具有价值。没有涉及资源的有偿使用问题 环境资源的价值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衡量 l以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依据l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作为价格取向承认环境资源有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承认环境资源有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合理制定环境资源的价格和健全环境资源市
5、场奠定了基础 为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利于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资源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二、环境价值的分类和构成u 五分型分类 u 二分型分类 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环境总价值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遗赠价值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l直接使用价值直接实物,如木材、药材、矿产资源等直接服务,如环境容量、旅游、科学、文化等 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l直接使用价值消费使用价值,如未在市场上流通的药材、野味等的市场价值。生产使用价值,如木材、鱼类、药用植物、燃料、橡胶等 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l间接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上 以森林为例来说
6、明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l以森林为例来说明森林的间接使用价值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如CO2、H2O等合成有机物进入食物链,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保持水循环,稳定水文功能,集水区的制备调节和防止水分的流失。土壤生成和保护土壤,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减少水土流失。大范围和小范围的气候调节(包括对气温、降水量和大气湍流的影响)。碳、氧、氮等生命必需元素的贮存和循环,维持O2和CO2的平衡。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废料、农药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的吸收和分解。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人类提供居住、游乐和修养的场所。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l选择
7、价值选择价值被认定为“为确保对某一资源未来使用的选择权而愿意付出的支付”实际上都是与资源的未来使用方式相联系的以资源的未来使用价值来加强现时资源相应的功能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l遗产价值遗产价值包括当代人为了将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出的费用和因受益于某种资源存在的知识而产生的效益或知识。l存在价值存在价值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存在(包括其知识存在)而自愿付出的费用,它是事物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经济价值,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u五分型分类五分型分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潜在选择价值潜在保留价值存在价值直接消费输出功能效益未来使用和间接价值利用和非利用环境遗产价值知识继续存在价值食品、生物量、
8、娱乐、健康水灾控制、减少暴风雨影响、营养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保存栖息地栖息地、预防不可逆转的变化栖息地、生态系统u二分型分类二分型分类 l环境价值 比较实的有形的物质性的商品价值 比较虚伪的、无形、舒适的服务价值 三、环境资源的价格环境资源的价格就是环境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确定环境资源的价格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首先,要考虑资源本身的价值其次,还应考虑供求关系和供求情况 确定环境资源价格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方法:边际成本定价市场定价 边际成本定价边际成本定价l边际成本是指相应于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即市场定价市场定价 第二节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一、基本概念外部性
9、的概念 市场双方交易产生的福利超出原先市场的范围给市场外的其他人带来的影响。包括两种: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外部性外部性正外部性 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性 负外部性 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的福利减少的外部性 环境外部性的内涵环境外部性的内涵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行为人的环境时,便有了外部性存在;将可觉察的利益或损失加于某些人,而这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或间接导致该事件决策;某个人行为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外部性的分类外部经济性(External Economy),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性,如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治理大气污染等 外部不经济性(Ex
10、ternal Diseconomy),如向环境排放污水、乱采滥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灵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灵外部不经济性影响分析 对单个企业或某个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当该企业或该行业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其产出水平过剩,而其他产品的产出水平过低,从而改变了资源的最佳配置状况,这就是市场失灵。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灵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灵外部不经济性影响分析 对单个企业或某个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当该企业或该行业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该企业或该行业资源投入不够,其产出水平不足,而其他产品的产出水平过剩,从而改变了资源的最佳配置状况,从而市场失灵。
11、二、解决外部性的途径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 使用企业合并的办法 使用规定产权的办法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环境公共物品理论一、环境公共物品的概念 环境公共物品通常是指各种环境物品以及环境服务各种环境物品以及环境服务。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体宜人的生态景观 公共环境设施环境政策环境制度二、环境公共物品的特征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有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物品带来的益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得效用,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公共物品不
12、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有学者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有无公共物品分为四类 竞争性排他性有无有私人物品共同资源无俱乐部物品纯公共品环境公共物品基本也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 第二类俱乐部物品 第三类共同资源 准公共物品拥挤性根据环境公共物品在现实中的不同表现形态来分类,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三类是信息第三类是信息第二类是精神性的公共物品第二类是精神性的公共物品第一类是实物性的公共物品第一类是实物性的公共物品随着人类开发能力的提高和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自然性质,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其公共纯度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变化。第一,环境构成要素的自然性质不同。第二,认为的而技术干预改
13、变环境的纯公共性质。第三,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不断扩张的需求影响着自然环境的性质。四.环境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确定l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可以认为是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内对每一数量水平的物品愿意而且能够支付的价格,或者说是所有消费者对给定数量的环境公共物品愿意支付或者接受补偿金额的价格 支付意愿法支付意愿法和补偿意愿法补偿意愿法l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支付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需求假设条件:消费者不对环境公共物品拥有任何产权 具体做法:直接向环境公共物品消费者提问,为得到不等数量或质量的环境公共物品愿意支付多少金额。环境公共物品
14、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低估的l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根据支付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低估的,为什么?支付意愿调查本身隐含了消费者不拥有环境公共物品的所有权,消费者在答卷时会考虑政府将来是否根据个人支付意愿对此种环境公共物品征税或要求付费。这样,消费者会低估自己的支付意愿以减少将来可能的支出。l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需求 假设条件:环境公共物品的产权属于社会公众 具体的做法是:设计调查问卷,询问公众居民或公共物品使用者,愿意接受多少金额补偿才可以放弃环境公共物品的使用权。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高
15、估的 l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根据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高估的,为什么?公众拥有环境资源的产权,自然期望他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环境公共物品消费。如果出售这种权利,希望得到的补偿也将大于他为防治污染而付出的费用。l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综合对比这两种方法:补偿意愿法高估了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支付意愿法低估了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原因:与环境产权的确定有关l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确定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确定提供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环境公共物品,无论是政府或是产业部门都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确定 根据公众投票表决的
16、结果规定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污染物削减水平 l环境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决定 第四节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1.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旧的经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 2.循环经济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环境理论学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相继将循环经济作为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传统经济传统经济 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的后果。循环
17、经济循环经济 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一条重要原则和重要标志:资源的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和污染物低排放,甚至接近零排放。经济系统中的物质经济系统中的物质物质产品废物环境环境资源最终废物再资源化过程4.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循环经济应该成为中国在未来将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二、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大系统分析的原则 经济生产必须把生态考虑进去,同样的原理,社会消费也应当考虑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不把人口
18、、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就会违反基本客观规律。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原则 生态成本,就是指当人们的经济生产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后,再人为修复所需要的代价。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也必须考虑生态系统有多大的承载能力,如果透支,也要考虑它有多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要有一个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概念。资源循环的3R的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 产品生产的再使用原则 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原则 自然界很多资源都是循环再生的,循环经济要求尽可能利用这类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使生产循环与生态循环耦合,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则 目前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
19、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大大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狠抓“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退用还流”等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建立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目前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总投入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9%,如果企业只赚钱,治理国家承包,就难及实现循环经济。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三、循环经济的内容主要应从“一产”、“二产”、
20、“三产”和“区域”等方面开展。“一产”方面,要切实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二产”方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三产”方面,大力推进消费、流通领域废物的回收利用与综合处理,提倡政府绿色采购。“区域”方面,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发展循环经济还应从下面4个方面进行:大力推行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四、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 1.企业界的早期响应 2.新型工厂科技工业园区的实践 3.循环经济立法 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
21、l广西贵港国家生态示范园区p蔗田系统l种植甘蔗p制糖系统l加工甘蔗p酒精系统l利用制糖系统废料废糖蜜,生产能源酒精和酵母酒精p造纸系统l蔗渣造纸p热电联系统l废料做为燃料p环境综合处理系统l废气、废水处理,生产水泥和复合肥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l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p2002年,作为全国唯一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试点p老城区和新城区同步改造成生态型城市p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建立良性的区域循环经济p提倡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提高再生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p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监测、监督等相关保障措施l南海国家生态示范园区p2001年开始p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p12
22、个核心园区环保企业和7个虚拟园区,构成5个相互共生、互利关联的主要工业生态群落,形成3个闭合循环工业链条,9个主要生态工业链条和产品企业园区3个层次的生态工业园区雏形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1)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2)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3)加大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4)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5)研究提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制(6)组织循环经济试点(7)加强循环经济的基础工作(8)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七、案例: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打造循环经济七、案例: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链 湖南泰
23、格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纸和纸板为核心产品,集科、工、贸、林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一类企业,是湖南省造纸工业的龙头企业。2004年公司完成纸及纸板产量54万吨,实现销售收32亿元,实现利税4.05亿元。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泰格林集团已率先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1.推行“林纸一体化”,打造绿色生态链 2.引进高得率化学机械生产线,打造清洁生产链 3.大力发展废纸造纸,打造再生资源链 4.重视节水与降耗的研究,打造永续利用链 5.重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造环保产业链第五节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0世纪50-60年代,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讲座。1962年
24、,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副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现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1972年后,美国两位著名学者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引向了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乐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并制定了斯德哥尔摩计划。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应负
25、主要责任,也不能掩饰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发展”。我国的学者对它进行了补充: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又不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损害别的
26、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 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 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内在要素和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发展的本质应该包括普遍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
27、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地球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强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2)强调可持续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今后发展的前提。(3)强调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活动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是基础,环境保护是条件,社会条件才是目的。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28、 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标准 1.稀缺性标准 可持续发展是以“资源稀缺性”这一前提条件为基准,去研究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这一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2.更趋合理化配置标准 可持续性配置资源的实质在于承认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加以协调,这就要求各要素更加合理地组合和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处长资源的使用寿命,消除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3.有价利用的标准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以建立环境资源价值为核心,是以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价格的确立体现其稀缺性,从而表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4.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标准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29、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内涵,不仅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目的相统一,而且是对其实现目标的宽化和延伸。其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需求、发展需求、享受需求、而这后一种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对清洁、优美、多样化环境的需要。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1.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环境资源人口资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人文因素 2.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生产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生产活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统一。可持续的流通模式 能够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稳定市场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社会资源消耗整个流通过程应该是能够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流通活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节约型消费 共同富裕型消费 文明、科学型消费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