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672370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2 年年-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 A4A4 可打印版可打印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答案】B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A3、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

2、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A4、盐类水解原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B5、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B.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C.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D.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答案】B6、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3、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答案】D7、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A8、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答案】D9、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

4、粉的主要成分【答案】D10、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A11、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A12、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

5、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的是()。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C13、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最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感受B.关注C.珍惜D.树立【答案】D14、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Cu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CuCl2 的生成C.将 CuCl2 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 CuCl2 固体D

6、.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答案】D15、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满()学分。A.4B.6C.8D.10【答案】B16、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A.讲授听记B.指导实习C.组织参观D.实验讨论【答案】D17、下列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是()。A.问题情境特征B.思维开放特征C.教师主体特征D.实践探索特征【答案】C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C7H16。的烷烃,含有 3 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 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

7、.乙烷耗氧量多【答案】A19、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起步阶段性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C.以实验为基础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答案】B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 Na2SO4、CuSO4 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B.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C.聚酯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答案】D21、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答案】A22、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 一、S042B.Fe2、H+、so32、Cl0C.Mg2+,NH4、Cl 一、S042D.K+、Fe3+、N03;、SCN【答案】C23、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A.B.C.D.【答案】D24、“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C25、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的物质是()。A.B.C.D.【答案】B26、下列对农作物

9、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答案】A27、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答案】D28、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基态原子有 2

10、个未成对电子,Y、R 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x 核外电子数的 4 倍,2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 2 种元素,W 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Z、R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 W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低C.Z 的单质可以在 X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R 的强【答案】C29、1923 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 NaHCO3是()。A.两性化合物B.酸C.碱D.盐碱【答案】A30、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

11、.分析法B.归纳法C.演绎法D.类比法【答案】B31、纸笔测验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A.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B.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C.对化学用语的识别能力D.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答案】D32、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D33、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A.B.C.D.全部都是【答案】B3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12、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D35、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A.类比B.演绎C.归纳D.分类【答案】C36、“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答案】A37、下列关于自主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B.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C.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D

13、.自主学习就是上自习课【答案】D38、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分析法B.归纳法C.演绎法D.类比法【答案】B39、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B40、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A.B.C.D.【答案】D41、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

14、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案】B42、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答案】B43、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44、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答案】A4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羊毛、醋酸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 K2Cr2O7 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

15、鲜产品D.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答案】D46、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答案】C47、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A.设计教学策略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评价方式D.以上三项【答案】D48、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B49、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 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

16、方法是()。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A50、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某教师在进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第一课时教学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计成 PPT 课件(约 50 页)。在课堂上他根据每一张 PPT 进行讲解,整节课共有 2 次提问,几乎没有

17、板书,遇到需要演示的实验时,播放实验视频,供学生观看。问题:(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有哪些?(6 分)(2)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是什么?(6 分)【答案】(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该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难以直接观察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关氯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全部通过实验视频来演示,避免了氯气对空气的污染,保证了学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该教师通过 PPT 呈现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缺点:该教师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单一。整节课都是教师

18、在讲,共有两次提问,师生互动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验视频并不能代替真实实验。该教师将所涉及的实验全部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依赖 PPT。整节课教师只是按照 PPT 进行讲解,几乎替代了板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2)认识论功能。演示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了化学实验事实。方法论功能。演示实验是落实科学素养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通过观察

19、教师的演示,明确实验的方法。教学论功能。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演示实验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在化学学科中,物质及其变化本质属性的反应就是化学概念。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学科中较为基础的、有广泛应用的化学概念。化学基本原理是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在规律的反映,它能把零散的化学知识按内在的规律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也能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化学概念和

20、原理的教学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2)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答案】【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策略(1)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宜采用如下教学策略:遵循认识规律,运用直观手段。在化学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引导,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想象等抽象思维方式,对这些直观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加工,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加强联系对比,注意分段要求。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既能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又能挖掘概念间的

21、内在联系和差异,使概念系统化、清晰化。注意逻辑推理,重视科学论证。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引导学生进行清晰、条理、严密的逻辑推理,并重视科学论证,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应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同时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可以简化和深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是元素化合物的凝练和升华,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需要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的感性认识,经过学生的理性

22、思维加工,挖掘和提取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其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本身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的体现,也是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 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

23、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 3 种)。(6 分)【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24、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问题情景策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

25、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四、下面是针对同一化学学习任务设计的三种不同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认识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漂白性。【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讲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质褪色。【教学活动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布条是否褪色:教师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条褪色。【教学活动 3】教师演示氯气使湿润

26、的有色布条褪色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推测氯气与水反应可能生成的物质。学生猜测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1)对比三个教学活动,评价各自的优缺点。(6分)(2)根据案例概括出化学学习任务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关系(3 分),并说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5 分)。(3)在教学活动 3 中,你认为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些猜想的真伪?(6 分)【答案】(1)【教学活动 1】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优点: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便于教师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27、导作用。缺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均用相同方式对待,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形式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 2】主要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优点: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缺点:演示实验后直接呈现结论的做法,把演示单纯变成教师演示,忽学生的主体地

28、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教学活动 3】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优点: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学生设计、操作、猜想、解释,运用信息资料、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增加了与人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其合作交流的能力缺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素质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明

29、显不同:课堂难以预测的情况较多,教学进度难以控制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2)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了实现学习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师生活动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教学活动应当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应当结合学习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学时间和效率等因素综合考量,制订合理的教学活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猜测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可能是氯气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 HClO。将干燥的有色布条放进装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布条有没有褪色。将氯水滴在 pH 试纸上,若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

30、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HClO。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教师甲: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教师乙:以实验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1)请指出上述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分析与评价。(2)简述采用“教师乙”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答案】(1)“教师甲”采用的方法是创设情境法。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整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甲”教师甲通过为

31、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直观、趣味、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情感态度基础,更多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实现三维目标。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使得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知识迁移与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乙”采用的是实验法。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形式,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

32、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下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2)“教师乙”采用的是实验法。探究实验多为随堂实验,从实验本身的角度,有如下要求:紧密配合教材内容,并被设备条件所允许:实验内容简单,操作方便,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不易发生异常现象;实验安全可靠,不宜选用产生有毒气体或易发生爆炸的不安全实验;同一节课所选用的随堂实验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学生疲于实验操作,无暇仔细观察和思考。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很好的实验教学

33、能力来加强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教师所具备能力的角度,有如下要求:引导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组织学生实验的能力二学生作为探究实验的主体,要想组织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对学生能力同样有一定要求,主要如下: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应具备准确观察并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生要能对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具备与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并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六、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片段实录。学生实验 l:在试管 A、B 中分别加入少

34、量的 Na2C03 和 NaHC03(各约 1g),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老师提问 1:Na2C03 和 NaHC03 外观上有什么差别,用手摸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 2:向实验 l 中的试管中继续加入 10mL 的水,用力振荡,再滴入 12 滴酚酞。老师提问 2:滴加酚酞之后,两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2)从此教学片段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写出 4 点)(3)简述实验 2 的实验现象,并做解释。【答案】(1)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

35、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选材与教学目标匹配,将素材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应关系。体现综合化和多元化,打破以学科为中心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选题方式。实验选材凸显改进性和创新性,有助于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产生想象和推理有利于教师的引导。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选材体现实验的探究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3)试管 A 和试管 B 中均出现红色,但是试管 A 中的红色比试管 B中的深。原因为试管 A 中的碳酸根和试管 8 中的碳酸氢根均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试管 A 中溶液的碱性大

36、于试管 8 中溶液的碱性,试管 A 中的红色比试管 B 中的深。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756 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直到 1777 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 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1908 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 1912 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

37、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 10009 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 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 3 个二级主题之一,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这一视角发

38、展的主要教学载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明确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问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由定性认识进入到定量认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的讨论将微观认识与定量认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的发展。通过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享受学习、享受科学。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1772 年,瑞典的舍勒在从事“火与空气”的实验研究时分离出了氧气。但他信奉当时流行的“燃素说”,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他把氧气叫作“火空气”。1774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

39、里加热氧化汞时也得到了氧气。遗憾的是他是比舍勒更虔诚的“燃素说”信徒他称自己发现的气体为“脱燃素空气”。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著名的金属燃烧试验。在实验中发现密闭容器内锡和铅经加热后表面有一层“金属灰”,锡和铅的质量增加了空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加热前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没变。他意识到这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的结果。此后,经过大量实验分析,他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据此,拉瓦锡于 1777 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流行近一个世纪的“燃素说”。问题:(1)材料和中两位科学家都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并没有正确解释燃烧的本质,而材料中拉瓦锡能够获得重大发现

40、,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中体现了一条重要的化学定律是什么(3)从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教育价值【答案】(1)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并没有正确地解释燃烧的本质,主要是由于他们受当时“燃素说”理论的左右,没能大胆质疑,没能做到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和创新;而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他具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拉瓦锡利用金属的燃烧实验推翻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燃素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了在燃烧过程中金属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最后提出了“氧化学说”。(2)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3)利用化学史提高学

41、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利用化学史知识,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单调的化学知识赋予具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内涵,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通过化学史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从而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史,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从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42、;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更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九、概念原理教学提倡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建构、形成并应用概念,在教学中体现概念原理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请以“盐类水解”为例,简述概念原理要达到上述预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方法策略。【答案】概念原理要达到上述预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的方法策略如下:(1)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盐类水解”可以通

43、过碳酸钠叫纯碱而不是盐这一认知冲突来帮助学生建立盐的概念。(2)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对原有水的电离的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盐类水解的原理是因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够结合水电离出来的 H+或0H-而使溶液显碱性或酸性。(3)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观念。通过盐类水解原理的讲解,使学生转变以前对纯碱是碱的错误认识。(4)抽象概念具体化,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盐类水解会使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通过将酚酞试剂滴入碳酸钠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感知盐类水解会使溶液显碱性或酸性。(5)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讲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后,可以再帮助学生梳理一次盐类水解的原理方程,帮助学生优化推理过程。一十、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有哪些?(2)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什么?【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