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文案.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z古希腊人爱好并尊重自然,它与自然相处颇为协调,认为生古希腊人爱好并尊重自然,它与自然相处颇为协调,认为生存就是无比的幸福,宇宙就是真理,宇宙就令他满足。存就是无比的幸福,宇宙就是真理,宇宙就令他满足。近代的卢梭认为自然就是美的,美的就是自然,自然是活生近代的卢梭认为自然就是美的,美的就是自然,自然是活生生的,是灵感的源泉,是人的真正之际,充满了它可以用一生的,是灵感的源泉,是人的真正之际,充满了它可以用一切感官来享受的富源。切感官来享受的富源。与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 的情况完全不同,西方哲学从自然哲学开始。最的情况完全不同,西方哲学从自然哲学开始。最早的自然哲学产生于希腊的
2、致命地早的自然哲学产生于希腊的致命地-伊奥尼亚地区和伊奥尼亚地区和“大大希腊希腊”地区,包括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地区,包括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派。自然与道德自然与道德 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泰勒士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表,泰勒士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提出他提出“水水”是万物始基的思想。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是万物始基的思想。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始基是一种没有固顶形态和固定性质的原始物质。而阿那克始基是一种没
3、有固顶形态和固定性质的原始物质。而阿那克西米尼提出西米尼提出“气气”是万物的始基。他们哲学的主要特征是讲是万物的始基。他们哲学的主要特征是讲哲学观点和自然科学观点结合在一起,从物质的某种具体形哲学观点和自然科学观点结合在一起,从物质的某种具体形态中寻找万物始基态中寻找万物始基。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数”是万物的本院,不再以自然事物是万物的本院,不再以自然事物为万物的始基,为万物的始基,“数数”存在于宇宙万物当中,所以他其实还存在于宇宙万物当中,所以他其实还是以自然事物的属性是以自然事物的属性(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为本原。为本原。自然 与 道德v赫拉克利特以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万物
4、的始基,他认为这种物质性的东西不是泰勒士的火,也不是阿那克西米尼提出“气”,而是火。v爱丽亚学派的奠基人色诺芬尼认为可感觉的物质是万物的源泉,“一切从土中生,一切最后都归于土。”v古希腊原子论的先驱恩培多克勒和阿克萨格拉是当时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前者提出“四根说”,认为万物都是有水、土、气、火四种元素结合而成。后者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种子”构成。v原子论哲学的主要代表是德谟克利特,他提出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原子就是肉眼看不到的许多小的微粒。自然 与 道德柏拉图的哲学包括思辨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柏拉图的哲学包括思辨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学。在蒂欧篇蒂欧篇中他认为,看得见的世界是无中他认为
5、,看得见的世界是无规律无秩序的运动着,神是物质世界的整理者,规律无秩序的运动着,神是物质世界的整理者,把可见者从无秩序带进有秩序。他认为没有火就把可见者从无秩序带进有秩序。他认为没有火就看不见任何东西,没有坚实的东西、没有土就摸看不见任何东西,没有坚实的东西、没有土就摸不着任何东西。所以神在太初时立即造成了水和不着任何东西。所以神在太初时立即造成了水和土。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自然哲学中,也认为地球土。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自然哲学中,也认为地球万物都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按不同比列万物都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按不同比列结合而成的。结合而成的。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认伊壁
6、鸠鲁的自然哲学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早期斯多葛学派认为,哲学包括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早期斯多葛学派认为,哲学包括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个不分。他们重视道德研究,也不忽视自然哲学,认为一切个不分。他们重视道德研究,也不忽视自然哲学,认为一切都是物体,而以火、气混合而成的都是物体,而以火、气混合而成的“普纽玛普纽玛”就是万物的本就是万物的本原原。培根对经院哲学做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哲学的对象是自然,培根对经院哲学做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哲学的对象是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自然。拉拉.梅特认
7、为,物质、自然才是唯一真是的客观存在。一切统梅特认为,物质、自然才是唯一真是的客观存在。一切统一于自然,统一于物质世界。一于自然,统一于物质世界。“哲学本身则是听从自然的,哲学本身则是听从自然的,凡是并非从自然本身的来的东西,凡是并非事物的现象、凡是并非从自然本身的来的东西,凡是并非事物的现象、原因、结果、并非研究事物的科学的东西,总之,都与哲学原因、结果、并非研究事物的科学的东西,总之,都与哲学无关,其来源都是与哲学不相干的。无关,其来源都是与哲学不相干的。”自然 与 道德u梅叶肯定无指示世界万物的本院,是永恒而独立的存在五。“万物都是物质的和有形体的,所以只有物质才是他们存在和它们的实体的
8、基础。”u伏尔泰是自然神论者。他把自然看成是一部庞大而非常协调的及其,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依照不变的数学规律安排的。u霍尔巴赫的主要哲学著作名为自然的体系。自然是万物的本院,一切由自然所组成的并且被它限定的东西,的哦普不能离开自然这个大的体系而独立存在。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2.内在自然与自然主义伦理学内在自然与自然主义伦理学与外在自然相对应的是内在自然,与自然哲学平行发展的是自然主义伦理学。凡是立足于自然人性论的西方伦理学家,在林立学上都是自然主义的。自然主义伦理学追求现实世界里的自然生活和欲望满足。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充分享受生存的自然乐趣,合乎自然,本身就是善的。他们强调从人的
9、自然本性中寻找道德的根源,似乎道德意识的形成是从动物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亚里斯多德之前的居勒尼学派的伦理学原则:追求肉体的、感官的快乐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善就是肉体的、感官的快乐。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霍尔巴赫从自然人性论出发,枪挑千万不要违抗霍尔巴赫从自然人性论出发,枪挑千万不要违抗自然的至高无上的法则,要毫不畏惧的去享受,自然的至高无上的法则,要毫不畏惧的去享受,要勇敢地从宗教的束缚摆脱出来,寻求属于自己要勇敢地从宗教的束缚摆脱出来,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幸福。费尔巴哈强调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自然性就费尔巴哈强调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自然性就是其全部本质。人作为感性的存在必须依赖自然是其
10、全部本质。人作为感性的存在必须依赖自然为其提供的一切才能生存,两性的共同生活就是为其提供的一切才能生存,两性的共同生活就是真正的人性。真正的人性。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l斯斯宾诺莎视自然为神,认为人只有领悟了自然的重大宾诺莎视自然为神,认为人只有领悟了自然的重大法则并与其保持一致,才能保持真正的心灵平静,达法则并与其保持一致,才能保持真正的心灵平静,达到幸福。他以考察自然事物的方法考察人性,认为自到幸福。他以考察自然事物的方法考察人性,认为自然事物的本性是自保,相应地人的本性也是自保。然事物的本性是自保,相应地人的本性也是自保。“每个个体应竭尽全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顾一切,只有每个个体应竭尽全
11、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顾一切,只有自己,这是自然的最高的法律与权力自己,这是自然的最高的法律与权力”。l现代自然主义伦理学以追求世界人类幸福为目的,坚现代自然主义伦理学以追求世界人类幸福为目的,坚决反对基督教道德压制人的正常欲望和要求。现代学决反对基督教道德压制人的正常欲望和要求。现代学则斯宾塞从进化论立场出发,认为一切有助于人类生则斯宾塞从进化论立场出发,认为一切有助于人类生存、快乐、幸福的就是道德的,一切使人产生痛苦或存、快乐、幸福的就是道德的,一切使人产生痛苦或走向死亡的行为就是恶。走向死亡的行为就是恶。自然 与 道德实用主义者把人看成是单个的、生物的人,他们所说的人性就是指人的自然性。杜威
12、认为人与其他动物在应付环境、求得生存方面,只有方式上的高低之分,并无质的飞跃和突变。实用主义伦理学把人放在自然中,把人的本性理解为人的生物本能,并从人的生物本性中寻找道德的根源。抹杀了道德价值与自然财富之间的界限,进而也就抹杀了道德与自然之间的原则界限。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自然主义伦理学的代表,它不仅在生物学基础上解释人的整个精神活动,而且把精神的力与物理学的力等痛起来。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核心。他把道德的根源归结为无意识的生物本能的决定作用,归结为个人的心理机能。把道德完全生物学化,认为人生的目的由快乐原则所决定,人的生活意义、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幸福。其实,当弗洛伊德爸快
13、乐原则与性欲原则等同起来的时候,他实际上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变成了一般的自然物,把伦理学变成了生理学和动物学。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3.自然的逻各斯规律自然的逻各斯规律u自然在其本来意义上几乎就是必然规律的代名词,自然隶属于必自然在其本来意义上几乎就是必然规律的代名词,自然隶属于必然规律,自然被一种神秘的规律所支配。洛克对必然的解释:然规律,自然被一种神秘的规律所支配。洛克对必然的解释:“任何事物如果完全缺乏思想,没有能力,按思想指导,来实现或任何事物如果完全缺乏思想,没有能力,按思想指导,来实现或阻止任何运动,那就叫做必然。阻止任何运动,那就叫做必然。”在这种必然性观念的影响下,在这种
14、必然性观念的影响下,西方人很相信命运的力量。西方人很相信命运的力量。u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开创者都是自然决定论者。培根认为,哲学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开创者都是自然决定论者。培根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支配自然,而目的就是支配自然,而“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笛卡热认为,。笛卡热认为,获得有机体完全和死物一样受物理定律支配。斯宾诺莎认为自然获得有机体完全和死物一样受物理定律支配。斯宾诺莎认为自然就是神,是万物得以存在的内在原因,一切受神的本性的绝对必就是神,是万物得以存在的内在原因,一切受神的本性的绝对必然性所支配。凡发生的事情都是神的不可思议的本性的体现。然性所支配。凡发生的事情都是
15、神的不可思议的本性的体现。u孟德斯鸠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从其本性派生出来的孟德斯鸠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从其本性派生出来的“法法”,即客观规律。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的一种产物,存在于自然即客观规律。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的一种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一切自然物所共同遵守的法则,受因果必然性所支配。之中服从一切自然物所共同遵守的法则,受因果必然性所支配。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u综上述,只要我们相信外在自然的客观存在没我综上述,只要我们相信外在自然的客观存在没我们就得接受自然的客观规律;而只要我们相信人们就得接受自然的客观规律;而只要我们相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人就永远只能被理解为一是自然
16、的一部分,那么人就永远只能被理解为一个永远受着自然客观规律所束缚的被动的物体。个永远受着自然客观规律所束缚的被动的物体。这也就是斯宾诺莎所说的:这也就是斯宾诺莎所说的:“只要我们是自然的只要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中不能离开的别的事物而单独设一部分,是自然中不能离开的别的事物而单独设想的一部分,我们便是被动的。想的一部分,我们便是被动的。”自然 与 道德4.道德的超自然性道德的超自然性道德是人的世界。人必须是并且应该是道德的主题。人是一个有歧义性的概念。所以,道德作为人的世界一定不能是自然人的世界。它应该即超越外在自然,又超越内在自然的。道德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自然生命无法为人的存在提供价值
17、尺度。道德状态本身就意味人对自身的自然状态的超越。传统伦理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或回返自然性,这就等于取消了道德的超越功能。血缘关系的有限性和 自然世界的自私性使传统伦理无法 扩展为绝对的神圣法则,起码在 逻辑上不能避免某些人被排斥在价值 关怀之外,不能保证道德的普适性。可见,无论是在外在自然还是内在自然那里,都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伦理学。或者说,只有在内在自然、外在自然之外、之上,才能找到道德的领空。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道德世界与自然世界之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然道德世界与自然世界之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然律与道德律之不同。道德律和自然律的区别伦理学家们律与道德律之不同。道德律和自然律的
18、区别伦理学家们理解为理解为“是是”与与“应该应该”的区别。自然律宣称的区别。自然律宣称“是是”是是什么,道德律宣称什么,道德律宣称“应该应该”是什么。是什么。自然律:是表示自然现象的恒久统一性的自然律:是表示自然现象的恒久统一性的公式,意味着不承认任何例外的绝对必然公式,意味着不承认任何例外的绝对必然性。性。道德律:不是必然性和决定论的产物,不是以道德律:不是必然性和决定论的产物,不是以外高居万民之上的君主或一道不可控制的专横外高居万民之上的君主或一道不可控制的专横命令,而是人类生活内在规律的自觉表命令,而是人类生活内在规律的自觉表现。自然自然 与与 道德道德z道德世界与自然世界之不同,道德是
19、绝对的、无限的,道德世界与自然世界之不同,道德是绝对的、无限的,而自然无论是外在自然还是内在自然都是处于是控制而自然无论是外在自然还是内在自然都是处于是控制中,并因而是有限的。相比于人的道德,自然不具有中,并因而是有限的。相比于人的道德,自然不具有任何优越性和优先性。任何优越性和优先性。z自然主义伦理学最大错误在于道德的前提上的错误,自然主义伦理学最大错误在于道德的前提上的错误,他们主张在人的自然本性中寻找道德的客观根据,他们主张在人的自然本性中寻找道德的客观根据,寻找人们的行为的目的、动机和原则,并且把寻找人们的行为的目的、动机和原则,并且把 人的自然本性理解为先天固有的从动物那里继承人的自
20、然本性理解为先天固有的从动物那里继承 下来的生物或心理品质。拉下来的生物或心理品质。拉.梅特里认为:梅特里认为:“机体组织机体组织是一种美德,并且是首要的美德,是一切其他美德的是一种美德,并且是首要的美德,是一切其他美德的源泉。他还提出:所有道德学家们都不要把我们从自源泉。他还提出:所有道德学家们都不要把我们从自然的来的然的来的 品质视为可贵的品质,而认为只有经过不断品质视为可贵的品质,而认为只有经过不断 反思和努力的来的才能才是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思和努力的来的才能才是有价值的东西,这 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如果不是由于一种气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如果不是由于一种气质,使我们能够成为有学问
21、,有道质,使我们能够成为有学问,有道 德、有能力德、有能力的人,我请问你:我们的学问、道德、能力又是的人,我请问你:我们的学问、道德、能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而这种气质如果不是来自自然本从哪里来的呢?而这种气质如果不是来自自然本身,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只是凭借自然,才身,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只是凭借自然,才有可贵的品质,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这样,一切都有可贵的品质,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这样,一切都是自然之赐。是自然之赐。”二二、自由与道德、自由与道德1.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中心,不是靠上帝的安排而是靠自由的心灵成为宇宙的中心,哲学最重要的是对人自身的认识,在人之外的自然对于人来
22、说是虚无,因此,宇宙中最大的谜其实就是人自身。|普罗泰格拉认为:客观事物只有同我们发生关系时才存在。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原则是认为心灵是世界的单纯本质。|赫拉克利特意识到不首先研究人的秘密而想洞察自然的秘密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寻求自我的倾向直到苏格拉底时代才臻于明朗。划分苏格拉底与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标志恰恰是在人的问题上。自由 与 道德苏格拉底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苏格拉底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世界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天职、世界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即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学派以探求概念真理。即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学派以探求概念系统的系统的“真
23、知识真知识”来区别智者们的来区别智者们的“假知识假知识”,首次把主动的能动性或自我提到了哲学面前,即首次把主动的能动性或自我提到了哲学面前,即理念性的只是理念性的只是“真知识真知识”不能外求万物而需内求不能外求万物而需内求于己。即便是最极端的怀疑论思想家也不否认认于己。即便是最极端的怀疑论思想家也不否认认识自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识自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近代哲学的出发点不是如实地思维各种对象,威近代哲学的出发点不是如实地思维各种对象,威尔士现实自我意识,即以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精神尔士现实自我意识,即以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精神为原则。笛卡尔哲学把主体和客体相分离,自我为原则。笛卡尔哲学把主体和客体相分离
24、,自我至高无上,是认识的主体。至高无上,是认识的主体。自由 与 道德康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论题,它表明,自然规律的基本论题,它表明,自然规律并不是自然本身具有的客观必然,而是人将自己的知性并不是自然本身具有的客观必然,而是人将自己的知性范畴加于自然的结果,所以,自然及其规律只在范畴加于自然的结果,所以,自然及其规律只在“我心我心中中”,只是人的自我意识,统觉的创造活动建构起来。,只是人的自我意识,统觉的创造活动建构起来。没有绝对自在的自然,只有作为感性之表象的现象;没没有绝对自在的自然,只有作为感性之表象的现象;没有客观外在的自然规律,只有人的规律。有客观外在的自然规律,只有人
25、的规律。费希特哲学发展了康德哲学。费希特认为,哲学应当成费希特哲学发展了康德哲学。费希特认为,哲学应当成为知识之学,而只有自我或自我意识才是只是学的真正为知识之学,而只有自我或自我意识才是只是学的真正出发点或绝对第一原理。这表现在他的知识学的三条基出发点或绝对第一原理。这表现在他的知识学的三条基本原理中: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自我与非我的对立;本原理中: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自我与非我的对立;自我在自我中对设一个可分割的非我以与可分割的自我自我在自我中对设一个可分割的非我以与可分割的自我相对立。费希特建立了一个绝对无条件和不能由任何更相对立。费希特建立了一个绝对无条件和不能由任何更高的东西规定
26、的绝对自我。高的东西规定的绝对自我。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u2.自由思想的历史自由思想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看来,人是先天固有的、普遍的即人人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看来,人是先天固有的、普遍的即人人具有的的“本质本质”,着本质很少因个人选择而改变,因为人根本,着本质很少因个人选择而改变,因为人根本就没有自由。儿自由对西方人来说,却是个神圣而又美丽就没有自由。儿自由对西方人来说,却是个神圣而又美丽的字眼。自由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从高的能力,任何人不的字眼。自由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从高的能力,任何人不能出卖自己的自由。出卖自己的自由就等于出卖自己的生能出卖自己的自由。出卖自己的自由就等于出卖自己的生命,而是
27、自己不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命,而是自己不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u邓晓芒先生指出:邓晓芒先生指出:“中国人;历来重视的是人的中国人;历来重视的是人的心性之心性之学学或或性命之学性命之学,认为人性是生来既定了的,只须对,认为人性是生来既定了的,只须对它做一个适当的规定就行了;西方所讨论的终点是人的自它做一个适当的规定就行了;西方所讨论的终点是人的自由意志问,至于人性本身如何规定,则由于它要以自由一由意志问,至于人性本身如何规定,则由于它要以自由一直的性质为基础,因而始终是个未定的问题,或者说,人直的性质为基础,因而始终是个未定的问题,或者说,人的本性正在于这种的本性正在于这种未确定性未确定性。”自由
28、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对自由问题的系统讨论是从西方近代开始的,自由是近代西方人的最高追求。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由于具有理性,所以人是自由的,自由成了人的本性。洛克强调,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提出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建立有限政府,推行代议制民主,提倡分权制度。卢梭认为人区别于一切动物的主要特点,与其说是和人的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的资格。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莱布尼茨论证了个体是独立自主的,通过批判以前的物质论,莱布尼茨论证了个体是独立自主的,通过批判以前的物质论,他论证了独立自主的个体是普遍和谐的。他的单子论就是为他论证了独立自主的个体是普遍和谐的。他的单子论就是为
29、个人的独立自主与宇宙的许多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精神单子个人的独立自主与宇宙的许多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精神单子所构成,关于单子具有能动性的思想,其实表达的是人具有所构成,关于单子具有能动性的思想,其实表达的是人具有自由性的观点。自由性的观点。对康德来讲,人是生而自由的。作为自由的人,他不能被任对康德来讲,人是生而自由的。作为自由的人,他不能被任何人或基于别的任何理由的东西支配。他说,我们不能认识何人或基于别的任何理由的东西支配。他说,我们不能认识作为物自体世界的自由,但从经验中因做错事而良心受谴责作为物自体世界的自由,但从经验中因做错事而良心受谴责的事实看,不承认有意志自由是不可想象的。自由在他那里
30、的事实看,不承认有意志自由是不可想象的。自由在他那里有两层意思,否定意义指它独立于经验,肯定意义指意志自有两层意思,否定意义指它独立于经验,肯定意义指意志自己为自己颁定普遍的道德律。己为自己颁定普遍的道德律。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观念,真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观念,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自由创造性活动。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自由创造性活动。萨特最大限度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自由渴望。萨特最大限度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自由渴望。萨特的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虚无的最终目标是要论证人的的最终目标是要论证人的绝对自由。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绝对
31、自由。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人的自由之为自由,仅仅是因为人的选择永远是人的自由之为自由,仅仅是因为人的选择永远是自由的,人就是要命定要选择。上帝不存在是萨自由的,人就是要命定要选择。上帝不存在是萨特的信念。萨特分析说烦恼并不是证明人类自由特的信念。萨特分析说烦恼并不是证明人类自由的根据,但他表现了自由,是对所谓心理决定论的根据,但他表现了自由,是对所谓心理决定论的无视。人的存在与自由合二为一,自由是人的的无视。人的存在与自由合二为一,自由是人的本性、本质或存在状本性、本质或存在状态。态。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3.道德的自由基础 伦理学在道德上赞美人的善行,是因为他在善恶之间恰好选
32、择了善,伦理学在道德上赞美人的善行,是因为他在善恶之间恰好选择了善,而他完全是可以选择恶的;伦理学在道德上贬斥恶行,是因为他在善而他完全是可以选择恶的;伦理学在道德上贬斥恶行,是因为他在善恶之间恰好选择了恶,而他完全是可以选择善的。可见自由是判定道恶之间恰好选择了恶,而他完全是可以选择善的。可见自由是判定道德的善恶的前提条件。道德选择即不应以过去的经验为根据,也不应德的善恶的前提条件。道德选择即不应以过去的经验为根据,也不应以现存的习俗为指导,只能是人在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下的一种内以现存的习俗为指导,只能是人在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下的一种内心的主观抉择。洛克的心的主观抉择。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人
33、类理解论证明了天赋观念是不存在的,证明了天赋观念是不存在的,批判了唯理论的天赋道德原则。康德认为自由是道德法则的根据和来批判了唯理论的天赋道德原则。康德认为自由是道德法则的根据和来源,没有自由就谈不上道德律令,整个道德理论就失去了根据。人只源,没有自由就谈不上道德律令,整个道德理论就失去了根据。人只有在道德领域才具有本体的地位,为人在其中之所以具有本体地位是有在道德领域才具有本体的地位,为人在其中之所以具有本体地位是由于人是在这个领域的实践理性的存在者,具有自由。由于人是在这个领域的实践理性的存在者,具有自由。基尔凯郭尔认为必然和道德是不相干的。如果承认必然,就必然否定基尔凯郭尔认为必然和道德
34、是不相干的。如果承认必然,就必然否定自由,而否定自由,也就必然否定伦理学。他还认为自由作为人的内自由,而否定自由,也就必然否定伦理学。他还认为自由作为人的内心活动,首先表现在主体的能动抉择中。心活动,首先表现在主体的能动抉择中。自由 与 道德n n自由是萨特伦理学的起点。在萨特那里伦理学的首自由是萨特伦理学的起点。在萨特那里伦理学的首自由是萨特伦理学的起点。在萨特那里伦理学的首自由是萨特伦理学的起点。在萨特那里伦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在道德领域拯救人的自由,防止人趋向要任务就是在道德领域拯救人的自由,防止人趋向要任务就是在道德领域拯救人的自由,防止人趋向要任务就是在道德领域拯救人的自由,防止人趋向
35、于无个性。他的伦理学是一种号召人们冲破一切去于无个性。他的伦理学是一种号召人们冲破一切去于无个性。他的伦理学是一种号召人们冲破一切去于无个性。他的伦理学是一种号召人们冲破一切去规范,去自由选择、自我造就的伦理学。康德和萨规范,去自由选择、自我造就的伦理学。康德和萨规范,去自由选择、自我造就的伦理学。康德和萨规范,去自由选择、自我造就的伦理学。康德和萨特都谈特都谈特都谈特都谈“意志自律意志自律意志自律意志自律”,不同的是,在康德那里,意,不同的是,在康德那里,意,不同的是,在康德那里,意,不同的是,在康德那里,意志的自由根源源于理性,理性给自然立法就是必然,志的自由根源源于理性,理性给自然立法就
36、是必然,志的自由根源源于理性,理性给自然立法就是必然,志的自由根源源于理性,理性给自然立法就是必然,理性给自己立法就是自由;在萨特那里,意志的自理性给自己立法就是自由;在萨特那里,意志的自理性给自己立法就是自由;在萨特那里,意志的自理性给自己立法就是自由;在萨特那里,意志的自由根源于非理性由根源于非理性由根源于非理性由根源于非理性-“-“反思前我思反思前我思反思前我思反思前我思”。康德的道德律。康德的道德律。康德的道德律。康德的道德律令是普遍的立法形式,萨特的令是普遍的立法形式,萨特的令是普遍的立法形式,萨特的令是普遍的立法形式,萨特的“道德律令道德律令道德律令道德律令”的立法的立法的立法的立
37、法是人本身,他跟本就不承认有什么道德准则的存在。是人本身,他跟本就不承认有什么道德准则的存在。是人本身,他跟本就不承认有什么道德准则的存在。是人本身,他跟本就不承认有什么道德准则的存在。n n自由是真正的道德的基础,自由是判定道德善恶的自由是真正的道德的基础,自由是判定道德善恶的自由是真正的道德的基础,自由是判定道德善恶的自由是真正的道德的基础,自由是判定道德善恶的前提。前提。前提。前提。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4.自由与责任自由与责任道德一定要以自由为前提。即使人拥有绝对的自由,道德一定要以自由为前提。即使人拥有绝对的自由,也并不仅意味着这个人可以任意选择,自己设定自也并不仅意味着这个人可以
38、任意选择,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而且还意味人必须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己的目标,而且还意味人必须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推卸责任给环境和别人。人是有自由的,责,不能推卸责任给环境和别人。人是有自由的,因而是有责任的。因而是有责任的。苏格拉底不仅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且还指出苏格拉底不仅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且还指出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自由意志负责。亚里斯多德主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自由意志负责。亚里斯多德主张研究美德时要区分自愿与非自愿的行为,自愿的张研究美德时要区分自愿与非自愿的行为,自愿的行为即行为决定者在主体内部,非自愿的行为即行行为即行为决定者在主体内部,非自愿的行为即行为决定者在主体之外。
39、他强调选择与愿望的区别,为决定者在主体之外。他强调选择与愿望的区别,愿望是关于目的的,而选择不关乎目的,只关乎手愿望是关于目的的,而选择不关乎目的,只关乎手段。段。自由自由 与与 道德道德近代后,神恩观念被抛弃,个体化和独立性被推到极端。黑格尔认为:“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近代的 事情。”人们是否对他的行为负责,那么他就要对这种行 为承担责任。对人类来说,自由无需追求,与生俱来,无可逃避,无 可选择,因此自由是人的宿命,责任也是人的宿命。自我负责是自由意志的必然要求,有了这种责任意识,人就有了更大压力,人就没有为自己的失败辩护的借口 与托辞。道德主体不可能是自然,只能是人,而且是有 责任
40、感的人。三三、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自然世界与自由世界的外在对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同自然世界与自由世界的外在对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同一个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由本性的内在冲突。自由世界一个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由本性的内在冲突。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的对抗其实就是自然人与自由人的张力。与必然世界的对抗其实就是自然人与自由人的张力。1.人性的张力人性的张力 历史上,哲学对人有双重误解,要么认为人是超自历史上,哲学对人有双重误解,要么认为人是超自然的一员,与神无异;要么是把人看成是自然中的一然的一员,与神无异;要么是把人看成是自然中的一物,与动物无异。中国哲学倾向前者,西方哲学更倾物,与动物无
41、异。中国哲学倾向前者,西方哲学更倾向于后者。向于后者。人的本质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为了发现人的真正本质,人的本质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为了发现人的真正本质,首先必须摆脱人的一切外部和偶然的特征。人的生存首先必须摆脱人的一切外部和偶然的特征。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世界和自然人性,但更离不开精神世界和离不开物质世界和自然人性,但更离不开精神世界和自由本性。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的是自由精神。若自由本性。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的是自由精神。若我们不爱系自己的精神,人类是很容易退化为动物。我们不爱系自己的精神,人类是很容易退化为动物。三三、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帕斯卡强调人是一根帕斯卡强调人
42、是一根“有思想的有思想的”芦苇,而不芦苇,而不是强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是强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芦苇”。作为芦苇,。作为芦苇,人能呗宇宙所吞米,作为思想,人能囊括整个人能呗宇宙所吞米,作为思想,人能囊括整个宇宙。宇宙。问题在于,人的存在是自然的,但人又不是绝问题在于,人的存在是自然的,但人又不是绝对的自然物,因为人时时刻刻都想摆脱这种其对的自然物,因为人时时刻刻都想摆脱这种其实摆脱不掉的固有的自然性。对觉醒了的人来实摆脱不掉的固有的自然性。对觉醒了的人来讲,肉体是他的卑微和低贱的明证。讲,肉体是他的卑微和低贱的明证。问题还在于,人的存在是精神的,但人又不是问题还在于,人的存在是精神的,但人又不
43、是具有绝对的精神,因为他不能彻底地拒绝物质具有绝对的精神,因为他不能彻底地拒绝物质世界的诱惑。世界的诱惑。三三、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显然,人不可能是完全是动物,也不可能完全是神。绝对的动物习惯和绝对的身形都是外在于人。狄德罗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人是所不是,不是其所是”的不确定性带给人很多麻烦,但也带给人开放的未来和前景,带给人无限的创造可能和自由空间。如果人是动物,那么伦理学就是多余的;如果人是神,那么伦理学也是多余的。人只有在这二者之间的一个自由空间状态,伦理学才显得必要。三三、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
44、2.恶与伦理学的诞生恶与伦理学的诞生从人从人“应该应该”善的意义的说,自然人性、感性冲动及其导致的善的意义的说,自然人性、感性冲动及其导致的堕落。其实就是一种恶。而哪里有恶,哪里就必须有伦理学。堕落。其实就是一种恶。而哪里有恶,哪里就必须有伦理学。恶虽然是不道德的,但却是产生道德学的理由。道德学就是要恶虽然是不道德的,但却是产生道德学的理由。道德学就是要抵制恶劣倾向,阻止堕落。抵制恶劣倾向,阻止堕落。自然的世界开始于黑暗与光明的分离,那么道德的世界则开始自然的世界开始于黑暗与光明的分离,那么道德的世界则开始与善与恶的区分。恶不是善,没有单独存在的权力,必须予以与善与恶的区分。恶不是善,没有单独
45、存在的权力,必须予以暴露并阻止,而可以为善而存在。暴露并阻止,而可以为善而存在。与中国文化强调人性的善相反,西方思想更乐意去面对人性的与中国文化强调人性的善相反,西方思想更乐意去面对人性的恶。他们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恰如黑是光明的眼睛。恶。他们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恰如黑是光明的眼睛。诺依曼试图深入人格的深处即人格中的阴暗面去探索人的道德诺依曼试图深入人格的深处即人格中的阴暗面去探索人的道德问题,在他看来现代人的基本问题是邪恶问题,现代人最需要问题,在他看来现代人的基本问题是邪恶问题,现代人最需要认清邪恶。这是通往新的道德态度的出发点。认清邪恶。这是通往新的道德态度的出发点。三三、人性的
46、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3.伦理的困惑伦理的困惑理想否定世俗,世俗拖累理想。这是道理想否定世俗,世俗拖累理想。这是道德冲突。德冲突。善和恶也许不应该说是人不善和恶也许不应该说是人不“应该应该”缺缺少的两个方面,但事实上自从有了人,少的两个方面,但事实上自从有了人,它们就如此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人身上,它们就如此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人身上,苦恼着人,并由此演绎出人生的众多道苦恼着人,并由此演绎出人生的众多道德悲喜剧,也就是伦理的困惑。德悲喜剧,也就是伦理的困惑。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许多基督徒认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许多基督徒认为他的死亡仅次于基督之死。为他的死亡仅次于基督之死。三三、人
47、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人性的张力与伦理学困惑中国人不愿意正视死亡,受不了死亡的恐惧。中国人不愿意正视死亡,受不了死亡的恐惧。孔子说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而庄子追求的是,而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自自然然的一死生、泯物我、超厉害、一种自自然然的一死生、泯物我、超厉害、同是非的人生审美态度,他们都不敢正视死。同是非的人生审美态度,他们都不敢正视死。西方人认为只有经历死的折磨与苦痛才能接西方人认为只有经历死的折磨与苦痛才能接近神的极乐世界。西方文化中的死亡意识戳近神的极乐世界。西方文化中的死亡意识戳破了一个古老的秘密:灵魂与肉体的永恒矛破了一个古老的秘密:灵魂与肉体的永恒矛盾。盾。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