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关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注射成熟个体的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同种淡水鱼排卵。这主要是因为垂体含有()。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答案】D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变C.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答案】D3、按照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游戏主要包括()。多选A.模仿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C.假装游戏D.
2、规则性游戏【答案】B4、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 DNA 复制B.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 DNA 分子C.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 DNA 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 DNA 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答案】A5、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双歧杆菌与人,这四种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答案】A6、高一新学期开始,某生物教师为了掌握新生的生物学基础、学习兴趣等信息,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教学,于是对全班学生展开了一次测试。该测试属于
3、()。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A7、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环境条件,K 值一定不变B.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群落数量的最大值C.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C8、下列对金丝猴的分类正确的是()。A.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仰鼻猴属金丝猴B.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长尾猴属金丝猴C.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仰鼻猴属金丝猴D.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长尾猴属金丝猴【答案】A9、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
4、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C10、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C11、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中 DNA 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可产生基因重组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答案】D12、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有无
5、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 O2D.消耗量与 CO2 生成量的比值【答案】D13、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属于()。A.观察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设计和制作实验【答案】B1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15、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D.构成 DNA
6、 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答案】D16、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B.C.D.【答案】D17、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或结构的叙述正确是()。A.RNA 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能携带、储存遗传信息,因而成为少数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B.磷脂、胆固醇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都有膜结构D.叶绿体和线粒体是不运动的,所需或产生的物质均通过细胞质基质运输【答案】B18、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物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A.物质吸收和分泌B.信息识别和传递C.免疫D.遗传信息的传递【答案】D19、某农场购买了一批
7、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答案】D20、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仁与 DNA 中的基因表达有关B.纤维类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C.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产生有关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答案】B21、在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会变形、衰退和消失的是()。A.内质网B.线粒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答案】B22、能灵敏地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指标是A.N-乙酰-D-
8、葡萄糖苷酶(NAG 酶)B.菊粉清除率C.CystatinCD.UreaE.【答案】A23、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B24、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多选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答案】A25、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26、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
9、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 C02 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27、用样方法调查生长在狭长草地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正确做法是()。A.计数该草地上蒲公英的全部个体数目B.选择蒲公英生长茂盛处取样C.设置 1 平方米样方若干,分别计数,取平均值D.采用五点取样法【答案】C28、下列关于醋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细胞的真核生物B.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酸C.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D.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答案】B29、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
10、准(实验)的界定,下列行为动词用于表述能力目标的是()A.运用B.说出C.排列D.简述【答案】A30、教师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备课时,先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了授课班级的学习风气。这属于备课中的()。A.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B.分析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课堂氛围C.分析教材内容D.分析学生的学科基础【答案】B31、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答案】C32、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B.RNA 的合成C.二
11、氧化碳的固定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A33、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造成这两种细胞上述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A.tRNA 种类不同B.mRNA 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种氨基酸密码子不同【答案】B34、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毒能力,科学家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抗体基因并成功导入植物体A.获取抗体基因所用的酶是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B.只要导入抗体基因,植物就能产生有活性的抗体C.该事例可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D.转基因植物性状的定向改变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答案】C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
12、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C36、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选定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订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生物教师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多,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情况,展开了题为“大额教学班级有效组织生物教学活动的探索”的教学研究B.只有课题的选题阶段离不开查阅文献C.研究方案一经制订,就要执行到底,研
13、究过程中不能再更改D.研究成果的表述阶段,拟定的题目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物学教学改革”【答案】A37、环孢霉素 A 是一种能抑制 T 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 A 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消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答案】A38、近年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 CO2 增多B.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人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答案】B39、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A.B.C.D.【答案】
14、A4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答案】C41、“认同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是“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B.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D42、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多选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本质抽象水平D.初
15、步本质抽象水平【答案】A4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不包括()。A.演示强化B.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答案】A44、将正常成年猫放在-8环境中 40 min,可能出现()。A.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升高,耗氧量升高B.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明显下降,耗氧量下降C.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升高D.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体温相对稳定,耗氧量不变【答案】C45、成人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选A.辨证性B.相对性C.实用性D.抽象性【答案】A46、下列选项中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生命活动的是()。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应中 ATP
16、与 ADP 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 HCO;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答案】C47、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48、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答案】D49、河豚毒素
17、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A.静息电位升高B.静息电位降低C.动作电位升高D.不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5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答案】D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材料: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
18、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生(小组 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
19、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8 分钟)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 分钟)(二)学生独立实验【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准备好实
20、验教学辅助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如 PPT、录像等。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极性。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
21、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二、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例如,案例“探究培养液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课题中基本程序是:1分组分工:2确定具体探究的因素:3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4统计、分析:5讨论并得出结论。问题:(1)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10 分)(2)在确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0 分)【答案】(1)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现有
22、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能否准确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2)教材特点,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即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教师自身的特点。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组织形式。三、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
23、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 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 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 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 A,其原因是_。(3 分)(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 A 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6 分)(3)若要检测基因 A 是否翻译出蛋白 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选填“蛋白 A 的基因”或“蛋白 A 的抗体”)。(3 分)(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
24、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3 分)【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 A 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蛋白 A 的抗体(4)外源 DNA 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 A 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
25、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蛋白质 A 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 A 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等人曾经在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能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 片段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四、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
26、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 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 2 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7、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 分)。【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
28、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
29、博物馆 1 号。)【博物馆展区 1 号欧文顿实验】展板 1 内容:1895 年,欧文顿选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 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五、材料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活鱼、一块玻璃板。实验步骤: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数自然状态下小鱼 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2用玻璃板把水杯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
30、间长短视杯的大小和杯内水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时间。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3过一段时间再数小鱼 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实验结果:盖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1min 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结论:水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问题:(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10 分)(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10 分)【答案】(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
31、组实验。(2)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容器,分别贴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鱼,分别放人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六、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
32、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 分)【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
33、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七、某版本高中生
34、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 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 2 倍。他们由此得出结
35、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 分)。【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
36、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
37、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 1 号。)【博物馆展区 1 号欧文顿实验】展板 1 内容:1895 年,欧文顿选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 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八、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 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 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 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
38、白 A,其原因是_。(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 A 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3)若要检测基因 A 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选填“蛋白 A 的基因”或“蛋白 A 的抗体”)。(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 A 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
39、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蛋白 A 的抗体(4)外源 DNA 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 A 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 A 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 A 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蛋白质 A 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 A 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等人曾经在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
40、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能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 片段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九、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 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 e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
41、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的方法逐步鉴定。(6 分)(3)通过 PCR 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 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_和_。(4 分)(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 分)【答案】(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酶);DNA 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
42、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 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 DNA 复制。PCR 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 DNA 大幅增加。采用 PCR 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 DNA、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 酶)和 DNA 引物。(4)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
43、就叫作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一十、(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2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 2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将一条 6-10 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 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 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 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