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副本2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副本2教学文案.ppt(9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理学完整课件呼吸副本2第第二二节节 肺通气肺通气是指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换的过程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的场所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两方面因素:气体进出肺取决两方面因素:动力动力: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直接动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直接动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阻力阻力:阻止其流动的阻力: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一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吸气肌收缩吸气肌收缩 胸廓扩大胸廓扩大 肺扩张肺扩张吸气肌舒张吸气肌舒张 吸
2、气吸气 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呼气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肺泡内压力与大气压力:肺泡内压力与大气压力 之差。之差。原动力原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一)一)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概念:概念:呼吸肌收缩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膈肌膈肌 呼吸肌呼吸肌l l1 吸气肌吸气肌 膈肌膈肌 肋间外肌肋间外肌2 呼气肌呼气肌 肋间内肌肋间内肌 腹肌腹肌3 辅助呼吸肌辅助呼吸肌 斜角肌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 胸肌胸肌 背肌背肌1.平静呼吸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频频率为率为 1218次次分分 吸吸气气运运动动(主主动动过过
3、程程):膈膈肌肌和和肋肋间间外外肌肌收收缩缩 膈膈顶顶下下降降、肋肋骨骨和和胸胸骨骨上上举举、肋肋骨骨下下缘缘外外翻翻胸胸腔腔上上下下径径、前前后后径径、左左右右径径 胸胸腔腔容容量量 肺肺被被动动扩扩张张肺肺容容积积肺肺内内压压大大气气压压外外界界气气体体进进入入肺肺泡(主动吸气)泡(主动吸气)1.平静呼吸平静呼吸 呼呼气气运运动动(被被动动过过程程):膈膈肌肌、肋肋间间外外肌肌舒舒张张膈膈顶顶上上升升、肋肋骨骨和和胸胸骨骨复复位位 胸胸廓廓回回位位 胸胸腔腔容容积积 肺肺弹弹性性回回缩缩肺肺容容积积 肺肺内内压压力力升升高高并并大大于于大大气气压压气气体体由由肺肺排出(被动呼气)排出(被动
4、呼气)2.用力呼吸用力呼吸 人人在在劳劳动动或或剧剧烈烈运运动动时时,呼呼吸吸运运动动加深加快,也称深呼吸。加深加快,也称深呼吸。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运动。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运动。3.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l l用力程度:平静呼吸用力程度:平静呼吸 安静时的呼吸安静时的呼吸 用力呼吸用力呼吸 加深加快的呼吸加深加快的呼吸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 呼吸肌参与:呼吸肌参与: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膈肌活动为主,腹壁起伏膈肌活动为主,腹壁起伏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胸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胸 壁的起伏壁的起伏(二)(二)肺内压肺内压 :肺泡内的压力。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吸气胸
5、廓扩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扩张肺容积增肺容积增大大肺内压下降肺内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小于大气压12mmHg 气体入肺气体入肺肺内压渐增肺内压渐增肺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吸气肌舒张吸气肌舒张胸廓、肺回位胸廓、肺回位肺容积减肺容积减小小肺内压增大肺内压增大大于大气压大于大气压12mmHg 气体出肺外流进入大气气体出肺外流进入大气呼气呼气肺内压肺内压 肺泡内的压力。肺泡内的压力。l l吸气初:肺内压吸气初:肺内压 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开始呼气开始l l呼气末:肺内压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 呼气停止呼气停止负压人工呼吸负压人工呼吸 正压正压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三)(三)胸胸膜腔负压膜腔负压1.胸膜腔负压的
6、概念胸膜腔负压的概念 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中,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中,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为负压,习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为负压,习惯上称为胸膜腔负压惯上称为胸膜腔负压2.胸胸膜腔负压的成因膜腔负压的成因l l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l l胸廓生长胸廓生长肺生长肺生长l l胸廓容积胸廓容积肺容积肺容积 l l胸廓将肺拉大胸廓将肺拉大l l肺回缩肺回缩 胸内负压胸内负压 l l胸内压胸内压=肺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大气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肺回缩力l l呼气末:呼气末:-3-5 mmHgl l吸气末:吸气末:-
7、5-10 mmHg3.胸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泡扩维持肺泡扩张状态,使张状态,使 肺随胸廓运动肺随胸廓运动而运动。而运动。利于静脉血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和淋巴的回流回流 呼吸运动(原动力)呼吸运动(原动力)胸内压变化(间接动力)胸内压变化(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变化(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变化(直接动力)肺通气肺通气 二二 肺肺弹性弹性阻力阻力 在肺通气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称为弹性阻力,包在肺通气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称为弹性阻力,包 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一)(一)弹性阻力(弹性阻力(R)和顺应性()和顺应性(C)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弹性阻力:弹性组
8、织在受到在受到外力外力作用时所作用时所产产生生 的的一种对抗变形能一种对抗变形能力。力。包括弹性阻力和胸廓弹包括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性阻力。1.顺顺 应应 性:外力作用下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弹性组织的可的可 扩扩张张性。性。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比关系关系。l l肺充血、肺不张、肺纤维化肺充血、肺不张、肺纤维化 肺顺肺顺l l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应性应性l l肺气肿肺气肿 肺顺应性肺顺应性 2.肺肺弹性弹性阻力阻力 肺弹性阻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肺弹性阻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 肺回缩力构成肺回缩力构成1)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内壁存在着一层极薄的液体,
9、与肺泡内壁存在着一层极薄的液体,与 肺泡内的气体形成液肺泡内的气体形成液-气界面,产生使气界面,产生使 肺泡表面积趋于缩小的力肺泡表面积趋于缩小的力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肺泡回缩,对抗肺使肺泡回缩,对抗肺的扩张的扩张吸引肺毛细血管中的吸引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渗入肺泡,形成液体渗入肺泡,形成水肿水肿2)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表面活性物质质 是肺泡是肺泡II型细胞合成一种脂蛋白,分布型细胞合成一种脂蛋白,分布在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在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有利于肺的扩张有利于肺的扩张 防止肺水肿防止肺水肿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胸廓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
10、力l l作用作用:肺容量:肺容量=67%肺总量时肺总量时 无回缩力无回缩力 肺容量肺容量 67%肺总量时肺总量时 呼气动力呼气动力 吸气阻力吸气阻力 l l肥胖、胸廓畸形肥胖、胸廓畸形l l胸膜增厚胸膜增厚 胸廓顺应性胸廓顺应性l l腹内占位病变腹内占位病变5)胸廓顺应性)胸廓顺应性 V(胸腔容积)(胸腔容积)胸廓的顺应性胸廓的顺应性 P(跨胸壁压)(跨胸壁压)2.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流速快、湍流、管径小流速快、湍流、管径小 气道阻力大气道阻力大流速慢、层流、管径大流速慢、层流、管径大 气道阻力小气道阻力小影响气道管径的主要因素影响气道管径的主要
11、因素(1)跨壁压)跨壁压(2)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3)自主神经对气道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对气道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4)化学因素的影响)化学因素的影响 三、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评价(一)肺(一)肺容量容量:肺容纳的气量肺容纳的气量 1.1.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2.2.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 与深吸气量与深吸气量与深吸气量与深吸气量 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吸气量:补
12、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平静吸气末,再平静吸气末,再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尽力尽力尽力吸气所能吸入吸气所能吸入吸气所能吸入吸气所能吸入 的气的气的气的气量。量。量。量。深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深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深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深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 3.3.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 平静呼气末,再平静呼气末,再平静呼气末,再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尽力尽力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4.余气量余气量余气量余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
13、肺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中中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不能再呼出的气量。功能残功能残功能残功能残气量气量气量气量 :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不呼气量之和它等: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不呼气量之和它等: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不呼气量之和它等: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不呼气量之和它等于余气量和于余气量和于余气量和于余气量和4.余气量余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中不能再呼出的气不能再呼出的气量。量。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不呼气量之和它等于余气量和的
14、气量不呼气量之和它等于余气量和.5.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肺活量:最大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再做最大呼气,从肺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和补呼气量之和。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最大吸气后,以最以最大的力量,大的力量,最快的最快的速度速度,将气体,将气体呼气,呼气,计算计算第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时间肺活量的意义时间肺活量的意义: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及肺通气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
15、通气量及肺通气的动态功能的动态功能 6.肺总量肺总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是肺活量和余气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是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量之和。三、三、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基本肺容积、肺容量(二)肺容量(二)肺容量1.深吸气量(深吸气量(IC)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它是潮气量与补吸气吸入的气量,它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衡量最大通气潜能。量之和,衡量最大通气潜能。2.肺活量(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补呼气量之和。三、三、基本肺容积、肺
16、容量基本肺容积、肺容量(二)肺容量(二)肺容量3.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指尽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指尽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最大气量。4.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等于残气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等于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有缓冲作用。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有缓冲作用。5.肺总量(肺总量(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肺活量与残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气量之和。肺活量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意义:反映肺
17、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二)二)肺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1.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每分钟吸入吸入或或呼呼出的气体总量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潮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量 通通 气气 最大最大 通气量通气量 每分每分 通气量通气量贮贮 量量 100%百分比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l l正常值等
18、于或大于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反映通气的贮备能力,反映通气的贮备能力2.生理生理无效腔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的新鲜气量。=(潮气量(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 潮气量潮气量 肺通气量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肺泡通气(次(次/min)(ml)(ml/min)()(ml/min)16 500 8000 5600 8 1000 8000 6800 32 250
19、 8000 3200无效腔与肺泡通气量无效腔与肺泡通气量每次呼吸使肺泡内气体更新换气每次呼吸使肺泡内气体更新换气1/7深慢呼吸利于气体交换深慢呼吸利于气体交换第二节第二节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一)气体的扩散(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的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的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出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出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一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二)(二)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压差 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气体分压气体
20、分压=总压力总压力 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肺泡血液组织中P 二、肺换气二、肺换气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一)(一)肺换气肺换气的过程的过程 (二)影响因素(二)影响因素1.呼吸膜厚度呼吸膜厚度 和面积和面积 呈反变关系呈反变关系 肺纤维化肺纤维化 肺水肿肺水肿 增厚增厚 2.呼吸膜面积呼吸膜面积 呈正变关系呈正变关系 运动时面积增大;运动时面积增大;肺不张、肺实变、肺不张、肺实变、肺肺Cap闭塞时面积减小闭塞时面积减小 (二)影响因素(二)影响因素 气多或血少气多或血少 气少或血多气少或血多 V/Q V/Q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A-
21、V短路短路 换气效率低换气效率低(二)影响因素(二)影响因素3.通气通气/血流比值(血流比值(V/Q=0.84)每分肺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量的比值。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三、三、组织换气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肺换换气气与与组组织织换换气气示示意意图图第四第四节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泡肺泡 血血 液液 组织组织 CO2 溶解的溶解的CO2 结合的结合的CO2 溶解的溶解的CO2 CO2 O2 溶解的溶解的O2 结合的结合的O2 溶解的溶解的O2 O2一.氧的运输l l(一)物理溶解
22、:物理溶解(物理溶解(1.5%)l l 气体的物理溶解量取决于该气体的溶解度和分压大小。分压高,溶解度高,溶解的气体量多。相反,分压低,溶解度低,溶解的气体少。l l(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8.5%)l lHb+OHb+O2 2血液血液O2和和CO2的含量的含量 (ml/100ml血液)血液)动脉血动脉血 静脉血静脉血 物理物理 化学化学 合合 物理物理 化学化学 合合 溶解溶解 结合结合 计计 溶解溶解 结合结合 计计O2 2 0.31 20.0 20.31 0.11 15.2 15.31CO2 2 2.53 46.4 48.93 2.91 50.0 52.91二、二、O2的运
23、输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形式: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化学结合(98.5%)T型:型:紧密型紧密型 去氧去氧HbR型:型:疏松型疏松型 氧合氧合Hb Hb与与O2结合的特征:结合的特征: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主要受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主要受 PO2影响影响 属氧合反应属氧合反应 血红素血红素Fe 2+与珠蛋白组氨酸结合后,与珠蛋白组氨酸结合后,作用点才起作用作用点才起作用 1分子分子Hb可结合可结合4分子分子O2 氧离曲线呈氧离曲线呈S形形 Hb氧容量氧容量 100ml血的血的Hb所能结合的最所能结合的最 大氧量。大氧量。Hb氧含量氧含量 100血的血的Hb实际实际结合的氧量。
24、结合的氧量。Hb氧饱和度氧饱和度 Hb氧含量和氧含量和Hb氧容量的氧容量的 百分比。百分比。二、二、CO2的运输的运输运输形式:运输形式:(一)(一)物理溶解(物理溶解(5%)(二)(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碳酸氢盐 (88%)氨基甲酸氨基甲酸Hb(7%)1碳酸氢盐(碳酸氢盐(88%)CO2+H2O H2CO3 HCO3-+H+CA组织:组织:肺:肺:Cl-(氯转移)(氯转移)RBC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HbNH2O2H+CO2 HbNHCOOHO2 无需酶的催化,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可逆,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主要调节因素是Hb氧合作用。氧合作用。一一
25、.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和调节呼吸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运动的神经元元群。群。第第五五节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2低位脑干低位脑干 1脊髓脊髓3高位脑高位脑(一)延髓呼吸中枢是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产生呼吸节律是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的基本中枢。(二)(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脑桥呼吸呼吸N N元的作用元的作用为为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呼气转换转换。呼吸调整中枢呼吸调整中枢。(三)(三)上位脑对呼吸的调节上位脑对呼吸的调节 随意调节呼吸运动随意调节呼吸运动(四四)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节
26、律的形成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抑制学说:(四四)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节律的形成中枢吸气活动发生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吸气神经元器、吸气神经元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吸气运动吸气运动吸气吸气扩肺扩肺刺激肺牵张感受器刺激肺牵张感受器()()()()()()()()()()()()()()二、呼吸二、呼吸运动运动的反射性调节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一)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由肺扩张或肺缩小所所引起的引起的放射性的放射性的 呼呼吸变化吸变化叫肺牵张反射叫肺牵张反射。两种成分:肺扩张放射和肺缩小放射两种成分:肺扩张放射和肺缩小放射 1肺扩张反射肺扩张反射 是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放射。是肺
27、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放射。肺扩张肺扩张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 兴奋兴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迷走神经传入冲动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吸气切断机制)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吸气停吸气停止转为呼气。止转为呼气。意义:意义:阻止吸气过长,加速吸气和呼气交替。阻止吸气过长,加速吸气和呼气交替。2肺缩肺缩小反射小反射 是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放射。是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放射。肺缩小肺缩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器兴奋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呼呼 吸中吸中枢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由呼气转入吸气由呼气转入吸气 (二)(二)呼吸肌本体呼吸肌本
28、体感受性反射感受性反射 肌梭和腱器官是骨骼肌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是骨骼肌本体感受器,他们受牵拉刺激时,可放射性的引起其所在他们受牵拉刺激时,可放射性的引起其所在的呼吸肌的收缩的呼吸肌的收缩 (三三)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因素是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和H。机体通过呼吸调节血液中的O2,CO2和H的水平,动脉血中O2,CO2和H水平的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器调节着呼吸,如此形成的控制环维持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表面位于延髓腹外侧表面 适宜刺激:适
29、宜刺激:对脑脊液中的对脑脊液中的H H+高度敏感,高度敏感,不感受缺不感受缺O O2 2的刺激。的刺激。血血液液中中的的COCO2 2易易透透过过血血-脑脑屏屏障障进进入入脑脑脊脊 液液,与与H H2 2O O结结合合生生成成 H H2 2COCO3 3,解解离离出出H H+而而发发挥挥刺刺激激作用。血液中作用。血液中H H+则不易透过血则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屏障。2.CO2对呼吸的影响 当吸入气中当吸入气中CO2稍有增加,即可刺激呼吸,使稍有增加,即可刺激呼吸,使呼吸加强。呼吸加强。l l如过度通气,如过度通气,可发生呼吸暂停,就是由于可发生呼吸暂停,就是由于CO2排出过多,对呼吸中枢刺激
30、减弱造成排出过多,对呼吸中枢刺激减弱造成 吸入气中吸入气中CO2浓度超过浓度超过7%,通气量不能再相,通气量不能再相应增加,这时高浓度的应增加,这时高浓度的CO2可引起头昏、头可引起头昏、头痛、甚至昏迷痛、甚至昏迷乃至呼吸停止乃至呼吸停止称为称为CO2麻醉PCO2调节呼吸的两条途径:调节呼吸的两条途径:l l一条: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l l另一条: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传人延髓,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3.H+浓度对呼吸的影响4.O2对呼吸的影响 轻轻度度缺缺O2时时,外外周周化化学学感感受受器器兴兴奋奋,传传入入冲冲动动增增加加,促
31、促使使呼呼吸吸中中枢枢兴兴奋奋而而加强呼吸。加强呼吸。严严重重缺缺O2时时,外外周周化化学学感感受受器器的的传传入入冲冲动动不不足足以以对对抗抗缺缺O2对对呼呼吸吸中中枢枢的的直直接接抑制状态导致呼吸减弱,停止。抑制状态导致呼吸减弱,停止。5.Pco2,H+浓度和Po2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2、H+和和PO2均能均能刺激呼吸,其中以刺激呼吸,其中以PCO2、H+的作用的作用较大,较大,PO2的作用较慢、较弱。三者间存的作用较慢、较弱。三者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可以因总和而作用加大,在着相互影响,可以因总和而作用加大,也可因相互抵消而作用削弱。也可因相互抵消而作用削弱。(四)
32、防御呼吸反射(四)防御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喉、气管和支咳嗽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中。大支气管以上部位对机械气管粘膜中。大支气管以上部位对机械刺激比较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刺激比较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比较敏感。传入纤维在迷走神化学刺激比较敏感。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进入延髓。作用是清理气道。经中上行进入延髓。作用是清理气道。2.喷嚏放射l l喷喷嚏嚏反反射射是是鼻鼻粘粘膜膜受受刺刺激激引引起起的的防防御御性性反反射射。传传入入神神经经为为三三叉叉神神经经,反反射射动动作作与与咳咳嗽嗽类类似似,气气体体主主要要从从鼻鼻腔腔急急速速
33、喷喷出出,以以清清除鼻腔中的刺激物。除鼻腔中的刺激物。思考题思考题1.为什么气体交换不足时为什么气体交换不足时,往往缺氧显著而往往缺氧显著而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2.当肺泡气降至当肺泡气降至PO260mmHg时时,机体是否机体是否会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会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为什么为什么?3.给呼吸衰竭的病人吸入纯氧可使呼吸停给呼吸衰竭的病人吸入纯氧可使呼吸停止止,为什么为什么?如何给氧如何给氧?重重 点点l l 胸内负压的形成及意义。胸内负压的形成及意义。l l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l l 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余气量、肺活量、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34、、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l l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过程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过程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l l 通气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血流比值的概念及生理意义。l l 氧解离曲线的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的影响因素。l l CO2的运输:碳酸氢盐及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碳酸氢盐及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l l 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l l 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 低位脑干低位脑干 l l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低位脑
35、干指脑桥和延髓。l l横断脑干的实验表明,呼吸节律产横断脑干的实验表明,呼吸节律产 生生于低位脑干,在不同的水平横断脑干,于低位脑干,在不同的水平横断脑干,可使呼吸节律发生不同的改变。可使呼吸节律发生不同的改变。横断位置横断位置现象现象机制机制中脑和脑桥之间中脑和脑桥之间(A平面)平面)无明显改变无明显改变呼呼吸吸节节律律产产生生于于低低位位脑脑干干,高高位位脑脑对对节节律律的的产产生生不是必需的。不是必需的。延髓和脊髓之间延髓和脊髓之间(D平面)平面)呼吸停止呼吸停止脑桥上中部之间脑桥上中部之间(B平面)平面)呈呈深深慢慢呼呼吸吸,如如再再切切断断双双侧侧迷迷走走神神经经,呈呈长长吸吸式式呼
36、吸呼吸脑脑桥桥上上部部有有抑抑制制吸吸气气的的中中枢枢结结构构呼呼吸吸调调整整中中枢枢;迷迷走走神神经经传传入入冲冲动动也也有抑制吸气的作用有抑制吸气的作用脑桥和延髓之间脑桥和延髓之间(C平面)平面)喘息样呼吸喘息样呼吸脑脑桥桥中中下下部部可可能能存存在在一一个个能能兴兴奋奋吸吸气气活动的长吸中枢活动的长吸中枢三级呼吸中枢的假说:三级呼吸中枢的假说: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有长吸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有长吸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一)呼吸中枢(一)呼吸中枢 低位脑干低位脑干(1)呼吸相关神经元或呼吸神经元)呼吸相关神经元或呼吸神经元(2)延髓
37、背侧呼吸组()延髓背侧呼吸组(DRG)(3)延髓腹侧呼吸组()延髓腹侧呼吸组(VRG)(4)脑桥呼吸调整中枢)脑桥呼吸调整中枢颈颈动动脉脉体体的的细细胞胞组组成成(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直接感受动脉血液中直接感受动脉血液中PO2、PCO2和和H+变化变化传入冲动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传入冲动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入延髓,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的变化。循环的变化。(2)中枢化学受器)中枢化学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中枢化学敏感区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中枢化学敏感区直接感受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直接感受脑脊液和局部细
38、胞外液的H+的的改变改变间接感受动脉血中间接感受动脉血中PCO2的改变的改变不感受缺不感受缺O2的刺激的刺激传入冲动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传入冲动兴奋延髓呼吸中枢(1)CO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lCO2是维持正常呼吸的生理性刺激因素。是维持正常呼吸的生理性刺激因素。过度通气过度通气CO2排出过多排出过多动脉血动脉血中中PCO2过低过低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吸入气吸入气CO2适当增加适当增加呼吸加深加呼吸加深加快快肺通气量增加;肺通气量增加;吸入气吸入气CO2含量含量7%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2显著增加显著增加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抑制中枢神经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统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呼吸中枢麻痹(C
39、O2麻痹)麻痹)呼呼吸抑制。吸抑制。(1)CO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 作用途径:作用途径:CO2透过血脑屏障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进入脑脊液与液与H2O形成形成H2CO3解离出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肺通气量增加加(主要途径)(主要途径)CO2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冲动传入延髓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肺通气量增加气量增加 动脉血动脉血H+浓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浓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肺通气增加;H+呼吸受抑制。
40、呼吸受抑制。(2)H+浓度对呼吸的影响浓度对呼吸的影响l血血H+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呼吸中吸中 枢兴奋枢兴奋(动脉血(动脉血H+难于通过难于通过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脑脊液中的H+中枢化学感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受器的最 有效刺激。有效刺激。吸入气吸入气PO2降低,动脉血降低,动脉血PO2降低,降低,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动脉血动脉血PO210.7kPa(80mmHg)肺通气量方明显增加。肺通气量方明显增加。(3)低)低O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