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8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69663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8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综合布线8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8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8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8.1 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8.2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原则8.2.1 设计步骤8.2.2 需求分析8.2.3 技术交流8.2.4 阅读建筑物图纸8.2.5 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8.3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实例设计实例1 室外管道的铺设设计实例2 室外架空图8.4 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技术8.4.1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放的标准要求8.4.2 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距离的计算8.4.3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8.5 工程经验工程经验一 路径的勘察工程经验二 避开动力线,谨防线路短路工程经验三 管

2、道的铺设工程经验四 线缆的铺设习 题本章目录l8.1 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1.进线间的位置进线间的位置 一般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进线间,一般是提供给多家电信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使用,通常设于地下一层。2.进线间面积的确定进线间面积的确定 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3.线缆配置要求线缆配置要求 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

3、的电、光缆容量配置。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l4.入口管孔数量入口管孔数量 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在进线间缆线入口处的管孔数量应留有充分的余量,以满足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弱电系统、外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其它业务服务商缆线接入的需求,建议留有24孔的余量。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l5.进线间的设计进线间的设计 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2)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3)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4)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

4、次容积计算。5)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6)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l6.进线间入口管道处理进线间入口管道处理 进线间入口管道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进线间子系统的设计原则l8.2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原则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原则l8.2.1 设计步骤设计步骤1)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包括确定整个工地的大小、工地的地界、建筑物的数量等。2)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包括确认起点、端接点位置、所涉及的建筑物及每座建筑物的层数、每个端接点所需的双绞线的对数、有多个端接点的每座建筑物所需的双绞线总对数等。3)

5、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原则4)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5)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6)选择所需电缆的类型和规格。7)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 8)确定每种选择方案的材料成本。9)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原则l8.2.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设计人员要通过多次反复地与用户沟通详细掌握用户的具体需求情况。在建筑群子系统设计时进行需求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工程的总体概况、工程各类信息点统计数据、各建筑物信息点分布情况、各建筑物平面设计图、现有系统的状况、设备间位置等。了解以上情况后,具体分析从一个建筑物到另一个的建筑物之间

6、的布线距离、布线路径,逐步明确和确认布线方式和布线材料的选择。需求分析l8.2.3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 在进行需求分析后,要与用户进行技术交流,这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建筑群子系统往往覆盖整个建筑物群的平面,布线路径也经常与室外的强电线路、给(排)水管道、道路和绿化等项目线路有多次的交叉或者并行实施,因此不仅要与技术负责人交流,也要与项目或者行政负责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重点了解每条路径上的电路、水路、气路的安装位置等详细信息。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每次交流结束后要及时整理书面记录。技术交流l8.2.4 阅读建筑物图纸阅读建筑物图纸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较多,且路由集中,是综合布线

7、系统的重要骨干线路,索取和认真阅读建筑物设计图纸是不能省略的程序,通过阅读建筑物图纸掌握建筑物的土建结构、强电路径、弱电路径,重点掌握在综合布线路径上的强电管道、给(排)水管道、其它暗埋管线等。在阅读图纸时,进行记录或者标记,正确处理建筑群子系统布线与电路、水路、气路和电器设备的直接交叉或者路径冲突问题。阅读建筑物图纸l8.2.5 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主要应用于多幢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综合布线场合,单幢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可以不考虑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布线路由选择、线缆选择、线缆布线方式等内容。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l建筑群子系统应

8、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l1.考虑环境美化要求考虑环境美化要求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群覆盖区域的整体环境美化要求,建筑群干线电缆尽量采用地下管道或电缆沟敷设方式。l2.考虑建筑群未来发展需要考虑建筑群未来发展需要 线缆布线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建筑需要安装的信息点种类、信息点数量,选择相对应的干线电缆的类型以及电缆敷设方式,使综合布线系统建成后,保持相对稳定,能满足今后一定时期内各种新的信息业务发展需要。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l3.线缆路由的选择线缆路由的选择 考虑到节省投资,线缆路由应尽量选择距离短、线路平直的路由。但具体的路由还要根据建筑物之间的地形或敷设条件而定。在选择路由

9、时,应考虑原有已铺设的地下各种管道,线缆在管道内应与电力线缆分开敷设,并保持一定间距。l4.电缆引入要求电缆引入要求 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进入建筑物时,都要设置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为室内电缆、光缆。引入设备应安装必要保护装置以达到防雷击和接地的要求。干线电缆引入建筑物时,应以地下引入为主,如果采用架空方式,应尽量采取隐蔽方式引入。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l6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线缆的选择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线缆的选择 建筑群子系统敷设的线缆类型及数量由综合布线连接应用系统种类及规模来决定。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常采用光缆作为建筑物布线线缆,在网络工程中,经常使用62.5m/125m(62.

10、5m是光纤纤芯直径,125m是纤芯包层的直径)规格的多模光缆,有时也用50um/125um和100um/140um规格的多模光纤。户外布线大于2km时可选用单模光纤。电话系统常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作为布线线缆,类大对数双绞线是由多个线对组合而成的电缆,为了适合于室外传输,电缆还覆盖了一层较厚的外层皮。有线电视系统常采用同轴电缆或光缆作为干线电缆。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l7电缆线的保护电缆线的保护 当电缆从一建筑物到另一建筑物时,要考虑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压或地电压上升等因数,必须用保护这些线对。如果电气保护设备位于建筑物内部(不是对电信公用设施实行专门控制的建筑物),那么所有保护设

11、备及其安装装备都必须有UL安全标记。建筑群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l8.3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实例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实例l设计实例设计实例1 室外管道的铺设室外管道的铺设 在设计建筑群子系统的埋管图时,一定要根据建筑物之间数据或语音信息点的数量,来确定埋管规格。如图8-1所示。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实例 图8-1建筑群之间预埋管图注意: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100mm。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实例l8.3.2 设计实例设计实例2 室外架空图室外架空图 建筑物之间线路的连接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就是架空方式。设计架空路线时,需要考虑度,如图8-2所示。设计实例2 室外架空图 图图8-28-2室外架空图

12、室外架空图设计实例2 室外架空图l8.4 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技术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技术l8.4.1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放的标准要求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放的标准要求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第6章安装工艺要求内容中,第规定:建筑群之间的缆线宜采用地下管道或电缆沟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l8.4.2 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距离的计算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距离的计算 建筑物子系统的布线距离主要通过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的。一般在每个室外接线井里预留1m的线缆。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技术l8.4.3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 建筑群子系统的线缆布

13、设方式有4种:架空布线法、直埋布线法和地下管道布线法、隧道内电缆布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4种方法。l1.架空布线法架空布线法 架空布线法通常应用于有现成电杆,对电缆的走线方式无特殊要求的场合。这种布线方式造价较低,但影响环境美观且安全性和灵活性不足。架空布线法要求用电杆将线缆在建筑物之间悬空架设,一般先架设钢丝绳,然后在钢丝绳上挂放线缆。架空布线使用的主要材料和配件有:缆线、钢缆、固定螺栓、固定拉攀、预留架、U型卡、挂钩、标志管等,如图8-3所示,在架设时需要使用滑车、安全带等辅助工具。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 图8-3 架空布线主要材料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l架空线缆敷设时,一般步骤如下:1

14、)电杆以3050m的间隔距离为宜;2)根据线缆的质量选择钢丝绳,一般选8芯钢丝绳;3)接好钢丝绳;4)架设线缆;5)每隔0.5m架一个挂钩。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图8-4 架空布线法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l2.直埋布线法直埋布线法 直埋布线法根据选定的布线路由在地面上挖沟,然后将线缆直接埋在沟内。直埋布线的电缆除了穿过基础墙的那部分电缆有管保护外,电缆的其余部分直埋于地下,没有保护,如图8-5所示。直埋电缆通常应埋在距地面0.6m以下的地方,或按照当地城管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去施工。当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它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建筑群子系统

15、线缆布线方法 图8-5 直埋布线法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l3.地下管道布线法地下管道布线法 地下管道布线是一种由管道和入孔组成的地下系统,它把建筑群的各个建筑物进行互连。如图8-6所示,1根或多根管道通过基础墙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结构。地下管道对电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电缆受损坏的机会减少,且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及内部结构。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 图8-6 地下管道布线法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 管道埋设的深度一般在0.81.2m,或符合当地城管等部门有关法规规定的深度。为了方便日后的布线,管道安装时应预埋1根拉线,以供以后的布线使用。为了方便线缆的管理,地下管道应间隔50180m设立一

16、个接合井,以方便人员维护。接合井可以是预制的,也可以是现场浇筑的。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地埋布线材料如图8-7所示。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 图8-7 地埋材料图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l4.隧道内电缆布线隧道内电缆布线 在建筑物之间通常有地下通道,大多是供暖供水的,利用这些通道来敷设电缆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的安全设施。如考虑到暖气泄漏等条件,电缆安装时应与供气、供水、供段的管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安装在尽可能高的地方,可根据民用建筑设施的有关条件进行施工。以上叙述了管道内、直埋、架空、隧道4种建筑群布线方法,它们的优缺点如表8-1所示。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

17、l表8-1 4种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布线方法l8.5 工程经验工程经验l工程经验一工程经验一 路径的勘察路径的勘察 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勘察室外施工现场,确定布线的路径和走向,同时避开强电管道和其它管道。l工程经验二工程经验二 避开动力线,谨防线路短路避开动力线,谨防线路短路 在2001年杨凌高新中学铺设一路室外线缆的时候,由于当时在施工中没有将网络和广播系统分管道布线。在使用了两年以后,由于广播系统电缆中间的接头出现老化,并且发生了短路,把该管道内的所有线路都给损坏了。经过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在注意的是以后在室外布线中,一定将弱电线缆的信号线和供电线缆分管

18、道铺设。工程经验l工程经验三工程经验三 管道的铺设管道的铺设 铺设室外管道时要采用直径较大的,要留有余量。铺设光缆时要特别注意转弯半径,转弯半径过小会导致链路严重损耗,仔细检查每一条光缆,特别光接点的面板盒,有的面板盒深度不够,光点做好以后,面板没装到盒上时是好的,装上去以后测试就不好,原因是装上去后光缆转角半径太小,造成严重损耗。l工程经验四工程经验四 线缆的铺设线缆的铺设 为防止意外破坏,室外电缆一般应穿入埋在地下的管道内,如需架空,则应架高(高4m以上),而且 一定要固定在墙上或电线杆上,切勿搭架在电杆上、电线上、墙头上甚至门框、窗框上。工程经验三 管道的铺设l习习 题题1.简述进线间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2.简述建筑物子系统的设计步骤。3.简述建筑物子系统的线缆布设方式有哪些?习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