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平面镜成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吴聪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1 )知道平面镜和平面镜成像 ( 2 )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 3 )理解虚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与体验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是纯粹的验证所提出的猜想,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在验证猜想过程中找出新线索,发现新规律并最终总结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这种逐步趋于完善的科学方法与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分
2、析概括能力 ( 3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 4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善于发现新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平面镜可以成像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知道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操作,最后展示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由全班同学共同评估探讨、交流分析、互补所长,提炼精华
3、,并通过卡通故事及“神奇”小实验引入,激发引导学生发现新线索、新问题,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深入,全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整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改教学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主要流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等 教具准备 学生用: 薄玻璃、镜子、支架、大蜡烛、小蜡烛、火柴、围棋子、方格纸、刻度尺、三角板 教师用:薄玻璃、蜡烛、火柴、烧杯、水、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1、利用平面镜“变”魔术,将一个苹果变为两个。(提问其变化原因,引入课题: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4、2、联系生活实际,出示镜子,用手摸耳朵,在镜中看到的是摸右耳,实际上摸的是哪一只耳朵?(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探究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 新课教学 1、紧接情景 2 ,引导学生依据前面学到的“小孔成像”特点进行思考讨论并猜想: (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猜想: (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 2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的 ( 3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上下一致的 ( 4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和物体一样大的 ( 5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 6 )像距等于物距 教学设计说明 :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2、引导
5、学生根据自己自己的猜想,选择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而教师则从旁巡视、指导。 (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 3、收集数据、分析论证 (时间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 通过巡视观察,从学生中选取不同层次并具代表性的不同设计方案给予展示,让展示者介绍其探究项目及实验设计思路与实验过程,供全班同学共同分析、评估、交流、探讨。 教学设计说明 :师生在一起,以学生为主来对各种可能因素进行探究,实验中定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结论,针对各组的方案及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学会初步的评估,指出哪一组的设计方案不妥,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共同提炼精华,让结论在学生的一次
6、次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诞生,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今后的物理探究实验种下兴趣的苗子。 4、规律的进一步摸索,在分析、评估、交流、探讨过程中发现出未曾猜想到平面镜成像的“新”特点 (时间控制在 7 分钟左右) ( 1 )紧接步骤 3 ,在探究像与物等大的过程中引入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的另一个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并结合以下的卡通故事及小实验来巩固虚像的概念。 猴子捞月 讲述猴子捞月的卡通故事,巧设情景,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猴子捞月的结局:“猴子捞月一场空”,从而设下疑问,并引导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另一个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神奇”的蜡烛 在玻璃前放一只蜡烛,在玻璃后
7、面放置一只装水的大烧杯,烧杯与蜡烛分别到玻璃的距离要相等。点燃蜡烛,透过玻璃会发现蜡烛在水中“燃烧”的这一神奇想象。最终旋转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发现其实蜡烛并没有在水中燃烧,而是平面镜成像的一个缘故,从而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特点的理解;再引出物理学上辨别虚像与实像的一种方法: 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 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 2 )在探究像距等于物距的过程中,引出平面镜成像的另一个特点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卡通故事、神奇小实验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目前的一些探究能力毕竟有限,老师就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启
8、发,降低实验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验中获得乐趣及成就感中诱发其科学探究的热情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也为今后实验探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做好准备。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时间控制在 3 分钟左右)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 将抽象的物理过程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模拟实验来演示,便于学生更为 系统全面地理解并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 2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等大的 ( 3 )像距等于物距 ( 4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 5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互相渗透,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的纵横交错。( 时间控制
9、在 2 分钟左右) 引导学生从数学学科的几何角度观察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这五个特点,从中发现出像与物形成一种和谐的轴对称关系,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个推论: 在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以平面镜为轴,成轴对称关系 作业布置 课本第 56-57 页 第题 板书设计 4-2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 2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 ( 3 ) 像距等于物距 ( 4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 5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推论: 在平面镜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以平面镜为轴,成轴对称关系 教学反思 1
10、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学生对之较为熟悉,本节课从生活实际进行引入,使学生感到比较贴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要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出初步的结论,并学会将自己所得的实验成果与他人一起分享,学会初步评估能力,找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汲取精华、摒弃糟粕。主要是推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述各自组别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给予评估,指出哪一组的设计方案不妥,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最终综合各组的精华得出结论,这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 3 通过卡通故事及“神奇”小实验引入,激发引导学生发现新线索、新问题,由浅入深
11、、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深入,全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是纯粹的验证所提出的猜想,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在验证猜想过程中找出新线索,发现新规律并最终总结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这种逐步趋于完善的科学方法与探究过程。这亦是本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亮点。 4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整堂课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组织,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汇网,提高课堂效率。 5 作为一堂实验探究课,在时间的把握上做得不是相当的到位,毕竟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一方面又要局限于课堂 45 分钟,二者终究不能两全。 推荐第2篇: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学
12、反思 1.本节课设计是以照镜子并向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 2.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由于以前没进行这种类型的课,加上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交流讨论,尤其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我说的太多,
13、占用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较短。尽管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出了实验结果,但感觉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较差,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需要创设更多的机会,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而且教师在上这类探究实验课时要积累经验,总结失败的原因,是课堂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理念。 3.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满堂
14、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像平面镜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推荐第3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该实验是初二学生接触到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该实验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思
15、考、分析论证、归纳推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两个要求: 1、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折纸模型模拟实验,体会虚像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
16、科学态度。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感受大自然之美,认识平面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计划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用具 两只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板一块、平面镜一个、玻璃板支架一个、刻度尺一块,白纸一张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从每天照镜子引入,欣赏图“湖边垂柳”进一步扩展平面镜的概念,同时感受自然之美。使学生知道镜面、平静的水面、光滑平整的玻璃、金属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通过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学生自然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二)猜想与假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利用桌上的平面镜照镜子,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
17、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对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大胆猜测。一般学生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像的大小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等;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或缩小的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设计、完善实验计划。 问题1观察平面镜中点燃蜡烛的像,由于看不到镜后的情况,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学生思考,认识到应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 问题2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学生思考,常有学生提出用尺子测量,把物体拿过去比较
18、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交流与讨论,找出合适的方法。 打比方,让自己的孪生姐妹去和别人比较身高,就可以知道自己和该人谁比较高。引出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去和蜡烛的像进行比较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提示:确定像的位置的时候,要左右观察蜡烛与像重合。 问题3怎样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用刻度尺测量点燃蜡烛以及用于确定像位置的蜡烛到平板玻璃板的距离。 提示:应多次改变物距,记录多组数据。 问题4 在玻璃板后放一个光屏,不透过玻璃板观察,上面能看到像吗? 问题5像物连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留给学生实验中观察) 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实验的一部分,要求实事求是的记录。 (四)进行实验
19、,收集数据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堂,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进行实验。 (五)分析论证 完成实验后,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六)评估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可靠?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在实验中有学生注意到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的问题,以及观察到的像有重影的问题,组织学生对如何完善实验展开讨论。 (七)反馈练习 1、在距离平面镜8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cm;若
20、将平面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cm。 2、某人从远处走近一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及人和像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六、板书: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改变光路 七、课后反思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比较熟悉,从生活实际进行引入,使学生感到比较贴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本节课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的探究过程,
21、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是比较有效果的,比如引导学生用玻璃板替换平面镜,用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记录像的位置,并比较大小。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帮助作用。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推荐第4篇: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反思 曲阜书院街道中学 张爱梅 今天有幸参加了济宁市教研室举办的“送客下乡同课异构”活动,受益匪浅。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较为普遍,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本节课从老师演示的魔术箱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继而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以
22、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最后拓展到平面镜成像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线,以创新为主旨的教育观念。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感觉有很多不满意处理不好的环节,现做出如下思考。 1.在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这种熟悉现象还不能较为准确清晰的说出观点。甚至个别同学都不知从哪个角度去说。还有的同学直接从课本上去找答案,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引导不到位,缺乏较合理的启发性语言。所以我想下次在学生猜想前给学生出示一组平面镜成像的图片进行铺垫后,再让学生进行猜想,应该会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尤其是
23、对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描述不清晰可能会有所改善。同时观察细心的学生看第二张图片时或许能为后面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提供思路。 2.在讨论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后没有顺势让学生说出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的好处,使得学生对玻璃板相比平面镜的优点在脑子里面不够深入。 3.在讨论得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及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方法后,没有让学生针对老师限定的实验目的先设计实验而是直接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造成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如何去做,造成最终一部分学生没完成实验或是实验数据错误,为下一步得到有用的结论所收集信息比较少。即我在处理这一块时放的太大,没有让学生先设计并展示实验如何操作后再进行实验。造成学
24、生全员参与的少一点,且浪费了时间。以后在处理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设计并展示后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4.在分析与论证时没有用实物投影仪一目了然地投出学生的实验数据,而是直接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一地读出数据,这样就浪费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同时不能真正起到培养锻炼分析的能力。 5.本节虚像的得出是关键和难点,我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让一些知识能在学生的脑子里深入且扎根。 6.在交流与评估时,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交流,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初学物理,还不太知道怎样进行交流与评估。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所以下次准备从以下角度引导:为何同学们做实验时都不约而
25、同的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为何实验时要三组数据?方格纸的还有什么用途?(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使用跳棋在实验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及改进措施? 7.在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回归到初始引入课堂时的魔术箱上面。既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运用,又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身边现象,及电视电脑中的一些“离奇”现象,学会用科学来解释身边事,不迷信不盲从,这部分处理还不到位,需用剪刀拆开箱子拿出平面镜以便让学生知道平面镜的放置位置并且能很好的理解魔术箱的原理。 8.在进行回顾总结质疑反思时,学生仅仅只会简单的对知识总结,还不会总结方法,更不会进行质疑与反思。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引导:总结需包括知识与方法
26、、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学会总结)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来决定,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质疑)做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为何是墨色而不是全透明。(反思)以便能让学生学会对实验器材观察分析;学会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来对比分析。 总之,本次活动收获很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定会更加努力!不断提升! 推荐第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白依拉嘎乡中学 刘红艳 一、让学生自信快乐地学习: 初中学生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
27、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对平面镜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车旁的镜是不是平面镜?课堂上说实话老师
28、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思教学之过: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出示演示,虽演示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在“二平面镜成虚像原理、三平面镜的应用”不敢放得开,约只用了15分钟,特别对“虚像”这一难点没有板书,只用多媒体显示,且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简略,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可能不利。对“潜望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给学生。 四、想教法之变: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
29、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一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像平面镜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推荐第6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30、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3)15-0034-02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虚像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
31、程 【活动一:识标】 展示学习目标(课前书写在黑板上出示)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活动二:导学】 一、导入(2分钟): 猜谜语:生活中有一样东西,你对着它哭它也哭,你对着它笑它也笑。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呢? 1.欣赏自然界中的镜子:PPT演示桂林山水、云南大理寺白塔。 2.平静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把山水都倒影在里面,那么在生活中镜子有哪些呢? 二、自学( 8分钟): 镜子是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东西了,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照镜子,观察自己的仪表,但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件事,镜子里为什么会有一个“一摸一样”的你呢?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32、自学问题: 1.镜子里的像是怎样形成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相还是虚像呢? 教师点拨: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反射。 三、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步骤) (1)如右图有蜡烛光源S,S发出的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 传播。S发出的光线遇到镜面会发生 射。 (2)作图: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 (3)分析:当人眼在如左图所示的方向看时,光线进入人眼,人眼看的时候就认为光线是从前方S传来的,就 在镜子里面看到了S的像。 (4)解疑: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光通过镜子反射(拐弯)进入了人眼,而人眼没能判断出光线“拐弯”了,只认为光线是从前面直线传播传来的,即认为光线是从S发出的,所以就看到了镜子中的像
33、。(像这样由光的反向沿长线所构成的像叫虚像) 教师提问:1.镜子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一支蜡烛?看到镜子里面的像是 像。 2.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 形成的。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 25分钟) 一、演示水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中燃烧的蜡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学生实验方案的得出引路 二、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前一环节我们初步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 1.实验探究目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到镜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步骤演示: 如下图,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
34、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三、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
35、,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学生:以四人一组,由小组长带队,各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1.针对交流中暴露的问题要加以强调。 2.强调一些重要的步骤和操作技巧,比如: (1)玻璃板要与镜面垂直。 (2)如何找出像的位置(物体放好后,从那一边观察)。 (3)如何判断物体与像完全重合。 (4)提醒学生多次变换蜡烛的位置,结论要建立在多组实验的基础上。 (5)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巡查、跟踪指导。 【活动四:展示交流】 学生:1.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实验结论。 2.学生小组发言人上讲台向全班展示探究方案和结论。 教师点拨: 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有
36、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的纠正,并进行板书。 (责任编辑 全 玲) 推荐第7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教学设计 淮海中学 卢克松 【教材分析】 平面镜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传播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本还安排了
37、牙医和舞蹈演员等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学生分析】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探究
38、”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半透明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
39、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1.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教学器材】 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棋子枚、平面镜一面、半透明平板玻璃一块、支架、刻度尺、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老师在实验室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吧! (播放视频:不灭的蜡烛,待播放到水已经漫过烛焰,但烛焰还在燃烧时,按下暂停) 教师:看到了什么? 学生:蜡烛在水中燃烧 教师:想知其奥秘吗?
40、学生:想! 教师:请继续观看! (视频镜头拉远,现出平面镜) 学生:(露出揭开谜底的喜悦) 教师:哦,原来这是什么造成的呀? 学生:镜子(有的会说玻璃,也有的同学通过预习会说是平面镜) 教师:镜子在物理上我们称为平面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和学习习近平面镜!(板书:平面镜)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随时在黑板最右侧写下学生的猜想) 教师:我们平常那些地方会用到平面镜呢? (学生讨论1分钟,会有学生说到照镜子) 教师:在照镜子过程中,镜前的物体统称为物,镜中所成的称为像,根据经验,你觉得像和物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同学可能回答出一些,如近大远小,物像一样大)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像和
41、物到达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没学生回答这条,就做如下提示:竖根指头在平面镜前,变化距离,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手指远像就远,手指近像就近,教师问,那到底是手指离镜面近,还是像离镜面近呢?学生回答:一样。教师:得出猜想。)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并尝试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像是“近大远小”;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像是只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 若猜想很多可做如下处理 教师:非常好!大家提出了很多猜想,同学们看看 这些猜想有没有一眼就能判断出是错误的呢?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
42、:(可能会排除一些猜想) 2设计实验 教师:这些猜想几乎都离不开物和像,物位置已确定,那么像在哪呢? (教师拿出一块平面镜,假装在平面镜后面找某物的像) 学生:在镜子后面呢! 教师:(镜子背面斜对着学生,镜面对着教师自己)我的像在哪呢?(用手指着镜子后面不同地方)这里,还是这里? 学生:(可能还会说就在镜子里啊) 教师:但是具体的位置确定不下来啊,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有预习的学生可能会说用玻璃板,若有就追问怎么做,假如没有就如下进行) 教师:(教师拿起玻璃板对着自己,一只手指着平面镜后面)你们用桌上的透明玻璃板试试呢,看看能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学生拿起桌上的半透明玻璃板尝试观察) 教师
43、:那么现在确定像的位置了吗? 学生回答方案 教师:终于可以确定了像的位置,那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明确探究目标,然后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 注:在实验设计时,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若学生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案,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桌上有2个一样大小的电池,你们有想到怎么利用它们吗?”,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所成的像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后给出方案) 教师:下面时间就交给你们了,去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请注意,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重做2遍,这样得到的实验数据才有说服力。另外,为了
44、更好的收集证据,便于后续的分析与论证,同学们在实验中一定要留下痕迹 ;例如将白纸垫在下面,标出像和物以及平面镜的位置。 4分析和论证: 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如需要,教师在适当做以下提醒: 教师:你们可以再把物和像对应点用笔连接,观察一下和平面镜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尝试连接后观察) 学生:垂直 结论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我们若把结论一二三结合起来,你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吗? 学生: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学生若说不出,可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提醒) 教师:实验中我们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电池的像,你们拿张白纸放在镜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看白纸上能否呈现出像呢? 学生实验后得到结论: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