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教案使至塞上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教案使至塞上模板(精选多篇).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初中语文教案使至塞上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
2、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 教师范读 自由读 男女pk读 全班pk 教师读 四、赏析诗句: 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
3、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悲伤 忧伤 昂扬 积极乐观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 仪节规格不高 微显失意情绪 忧愁苦闷 过居延:目的地之远 特殊的地域 欲问边:出使目的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 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忧伤之情
4、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1、诗人选取了哪几种景物?这句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塞风光 奇特壮丽 写景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 “大”画面开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单调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气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劲拨坚毅之美 “长”写黄河横贯其间 气势恢宏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圆”落日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圆”却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总体展开想象诗人用了四种景物构图
5、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地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 豪迈豁达之情 2、在红楼梦中四十八回,香菱读王摩诘诗集说“大漠
6、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意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看到狼烟,目的地即将到达,诗人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前线保家卫国 爱国热忱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 五、小练笔 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
7、,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发挥想象,加强写作训练)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千里迢迢 然一身 远离故国 触物伤怀。可看到大漠边塞风光,奇特、宏状,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将士们驰骋疆场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它召了诗人,使地逐渐摆脱了孤寂忧伤之情,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背诵一遍。 六、作业: 1运用联想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假如你就是王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2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忧伤之情 乐观豁达 爱国之情 推荐第2篇: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8、 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在吟诵中加深理解,品味诗歌语言。 2、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呈现的画面。 教学难点:诗歌的感情 教学设想:诗必因情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背诵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9、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猜猜是谁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回答:是王维的诗。今天我们就再走近王维的诗,看看在他的这首诗中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怀。 二、了解作者 1、同学们对王维了解多少? 学生思考,针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回答 王维,早年有才名,21岁即中进士,张九龄为相,提任他为右拾遗,后升任监察御史。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兼有书画音乐之长。在艺术上熔诗歌、绘画于一炉,构成独特的风格。 1 / 6 师进一步引导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外的途中所作。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这首诗。 2、生范读,其余生思考其内容,梳理。读后评
10、议。 点拨: 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正在前线大败敌军。 对学生的朗读请生加以评论,并大声齐读。 三、内容分析 1、说出你的疑问,可自由提出,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生自由提出 预设质疑:为何要出塞? 行车地点在哪里? 为什么是“单车”,而不是很多人簇拥? 最终结果如何? 一一加以解答 结合背景谈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实
11、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正值当时提拔他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 2 / 6 2、再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他这是会是什么心情?(失意) 点拨: 这种心情在诗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再读,理解诗意。 点拨体会:“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 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 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 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
12、、再齐读。读出抑郁、落寞之情。注意节奏、重音。 5、师引导: 但是看到大漠的景象心中又升起了新的感情,是什么呢?感情在哪里体现呢? 6、再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画面,抓住景物展开想象 生讨论后回答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 3 / 6 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7、点拨:这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心中有了想象的激情? 生思考后回答,对词语
13、赏析,穿插自由朗读 明确: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的奇景。 “孤烟”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冲天而起插入天际就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
14、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8、再齐读,读出雄浑,豪迈之气。用自己的智慧之笔画出这两句诗的画面来。 生拿出画笔画,老师在黑板上画。比较异同。 四、师总结:这么美的画面读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难怪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经过长途 4 / 6 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有继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五、请你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答案不一,自由体会。结合上文的分析 点拨: 描绘塞外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赞美;歌颂大
15、唐幅员辽阔,国内强盛; 自己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奉命出使边塞的自豪感; 被贬的孤寂,悲凉之感。 全班齐声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叙事 单车 问边 写景 征蓬 归雁 孤寂、悲凉 大漠 孤烟 赞美疆域辽阔 长河 落日 自豪 叙事 逢候骑 八、教后反思 5 / 6 1、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点拨学生想象,还要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启发想象,不可忽视诵读的作用。通过诵读,往往可以领会到许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不可少,学生自己的反复读更为重要。 2、写作背景要适当穿插,引导学生思
16、考其形、其声、其色。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 3、诗配以画,配以乐,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6 / 6 推荐第3篇: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 王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17、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文学常识 1、唐诗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
18、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3.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
19、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
20、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2、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21、。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提问:“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
22、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23、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
24、”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明确: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
25、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燕然”,前线,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扬,也表明边关局势的紧张。 (5)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抑郁到慷慨”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廷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四、小结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
26、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空间阔大) 线条美(层次丰富) 色彩美(鲜明优美) 推荐第4篇:使至塞上教案 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今天小编选取的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出使凉州途中所作的一首边塞诗。本诗描绘了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也表达了羁旅途中悲苦、无奈而孤独的情感,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在此,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使至塞上教案以供参考。使至塞上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
27、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 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
28、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
29、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 (不一样。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 (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 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
30、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 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此两句将悲苦孤独的情感渗透于壮美苍凉的意境中,千古流传; 尾联:此联单纯叙述“萧关逢侯骑”,本类似“他乡遇故知”,却没有应有的温情和欣喜,反倒流露出一丝冷漠和不近人情,以此衬托出出塞的道路更是孤单漫长。)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本诗的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2.寓情于景。)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将本诗扩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使至塞上教案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
31、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
32、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
33、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带领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
34、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字词含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悟诗意。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
35、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翻译: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讲解: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讲解:这一联写出
36、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2、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品诗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部边塞的奇特壮丽景色,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与“沙漠狼烟升,黄河落日红”作对比,你认为哪句更好呢?为什么?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合作探究)。 明确:“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
37、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2)画一画。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3)这句诗被誉为千古名句,它“诗中有画”:这幅“画”美在哪里? 明确: 构图美:烽烟夕阳大漠长河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 曲河 圆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碧水红日青烟鲜明优美 2.赏析诗歌,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
38、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一样吗? (4)这里的“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诗人对这些“在燕然”的将士们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5)诗中每一联分别到了什么表达方式? 五、课堂总结: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推荐第5篇: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律诗的一些常识; 2、熟读成诵,品味诗
39、歌语言; 3、体会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作了高级将帅,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
40、维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导知: 简介作者及背景 1 1.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二、学 整体感知听示范朗读 1、读课文:自由读、个别读、(明确读音、
41、节奏)、齐读、再分组读、2.课文释义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目的、经过的地点。点明边塞辽阔,路途遥远。 翻译: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翻译: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入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 “归 2 雁”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流落在外的游子,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王维用“
42、征蓬”自喻,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抑郁、激愤。 “归雁”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思乡之愁。 提问: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翻译: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理解: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大漠,边塞荒凉,没有使命器官景象,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孤烟”,由“孤”看出景色单调,“直”字状孤烟之高,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状落日之低。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诗人用一个“长”字表达自己的感觉。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3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