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51149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3年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docx(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根植乡土,崇德向善的好榜样 *,女,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县*镇*村*村民。曾任村保健员、村组会计、出纳,妇女队长,曾获生产先进分子,优秀党员、优秀党小组长等。 六十年代初嫁黄家,丈夫*明是一名在乡镇、文教系统工作的普通干部,上有二老,下有四小,丈夫为长,还有四个待嫁的妹妹,贫苦农村家庭的负累可想而知。 1990年起,公公、婆婆年老体弱多病,她一直勤心伺候在公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既要服侍公婆,又要把

2、家里农活也扛上,农忙季节她天未亮就得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公婆手上,然后出去干农活;晚上还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她自己吃苦不要紧,心理只有一个简单又朴素的愿望全家人都健康平安。 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困苦,*奶奶没有退缩。当面临丈夫的单位上招工转非的选择时,她毅然坚守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了留守家庭,孝老敬老,相夫教子。在她的精心抚育下,四个小姑、四个儿女相互照顾接应,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生活虽苦还乐。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妈妈缝年过节总是最忙碌的时候,从没有准时回过一趟娘家,总是打发儿女回娘家看望外公外婆,或者自己过

3、完年节后自己才抽空去探望下自己的爹娘。 直到1995年后,老人走了、姑子婚嫁了、儿女都大了;2023年丈夫退休回家了,清贫的日子才有所好转。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教育和影响着儿女和家人。她善待姑婿,亲过弟妹,每缝节假,亲至于归,迎送相待,热腾腾的饭菜,乡土的特产,让众多的姑婿倍感娘家的温暖和亲切。 不仅是对待家人,她对待邻里也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几十年一惯的热心乡邻却成为村组当地竞相传颂的佳话。 她家住在村口上,大多数农家做农活都在门前经过。几十年来,总是笑脸相迎,茶水

4、相待,寄存农具农资,帮忙照看小孩,甚至一些困难户农活也施以援手。自家的没晒好谷子可以堆放在一边,先让有困难的人家用晒场,遇上个雨天放下手中的家务先帮别人收拾谷物。冬天看到别家床上被褥不够,从自家本不宽裕的家里送去整套的被子蚊帐。问贫问苦问难,总有*奶奶的身影,邻里家庭和睦美满也是*奶奶的心愿。有几户曾经受到过老人接济的家庭都不由自主地叫她“干妈”。 年轻时,她是村子里一个普通的农妇;年老了,她还是乡亲邻里的好奶奶。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集体尽职尽责,为乡邻释疑解难。年老心不老,与年轻人一道相处,是当地不少家庭的热心人、明白人、贴心人和知情人。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但是她遵纪守法,崇尚科

5、学,积极进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她积极支持并热心支持村组的公益事业,作为一名老妇女队长,一名老党员,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村组的文体活动虽然因身体不好不便参与,她总是身临现场,用掌声、笑声给年轻人以鼓励和支持。门前那条人来人往的水泥公路,多年来都是她和老伴负责义务清扫。如今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又成为本组乐和互助会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志用几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

6、村党员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奶奶的事迹在周边村组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民风做出了表率,为乡亲们树立了榜样。 “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双手勤劳,凭的是热情向上;我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我的愿望就是每一个家庭和和睦睦,每一个地方老百姓其乐融融”。这是*奶奶朴实的言语中最值得提升的一句话。 推荐第2篇:老党员先进事迹 *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老大哥”,调入三公司的,现任三公司衢常铁路项目经理部经理。刚到三公司,就接任新工地的项目经理工

7、作,他深感压力巨大,因为,衢常铁路是三公司成立后从事的第一个铁路施工项目,公司领导对他给予很高的希望,又是公司实行细化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第一个项目,想通过他的努力在三分公司树立一个榜样。 徐经理没有辜负公司对他人信任,在项目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实现了项目的奋斗目标。 徐经理上任后,点兵点将,才发现大部分都是新兵,没有从事铁路施工经验,他不气馁,不断分析项目情况,地作好项目工作的同时,手把手作好年轻人的传帮带工作,主动承担多项工作,为年轻人作表率,他既是指挥员,当好项目经理作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他又是战斗员,跑现场施工旁站、到乡村镇当地亩员,他还是服务员,做出纳(来源:公务员在线 )会计、管后勤服务

8、。他说,在他的施工生涯中这样的项目经理是第一次,很累,但是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看到了年轻人的进步,心里还是高兴的。 尽管人手不够,工作压力大,人力、物力资源不足,但是,他从没有向公司提过任何要求,广开思想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进入工地后,一直默默奉献、努力工作着,除了春节离开岗位几天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记得8月21日,由于当地村民干扰,项目部开工以后,经过近八个月铁路、地方多方做工作,金交椅山和山头土石方施工一直没有进展,县网政府、县公安局决定统一行动,确保施工工期,20日午夜,*突然患急性阑尾炎,尽管他心里明白一年前发过此病,不及时治疗很危险,但由于次日的行动无人可以取代,他不顾疼痛,一直

9、坚持现场指挥,直到21日中午十一点半,全体政府人员和公安干警撤出现场后,才被同志们硬拉上车送到医院进行了手术,主治医生告诉我们他不仅是阑尾炎并且阑尾两端的肠子已变黑,非常危险,本来应切除的,但考虑到他今后的生活作了保留,是否还要二次手术看他的造化。病刚刚好,他又投入施工现场,忘我工作,他就是凭着这种执着的追求和努力进取的精神,坚持着努力的奋进,他的精神也深深的感染着身边的年轻同志,为项目的优质安全快速施工而努力,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建设不断有新的进展。截止到十二底,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万元(不含变更、新增项目),工程质量合网格率达到100%。 这里,我们想起*常说的一句话来,激励着我们: 奔着目标

10、向前,眼前的一切困难,只要咬紧牙都会过去,团结是占胜任何困难的法宝。 我们坚信在徐经理的领导下,衢常铁路项目经部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想实招做实事迎难而上创业绩 推荐第3篇:优秀老党员先进事迹 蒋正仁,出生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岁)农历七月十九日。住杨林乡纯和村碧山村民小组陈庆屋场。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离休后,主动要求回原藉居住。享受副县级待遇。1987年9月16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凌晨1时许,因病医治无效,在老家去世,享年84岁。 蒋正仁出生在满清末年封建社会的贫苦家庭。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卖国求荣,对内残酷压迫,中华民族濒临灭亡。蒋正仁

11、的童年就是在这极其苦难的深渊中挣扎过来的,由于他家贫如洗,只能靠裁缝的手艺,挣得微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暴发,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中国沦为它的殖民地,祖国的大好河山任其践踏蹂躏。1944年初,日寇临境,无恶不作。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轲捐杂税加重,搜刮民脂民膏践行。地主、豪绅横行乡里,欺压穷苦人民,民不聊生。蒋正仁同志先后多次被抓去当壮丁,饥肠饿肚,饱受风霜。 在那战火连绵、暗无天日的年代里,蒋正仁不知饱尝了人间多少辛酸苦辣,阶级仇,民族恨,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里头,总盼有朝一日能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腐败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振兴中华,解脱人民

12、的痛苦。 1944年,蒋正仁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在韶山地区的地下组织,在同年的三月份经蒋南生、蒋少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冒着生命危险、赤胆忠心干革命,他以裁缝手艺为掩护,坚持抗日,团结当地广大穷苦兄弟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启发下,他更加心明眼亮地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挽救劳苦大众出苦海的道理。因此,坚持革命,团结发动群众,解放全中国成了他唯一的奋斗目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在白色恐怖下,他仍以做裁缝手艺作掩护,积极开展地下斗争,搜集当

13、地伪乡、保、甲反动势力的一些动态,及时向地下党组织汇报,以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三年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刻,他更加豪情满怀,精神振奋,为迎接全国解放而积极工作。在当地筹集粮草支前,酝酿农会,搜集土豪劣绅反动势力的思想动态,监视敌人,传送情报给地下党组织,为迎接全国解放扫清了障碍。 1949年解放前后,蒋正仁积极投身双减(减租、减息)和清匪反霸等运动,为当时土地改革运动铺平了道路。1950年10月组织上调他去中南人民革命大学湖南分校学习,六个月后分配他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工作队,在此期间,他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发动群众为贫苦人民撑腰,积极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195

14、1年6月奉调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秘书处工作,曾担任采购员、收发员等工作。在工作中他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团结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曾七次获组织上的表彰。1971年经组织批准退休回原藉休息,1982年由退休改为离休,1986年按中央的政策精神,凡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享受副县级待遇。 蒋正仁永保革命本色,1971年退休回原藉休养,多年来退休不褪色,人离志未离,永葆革命战争年代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期间的那种革命精神。1972年被高票当选为纯和大队党支部委员,1973年被推选为碧山生产队政治指导员。在任职期间,率先垂范,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每逢大队党支部会、党小组会

15、、整党会议等,他总是坚持参加,从不缺席,如遇晚上开会,则提着煤油镜灯准时参加,处处以身作则,对各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生产队的农事安排,总是详其观察、指点,强调要按科学种田、适时播种、赶超季节,不误农时,发现社员有思想问题,及时前往做政治思想工作,进行调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致使碧山生产队多年来未出现大的纠风问题。 蒋老自己克勤克俭、节衣缩食。想的是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几年来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购买国库券六百元。六百元,现在看来是一个小数,但在当时来讲,在那每人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何况,购买国库券还要用行政命令,进行宣传发动才能完成任务的工作,自觉购买六百元国库券,确实不容易,也不是一个小

16、数。可见蒋老的政治思想境界之高尚。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儿辈、孙辈们招工、提干问题上能严于律已。按理,一个在抗日战争年代入党的老同志,将身边的一个子女招收为国家工作人员,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原单位组织上几次找他商量,计划招收他符合条件的子女外出工作,他感谢组织上的关心,坚决不同意并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能够工作,不能依靠父母亲这块牌子,并要靠自己去努力,学好本领,创造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为党为人民工作,才有出息。蒋老四子二女,还有更多的孙辈们,仅只有三儿子将昌立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应征入伍,符合条件当兵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真才实学才在部队提干的,其余几个均在农村从事基层工作,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也

17、就是他(她)们自己的努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二儿子将昌发、四儿子蒋昌国、大女儿蒋玉莲均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分别任该大队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和大队妇女主任。直到蒋正仁同志于1987年逝世以后,他原工作单位的领导才为他的一个孙女蒋四维办了招工手续,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当了工人。 蒋正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平日总是主动为大队、生产队义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不为儿辈孙辈的招工、提干走后门;他关心下一代成长,义务对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即使自己重病也教育子女不向政府伸手,却总是对困难人群慷慨解囊相助。 蒋正仁在弥留之际,把在家的子女、儿媳、孙子叫到跟前,断断续

18、续地说:一是要感谢党对我的关怀,所给我的工资、待遇,我都领受到了,这些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除我生活上花掉的以外,其余的钱没有白白的花掉&这些钱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所剩下的钱,请组织上给我处理或作党费上交。二是家里人不要以我名义伸手向党和政府要这要那,要靠自己勤劳所得,要文明守法,把农业生产搞好,多为国家作贡献& 蒋正仁同志逝世后,他原工作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送来挽章,对其进行悼念,给予了高度评价:星殒杨林,高风亮节留典范;波寒涟水,素车白马寄哀思。当地人民挽章:正直无私,谦虚谨慎。爱国助民赤胆忠心干革命;仁义待人,和邻睦里。立党为公节衣缩食好典型。本文作者诗一首:正直无私干革命,仁义为先助贫

19、穷。音容宛在长相映,一身浩气留后昆。挽联一幅:身虽去而精神长驻,人已逝却典范长存。 推荐第4篇:社区老党员先进事迹 免费 分享 创新 社区老党员先进事迹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次人口普查中,*社区普查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处处涌现出先进事迹。社区党员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的优秀退休老党员,*就是其中的一位。 *住在我社区西八苑1栋102室,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公交公司退休人员,今年已经63岁,个子不高,但看起来身体很结实,性格也开朗,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是我们社区歌咏队的成员之一,这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

20、情况,*这位老党员主动要求担当指导员。她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人口普查有关技能,积极做好普查员的普查指导工作。我社区人口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大部分是退休同志,由于年龄原因,对他们来说,人口普查填表工作是一项琐碎而又复杂的事情,很易出错,在填表培训过程中,有一些逻辑关系,*面对种种情况进行分析,不懂就问,在社区往往一做起人口普查工作就耽误了回家吃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身上透漏出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我*搞不清楚的事情。她强烈的责任感和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位普查员,在社区营造了时时有创先、处处有争优的良好氛围。 在普查员上门登记的过程中,*协同西八

21、苑普查员扎实有效地完成了摸底工作,并且正确率极高。炎热的天气,克服在上门登记的过程中被误解,爬楼梯爬到腰酸疼逐户登记造册,下决心要搞清楚调差对象的具体情况,面对户在人不在的情况,*就经常去查看,门上面贴条留言,还创造出了门缝里面插牙签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来开过门的工作方式。 有段时间,*妈妈身体不好,她忙着要照顾妈妈。一个60多岁的阿姨,辗转于社区、家里和医院。人很快瘦了一圈,但是*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坚持来社区一趟,去问普查员普查情况。 人口普查加班时常有的事情,哪里有加班,总能找到*的身影,有一次,应晓萍书记面对晚饭没吃的*感动了,问问她要吃点什么,好去叫点外卖来,她推辞了,“家里面饭菜都已经做好

22、了,把事情弄好后回去吃”。 “只要肯努力,没有我们搞不清楚的事情”,*经常们自信地说。烟花大会前夕,*感觉自己要忙 免费 分享 创新 人普的事情,没时间去看,老早就把票送出去了。*就是这么一位只讲付出,不问收获的人老党员。 “您好,我是西一社区的人口普查员,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你们家被抽中需要填写人口普查的长表,我们需要您再次配合一下,请问您什么时间有空”,这是长表填写过程中*每天电话预约要重复说的话,在有限的时间内,*每天给自己分任务量,通过上门,电话预约,不分黑夜和白天,只要普查对象有空,只要在*城区,*马上就赶过去,人口普查也有不愿配合的,碰到难办的问题,*总是有办法调解,回顾这段人口普查

23、历程,她开心地说:“大部分住户还是比较配合的,但是也有难办的,工作嘛,总会遇到困难,坚持一下就好了。”由于长表填写比较繁琐,加上正式表格有限,为预防填表错误,同时便于缩短调查时的填表时间,*在普查时先用复制的表格进行信息填写,待普查对象对信息确定后让他们在正式的表格上签上名,然后拿回家慢慢填写,效果明显,有的普查户惊奇地说:“电视上说要40分钟,看来用不了嘛”。 经过*这样的普查员、指导员的不懈努力,西一社区的长表抽样普查工作提前圆满结束。后来*幽默地说:“还好,我的公交卡免费”。 西一社区的人口普查员大部分都来自本社区退休人员,同时又是中共党员,他们是社区一群最可爱的“老人”,自从加入普查员

24、队伍,他们随叫随到,从不厌烦,悄悄地来,轻轻地去,认认真真,满怀热情,不愿留下一丝遗漏。整天幸福而踏实的忙碌着,为国家人普工作贡献自己的余热。 *,就是其中一位! 资料来源: 推荐第5篇:农村老党员义务护路护林队先进事迹 一条路,一座丰碑;一条路,一道风景。 今天,*市*乡*村四通八达的油面路,挺拔俊美的白杨树,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带来了新的腾飞,新的希望。过往的行人驻足而立,居住的人们心旷神怡。要致富,先修路。要畅通,必须护林养路。*的人们不会忘记11位养路护林的“夕阳红”老人组合,他们中有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有在村里 工作了三四十年的老干部,平均年龄近77岁,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前,

25、*村沟渠荒芜、街面凌乱不堪。而如今,面对该村巨大变化,在惊叹之余,不由对它的规划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产生由衷的敬意。 “我们村老党员、老干部多,他们素质高、有威信,是*村一笔宝贵的财富” *市*乡*村,地处*三市交界之处,被*市的六个村庄和*市的南土路口村团团包围。全村1600口人,有6000多亩耕地,是典型的农业村。1998年以前,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艰难。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村民收入低,农户之间矛盾重重,吵架斗殴等事情早已让这里的人们习以为常。村里村外一片光秃秃,看不见一棵绿树。“并不是说不种,而是种了没人管理,即使管也管不了。”村民张春林说。家家户户怕影响庄稼的生长,谁家也不愿意让那树长在

26、自家的地头上。怎么能有成活率呢?真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屡种屡没”。*村多年来以渠灌为主,过去每逢春夏渠水到来的时候,各自为政的村民在田间道上挖开一道道小沟穿过塑料水龙进行浇灌。往往是在离村远先浇完地的要等到离村近的浇完后才能一块儿收摊。*村也是越穷越乱,越乱越穷。*村卖的粮食要比别的村便宜一二分,*村买砖要比其他地方贵一两角。商贩们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宁可多跑十里弯,不走*一步险。全村4000亩地的小麦、玉米堆扔在家里卖不出去,人们只能眼瞅着发呆。 1997年7月,*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村两委班子换届时,选举了以李路通为党支部书记、张春林为村主任的村两委班子。他们首先召开了党员会,就*村如何

27、摆脱困境、尽快致富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反思。最终形成共识,明确了“要想富、先种树、再修路”的思路。第一步是种树。他们制定了“谁的地头谁种,谁种谁得利;集体统一购苗、统一管理,按比例分成等六条树木管护公约。1998年3月初,村里让每个村民多交了2.5公斤麦子购树苗,一次植树7000棵,涉及5条路13000米。 在树木的日常管护和道路维护上,村班子成员深思熟虑,反复斟酌。他们分析:村中98名党员,60岁以上的占60%还多,这些人大多担任过村干部,他们素质高、有威信,把他们请出来也许是一个良策。没想到,在党员会上,这个方案刚一出口,老党员们个个热血沸腾,拍下胸膛,“只要是为了*村的发展,为了乡亲们能过上

28、好日子,俺们豁出这条老命也值。”话语真切,报名踊跃。最后,11名 六、七十岁的老党员被“选中”。他们是:田墨卿60岁,卢其洞62岁,刘大群67岁,刘清彬72岁,李怀明70岁,卢其恒66岁,李同军68岁,田华锋62岁,李魁武60岁,呼凯71岁,李长根59岁。其中李魁武任组长。“俺们坚决把村里的田间路修整好,路两旁的树木看管好。”组长李魁武代表11位护路护林人员当众表态。 “我们是党员,党指到哪里就干到哪里,不讲价钱,不求回报。” 时下,在城市,许多身体强健的老干部离退休后,把时光留在了钓鱼、玩鸟、养花上;在农村,老人们把时光花在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上。然而,*村这支由年过花甲的老党员组成的老年

29、护路护林队,却自觉肩负起一种神圣的使命,为党、为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燃烧着自己的余热,做着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内涵。 说了算,定了干。11名老党员、老干部第一次开了碰头会,他们详细勘察、掌握了全村9000多米道路的分布和现状,然后按老人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了明确分工。年轻一点儿的、身体条件好一些的,包段长、活多一些的路段,依次划好分工线路,同时还分别负责村里栽种的树木养护管理等工作。起初,由于工作量大,老人们每天早上都是5时就集合,分头干活儿。刚栽上的树苗,老人们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查看着每一棵树,哪一株让风吹歪了,用力把它扶正,再培上几锨土;坑洼不平的田间土路,哪一处

30、道路上有坑、有沟,用铁锹把坑沟填平、拍实。尤其是在雨后和农忙时节,老人们的活儿就更多了。但他们总是默默地把道路上的坑、沟、坎填平、拍实,以方便人们出行。 每次干完活儿回来时天已放亮,他们再次碰头,相互通报着各个路段的基本情况,工作起来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有没有树苗丢失事件发生等等。然后像打完一场胜仗一样,老人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家了。当乡亲们起床开门一看,一个焕然一新的小村庄让人们惊讶了:“今天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老人们就这样,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了下去。 一天清晨,老人们集合后正要分头上路,忽然发现一辆三马车拉着4棵小树一晃而过。老人们赶紧往

31、路段上跑,正巧,卢其洞老汉发现自己路段上的小树少了4棵,他赶紧向组长李魁武汇报。几个人回想那人的模样,断定是本村人,然后到村委会说明情况。经查,确实是本村一村民干的,当即罚款200元给了树主,村委会还在 大喇叭里作了通报批评,从此再也没人偷树了。当时,人们对老党员们义务护林护路的举动并不理解,有时,起早下地干活儿的村(来源:好范文 毕竟这群人都是60多岁的老人,难免有患病的时候,只要能出门,他们就坚持上路,有的老人实在病得动不了,其他人不用商量,主动承担起那一段路的工作。然而噩耗还是接踵而来。1999年7月,田华锋因病不幸去世。2023年李魁武、2023年呼凯、2023年李同军三位老人相继离开

32、了相濡以沫的老战友们,离开了眼看着茁壮成长的2万株翠绿挺拔的*杨。剩下的七位老人咬紧牙关,压抑着悲痛的心情,把四位老人的路段分到了个人头上。“你们的担子我们挑,护林修路队不能倒”,七位老人化悲痛为力量,信心更大,干劲更足。 1998年5月,田墨卿和党支部书记李路通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寻求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援助,为村里修一条油面路。他们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方便面,一个来月奔波筹集到2万元,加上村集体的一点积累,修了村里通往外界的第一条柏油路,全长3000米。路刚修好,养护期间,老人们轮班守护。一天,快到中午的时候,一辆大拖挂货车径直往路上闯,卢其洞大远就站在路口喊:“停车、停车!”司机看见

33、是个老头,停下车说:“这村里我有熟人,放我过去吧,天已到中午了,绕道走还得多跑5公里地。”老人坚决地说,有熟人也不行,你马上倒回去。司机没办法,扭头上车,愤愤地说,“真是吃河水长大的,就你管得这么宽。” 几年来,村里村外的道路逐年硬化,老人们更是上心了,日夜守护着。在村内街道二次铺油的时候,一辆载重大卡车硬往村里闯,正好是田墨卿负责的那一段,他把自行车往路中间一放,自己躺在车前方,“要过先过我这一关”。卡车上的司机跳下车把自行车往渠沟里一扔,过来就把老人抬起来放到路边的沟里。正争执着,村里的乡亲们和村干部过来了,人们批评制止了司机,最后司机只得灰溜溜地返了回去。 “这里党旗更鲜艳,党风带好了民

34、风,民风带好了村风,*村一片和谐”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一晃八九年过去了,护林修路已成为这几位老人心中神圣的职责。年纪最大的刘清彬已是82岁的老人了,自己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方便。77岁的老伴今年春天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既要照顾老伴还要修路护林,刘清彬一天也不耽误。同是党员的儿子刘建林深有感触地说:“支持他,就是支持村里的工作。俺也是当过队长、民兵连长的,咱共产党员不奉献,谁奉献?”就这样,在母亲生病输液时,孙女刘静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衣食起居,也没有让老人留下来伺候妻子,照常上路护树、修路。田墨卿是1948年入党的老党员,党龄最长。多年患有痴呆症,一到下午就睡觉,加入护路护林队后,从不

35、耽误一天工作。去年秋天,在新栽树木涂白的时候,有病实在干不了活儿,还是70多岁的老伴主动帮他涂完了1000多棵树木。 老人们已经把护林护路作为一件乐事来做。去年笔者采访时,得知77岁的老党员刘大群在10年前得了心脏病,经过这10年来的护路,身体更棒了,不但心脏病没了,其他病也没有了。他拍着胸脯说:“现在什么病也别想找到咱,结实得很,还沾了护路的光呢。人们都说路好走了,树好看了,俺这心里甭提多痛快了,起码再干十年没问题。儿女们也很支持我的工作,都说锻炼锻炼去吧。”村干部侯申学说:“以前有人说这些人傻。一天傻、两天傻,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他们就这样傻下去。一年下来、几年下来,人们出门进门

36、方便了,心里亮堂了,那时就都不说人家傻了。”十年来,乡亲们把老人的工作看在眼里,动在心里,逐渐村里的歪风邪气少了,和谐的因素多了。村民们浇完地,都主动地把道沟填平,把路修好,把自家地头上的树木看管好。 田清民是*乡政府的一名退休干部,住在村里,受他们的影响,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扫自家门口,并向左邻右舍延伸出 五、六十米远,带动的家家户户都有了清扫街面的习惯。 2023年春天,*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村集体出资硬化街道6000多米,实现了主要街道的全面硬化。如今的*村四通八达,进村出村全是油面路,几位老人更是上心了,他们主动把村内油面街道的净化工作承担了下来。乡亲们更是家家

37、户户主动地把堆放在外面的柴草运送到村外的固定堆放点,洁净、和睦、科技致富的好风气在*村日益浓厚。村党支部书记李路通感慨地说:“这些老党员是俺们村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他们,这里的党旗更鲜艳。党风带好了民风,民风带好了村风,*村呈现出一片和谐新气象。” 路净院俏树成荫,十年辛苦不寻常。几位老人十年坚持护林修路的义举感动了乡亲们,人们纷纷要求加入他们的队伍,老人们更是把这件事情看得比心尖子还重要,开出了近乎苛刻的条件:必须是党员,有威信,责任心强等等。经过千挑万选,今年78岁的老党员李怀亮、67岁的侯同杰光荣地加入了护林修路队伍。 老人们无私的善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市交通局领导三次赴*村慰问、

38、看望老人们,送去了铁锹、毛巾、护路服装等。2023年11月17日,*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梅菊亲自赴*村亲切看望了这几位老人,并视察了当地公路建设情况。指出:“*村乡间公路明显比周边公路保养得好,使用寿命至少要延长三分之一。按设计,1万米的公路多用一年,就能节省12万元。”她赞许地说:几位老人给*村带来了两份宝贵财富,一是给*村造就了一座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据测算,现在每株绿化树木平均直径达30多厘米,一棵按150元计算,2万株有300多万元,而且每株每年还在增值,每年也不低于30多万元。第二份财富是几位老党员十年护林修路,就是凭着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和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39、,让*村变得更秀美、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谐。 黎明将至,老人们又上路了,远处,启明星耀眼夺目。 推荐第6篇:老党员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老党员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提起“张黑子”,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为人爽快,办事直来直去,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他,不仅业务技术过硬,而且责任心特别强;黑黑的脸庞,记载了他20余载在现场奔波的辛劳。他,就是四公司六武经理部经理助理*,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 *同志去年三月份到四公司六武经理部,当时,正值项目安摊建点,征地拆迁工作尤为重要,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积极主动地配合经理部相关人员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地与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加强协调和联系,发扬了不等不靠、积极

40、进取的精神,有效规避了征地拆迁中的各种问题,历时十余天,征用土地50多亩,保证了驻地和施 工便道的顺利施工。用他自己的话讲:参加工作20多年了,从来没有接触过征迁协调工作,到六武后又让我学会了一项新工作。 去年下半年,经理部生产工作面逐步展开,当时任队长的他被安排在隧道队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同志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隧道施工,安全工作尤其重要,在隧道安全管理中,他不折不扣。每天班前,他都要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位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有机会,他还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谈心,并对个别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开导,提高他们的安全(: http:/)意识。关键工序,他都认真做好开工前的安全检

41、查,对安全工作不到位的坚决取缔,毫不含糊。在一次检查中,他发现旺竹园隧道出口二衬钢筋单面焊接长度不够,焊接接头同钢筋母材轴线不同心,他立即对施工队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进行返工处理,有人找他说情,他笑着对说情人讲:“安全问题不是儿 戏,决不能给安全隐患说情。”通过他的努力,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精神状态明显改变,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各个隧道施工队伍形成了一种既体现严格管理、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的工作氛围,在隧道施工一年多时间里,未发生任何包括轻伤在内的安全事故。 在业务素质上,*从不含糊。他即是经理部领导,又是隧道现场负责人,这就要求他不仅要当好表率,而且要业务过硬。他深知自己文化程

42、度不高,因此在工作的间隙,他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和现场技术人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中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同志凭借他多年的管理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他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施工现场,现场只要一有问题,他就会出现在旁边,并和大家一起全力予以解 决,做到小事现场办、大事不过夜,使隧道施工进度不断加快,为去年产值目标的完成起到了主导作用。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却体现了一个人强烈的责任心,*同志视平凡的工作为毕生的事业,全心投入工作中,充分焕发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

43、着,由此而感受人生充满热忱时的浪漫。“张黑子”的平凡事 首发公文范文 推荐第7篇:老党员个人先进事迹 老党员个人先进事迹 在衡东县双泉村及附近十几个村落的田间、水塘边,一位80岁老人弯腰捡起一个个废弃农药瓶,这一场景已为人熟悉。为了让乡亲们不再遭遇被农药瓶碎片割伤的悲剧,8年来,他风雨无阻,默默坚守,共捡回了80多吨农药瓶和碎玻璃渣。 农民只是老人其中的一个身份,他还有另外一个引以为豪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中国成立那年,19岁的他壮志满怀地加入“地下党”组织,并立誓:“党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1951年,老人远离家乡参加抗美援朝,并荣立三等功。六年后,他回国务农,不过从此心中多了一份为

44、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情怀。 这位老人名字叫胡梅芳。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想为乡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先入“党”后入“团” 胡梅芳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注定和中国共产党有着不解情缘。 1949年,衡东县双泉村昏暗的地下防空洞内,4个小伙热血沸腾,紧握拳头,神情肃穆,对着党旗坚毅宣誓:“党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胡梅芳便是其中的一员。这年,在家务农的胡梅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同村伙伴彭亚南父亲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地下党组织。 胡梅芳与其他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暗中调查土改情况,秘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有好几次都差点暴露身份,被反动派抓获。 “别人是先入团后入党,

45、我是先入党后入团。”回忆这段特殊的经历,胡梅芳嘴角扬起淡淡的笑容。1951年1月,他光荣入伍,却没有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一个月后,由于胡梅芳在部队表现优异,当时部队团长主动推荐其入团。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胡梅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1年8月,胡梅芳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采访中,胡老唱起这首歌,声音嘹亮,深情款款,唱到最后,眼中溢满了泪水。 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盘旋在上空密集轰炸,即使躲在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胡梅芳因忠诚组织

46、、办事扎实荣立三等功。战后,他并没有返国,而是扎根朝鲜进行和平建设,帮老百姓建房子、锄草、插田等,直到4年后方返回国内。 二、8年捡回80吨农药瓶 浓密偏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虽已是80高龄,但胡梅芳与同龄老人相比显得格外的精神矍铄,走起路来像一阵风。 “我这人闲不住,总喜欢找点事情来做!”见不得荒田摞土,已经有多年没有种田的胡老,近年又开始种田了。近日,记者前往胡梅芳家采访时,老人正从田里回来,双脚满是泥巴。 胡梅芳为何捡农药瓶?这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本村一村民农忙后,脚不小心被田埂上一块农药瓶的碎片给割伤。也许是农药瓶上残留的毒液所致,后来这名村民的脚虽伤愈,却留下了后遗症。 这件悲剧令他深深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