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两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两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非常的重要,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内容的完整。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相关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两篇的参考资料,供应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1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
2、来看,有很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呈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旧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浇灌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马路,现在兴泰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很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夫素养低、适应性差,难以担当起发呈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化年限7、9年,
3、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淌过程中,出现的农夫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轻有为、受过较多教化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夫素养。无疑,农夫作为发呈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养偏低,难以担当起发呈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夫仍旧沿续过去安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峻。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
4、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减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当通过合理的规划,实行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夫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动 发呈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
5、进农夫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行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需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夫素养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呈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夫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加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
6、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夫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夫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夫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夫进入市场,变更农夫身份,促使农夫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呈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激励农夫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
7、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确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夫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依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当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
8、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需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切农夫,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夫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肯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 如何根据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统筹推动灾后复原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接着健康发展?为此,笔者
9、先后深化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探讨、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呈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料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削减28.9%;预料
10、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料总产15207吨,比安排削减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削减,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养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旧非常艰难。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遇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难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峻,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挡自然灾难的实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
11、生产条件仍旧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实力差,存在较大的平安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峻,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浇灌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养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旧存在,缺乏开拓创新实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实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好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
12、新技术、新品种的实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化水平已不能满意农牧民对优质教化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化资源和优秀老师,老师资源配置严峻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限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主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究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肯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
13、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主动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供应了牢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
14、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好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夫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夫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终遭受滞销的状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根据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复原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
15、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增加。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给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
16、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许久不变。努力推动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主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根据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爱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
17、资金运用、监管,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复原重建赐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根据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动传
18、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相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夫致富开拓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
19、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主动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拓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消遣、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
20、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化、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加,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溢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复原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殊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复原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复原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浇灌渠系、尽快复原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复原改
21、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浇灌工程,复原和新增有效浇灌面积7000亩。主动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平安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复原重建。在灾后复原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马路复原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复原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复原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实力建设,推动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实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难预报、处置和自救实力。加强地震灾难、灾难性天气、地质灾难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扬普及防灾减灾学问,完善处置预案,增加灾难处置
22、实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实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实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实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平安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阔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化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化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化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化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
23、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化资源。主动推动教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老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老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老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朝气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复原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平安,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深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主动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提倡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给救助制度,推动集中供给,不断提高供给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主动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主动探究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加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