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6篇 一份有效的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弘扬正气,评比先进的效力,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须要留意语句通顺,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6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篇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医护战士轮番上阵,不畏风险,逆风而行,隔离的是病毒,凝合的是希望。原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王丽娜,2月21日,进入隔离三区负责护理工作。隔离三区分为三个楼层,有25名护士,都是从各个护理单元抽调出来的护理骨干,王丽娜团结带领这群兄弟姐妹们,用仁爱之心与患者一道共同抗击疫情。 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有许多家庭聚集性发病。21日,父女两人,想住在
2、一间病房里,可是依据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规范,患者一个阳性,一个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面对这种状况,护士长王丽娜反复给患者做工作,耐性对患者讲解分开收治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开在两个单间病房里。 一天,患者刘大姐反馈病房电视不能正常观看,王丽娜在后勤人员的电话遥控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调好了电视。这一刻,听着患者小孩似的欢呼,看着患者欢乐的面庞,王丽娜也快乐的笑了。在与刘大姐的沟通过程中,王丽娜了解到刘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亲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离,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重的打击下,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大姐心理负担太重了,在驾驭了这一状况后,王丽娜每天都要去探望刘
3、大姐,跟她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动态,树立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念。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供应的饮食不合习俗,后来,护士们为他点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还是“吃不饱”,22日中午,丁先生的挚友为他送来了爱心午餐,此时正是中午12点多钟,支助工友、隔离区外勤人员都是最忙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王丽娜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确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递员,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挚友,取来他们为丁先生打算的爱心午餐,送到隔离病区丁先生的手中,王丽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挚友每天都会给他送一次爱心餐,为此,特地预定了志愿者,使这份特别的爱心能够每天按时到达丁先生的手中。 王丽娜说:“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繁琐、很劳累,但
4、对患者来说,我们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除了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护理,还要和他们一起互动,关切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加抗疫心胜的信念。” 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篇2 “张涛!醒醒!醒醒”7月23日下午,还未脱完防护服,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人民医院医生张涛突然昏倒在地,同事们连忙将其抬上救援车驶向医院。在为昏迷中的张涛脱去防护服时,汗水已浸透衣服。 近日,根据达坂城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张涛和同事们“全副武装”,负责为全部辖区居民完成核酸检测。“早上天没亮大家就要起先工作,凌晨2、3点才能结束,有时还须要加班。”醒悟后的张涛说:“根据三级防护的要求,在做核酸检测时须要穿两层以上防护服,戴护目
5、镜、穿胶靴等,袖口和裤脚我们用胶带缠紧,身上密不透风。” 当天,达坂城区气温将近30摄氏度,张涛和同事们负责西沟乡和盐湖片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盐湖片区居民老人居多,针对老人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状况,张涛医生提出上门检测。”同事丁燕说:“许多小区没有电梯,须要一层层爬楼,连续工作加上高温,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但是走在前面的张涛医生时常为我们鼓劲加油”。在坚持做完全部检测工作,打算返回时发生了开头一幕。 “因为疲惫过度、严峻脱水等缘由昏倒,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付出这么多是值得的。”10年来坚守基层医疗岗位的张涛说:“在为一名居家老人做完核酸检测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突然鞠了一躬,说你们辛苦了,忽然感觉
6、鼻子一酸,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信任我们肯定会战胜疫情”。 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篇3 20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从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 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彭银华做的每一个确定都得到了未过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
7、,工作强度很大。虽然接连有更多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须要他的战场。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成功”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
8、也恒久无法实行彭医生,一路走好! 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篇4 抗击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斗争,有人轻装上前线,有人在后方负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层医生首当其冲,石首市高陵镇卫生院的徐思红便是其中一位。 有担当的护送员 大年三十那天,天气好像也知人间疾苦,寒风刺骨,风雨交加。徐思红忙完白天的诊疗工作,晚上又主动担当起管家铺大桥卡口的体温监测工作。就这样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一波又一波的风雨,几个小时后,身上的雨衣也好像成了摆设,他不以为然。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力度,各乡镇医院须要接送肺部胸片异样、武汉返乡人员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群到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于是徐医生主动担当了这项护送工作。
9、这项工作既存在高风险,每次护送时间又不确定,一天下来他常常是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吃上一顿饭。 肯专研的“修理工” 据了解,徐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放射科医生,前面说的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轮班的同事被临时抽调走了,由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人手不够,所以他又兼顾着消防平安、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医疗费物交接。有一次,污水处理系统故障,他就蹲在污水池旁仔细的检查修理,完全不顾脏和累。其他同事说“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也挺爱钻研的,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几次他在医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点,检验科的血球分析仪突然发生故障,始终不停发出“滴-滴-滴”的警报声。假如仪器故
10、障,在疫情期间很可能联系到不到专业人员前来修理,那将会严峻影响检验科的工作进度,同时不能刚好将结果传送给一线医生作为诊疗依据,也会耽搁患者病情。明显,在这个特别时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医生,跟他简洁讲了一下状况,他二话没说快速赶来检验科摸索性的起先排查修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经过反复的摸索调试,仪器最终修好了,等抬头一看,已经是半夜三点多了。还来不及道一声感谢,他就离开了,脸上虽充溢了乏累但他很欣慰。 爱帮忙的“暖大厨” 院里院外总少不了徐医生的身影,隔离病区组建时,床位须要调整,统一搬到指定区域,“来来来,我帮你”徐思红立马赶过去帮忙抬病床。只要同事有须要,他完成好本职工
11、作后都是能帮尽帮,同事总是打趣:明明是个医生,却干成了杂工,活脱脱的“徐雷锋”。 平常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间或也会觉得肚子饿,徐医生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厨房,摇身一变“暖心大厨”,担当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说:“我做的根本不算什么,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比,真的微乎其微。有时候,虽然是一个杂工的形象,不过能帮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觉得日子过得真的很充溢!” 时间还在向前,与疫情恶魔的战斗仍在进行,徐思红依旧劳碌地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遗余力的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篇5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
12、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旧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终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很多同事直到现在依旧不愿信任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
13、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根据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须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峻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示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
14、。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看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高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医生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篇6 _,男,汉族,_岁,_县_镇_村人。_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静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_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
15、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23年1月26日(大年初二),_接到_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马上快马加鞭赶往镇卫生院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起先思索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状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支配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状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告下
16、,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打算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连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状况。下午三点,_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峻,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终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接着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急。(妻子_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特别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宝贵。_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静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震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切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