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康复科三种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心理康复科三种疾病护理常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心理康复科三种疾病护理常规 心理康复科三种疾病护理常规 一、精神分裂症的护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与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
2、(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4)意志行为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 3.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主动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及时发现相关精神症状的变化。 (2)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评估(每日3次),按要求逐项记录评估结果,及时填写症状监护评估表。 (3)对幻觉、妄想、淡漠、欣快、诡异、木僵、易激惹、言语行为怪异、突发性冲动、强烈消极意念等精神症状的表现,须在护理记录中作具体描述,必要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加强危险品的检查管理,患者外出时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并按规定登记。
3、 (5)严格交接班制度,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4.健康教育指导 (1)出院前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经住院治疗大部分精神症状消失后,自知力部分恢复,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变化的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病人一些防治疾病复发的方法。 (2)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医疗性监护的保证及心理上的支持。 (3)建立定期门诊随访制度,指导患者服用适量的维持治疗药物,通过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研究表明,维持服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4)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可以从社区开始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日间工疗站,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营造良好的社
4、会环境,帮助他们重返社会。 二、抑郁症的护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2.临床表现: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如看足球比赛、打牌、种花草等也觉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
5、、“心里难受”等。在情感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伴有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亦可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身患绝症等。 (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开不动了”。临床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到脑子不能用了,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
6、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促进计划自杀,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
7、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为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3.护理常规 (1)宜安排患者于护士便于观察的床位,密切注意病情状态,严防自杀行为发生,尤其在夜间、清晨及工作繁忙时。 (2)尽量体会患者的心境,加强心理护理,以和蔼的态度关系、鼓励患者,亦可采用静默陪伴的方法给予抚慰,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心境。 (3)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不要勉强其参加集体活动,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缓和抑郁心境。 (4)鼓励自理,不能自理的应协助其料理个人卫生。鼓励进食以保证足
8、够营养、水分的摄入,必要时给予喂食或流质鼻饲饮食。 (5)为睡眠障碍者提供良好的就寝环境以利入睡。必要时通知医师,配合药物处理。 (6)严格执行服药制度,防止积蓄药物。 (7)加强危险品的管理,经常检查患者是否藏匿危险品。 4.健康教育指导 (1)认知治疗,目的在于纠正病人的认知歪曲,建立灵活和积极的思考方式,并练习新的应对方式。 (2)人际关系治疗,目的在于解决个别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 (3)家庭治疗,目的在于帮助病人减少负性情绪和妥善应对各种事件(尤其是婚姻、恋 爱、家庭等事件)引发的负性情绪,降低疾病的复发机会。鼓励家属配合治疗护理,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 (4)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抑郁药,注
9、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随着病情的好转,教育病人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以正确面对未来。 三、焦虑症的护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有人认为焦虑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至少部分由遗传决定。有焦虑倾向的人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或应激状态下,较易产生病理性焦虑,尽管引起焦虑的直接原因是社会或环境因素,但其潜在的原因是遗传。中枢NE能系统、DA能系统、5-HT能和-氨基丁酸(GABA)等四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与焦虑症发病机制有关。 2.临床表现: (1)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 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
10、再发作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 发作的典型表现常是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像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病人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此种发作虽历时较短暂,一般51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仍如常人,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病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
11、,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常持续1个月以上。 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病人在间歇期因担心再次发病而紧张不安,并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症状,称为预期性焦虑。在发作间歇期,多数病人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同(此时并有广场恐惧症)。惊恐发作病人也可并有抑郁症状,有的有自杀倾向,需注意防范。 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惊恐发作综合征),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等,并且需要与某些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等鉴别。 (2)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 以
12、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自由浮动性焦虑),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过分担心的期待)为特征。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病人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诱因。 病人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 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尿频等植物性焦虑。有的病人表现为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集中困难,难以入睡、容易惊醒、易激惹等过分警觉表现。有的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运动性不安:表现搓手顿足
13、、紧张不安、来回走动、不能静坐,称焦虑的运动性表现。 3.护理常规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加强对病人的安全护理。 (2)鼓励参加较简单、容易完成、喜欢并可以自控的活动。减少白天卧床时间,增加活动内容,如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集体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对焦虑因素的过分关注。尊重病人,允许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尊重其隐私。 (3)对失眠病人按有关护理程序给予适当处理 (4)有时焦虑、惊恐发作病人可出现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行为等,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掌握其发生规律,并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后果。对有明显危险的病人应严加防范,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并认真交接班。对医嘱严防的
14、病人必要时设专人护理,禁止单独活动与外出,禁止在危险场所逗留,外出时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 (5)一旦发生自杀、自伤或受伤等意外,应立即隔离病人,与医生合作实施有效抢救措施。对自杀、自伤后的病人,要做好自杀、自伤后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以便进一步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 (6)焦虑发作时一定要陪伴在病人身旁,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7)焦虑可传播,应限制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并防止将医护人员的焦虑传给病人。 (8)遵医嘱给抗焦虑药,让病人明白药物的作用,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4.健康教育指导 (1)使病人对自己的惊恐发作有正确的认识,减少病人或家属因模糊观念而焦虑、抑郁。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鼓励家属配合治疗护理。 (2)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消除恐惧心理。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并做好病人出院后家庭治疗护理,防止复发。 心理康复科三种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常见前五位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 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工作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护理哲理 康复科护理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