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35104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作者:张志公 语文教学论集 这里说的传统语文教学指的是汉唐以后,特别是宋代以后直到19世纪末叶的语文教学(当然那时并没有“语文教学”这个名称,但是这类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这里姑以今名称之)。自从宋代王安石在科考中采行“经义”、“策问”的办法之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逐渐定型。元明以下顺着这个路子产生了八股文。当时先生教写八股文,学生学写八股文,这方面的教学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学。这里只谈一般的语文教学,不谈八股文的教学。不过八股文这种科举考试方法实行了几个世纪,而那个时期许多读书人都巴望着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八股文那一套对一般的

2、语文教学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这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深厚的,甚至直到今天它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只有在特别需要说到八股文对语文教学的恶劣影响的时候,本文才会偶尔提到它。 下边分两部分来谈。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有哪些明显的缺点,今天应当怎样对待。 二 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汉语汉文的特点很多。这里从教学的角度着眼,主要注意到以下四点。 1.语素(morpheme)以单音节的为主。在古代汉语里,这些单音节语素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统计,估计该在2/3以上)是自由的,就是说,每一个这样

3、的语素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虽然它也能同另一些单音节语素合起来构成另外一些词。半自由的语素(单独构成一个词的能力小,而同其他语素合成词的能力和自由语素一样)比较少一些。不自由的语素(没有组合能力,只能单独作为语法成分使用,或者组合能力很小,而组合的时候有固定的位置)更少。总起来看,汉语语素在语言里的活动能量很大,组合能力很强。说汉语的人,掌握的语素够不够,运用得熟不熟练,是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都有一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高降调。古代汉语的声调还要复杂些。一个单音节语素都有一个声调。声调有区别语素意义的作用。

4、3.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它没有或者说极少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它不靠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不靠形态变化作为把词组合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手段,而是靠语序和辅助词。 4汉字和这样的汉语相适应。一个汉字表示一个单音节语素,就是说,它有一个固定的形体,读成一个带调的音节,表示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汉语无需用字来表示形态,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形态,而用字来表示辅助词,这是汉字能够胜任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意到,并且充分运用了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由于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很多的词是单音节的,一部分词是双音节的(中古以下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半自由语素逐渐增多,但是除了很少数音译外来词之外,没有多于两个音

5、节的词),而词又没有形态变化,因此,非常容易形成一连串整齐的(即音节数相等的)结构,也非常容易押韵。又由于汉字与这样的语言相适应,所以从古代直到清末民初所有的识字教材几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这种整齐押韵的教材,容易诵读,容易记忆。一本三字经,包括了最基本最常用的两千来个字,全部是三字一顿,整整齐齐,全部是押韵的,并且,这600多个三字(即三语素)结构,几乎包罗了汉语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方式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只从初期语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这里不谈它的思想和知识内容),这本启蒙教材可以认为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总结。此外还有大量以四字为单位的整齐押韵的识字教材,各有特点,这里从略。 基于同样的

6、理由。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了一种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有一定科学性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属对,俗称对对子。比如,先生说“天”,学生说“地”,与“天相对。从一字对开始,然后二字对,三字对,一直练到七字对,八字对,十字对,甚至更多。这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语言基础训练。用“绿叶”对“红花”,意味着用一个形名结构对一个形名结构;“红花”是两个平声,“绿叶”是两个仄声;“红”与“绿”是同一类同一等级的概念,“花”与“叶”也是。“卧牛”和“奔马,可以相对;“飞禽”和“走兽”可以相对。道理相同。但是“卧牛”不能和“走兽”相对,虽然都是动名结构,动与名之间都是修饰关系,因为“牛”与“兽”不是同一等级的概念。由此可

7、见,这种练习是把词类、词组、声调、逻辑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三字对以上,就更复杂了。然而,只要用之得当。这种练习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既训练他们的头脑要清楚,能够辨别词性、结构、声调、概念的异同,又训练他们的思维要敏捷。属对,古已有之,到了近体诗(律诗、绝句)时期,成了一种格律,诗里的某两句必须成对。属对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形成,显然和近体诗有渊源关系,然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作诗的范围,发展成一种教学手段了。明朝以下出现了一批专为教学用的属对教材。 还是由于汉语的特点,传统语文教学从来特别重视语序和辅助词。因为汉语是靠这两种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语义关系以及语气情态的,所以一向被作为教学重

8、点来对待。这一点容易理解,不必多说。这里要着重说一说的是,汉语由于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词与词的组合以至更大的语言片段的组合少了一层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组合要容易一些,自如一些,因而从语义配合的角度以及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考虑的余地就大一些。王安石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所以被人赞赏就是由于那个“绿”字。据传说,他的手稿上首先用的是“到”,然后改为“入”,又改为“满”,经过几次修改,最后才改定为“绿”。他完全不需要考虑这里应当用形容词还是动词,不需要考虑应当用什么“词尾”,不需要考虑“江南岸”应当用什么“格”的形式,他所考虑的是在这个语言环境里用个什么词表现的语义色彩最好,用了哪个词

9、所形成的这个语言片段的表层形式可以含蓄更多的或者更足以引起人联想或想像的深层意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在这里王安石所作的是语义学的考虑,而不是语法学的考虑。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其所以有名也正是由于那个“淡”字。就连确实是起语法作用的、作为语法手段的语序和辅助词,也同样可以从语义或语言艺术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都不仅仅是诗人、作家的事情,也是语文教学的事情。指导学生阅读,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涵咏”,“玩味”;指导学生写作,要帮助他们在这些地方“字斟句酌”。如果认为语义学的研究和运用在中国有比较久远的历史,这种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 以上这些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都是从汉语汉文的挣点中产生的

10、。 三 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不论他们是否明白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实际的作法是这样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要求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要求“穷经通史”,通晓“诸子百家言”;他们也并不都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有识之士是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万里路”是比况的说法,无非是说要接触社会而已因出师表而知名的诸葛亮,显然是个学问家

11、。据三国志记载,当刘备三顾草庐访问他的时候,他侃侃而谈,纵论天下大势,使刘备为之心折。“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作不到这一点的。然而,他们毕竟认为多读书是根本。 2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尤其是,唐宋以下,一直还在教学离开他们实际使用中的活语言越来越远的以先秦两汉语言为基础形成的逐渐定型化了的书面语言“文言”(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有所缺失的一面),要学生多获取语言材料,就不仅要靠多读,还必须要求熟读以至背诵,背得“烂熟”,这些材料才能真正为他所有,因为这种材料主要是从书面上得到,不是从生活里能得到的。要把这些从书面上吸取来的语言材料作到能够运用自如,仍旧要在书面上下工夫多写多作。

12、于是“多读多写”就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如果说他们是“以多取胜”,大概是符合实际的。古人强调多读多写是与他们一直坚持使甩文言有关联的,这个关联中有毛病。然而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要靠纯熟的驾驭这些材料,这条原则是正确的。即使他们早已重视了口头语言,也仍旧是应当这样作的,只是读什么、写什么会有所不同而已。 四 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经验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能不断的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由于我们现在老一代的人所经历过或见到过或听说过的传统语文教学已经是封建社会到了腐朽没落趋于灭亡的最后年代的作法,那时候的教育的确是纯然把学生当作完全无能为力的

13、被动接受的机器,听凭老师灌注一些他们所不理解或者不愿意接受的僵死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经常处于朦胧迷惘的状态,使他们的头脑趋于僵化,于是我们就很容易认为全部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来就是这样的,于是就教与学的关系这一点上对传统语文教学作出全盘否定的判断。其实,上边说的那种作法纯属封建社会末期教育工作中的糟粕,不足以称为经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在许多方面都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当然不可能都是精华,然而也决不可能都是糟粕。如果都是糟粕,何来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学,亦然。 这里,我们不仅想起了先秦的诸子百家争鸣,专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我们想到了教育家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14、则殆”,他主张“学而思”;他说过“启予者,商也。”他称赞过子贡对他讲诗有所发挥。前边举过中庸里的八个字中,除“博学”外,还有“审问,慎思,明辨”。我们想到了古人说的“教学相长”,提倡学生和老师互相“问难”。我们想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索”,“悟”出文中的道理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给予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问题,最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来增长学生的真实的本领我们还想到了古人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历史上,直到明清之际,有识之士无一不是反对“学究”(书呆子)的,反对“泥古不化”的。连宋代理学家朱

15、熹都反对只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思无邪”那几旬教条去讲诗。这些才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是传统中的精华。倘若十二三世纪之后的教育家能够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倘若语文教学不受到八股文的严重污染,我们的教学论本来是可以更早的达到先进境界的。 全盘肯定前人,认为不可及,或者全盘否定前人,认为不足道,都是最容易的事。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作出分析,真正作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笔者曾经研究过传统语文教育,写过这方面的书,今天看来,其中有些论述未尽允当。现在提出上边这些看法,带有自我鞭策之 五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问题。除了前边有两处已经稍稍涉及之外,这里再提出下边主要的四点。

16、 1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读诗,要求吟咏;读文,要求朗诵;属对,有时口头行之。然而,这并不是口语训练,而是书面训练的辅助方式。可见的结果有三点。第一,戏剧文学发达很晚,从语言上说,半文半白,不够规范。第二,小说发达也晚,从语言上说,情形更差,除了明清之际很少的几部章回小说之外,语言大都是不好的,甚至是不通的。以上两点,当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不能完全归之于语文教学。第三,影响所及,直到今天,我们的知识分子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口语能力是不足的。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

17、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2与前者有关,长期坚持“文言”,使人们对文言产生了错觉,甚至产生了迷信,似乎学了文言就一定能够提高语文能力,不学文言就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读一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都是有益的;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也有某些积极作用。然而,依靠文言来全面的有效的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并且越来越不可能。一代一代离开文言越来越远,决不是越来越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里不可能对这个问题深入讨论,只好说到这里为止。 3我们的前人似乎很不善于总结经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那么多很可贵的经验,可是两三

18、千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著作,没有彤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于是教学成果完全取决于教师。“名师出高徒”,如果碰不上一位高明的“名师”,那就只好倒霉了。直到晚清才有了如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王筠的教童子法等几部书,里边虽然不无很精到的见解,可惜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八股文的污染,大大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4宋代的吕祖谦编了一本古文关键,谢枋得编了一本文章轨范。用名家名作的文章选本进行语文教学,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此后,陆续有了唐宋八大家文选、古文观止、古文释义等等许多文章选本,用作语文教材。类乎此的办法行至今日而未衰。这种办法有可取的一面,就是在

19、广泛阅读之中,选择少数佳作精讲细读,作为示范,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第一,脱离实际应用。文章的语言既是与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差很远的文言,而体裁又大都是抒情散文、论文、游记、杂记之属,间或有少数章奏、书信、祭文之类,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中常常用到的文体极少,科学技术性的(如医书、药书、农书等等)完全没有。第二,从语言教育的角度看,没有系统,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碰上什么算什么,因此实际效率很低,又没有一个用来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再加上不教系统的语文知识,且不说历史上还没有现代的语法学之类,就是传统的文字、训诂、声韵之学,也只是极少数学问家的研究对

20、象,而其研究成果又决不有计划有选择有步骤的教给学生。其结果是语文教学长期停留在松散的“粗放经营”的状态,陈陈相因,代代相传,没有大的突破。选本教学的办法,一直影响到现在,无非在旧的基础上加上些新的内容,所谓旧瓶装新酒而已。至于作文训练,即命题作文的办法,受到八股文的蒋染尤甚,这需要专题探讨,这里就不谈了。 六 以上对传统语文教学作了一个很简略的回顾。看起来,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大力进行。令人遗憾的是,近百年来,传统经验中那一部分既符合汉语汉文实际,又符合比较科学的教学论的作法,似乎没有受到重视,得到发扬,随着我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趋向一致的潮流,把那些作法加以改进以至改

21、造,赋予它以时代精神和新的生命,进而与现代的教育科学、语言科学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既是传统的又是非传统的,适应汉语汉文特点的,适合现代需要的,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学的路子。相反,传统作法中比较差的那一部分,影响似乎反而大一些,有的被原封不动的继续使用着,有的被部分修改甚至只是改头换面的使用着。把这种局面改变一下,扭转一下,真正作到继承传统中的优良部分,使之科学化,现代化,发扬而光大之,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责任。笔者对于咱们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个责任是抱有希望并且充满信心的。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语文教学的经验得失 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得失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的灵魂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传统文化浸润下的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