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632952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3年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 第一课鹿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鹿鸣。 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 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周代去看一看吧。 二、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礼乐文化的资料。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

2、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三、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鹿鸣这首诗,从中我们懂得了古时人们宴

3、饮的礼仪场景。 第二课沧浪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沧浪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渔夫劝屈原的故事。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

4、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屈原与渔夫的故事。 第三课河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河伯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屈原的故事。 3.理解屈原那种心胸开阔、意气昂扬的心境。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以及端午节的由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

5、,分组读,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屈原登上了昆仑山,极目远眺,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深深感受到了屈原对自己故乡的赤子情怀。 第四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短歌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此诗大意。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

6、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四课龟虽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龟虽寿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此诗大意。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7、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第五课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 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相关文字导入。 二、解题、回顾作者 回顾陶渊明相关资料。并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概括他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 饮酒为一组五言古诗

8、,共二十首。为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 三、自读诗歌 1.读准语音语调。(齐读) 2.读准节奏重音。(个读) 3.听示范朗读、跟读。(齐读) 四、感悟诗歌 (一) 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二) 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 1.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介绍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说吗? 明确: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2.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明确: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这是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看似没有人的参与,

9、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 ? 4.最后两句诗想要传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明确:面对美好景物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这样了。 (三) 再读诗歌,读出意味。(配乐,师先示范,学生齐读) (四) 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第六课于易水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易、宾、冠、昔”。 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

10、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一起来读一读题目 (出示题目:于易水送人 学习生字:易、宾 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学生背咏鹅) 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 二、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 (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 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诗,你读

11、懂些什么?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2、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3、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但是生不逢时,但是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

12、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 4、熟记成诵。 第八课早寒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早寒有怀,理解大意。 2、熟读诗歌,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理解诗人运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所抒写的思归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已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点名背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思乡怀人的古诗,诗人借助孤灯、一雁、落叶这些意象抒写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乡愁情。这节课,让我们再来鉴赏一首古诗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板书课题) 注这是

13、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二、诵读、理清生僻字词 1、学生自由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两遍(教师作诵读指导) 提问: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最能从哪句中可以看出其情感? 明确:抒写思乡之情。从“乡泪客中尽”这一句可以看出。 三、理解诗句内容 1、师讲解诗歌大意:树叶飘落,一行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辽阔的江面上分外寒冷。我的家乡在那曲曲弯弯的襄水边上,如今被隔开,在那遥远的楚天云端。思乡的眼泪已在漫漫的旅途中流尽,家中的亲人啊,也一定在遥望那一叶远天的归帆!此时,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远望,江水滔滔,与海相平,黄昏中更觉漫漫

14、无边。 2、“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这里指导学生通过欧阳修诗句“一夜西窗雨不闻”中用典的意思来理解) 四、小结: 这首诗,诗人借助落木、鸿雁、北风以及归帆这些意象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运用了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想象、典故等表现手法。 第九课从军行七首(其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2.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

15、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组诗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我们,今天来学习其四。 二、学习古诗: 1、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2、小组交流,师正音 3、师概括大意 三、小结 此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给人的

16、感受是雄壮有力。全诗表现了将士们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第十课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池上,认识“撑”“艇”“萍”生字。 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儿童古诗池上。 (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生答:池塘上、荷塘之上) 3、夏日池塘之上发生了一件怎样的趣事呢?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古诗,敲响韵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交流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评1:你读得不仅字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你的朗读自信而有情

17、感。) 2、学习生字“撑”“艇”“萍” 3、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古人读诗讲究抑扬顿挫,音律和谐。) (1)谁能来试着诵一诵? 三、理解诗意 结合课文后的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池上这首诗,感受到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第十一课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问刘十九。 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 3.解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背这首诗。刚才同学们背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唐诗问刘十九。 2.齐读课题问刘十九,解释题目。(刘十九:指刘

18、轲,作者朋友,时隐居庐山。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二、知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的诗大部分是揭发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反映民生困苦的作品,语言也通俗易懂。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能听明白,才肯罢休。 三、品诗意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解决生僻字词 4.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

19、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四、小结 本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隐居时所作,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挽留友人喝酒的情形。 第十二课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终南别业。 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 3.解唐朝诗人王维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诵读古诗,塑造情境: 1.唐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最耳熟能详的作品莫过于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生读背,发现绝句有五言与七言)。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让人难以忘怀。(生读背,认识律诗,了解五言和七言。) 2.看看这两首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引导发现句数的不同)像这样四句为

20、一首的称之为“绝句”,八句为一首的称之为“律诗”。而且律诗每两句就有自己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结合诗句说一说) 3.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今天我们要读的是王维的一首诗,了解他吗? (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识记关键词。) 4.今天我们要读是这首诗叫作终南别业。 (板书课题,出示诗歌。) 5.这也是一首律诗。诗题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内容? (“别业”的含义?看图了解,即为另一处住所。)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古诗,要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指导提升,读出节奏。 3、了解诗意,体会意境: (1)对照着注释读一读,了解一下这首诗描述的情境。 (2)对照译文再看看,把自己刚

21、才不懂的地方再读读。 (3)同学交流:说说这首诗描述的大概情境。 (4)指名描述,注意关键词的理解。 (5)拓展想象,体会情感: 特别注意第二联(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里面“每”字表明“兴来独往”的频繁,“独”和“空”写出了诗人陶醉在山林间的几丝无奈与落寞,兴致来了等不及邀人同往,表明了作者作为一个洒脱的隐者的孤独。 第三联(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法上有什么妙处? (对偶工整,流畅自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写出了诗人的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诗中有画”。) 四、小结 这首诗意在写诗人隐居终南山时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之情。 第十三课送友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

22、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学生能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品味诗的美好意境,体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我国唐代,是诗歌繁盛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如诗仙(让学生说出),诗圣(让学生说出)等,他们的诗 作千古流传,经久不衰。这些诗人也常常以诗会友,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他们相见时饮酒作诗,分别是依依不舍

23、,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诗篇。 2.师:李白就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诗人,孟浩然要去扬州了,他 们在黄鹤楼上饯别,留下了 学生背诵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师:他,大诗仙李白,应汪伦之邀,前往桃花潭,临别之际, 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激动不已,留下了 学生背诵出赠汪伦。 3.其实,李白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大家想知道吗?本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板书: 送友人 李白 二、走进李白的送友人。 (一)朗读送友人。 1.多媒体显示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提出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

24、 3.学生自荐朗读送友人,师生评价。 4.指名让学生朗读送友人,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 完善不足之处。 5.学生分小组比赛朗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 (二)理解送友人。 1.学生默读该诗,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大家共同解 决。 预设: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护城河 。 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蓬草枯后根断,又名“飞蓬”,常随风飞旋,诗人用“孤蓬”喻指i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浮云:飘动的云,这里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任意东西。(把落日比作自己,抒发作者对友人的难舍难分)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 :现

25、在 萧萧:马的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2.依据关键字词的意思,学生依次说出每句诗的大意。学生先说,交流后,整理记录下每句诗的大意。 3.两两配合,一人说诗句,一人说出诗句大意,然后交换进行。 (三)欣赏送友人。 1.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在送别诗中堪称独树一帜。那 么,后人为何如此推崇李白的鹅送友人呢?请同学们先静静思考,写一写,再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赏析送友人。 诗中有声有色。声萧萧班马鸣。色青山、白水、浮云、落日。 诗中有静有动。静青山横北郭,动白水绕东城。 诗中有景有情。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落日。情挥手自兹

26、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对仗工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学生齐读送友人,在朗诵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的美好意境。 (四)背诵送友人。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该诗,看谁最先背诵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硬笔书法纸上书写送友人。 2.展示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师生欣赏、评价。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句五句。 第十四课送灵澈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展开

27、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如画的诗歌送灵澈上人。 二、作者与背景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 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

28、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注释: (1)灵澈:中唐时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3)杳杳: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 (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 (5)青山独归:

29、即独归青山。 3、诗歌大意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 四、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和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心情。 第十五课八阵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

30、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诵读诗句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解决生僻字词 三、品诗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 “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即使

31、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四、小结 这是一首咏怀诗,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同时抒发蜀亡并不是诸葛亮的过错。 第十六课画眉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能简单的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他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画眉鸟,看欧阳

32、修是怎样表达对自由生活的理解?(板书诗题)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学生说出对欧阳修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 2、写作背景 被贬滁州,有感而发。 (三)读诗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 2、齐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 4、指名背诵 (四)赏析古诗 1、百啭千声随意移, 啭:鸟婉转的啼叫。随意:随自己的心意。 译文:画眉鸟随着自己的心意啼叫。 问:这句诗在写什么?(画眉鸟的啼叫)板书 问:从诗句中科看出画眉鸟生活的怎样?(自由自在)板书 2、山花红紫树高低。 译文:山林里的话颜色鲜艳,数木高高低低。 问:这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板书 问:这样的环境让画眉鸟感到怎样?(快乐、美好)板书 3、始知

33、锁向金笼听, 始知:现在才知道。金笼:用黄金做的笼子,说明吃喝不愁。 问:“听”现在被锁在笼子里的画眉鸟必须听谁的?(主人)如果不听主人的话会怎样?(被训斥,打骂甚至不给东西吃)“锁”表面上看是说身体被锁在笼子里,实际上是指?(失去自由)板书:生活无忧,失去自由 4、不及林间自在啼。 不及:不如。 译文:现在才知道所在笼子的画眉鸟它的叫声不如在生活在山林里的画眉鸟啼叫动听。 诗人把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画眉鸟的啼叫声进行对比。 问:作者更愿意做生活在哪里的画眉鸟?从而表明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板书:自由快乐) (五)小结 诗人曾在朝廷当官,但是却陷于政治斗争。因此诗人的举止言行必须有所顾忌,处境就像

34、笼中的画眉鸟。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他被人陷害,被贬滁州之际。此时他才明白,金龙固然待遇优厚,代价却是失去自由和快乐。所以诗人借画眉鸟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其中画眉鸟就是他的化身,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言志。 第十七课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35、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二、诵读古诗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出示古诗(表明节奏)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二、学习游山西村 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

36、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 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相互说。(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三、学习游山西村 三、四句: 、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37、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 3、诶!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没有嫌弃他? 四、小结 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 第十八课上京即事(其三)教学设

38、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上京即事(其三)。 2、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4)解决生僻字词 二、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 2.根据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意。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三、小结 诗人以清闲的笔调描绘了祖国北方风光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此诗着重描写草原上日落放牧的情景和牧民的生活习俗。 第十九课上太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上太行。 2、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39、读诗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 2、齐读古诗,师纠正读音 3、指名读古诗 二、解诗意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意。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最先曝露读者眼帘的是“西风”两字,既点明上太行的季节,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呢,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 “两鬓霜华千里客”,是诗人自谓。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

40、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闻马蹄之声,如见骑马之人,他策马奔行、风尘仆仆地巡视太行,虽年事渐高,仍不倦地为国事到场奔忙。 三、小结 这是一首行旅诗,写出诗人的壮心,老骥伏枥,自强不息,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随着结句而完整地跃然于纸上。 第二十课对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对酒。 2、了解诗人,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 秋瑾(18751907),女,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当时秋谨刚刚回国,遇被捕的革命党人,她不惜变卖首饰搭救革命党人她还买一把宝刀,常常舞刀在手畅饮美酒,别人劝她珍重自己,她说:我会珍重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效国家此诗就是写自当时秋谨饮酒之时。 二、诵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古。 2、生齐读古诗,师纠正读音 3、指名读古诗 4、论诗意。 三、小结 秋瑾是一位女革命家,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金钱是轻视,同时,更展现了她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豪侠性格。 第二十一课菩萨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菩萨蛮。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