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there be微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there be微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there be微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微课教学设计 写作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杨友祥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要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2.学会根据中心审题、处理材料、重点描写 。 一、导入 清代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立意非常重要。写作时要想说清楚使自己感动的人或事,在叙说时就必须有明确的叙事中心。 二、授课 1什么叫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传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2如何做到突出中心? 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猫: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
2、故事,表达了凡事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别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 鸟:通过对鸟的形态,外貌,动作以及叫声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动物笑谈:本文通过风趣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狼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下面就结合本单元四篇课文来分析。 第一把钥匙:一条线索贯穿中心。 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 第二把钥匙:详略得当围绕中心。 如郑振铎写的猫一文中: 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而第三只
3、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详写。 第三把钥匙:开门见山表明中心。 如鸟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爱鸟”: 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 其后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叙述 第四把钥匙:也可以卒彰显志 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突出人物勇敢机智。 第五把钥匙:抑扬对比凸显中心。 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三个儿子去做贼 , 偷得仙桃献母亲。 写出母亲美丽, 儿子孝顺。 三 小结 中心是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是作者在文章中
4、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主帅。任何时候,作文的中心都应鲜明地表达出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突出中心”可以分三步走: 动笔之前,深思熟虑,确定中心。 动笔之时,心中有数,紧紧围绕中心。 写成之后,根据中心需要,推敲修改,无关内容,一概删除。 四 布置作业 以“餐桌旁的一家子”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推荐第2篇:微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2节自定义公式第二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式的构成 2)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和复制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编辑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自定义公式的兴趣
5、,整个教学过程讲练结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生活阅历,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接触EXCEL电子表格的机会很少,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EXCEL电子表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功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有来自于城市学校的,也有来自于农村学校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基础、个性
6、特长、思维方式、动手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属于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自定义公式的第二讲的内容,属于EXCEL电子表格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算总分,平均分。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本节课作为本教材的第二节二讲的内容,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自定义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含的主要知识点有: 1)自定义公式的构成; 2)自定义公式的输入方法; 3)自定义公式的复制。 3重点难
7、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的公式。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的编辑使用公式,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实例练习法,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4课时要求: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应用经验,但是由于它们现实生活中接触EXCEL电子表格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在练习环节尽量设置跟他们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比如导入时设计给姚明的宝宝预测身高,算总分、平均
8、分也跟他们的学习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学生练习题是给他们自己计算信息成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而后边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公式的编辑、复制等都交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做练习题,让他们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导入时设计了给学生喜欢的篮球明星姚明的女儿身高预测,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利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过
9、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所以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选择了更典型的两道练习题,并且两道练习题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室。 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播放姚明家庭照片 2、播放身高预测公式 3、提问:有什么方法能最快预测一下姚明女儿的身高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1、ppt演示公式的定义 2、ppt动画演示输入公式的步骤 3、练一练:学生快速预测自己的身高。 4、提问 。如果让你计算全班人的身高需要一个一个编辑公式吗? 5、编辑带有变量的公式。
10、6、小组协作做练习二计算他们班的信息成绩 7、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组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八、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优点:1)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得当,没有照本宣科,设置的 练习题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由教师讲授,其余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是一个组织者,而学生是主角。 缺点: 1)评价语言匮乏,语言感染力等基本功还有提升空间。 2)课堂气氛不够热烈,没有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学生回答提问环节。 推荐第3篇:微课教学
11、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吴堡二小 王红艳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看视屏知道“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2、能在小组合作中正确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3、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的、地、得”的用法。教学重点: 通过看视屏知道“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的、地、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兄弟,他们是(出示:的、地、得),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读吗?这三个字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中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下面,我们来学习他
12、们的用法。 二、“的、地、得”的用法。 (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前面的,要用白勺“的”字。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如:1.我爱美丽的鲜花。 2.我有一个美丽的妈妈。句中的“鲜花”、“妈妈”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白勺“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如 : 1.他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2.同学们在认真地劳动。 句中的“听”、“劳动”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土也“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如:1.小红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2.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句中的“扫”、“笑”都是动词,后面要用双人“得”字。双人“得”
13、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地扫得怎么样?地扫得干干净净。)小弟弟笑得怎么样?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三、顺口溜: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记住这三个“de”的用法,跟老师一起来读读顺口溜: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前动后“双人”“得”, 当作助词都读“de”。 四、补充:以让所讲的只是这三个“de”的一般用法,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双人“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
14、该用“得”。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我们来做个练习吧!) 五、练一练:请正确填写“的、地、得”。 盛开(的)野菊 灿烂(的)阳光 宽广(的)马路 专心(地)听讲 认真(地)劳动 欢快(地)嬉戏 字写(得)真好 长(得)真漂亮 吃(得)太快 大家做对了吗?“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学过的顺口溜,好吗?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前动后“双人”“得”, 当作助词都读“de”。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深刻的了解到了三个“de”字的不同用法,“白勺”“的”后面接的是名词,土也”“地”后面接的是动词,“双人”“得”前面是动词,希望同学们在以
15、后的学习中能够正确运用。同学们,再见! 推荐第4篇:微课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三节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列举了长方形三种计算周长的方法:
16、一是直接应用周长的概念将各边的长度连加; 二是先算出两个长的和及两个宽的和,再把它们加起来;三是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再乘以2。正方形两种计算周长的方法:一是直接把各边的长度连加;而是用边长乘以4。多种方法的列举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算法最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用时:58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件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是两个同学们很熟悉的图形,我们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围成的四边长度加在一起。今天我们就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二、展示推导过程: (一)长方
17、形的周长计算 1、课件展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计算它的周长 2、分别列出三种解决方法: (1)6+4+6+4=20(厘米),边讲解:这就是把四条边依次加起来 (2)62+42=20(厘米),边讲解:这是因为对边对等,就有2个6厘米,2个4厘米,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6+5)2=20(厘米),边讲解:这是先把一组长边和宽边加起来,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相等,所以再乘2。 3、比较三种解决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是第三种。 4、得出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课件展示一个边长5厘米的长方形,计算它的周长 2、分别列出两种解
18、决方法: (1)5+5+5+5=20(厘米),边讲解:这就是把四条边依次加起来 (2)54=20(厘米),边讲解:这是因为4条边对等,所以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比较两种解决方法,找出最简便的方法,是第二种。 4、得出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总结: 通过两个图形的探究,我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一条边的长度。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推荐第5篇:微课教学设计 一般“愁”字别样情微课讲稿-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 一般“愁”字别样情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微课讲稿-自写) 3、李清照(108
19、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大家。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散文家、学者,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所以家庭教育良好,学术、创作气氛浓厚。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她早期生活优裕,靖康之变造成她后半生的不幸,金兵入据中原,丈夫病死、典籍散失,在辗转漂流、孤苦寂寞中度过晚年。 4、李清照的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能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形成“易安体”。有辑本漱玉词传世。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评论宋代词人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便在衣冠,当与秦 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5、李清照作为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其作品的艺术
20、表现方式是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为敏感与细腻,而作为其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的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抒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朗读声声慢 6、那么李清照声声慢的鉴赏要点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 鉴赏要点一:叠字运用,奠定基调。 开头“寻寻觅觅”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妙在有层次,妙在曲尽思妇之情。” 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
21、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 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7、鉴赏要点二:触景生情,层层深入。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叠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是写她借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 “雁过也,
22、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为第三层。 8、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为第一层。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为第二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为第三层。 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鉴辞赋的写作手法。 9、鉴赏要点三:意象丰富,“愁”字别情。
23、1、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多愁善感的词人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 明确: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选取了诸多意象来表现她的愁思。(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10、“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其实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秋风”,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是“旧时相识”?(大雁从北飞到南方的,词人也是由北向南来的;而且鸿雁曾经为她和丈夫穿过书信。)由此我们
24、可知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一般喻指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堆积”,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我们知晓“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亦知晓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11、纵览该词,同学们可知,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词的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则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含蓄地点明了全词的主旨,意为词人此刻的感情状态决非一个“愁”
25、字所能尽,而是比“愁”字要深沉、凝重得多。说它深沉凝重,是因为这是悼亡之情 -这是我们从词中所有的艺术细节中可以觉察到的。但是,词人没有明说,也许是不忍心说,她给读者留下了广大的想象空间,她也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12、拓展提升题:对比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 同学们,此时你们可以按一下暂停键,请思考:这两首词中,哪些信息是相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又有什么异同?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声声
26、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3、请思考:这两首词中,哪些信息是相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又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的信息 A 雁“雁”这意象带有何意?两首词分别用了哪个动词写它? B 花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C 独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D 愁 不同的信息 A 月与梧桐、细雨 B 酒 情感异同:相同点愁。 不同点:一
27、剪梅中是一种“闲愁”“闺愁”,声声慢则是“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是一种惨淡的“别家去国”之愁。 14、声声慢词,是李清照身经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声声慢鉴赏要点之美妙,大抵有三点: (一)叠字运用,创意出奇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三)意象,悲戚“愁”情 声声慢的微课教学设计 一般“愁”字别样情 声声慢的教学设计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
28、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而不同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绎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声声慢这一课的教学,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 声声慢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即“笔落惊风雨”专题,这个专题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形态之一二,所选皆为唐宋诗词文的名篇杰作,分为三个板块,声声慢所在的“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择了四首婉约派词作,代表着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或蕴藉含蓄,典雅秾丽,或疏放恣肆,酣畅淋漓,使我们为之情志向往。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
29、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2、课文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李清照作为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主,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为敏感与细腻,而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二、学情分析(包括三维目标整合及重难点确立) 1、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与众不同
30、的学科,它时时震撼学生的内心,常常牵动学生的真情,而三维目标的整合正是这样一个发挥教育功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个活动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传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接教学对策。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
31、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 2、三维目标:根据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词的特点,我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
3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教师教法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符合他的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可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使用的方法应是诵读法。 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作为教师的我要认真引导学
33、生诵读,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自主合作探究法。 结合学讲计划,结合导学案的“问题导学,互助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在教学中设计有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多媒体“情境法”。 通过多媒体和mp3的展示,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引
34、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构想:以对联“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贯穿全文,结合词人生平大事,比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过意象的解读领会此词的“愁”的内涵。 四、学生学法: 有人说,课堂好比战场,教师是统帅,学生是士兵,统帅要指导士兵怎样去打仗,但是,去打仗的是士兵,所以,士兵如何领会统帅的战术,尤为关键。学生的学习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相长,鉴于教师的教法,学生可采取如下的学法。 1、诵读法。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文字发出丁丁咚咚的有如天籁般的音乐声响,是一件美妙无比的事情,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
35、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2、圈点法:不懂笔墨不读书,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课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学会圈划并批注,勾出疑难及哲理名句。 3、讨论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4、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结合导学案的练习,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关键在一个“精”字。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现在我们先来听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的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一剪梅)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3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若用一个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字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是怎样一种愁?(闲愁,闺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现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看看写的又是什么愁?(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2、朗读训练,初步感知。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
37、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通过这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
38、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
39、?(国家灭亡,失去丈夫,颠沛流离)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烘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3、鉴赏意象,体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这样写到:“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渎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
40、何等凄凉惨淡。)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酒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由此我们可知酒是“愁”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秋风)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风指秋风的诗句? (秋风秋雨愁煞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由此我们可知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是“旧时相识”?(大雁从北飞到南方的,词人也是由北向南来的;而且鸿雁曾经为她和丈夫穿过书信。)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雁的
41、诗句以及其他诗人作品中含雁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由此我们可知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你们怎么理解?(花开得盛:花凋谢在地。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
42、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由此我们可知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在完成该词的教学重点目标上,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自己最有感触的意象进行交流,在这一环节主要安排与作者的另一首词一剪梅的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现在我们来看看一剪梅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 相同的信息 A 雁“雁”这意象带有何意
43、?两首词分别用了哪个动词写它? B 花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C 独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D 愁 不同的信息 A 月与梧桐、细雨 B 酒 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明确: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声声慢中的愁我这样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过雁、满地黄花、淡酒、梧桐更兼细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惨淡,透过它们,我们能领会到词人的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板书: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通过
44、对不同意象的解读,使学生明白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通过“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4、学生朗读,具体体会语言特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问:七组叠词分别写什么?寻觅什么?结果怎么样?仔细体会这一句的语言特点。 “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她可能在寻觅往昔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还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从神态入笔写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诗人寻找到曾经的快乐、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从环境上起笔,写环境之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凄苦无告。从心境落笔,写内心之凄怆。) 开头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验、语言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语言的凄美,认识词中意象的特定内涵,初步掌握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