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这个日子促使一个民族吸取历史力气、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将来。今日我整理了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1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当谨记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
2、他们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恒久的创伤,直到今日再去回想它,也是骇人动目让人充溢愤慨。同时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全部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斗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罪行,牢记侵略斗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斗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决立场。全国人大会确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实行公祭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用见证人记录日军暴行。程瑞芳对日军在平
3、安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_罪行、南京难民遭遇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逐日记录,它与闻名遐迩的珍妮日记一样,被称为中国的珍妮日记; 1937年11月起,约翰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平安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限制,摄影摄像肯定禁止。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急,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证据他们的资料是极其宝贵,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然而面对这些史实资料,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不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用历史资料说话,揭露日军罪行,让日本
4、右翼势力百口莫辩! 今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表明白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程度,更警醒我们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同步实行悼念活动。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这些纪念活动提示人们,不忘对历史的记忆,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 国之强盛,家之富足,社会之安静,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宽阔。天时地利总有沧海桑田的变迁,总有白
5、云苍狗的转换,而唯有一颗坚毅的心,维系着历史的巨轮向着下一个历史的码头前进。谁站在船头,向着历史的深处回望初心与始终,面对伤痕时的内心有多沉重,将来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远大,历史的丰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我们不必亲身经验,却应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松软的内心,包袱着沧桑的历史,对历史喊话,对将来祈福。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好像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刺刀好像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摩挲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线。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
6、要挑起敌对心情,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日的世界 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改变,地区之困难,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肯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肯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无望的细微环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遗忘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知世界、提示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
7、、不会更不应渐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需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最好的纪念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3 国家公祭日是二战后各国反思和转化斗争遗产的普遍国家实践,已构成国际惯例。公祭形式上,各国政要及民众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敬献花圈、公开演讲等活动,在 共同仪式中强化想象共同体(民族)的命运意象和实在性。我国关于二战的历史纪念活动,以南京大屠杀为例,长期处于民间和地方层次,比如南京市的纪念活 动从1994年起先坚持了二十年,但由于缺乏国家公祭的法律支配,在规模与影响力上颇有不足。与之比照的是,作为侵略国与战败国的日本,
8、每年在国内以原子 弹事务绽开斗争祭祀。 现代的国家认同已发展出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民族文化层面,以历史命运共同体和民族主义精神为内核;二是政治法律层 面,以宪法与公民权利为内核。各国基于民族国家利益与历史理性,均交叠运用这两种层次不断强化国家认同,增加民族凝合力与团结。如此,则今年12月的首个 宪法日和国家公祭日,当可共同作为国家认同建构现代化的新思维与新进路。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详细活动形式,各国具有大致相近的实践与安 排,比如国家领导人敬献花圈并发表演讲,群众自发集会开展纪念活动。南京市将接着以往的集体默哀一分钟的支配,但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明显会因为公祭日 的国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祀传
9、统。同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交往特征,网络公祭亦成为国家公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同主题的国家公祭只是国家的一种特殊倡议行为,对历史的纪念与承受仍应寄予于民间层次和日常实践。近年来围绕抗战史的民间纪念活动有所进展,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国家斗争公祭的素材、土壤和民意基础,较为突出的是四川建川博物馆中的抗战史主题馆。 事实上,以抗战为主题的国家纪念活动历来受到中日关系变迁的影响。在此次公祭日之前,国家与民间对抗战史与抗战影视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始终颇为强劲。 中日关系在友好主题与历史反思主题之间存在较大张力,近年来更是因为钓鱼岛事务和日本政治右翼化引发两国关系惊慌,从而在背景与动力上助推了国内抗战
10、叙事 的强化以及公祭活动的国家化。日本的斗争公祭,除了原子弹主题外,靖国神社参拜亦是年度化重镇。此次国家公祭,当可视为对日本历史看法及斗争公祭行为的回 击。 不过,此次公祭的意义除了既有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历史认同之外,还应当有超出事务本身的宏阔意义。斗争公祭在国际关系意义上表 现为一种民族主义对抗,这作为外交斗争和政治博弈的对等手段是必要的,而在内政意义上亦可起到强化爱国主义的政治认同效果。这些正面精神有其效度,亦有其 限度,不行漠视,亦不行失当。 在中国和平崛起与依宪治国的当代,国际层面仍奉行和平与发展主题,内政层面则应坚持依法治国和有序民主的 基调,给予整体国家精神以一种必要的结构均衡感、宽和威历气质和现代价值取向。同时,着眼东亚和平建构大局,中日和解仍旧是两国乃至于东亚和世界和平发展 的规范愿景,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角色和真正崛起的地缘政治基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负责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当下国家与人民的自 由和华蜜负责。国家公祭被编织进历史与现实、外交与内政、民族与个体、国家与社会、区域与世界的困难关系和张力之中,其意义纷繁,价值流变,激情与悲情互 生。然个中不变者,乃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苦难奋斗精神,亦有矢志和平与追求历史正义的正值意志,更有内修文德法度、外协近邻万邦的复兴之志。如此,则亡 灵可慰,外敌可遏,和平可期,大国气象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