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数学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数学优秀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
2、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
3、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 x+y=200, 2x-3=7, 3x+4y=3 y+z=5, x=y+10, 2y+1=5, 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 x= -2 x= - x= y=0 y=2 y=1 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 x+y=0 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
4、组的解。 (4)练习:已知 x=0 是方程组 x-b=y 的解,求a,b的值。 y=0.5 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 3x+y=8 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
5、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 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
6、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浙江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活动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活动一: 一根2
7、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正方形、长方形。 (1)让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1)通过具体问题的对比,让学生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核心思想及利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二: 学生之间比一比,赛一赛。 让学生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赛、交流,让学生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核心思想。 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活动三: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8、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体验应用问题可列方程组解决; (2)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过程。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思想及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序,教材的知识序,结合新课程理念,确定下列教学目标: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境
9、复习旧知,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问题3: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 ,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而围成的正方形只有一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与同时满足时,存在解的唯一性的过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做铺垫。 问题4:你能否通过增加一个条件,使同学们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希望大家能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条件。 【设计意图】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通过此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操作形式】 学生先思考,再分组合作
10、,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教师备用: .巩固概念 请在下列方程中选出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5 你怎么能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呢? 【操作形式】 通过问题的解决,导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定义; 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环节二变题训练巩固新知 比一比,赛一赛 1.方程组的解是( ) A、 B、 C、 D、2下列哪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3你能通过下列表格的填写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吗? 的解 x 5.5 6 6.5 7 7.5 y 的解 x y 5.5 6 6.5
11、7 7.5 环节三感受生活运用新知, 小聪全家外出旅游,估计需要胶卷底片120张,商店里有两种型号的胶卷:A 型每卷36张底片,B型每卷12张底片。小聪一共买了4 卷胶卷,刚好有120张底片,如果两种胶卷分别买x卷和y卷.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 , y的方程组,并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A型和B型胶卷的数量.【设计意图】 让学生继续体验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可以列方程组来解决; 让学生再次经历列表尝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在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之后,进一步追问:“你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B两种型号的卷数吗?” 环节四总结回顾梳理新知 每位同学自己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_;(同
12、学之间互相检查,为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你有什么方法找到这个方程组的解.备用: 1请编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得此方程组的解为,_, 2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则a=_,b=_. 环节五作业布置 数学作业本(1)号本4.2节 课本A、B组练习设计说明: 1.本节课设计充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通过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去探究.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方形拼折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提炼数学的本质. 2.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在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比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方程组的形成思想,并和学生一起概括出二
13、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通过让学生添加形成长方形的条件,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中体会出方程组形成的过程以及方程组解的本质;在“比一比、连一连、写一写”的练习中,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的概念和方法,巩固提高.编拟的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体现了基础性训练与探索性、思维性训练相结合的习题体系,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和发展,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造创性。 3.本节课的设计以情景创设为背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力求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课堂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想中学”,“动中学”的空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
14、生的发展上. 4.2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概念。 三、教学难点: 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引导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流程意图 引 入 新 课 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
15、赏各种各样的奥运商品,有昂贵的金属“鸟巢”、有各种金银币、也小到我们所用的奥运笔,奥运书包等。 在奥运主题的大背景下体现研究问题的必要性。 讲 授 新 课 1 活动一: 为了响应奥运精神,初一(9)班要举办“迎奥运”知识竞赛,并以福娃玩具和奥运笔作为奖品。因此,黄老师想了解一个福娃和一支奥运笔的价格分别为多少元? 信息一: 信息二: 设问: 1、由信息一能得到福娃和笔的价格吗? 2、有了两个信息,能得到福娃和笔的价格吗? 3、你是怎么得到的? 师:告诉同学们比较直观的方法-列表尝试法 已知x+2y=56,填写下表: x 33 34 35 36 37 38 y 已知2x+3y=102,填写下表:
16、 x 33 34 35 36 37 38 y 设问:由这两个表格,你能得到福娃和笔的价格吗? 由活动一让学生体会到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无法解决,但可以由两个方程共同解决,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通过列表求解,让学生归纳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列表尝试法。 讲 授 新 课 二、概念形成: (1)由活动一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像这样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问:二元一次方程组必须满足几个要求? 对照定义,请你判断: 1、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2)由列表尝
17、试求解的过程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能同时满足两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对照定义,请你判断: 2、方程组的解是() (A)(B)(C)(D) 3、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 (3)怎样用列表尝试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由活动一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并对概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特别对于第3题,很多学生会对这两个椭圆无法理解,要及时分析。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方程组的解与其中各方程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怎样用列表尝试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合 作 交 流 活动二:合作交流 了解了一个福娃和一支
18、笔的价格分别是36元和10元,黄老师就开始准备知识竞赛的有关事项了。她准备设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6名,并且奖品设制如下表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买奖品的总费用是198元,如果设一等奖1名,设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人数分别为x名和y名,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并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解。 设问: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吗? 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对于列表尝试法解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进行引导。 通过让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比较,为下节课的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伏笔。 互 动 游 戏 以四人
19、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5角和1元硬币的问题情境,使该问题可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并把你们编的问题情境让另一个小组来列方程组。 通过互动游戏,更加体现同学与同学的合作关系,也尝试让学生自编习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 结、作 业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 书本上的作业题和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形成,难点是怎样用尝试列表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了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本节课在设计时以“奥运”为主线索,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研究实际问题的需要,主要通过安排两个活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活动一中,通过对
20、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设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法解决,到由两个方程的组成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无法解决,但可以由两个方程共同解决,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通过列表求解,让学生归纳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列表尝试法。 由活动一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并对概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特别对于第3题,很多学生会对这两个椭圆无法理解,要及时分析。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方程组的解与其中各方程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怎样用列表尝试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在学生理解概念
21、的前提下,及时地开展一个合作交流,即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 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对于列表尝试法解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进行引导;活动二的延伸是通过让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比较,为下节课的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伏笔。 最后安排一个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更加体现同学与同学的合作关系,也尝试让学生自编习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的设计主要要体现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无论
22、是在概念的形成、发现还是在应用过程中,尽量不采取直接板书或教师灌输的方法,而是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去观察、猜测、发现,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以引导、点拨和纠偏示范。 4.2 二元一次方程组 浙教版七年级(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
23、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辩一辩”、“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他人,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
24、仪。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出新知 课前4分钟开始播放音乐龙泉之歌 介绍我的儿子丁丁。 丁丁想利用家里的天平称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问题展示: 一个苹果和一个 梨的质量合计200g。 这个问题中,如果设苹果和梨的质量分别为x g和y
25、g,你能列出方程吗? 利用这个方程你能帮助丁丁分别求出苹果和梨的质量吗? 这个苹果的质量加上一个10g的砝码恰好与这个梨的质量相等,你还能列出方程吗? 方程和中,x,y都分别表示同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x,y的值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程,因此可以把两个方程合起来,写成,像这样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欣赏音乐 交流讨论得出: 方程 为例题改编为去龙泉山旅游创设情境。 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巩固概念 请判别下列各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1)(2)
26、(3)(4)(5)(6) 师生共同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 两个一次方程;共含有两个未知数。 强调: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举手表决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甄别,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 尝试 探索 再次引出新知 做一做 1、(1)已知方程,填写下表: x 。 85 90 95 100 105 。 y 。 。 提问:你能从中确定苹果和梨子的质量吗? (2)已知方程,填写下表: x 。 85 90 95 100 105 。 y 。 。 问题:现在你能找出苹果和梨的质量分别为多少g吗?为什么? 问题:(1)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解都适合方程组吗? (2)什么是方程组的解呢? (3)你能说
27、出这个方程组的解吗?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自主探索,口答就方程而言有无数组解,也就是说苹果和梨子的质量不能唯一的确定。 自主探索,口答 合作思考、讨论、探索解决问题得出 ,因为 方程和方程中,x,y都表示同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x,y的值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程。 讨论交流得出: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是。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确定性,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唯一性的辩证关系。 反馈练习 巩固概念 (1)(2) (3)(4) 1、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
28、当的位置: 2、请写一个以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自主练习口答 请各位学生都来当老师,同桌同学之间互相评判。 程解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体会方程组的解与其中各方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使他成为课堂的主人。 激发了兴趣 提高了能力。 应用 探究 发展能力 例丁丁全家外出旅游,估计需要胶卷底片120张,商店里有两种型号的胶卷:A型每卷36张底片,B型每卷12张底片,丁丁的妈妈一共买了4卷胶卷,刚好有120张底片。如果设两种胶卷分别买了x卷和y卷,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并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两种胶卷的数量。 指出:因为x,y必须取自然数(为什么?) x的最小可能性是多少? 所以可以列
29、表尝试如下: x 0 1 2 3 4 y 36x+12y 显然,只有x=3,y=1符合这个方程组,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答:买了A型胶卷3卷,B型胶卷1卷。 分组讨论,交流 根据条件可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 因为胶卷是整卷卖的,所以x的值可分别取是0,1,2,3,4。 相应的y的值可分别取4,3,2,1,0。 讨论如何列表。 综合运用知识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反馈练习及时调控 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木地板拼成一个矩形,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宽如图,请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你能求出所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吗? 自主练习 分组合作,交流探讨。 本题是一道数形结合题,可列出多个不同的
30、方程组,不仅可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又为下节课的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埋下伏笔。 回顾总节 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感,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归纳: (1)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出于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需要。 (2)由两个不同的一次方程组成,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一般有唯一确定的解。 2、布置作业:作业本(2)P18 讨论、整理、口答 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 “帮助别人,收获快乐;勤于思考,体验成功”,使学生形成的积极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说
31、明】 本节课以丁丁的三个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丰富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通过用天平直观形象的展示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组的模型思想,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综合运用探索、启发等几种方法,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确定性,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唯一性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通过邀请学生“到龙泉山旅游,一定来我家作客”,拉近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产生
32、积极的学习情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定义与证明教学设计 课题 4.1定义与证明 教材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教师 杨慧 学校 宁波市第七中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 了解定义的含义; 2 了解命题的含义; 3 了解命题的结构; 4. 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过程 与方 授课 法 1 经历感受定义的含义,能叙述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的定义; 2 体验命题的含义; 3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情感 态度 1.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术语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
33、服困难的意志。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与教学媒体 练习纸、多媒体 教法 及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创 设 情 境 , 导 入 新 课 环节1 创 设 情 境 , 导 入 新 课 (续) 1.活动1 叫四位同学名字,请四位同学起立; (幻灯: 名字让素不相识的我们认识了!) 2.活动2 请这四位同学帮忙回答问题: (两同学根据幻灯播放的图片
34、说出名称:五星红旗;奥运鸟巢两同学根据幻灯播放的名称展示实物:双手;三角尺) 3小结: 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名词,让我们能够由实物说出它的名称,也能由名称联想到对应的实物! (幻灯:名称,让刚刚认识的我们沟通了!) 4.活动3 (幻灯:出示正方体,三角形图片,还有无理数和平行线的名词) (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图形的名称!) 5 师总结:这些名称,我们知道它们的意义,所以我们能由名称联想到什么!我们再来看这两个数学名词:优弧、劣弧 (师:同学们能很快地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同学们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它们的意义,所以(幻灯:生词,让正在沟通的我们中断了!) 总结:所以,为了便于沟通和交流,达到某种共
35、识,不造成歧义,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名称和术语的意义作清楚的规定! 老师叫4名同学名字,叫到的学生起立,并根据幻灯回答分别回答问题. 学生大声说出幻灯上图形的名称 学生摇头 本环节设计包含两层意思: (一) 已经有的有其明确含义的名词给我们的沟通交流带来的方便; (二) 含义不明确的名词给交流带来的不便,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清楚规定一些名称和术语的意义(下定义) 1.由叫同学们的名字,让同学们意识到取名字的必要性(为下面的名称和术语定义必要性作了铺垫) 2.四同学的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已有的名词和术语给我们的沟通带来的方便(为名称和定义的必要性又做了铺垫) 3.正方体,三角形,平行线,无理数是学生熟悉
36、的并知道其意义的数学名称,而优弧,劣弧一下子又难倒了学生,这样前后一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给名词定义的必要性! 4在以上几个步骤层层铺垫的前提下,.让学生一步步感受对某些名词和定义的必要,自然引入到定义的教学! 环节2 实 践 活 动 , 探 索 新 知 环节2 实 践 活 动 , 探 索 新 知 (续) 环节2 实 践 活 动 , 探 索 新 知 (续) 环节2 实 践 活 动 , 探 索 新 知 (续) (一) 定义 1.定义的含义 (1) 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名称(刚才出现在幻灯中的)为着入点学习定义的含义: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而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无理数:无限不
37、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这些语句清楚地规定了三角形、无理数,平行线的意义,我们就把它称为三角形,无理数,平行线的定义。) (2)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名称和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和术语的定义 (根据这三个定义,你能说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名称和术语定义的句子结构以什么形式呈现的吗?) 2趁热打铁: 给已学名称和术语下定义 (1)极差 (2)直角三角形 (3)压强 (学生说完) (二)命题 1命题的含义 (1)命题的含义的引入 (师:现在你们知道优弧、劣弧的含义了吧?那我们又可以继续交流了) 学生:.师:同学们在比较中出现了正确的,也出
38、现了不正确的结果,但都是对两条弧的长度作出了判断 (2)命题的含义 引出命题的定义: 命题:对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2.练习(辨一辨) (1) 3命题的结构及命题的改写(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命题的结构 师:我们着重来分析上面第六句: 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问:同学们认为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学生: 师小结: 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2)命题的改写 师:再来看这个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师:现在你们认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又是什么呢?
39、 (让学生感受到在连结过程中出现了语句不通顺,自然意识到适当增加语词的必要性) (然后再幻灯出示: 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1)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必要性;(2)怎样适当地补充词语。 例题:请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同位角相等。 3 对顶角相等。 4 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练一练: 1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学生探索一个名称和术语定义的句子结构的呈现形式 学生顺利说出前三个 学生阅读,找出叙述中的定义 学生比
40、较如图两种弧的长短 教师制造小情境先举几例!让学生说说判别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的关键要领是什么? 学生练习 教师问,学生答 学生说题设和结论,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连结 教师分析,学生尝试 学生练习 本环节设计意图包含三层意思: (一)已经有的熟悉的名称和术语是怎样定义的,定义的句子的形式在一般形式上是怎样呈现的 (二)模仿熟悉的名称和术语的定义给学过的名词下定义 (三)在一段叙述中要会找出名称和术语的定义,并感知叙述中需要下定义的名称和术语。 (特殊 一般)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以及对一些已学名称下定义,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一段叙述中找出定义,让学生学会学习
41、的一种方法。 (1)解释了刚才学生感到迷惑的生词(优弧和劣弧)(承上) (2)根据优弧,劣弧定义,教师提示又可以继续交流了(然后接下环节让学生比较如图的优弧,劣弧的长度,引出正确和不正确的判断,启下) 在学生比较中出现了正确的,也出现了不正确的,但都是对如图两种弧的长度作出了判断,教师此时 引出命题的定义。 很好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练习让学生学会通过判别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的关键要领来识别一句句子是否是命题,有些内容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些命题是下面改写如果那么要用到的,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系统化。 先出现如果。那么。的形式的命题的目的: (1)一般的上课思路是直接让学生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
42、果。那么。”形式,学生只是机械接受,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2)先出现“如果。那么。”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在如果。那么。形式下的命题找题设和结论是非常容易的。而学习命题就要学会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所以让学生领会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必要性 (3)而且有些命题找出题设和结论比较困难,那么先以“如果。那么。”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在此形式下找出题设和结论的方便的同时,也自然过渡到非“如果。那么。”的形式下的同一个命题,让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感受到此命题要适当加上一些省略的词语! 此例的编排意图: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改写是最基础的,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在第一个命题的基础上,改写第二个命题,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命题的结论其实也是一个命题,而且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命题其实也可以改写“如果那么”的形式。在形式上也为下一句对顶角相等的命题的分析作好铺垫! 环节3 操 作 演 练 , 内 化 方 法 (三)合作学习 小组争辉:先阅读,再回答: 观察下列各数: 6=123 24=234 60=345 1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