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浅议_青海省图书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浅议_青海省图书馆.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浅议_青海省图书馆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日趋显著,不少图书馆都把地方文献作为本馆的特色馆藏,不断加强其建设、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取得肯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规范,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如何加强其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 我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利用工作,早在80年头初,就由原历史资料部下设的地方文献组担当。并设有地方文献专藏库。搬入新馆后,于1997年正式成立了地方文献部,部门内设地方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专藏库、地方文献报刊库、少数民族阅览室
2、、*资料库、古籍阅览室、古籍库。地方文献部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之人,中级职称6人、另外2人是新安排来的高校本科生。几年来,地方文献部在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1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 我馆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采纳呈缴、征集、选购、走访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呈缴本方式为主,其它方式为辅。对于一些非正规出版物,由于其不正规的发行渠道,造成征集困难。征集人员一旦获得信息,能够刚好上门征求。对于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会议资料,如今年6月在我省召开的民营企业参加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我馆征集人员走访了这次会议,刚好获得了会议上散发的资料。经过近二十年的搜集积
3、累,我馆地方文献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独立的、多种载体构成的藏书体系。 2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 我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在迁入新馆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各种类型的文献存在着交叉现象,有的应属于报纸类的小报被归入期刊中,而有些属于期刊类的文献则被归入图书资料中。又如期刊按规定应接字顺排架,但事实上却只是把解放前期刊与解放后期刊分开排列,从而形成两个头。地方报纸则无统一排架,分散陈设等等,这些混乱现象明显不利于管理和利用。针对这些问题,迁入新馆后,特设了地方文献专藏库、地方文献报刊库,工作人员依据地方文献形式上的特征对原有的文献重新进行规范整理。使各类文献径渭分明,排列有序。对新征集到的文献亦严格
4、按保藏规定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为藏书组织、读者服务、开发利用乃至数据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目前,我馆已保藏青海地方文献资料1万册(件),在我省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肯定的作用。我馆为省内新地方志的编撰供应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博得学者的广泛好评。如经考证大量古籍和史料,为省新闻出版局编纂青海出版志供应了一篇3000多字的清代民国间青海早期图书雕印出版状况的考证资料。为西宁市经委编辑西宁国土资源供应查阅资料百余份,摘录资料50余篇。其它如海南藏族自治州志、海晏县志、共和县志等地方史志以及金融志、邮电志等行业史志也都是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所创建出来的学术成果。还有一些读者
5、长期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著书立说,如省社会科学院探讨员赵秉理编辑出版的格萨尔集成第15卷,青海师范高校年轻副教授赵宗福同志编辑出版的历史咏青诗选、历代咏藏诗选、花儿通论等书;我馆地方文献开发以二次文献为基础,在1988年编辑出版了馆藏青海文献书目,为读者更好地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创建了条件。我馆与地方志编委会联合建设以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地情资料库的工作正在进行,建成后将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尽管在过去几年里取得肯定的成果。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但与地方文献工作本身的要求和兄弟省工作水平相比。还有肯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源基础薄弱 由于种种
6、缘由,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各种文献资料只有1万种(册),并且 存在藏书结构比例失调,文献载体类型单一等问题,如我馆地方文献中社会科学方而的资料比较丰富,几乎占了70,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学科等方面。有关本地区的调查统计、状况介绍、科研成果或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探讨论著则相对收集较少:近几年,随着高科技和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载体形式的文献不断涌现,如音像型、机读型的地方文献,而我馆这类文献的藏量很少。从1987年全省文献资源调查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基本没有达到完整级、探讨级,保藏水平低,近几年,尽管总量有所增加,但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2)地方文献
7、上作的形式单一 这几年,我馆虽对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有所相识,但是地方文献工作还是停滞在传统的工作套路中。文献征集的主要渠道是依靠政策的扶持,靠其它方式征集到的文献不仅数最少。而且质量不高。读者服务工作也只限于传统的二传手式的书刊借阅形式。地方文献工作状况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要 (3)开发利用不足 首先是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有些宝贵文献很有可能还沉睡在书架上或书库的某个角落。如青海民族志(手稿)是*前省内很多民族史志专家潜心探讨的成果,其史料价值和探讨价值极高,但到2000年7月才偶然发觉。还有如*资料等也是刚刚整理就绪。其次是系统开发和专题探讨不足,索引、书目载
8、体单一,索取、查阅不便;没能把文献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探讨成果优势,探讨课题不明,探讨成效甚微。而馆外的一些探讨人员在充分利用我馆地方文献后,却屡有著述。 二、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 1、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的征集,是增加地方文献资源总量的途径。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不仅须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更须要图书馆本身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我馆只有征集工作人员1人,面对新形势下艰难而繁重的征集任务,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应依据本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的细则,明确征集范围、任务及征集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工作程序。制订出征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安排。明确重点征集对象和一般
9、征集对象、详细实施步骤以及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才能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科学性。由于地方出版物出版发行的困难状况,以及不贯彻呈缴本制度等多种缘由,给征集工作带来肯定的困难。因此地方文献的搜集不能仅仅依靠呈缴本方式。还必需依据实际状况采纳上门征求、交换、复制等多种方式补充藏书。在载体形式上要不拘一格,使非纸质载体的文献比例增加,不断丰富内容。 2、转变观念,走建设特色馆藏的路子 确定着一个图书馆馆藏能否有别于他馆,不仅仅是藏书布局和藏书总量,地方文献建设的好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建设特色馆藏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求生存、图发展的最佳对策,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文献资源的总量
10、和质量得到快速提高。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3、专题式的探讨和开发是提高地方文献运用效益的根本 三、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设想 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地方文就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必需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使地方文献建设得到新的提高和完善。为此,笔者对本馆地方文献工作提出几点设想: 1、尽快建立省级地方文献保藏中心 2、加快省级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尽快进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使地方文献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馆藏地方文献。应主动争取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地方文献入库,使建成的数据库成为涵盖全省地方文献的自动化检索系统,这不仅丰富了 数据库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向帮助单位出售软件的方式获得肯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武耕,李玲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之探讨图书馆论坛,1999,(1):49一54 2黄俊贵,地方文献上作刍议,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54一59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