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r假如我们没有提前写好教案,那这个课堂是不完备的,凭借打算好教案,能够更好地依据实际状态对课堂进度作安排调整,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实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实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建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念
2、;通过具体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严谨的治学看法;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化。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得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一、文字的演化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
3、感性相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爱好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化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化,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酷爱我们的汉字,并写英雄字好吗
4、?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化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楚驾驭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加学生精确运用汉字的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更能够培育学生视察和归纳问题的实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视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独创、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化思索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接着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补充扁鹊的资料,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实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
5、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炙热的酷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化学生相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志向坚韧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供应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学问:纲要学问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相互沟通) 七、总结相识:(总结出今日的收获,并引导学生接着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学问,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准备怎样接着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学问,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相互沟通和展示。 附:板书设计 1、商朝的文字写
6、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擅长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建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7、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七年级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
7、疑相结合。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方法 探讨法、 联系讲解并描述法、 图表法、 图片分析法。 教具 历史文物、遗物图片 、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窟和树上,这种状况在肯定程度上可以满意人们的生存须要,但也
8、有许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人类起先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 这是个漂亮的神话传闻,但它至少给我们一些启示,那么原始农耕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以使原始人类留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 学生: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渐渐发觉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留意到了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 经过长期的视察和摸索,初步驾驭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闻就是这个漫长过
9、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慢慢由采集过渡到农耕,河母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请大家阅读第6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依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干脆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让我们带着疑问、新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 阅读教材第7页的小字,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说明白什么? 看看河
10、姆渡居民在工具运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起先运用骨耜、石斧、木铲,与北京人运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很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耜是最常见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装的柄叫耒。通常又把这种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用耒耜耕作,叫耜耕农业。农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证,此外定居还须要哪些必要条件,请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白什么? 我们看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图,这又说明白什么呢? 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立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11、。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实行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起先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日,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旧采纳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洁的乐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
12、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依据所学学问,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归纳比较呢?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回挖掘水井,饮水更便利。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自然的洞窟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立自己的房屋,而且能依据实际状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运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驾驭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运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变更了整个社会的经济
13、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对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哪个时期更进步? 很好,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都比河姆渡居民有了肯定的进步,现在请大家看教材第7页“干栏式房屋”和第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的不同又说明白什么? 请大家阅读“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 从上述状况来看,大汶口文化遗址已经属于原始社会晚期,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很大关系。生产力发展又引起婚姻状况的改变,比较固定的婚配对象出现,人们已经
14、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故出现了把财产传给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余财产。其详细过程应是: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消费单位,剩余产品被用于交换。过去的“同族共产制”就渐渐为财产私有制所代替。从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随葬品的状况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经出现,并且贫富悬殊特殊明显。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领们的财宝不断扩大,权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在各氏族之间起先了斗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增大,也分成了两个
15、对立的社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原始社会起先解体。 学生探讨 依靠“采集”为生,有许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难,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足够,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 的解决方法就是他们有固定的食物来 学生阅读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 说明江南气候相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驾驭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 说明白河姆渡原始居民
16、已驾驭了凿井的技术。他们饮水比以前更便利了。 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有固定的居住场所。 学生探讨 学生探讨 学生:起先种植农作物,运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开凿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 工具、食物、居住等方面 工具:普遍运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生产:.种植粟(世界最早为河北武安磁山)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渔具捕鱼 食物:种类丰富,粟(主)、鱼、肉、蔬菜(副)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制造:彩陶,刻画符号 纺织:纺线、织布、制衣 半坡居民,因为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经普遍运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还有饲养的牲畜更多,会
17、制造彩陶。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故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区分。因长江流域水量足够,气暖和热,故相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削减,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这种自然环境确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行能在北方出现,也确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 1.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农具发达 2.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 3.陶器有黑陶、白陶,质量很好 4.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使学生相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
18、突出表现 使学生知道书本学问是前人在实践中发觉、总结的 逐步培育学生通过历史表象看到或找寻历史发展轨迹的实力。 使学生明白大河流域为人类的生存供应了必要条件 使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标记 今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房屋建筑风格历史渊源 相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培育学生归纳比较的实力,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分类归纳、比较便于学问的梳理、记忆 南北气候的差异,导致生产、生活方式的明显不同,这种不同今日仍旧存在,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明确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种.种现象是社会生产力的表现 七年级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要驾驭的基础学问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
19、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夫斗争,培育学生分析斗争的爆发缘由及其输赢关系的实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相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抗拒和秦灭亡的根本缘由,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
20、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供应了借鉴。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实行了养精蓄锐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接着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斗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索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夫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改变?斗争性质前后是否有改变? 方法二:
21、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解并描述, 老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养精蓄锐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解并描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运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 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 老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依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 老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 老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其次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22、老师可支配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缘由讲解并描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之后, 老师利用课件“秦末农夫斗争形势图”,讲解并描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 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夫起义的标记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 教化,汉初的养精蓄锐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夫起义的影响。 秦的暴政 秦朝盛极而衰始终是一个重要的 历史探讨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 历史借鉴。以当时秦统一
23、六国的气概和国力,是不行能在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如何全面驾驭人民起义的内容? 第一、从缘由上看,一般都是由于残暴黑暗的统治,如赋税徭役沉重、刑罚严酷、人身压迫和限制等。 其次、从其在一个朝代中所处的时间位置上看,一般都发生在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因为一个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励精图治,能够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为,同时也会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到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皇帝大都养尊处优,贪图享乐,加之各种冲突激化,从而导致人民起义爆发,朝代终结。 第三、从起义的形式上看,有的是有打算的、有组织的,有的是无打算的、由某种特别状况
24、引发的。 第四、从起义的过程来看,都经验了爆发、发展壮大、失败或性质转化的过程。 第五、从起义的影响上看,都打击了或推翻了王朝统治。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斗争性质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斗争性质的改变。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斗争从抗拒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夫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的过程,相识到斗争性质的改变。对这种“改变”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斗争性质的改变。 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 历史,理解 历史。
25、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 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学生表演上朝) 一、秦的暴政 节录部分: 大臣甲(惊慌的):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 秦始皇:何事惊惶? 大臣甲: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挡匈奴的长城,被一个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我们唯恐还要在全国调派大量民力加紧修复,请皇上明鉴。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发10万人力修长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启奏陛下,阿旁宫的前期工程已经完工,请让微臣向皇上禀报工程进展状况。 秦始皇(作感爱好状):快快讲来。 大臣乙:陛下,阿旁
26、宫殿内可以容纳一万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铜人,各重24万斤(约合12万公斤)。宫殿均以磁石为门,若有身怀武器的人进宫,就会被吸住,以确保我皇平安。阿房宫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势不同,各殿气候也不尽相同。四周建阁道连通各宫室,阁道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微臣还打算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旁宫的大门。再造复道,从阿旁宫通到渭水北岸。只是现在的人手还不够,唯恐会耽搁工程的进度,还请陛下多调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调派20万人力修阿旁宫。 大臣丙:陛下,微臣以为修长城已征发30万人力,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修郦山陵墓和阿旁宫每年役使近70万人,再加上日夜奔跑于
27、途、运输粮食的,共约二三百万人。我国人口共约20xx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再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就三四百万人。请陛下三思呀。 秦始皇(生气地):住嘴,朕做事用得着你多嘴。 在学生表演后, 老师提问: 请依据刚才的 历史短剧,谈谈秦朝的统治状况。(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秦的暴政: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老师补充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师最终总结: 因为秦的暴政,使强大的秦朝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湮没在了轰轰烈烈的农夫起义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农夫起义的发生吧。 二、陈胜、吴广起义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陈胜:吴广,你看这大雨始
28、终下个不停,路也被冲坏了,看来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叹气)! 吴广:(焦虑地)是呀,我们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是要被处死的呀,这可怎么办呀。 陈胜:(神情坚毅地、语气坚决地)我们延期到了渔阳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们反了吧。 吴广:(有点迟疑地)光我们两个确定不行,乡亲们能听我们的吗?要不我们去问问乡亲们? 陈胜:好! 陈胜:乡亲们,因为大雨始终下个不停,我们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根据秦朝法律,延期是要被处死的。秦朝对我们百姓的统治也太残暴了,我们与其等死,还不如反了,或许还有条生路。莫非那些作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没有旗帜,可以揭杆为旗,我们没有武器,可以斩木为兵。乡亲们,你们
29、愿不情愿和我们一起反对秦朝的暴政?假如情愿,就请你们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同学们:齐声和。 老师讲解并描述:就这样,中国 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爆发了。详细过程 老师依据课件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讲解,详见媒体资料。 三、秦朝的灭亡 老师依据课件刘邦、项羽灭秦讲解巨鹿之战和刘邦进逼咸阳。伴随着秦王子婴白马素车倒戈,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夫斗争中灰飞烟灭了。秦始皇所期望的万世流传的帝国基业,只存在了15个年头,便在 历史上消逝了。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秦末农夫斗争的意义。(详见课文) 四、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
30、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接着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斗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八面受敌;霸王别姬。) 请同学们思索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夫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改变?斗争性质前后是否有改变? 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斗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线。农夫斗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31、。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 历史。 七年级历史教案4 学问与实力 驾驭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相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实力的熬炼。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建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32、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起先。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的起先。 四、小结。展示课
33、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起先。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的起先。 七年级历史教案5 课题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1学问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 2
34、实力培育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3情感教化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重难点 1重点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教学过程 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 指导启导疏导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 1、康熙帝复原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a、嘉奖垦荒屯田板书 b、重视兴修水利 c、多次减免租税 d、提倡勤俭节约 小结 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复原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接着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旺盛景象 2、农业生产的复原和发展状况 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b、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35、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 问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激励商人开矿 、南京、广州的丝织业青出于蓝,超过苏州 、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 、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旺盛起来 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 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 4、让学生思索,集体探讨 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复原和发展。 启导 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什么?康乾盛世 疏导 人民的抗拒斗争 清朝政府调整政策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七年级历史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
36、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实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实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建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念;通过具体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严谨的治学看法;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化。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
37、,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得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一、文字的演化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相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爱好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
38、、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化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化,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酷爱我们的汉字,并写英雄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化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楚驾驭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加学生精确运用汉字的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更能够培育学生视察和归纳问题的实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视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独创、商朝
39、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化思索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接着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补充扁鹊的资料,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实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炙热的酷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化学生相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志向坚韧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供应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学问:纲要学问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相互沟通) 七、总结相识:(总结出今日的收获,并引导学生接着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学问,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准备怎样接着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学问,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相互沟通和展示。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