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 书是全世界的养分品。读完一本好书就是在源源不断供应精、气、神的所在。那么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斗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供大家参考。 斗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 斗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间。 小说以18051820年的欧洲大陆为背景,在斗争与和平的交织中描述了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等四个贵族家庭的爱恨情仇。几个主子公在经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起伏之后,最终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战场上牺牲,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终成眷属,而尼古拉罗斯托
2、夫和玛利亚博尔孔斯卡娅也组成了美满的家庭,小说的叙事部分以两个家庭的华蜜家常收尾,令人倍感温馨。 主子公们生活在动荡期的欧洲,拿破仑治下的法国与亚历山大一世治下的俄国是19世纪初确定欧洲命运的主要力气。托尔斯泰不仅以恢弘的场景描述真实的历史事务,而且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评述。可以说,对历史的探讨是小说的一大基干,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几位主子公的命运沉浮,历史如何被描述?推动历史的确定性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托尔斯泰以特别写实的手段还原了众多历史场景,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和1812年拿破仑攻占莫斯科是其中的核心事务。尽管托尔斯泰站在俄国人的立场上描述历史,但假如你想从这部
3、小说里挖掘俄国的“爱国主义”,那唯恐就要略感悲观了。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才智”的俄国军队,也看不到“英勇”的俄国人民。尽管后人认为拿破仑进军莫斯科是俄国军民有意“诱敌深化”的结果,但托尔斯泰却认为法军得以长驱直入只不过是俄军的内部冲突和指挥紊乱造成的,而所谓“诱敌深化”之战术只是后人的树碑立传而已。恰恰是俄军的作战失败在客观上导致了拿破仑孤军深化,并最终使他走向灭亡。历史就是这样,后人依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删减了许多东西,同时也捏造了许多并不存在的“辉煌”和“丑恶”。 在感情色调上,我们看不到作为侵略者的法国人有多么“可恶”,也看不出抗击侵略的俄国人有多么“崇高”。托尔斯泰的对整个斗争过程的描
4、述是中立的,也是真实的。“侵略”和“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不能说完全不存在,但这种区分更多时候只是“政治产物”,是人类为自己的可怕行为找寻正值理由的遮羞布罢了。当这些事务的政治意义被剥离,当一个个平凡的人走上战场去残杀同类的时候,不管你是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守的一方,都是罪恶的、也是值得怜悯的。 尼古拉在追击一个法国军官的时候,因为他的“狼狈相”而心生怜悯。皮埃尔原来准备留在莫斯科刺杀拿破仑,却阴差阳错地救了一个法国军官的命,他还怀着“负罪感”和那位法国军官彻夜畅谈。俄国人是他们的同胞,这没有错,但种族和国别的区分终归是人为的、相对的。一个自然且肯定的事实是,同样作为人类的一员,法国人
5、更是他们的同胞。尽管人类总是给斗争冠以“正义”、“反侵略”等名号,但这些政治意义莫非能变更同类相残的悲剧本质吗?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纪念某一场斗争或斗争中的某个事务。但是,我们要纪念斗争里的什么呢?在中国,“9。18”、“7。7”、“南京大屠杀”每年都要被纪念,可是大家除了“日本鬼子侵略过中国”之外又记住了什么呢?斗争对一般士兵意味着什么,对一个个一般民众又意味着什么(包括日本人),这些基本上被我们忽视了,大家不去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每一个宝贵的人类个体在斗争中的遭受,而是都去关注政治意义了。于是,人们一边高呼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却除了“30万”这个注了水的统计数字之外一窍不通。 在史书和历史教
6、材中,平凡的个人只不过是政治巨浪中的一滴水,或者是一大串统计数字中的分子或分母,人性近乎被泯灭了。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还原了那些被所谓的政治意义泯灭了的最朴实的个体生活,而恰恰是那些个体生活才能反映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在评价拿破仑是否宏大时说到:“哪儿没有纯朴、和善和真实,那儿就没有宏大。”是的,脱离了善恶标准的“宏大”不过是另一种“渺小”罢了。我们的史书和教材可能是为了“普及常识”,有意无意地夸大了那些渺小的“宏大”,却恰恰忽视了“宏大”的立足之本人性与善恶。 斗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 喜爱某本书,多半是因为在这里面的人物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7、。 喜爱娜塔莎。她是小时候的我想成为的那种女孩儿。但是现实中的我,更像是玛丽亚公爵小姐与索尼娅的综合体。 玛丽亚公爵小姐,似乎曾经的自己。胆小、自卑,尤其是第一次要见到阿纳托利,像个木偶一样任由小公爵夫人和布里安娜小姐摆布,装扮得完全不是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挫败感让她哀痛至极。那段精彩的描写,完全就是曾经自己的内心写照:我的人生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莫非就是因为我所呈现出来的一切在别人眼里实在是太糟糕了吗?他们觉得我实在是太差劲了,看不过眼,才对我指手画脚,以期根据他们的样子来过活。就是那种极度的自卑,让我对玛丽亚公爵小姐第一次产生了共鸣。还有见到阿纳托利后的种种幻想:仅仅被外在迷惑,而不是去思
8、索两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是否真的合适。这种事情也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读过后觉得很害臊和愧疚。 随着之后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渐渐呈现,虔诚、和善、仁爱、责任与担当,让我起先越来越喜爱这个角色。假如说对娜塔莎的喜爱是一种艳羡和憧憬的话,对玛利亚公爵小姐则是更多的认同。托尔斯泰给了她一个华蜜的结局。她值得拥有。 喜爱索尼娅,是因为她很美丽。托尔斯泰没有吝惜自己的笔墨,在大段赞誉娜塔莎的美貌之外,也多次提到漂亮动人的索尼娅,而且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也让这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我心里,索尼娅就是一个梳着两条乌黑长辫子、有一双乌黑大眼睛,为了罗斯托夫一家、她爱的尼古拉,可以牺牲一切的乖巧姑娘。她习惯于和喜爱牺牲
9、自己,因为她觉得只有作出牺牲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尊严。在这一点上,我和她是多么的相像!但是托尔斯泰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样做的愚蠢:尼古拉心里对她有一种无法报答的感谢,赞许她的耐性和忠诚,但是却竭力疏远她。尼古拉在心里因为她过于完备、因为她无可指责而责怪她。她身上有人们所珍爱的品质,但是能使他爱她的东西却很少。有时,觉得牺牲自己、委曲求全很宏大,但是除了父母,有多少人是真正在意你的呢?从小没有父母、寄人篱下的索尼娅的那种牺牲精神更早已被家人习惯了。所以,我很怜悯索尼娅,与她产生共鸣的同时,也点醒了我,尊严和信念不是靠无谓的牺牲换来的。 男主子公里,安德烈公爵英气逼人、有才能、家境显赫,各方面条件都很优
10、越堪称完备;尼古拉帅气潇洒,有男子汉的责任与担当,能和玛丽亚公爵小姐最终走到一起,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但是相比于上述两位钻石王老五级别的优质男,我更喜爱大高个、胖且壮、一起先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上流生活、有些胆小又软弱的皮埃尔。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这三个字,我脑海中就出现出高晓松老师的形象。后来,看BBC版的斗争与和平,皮埃尔俨然是长大版的哈利波特,一副金丝边儿的小圆眼镜儿戴出了几份亲切和温顺,更俘获了我的芳心。他在心底对娜塔莎的爱和静默爱护,应当是每个女人都渴望的吧! 另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男主子公是老鲍尔康斯基公爵。那个脾气急躁、倔强固执、说话苛刻的犟老头,从来都没有好好地和自己的女儿说过话;甚至还有意借布里安娜小姐来羞辱玛丽亚公爵小姐。每次读到这样的描写,都会被气得让人怀疑公爵小姐原委是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作者大段诸如此类的描写,以至于我都要信任老公爵的确厌恶自己的女儿。但是,哪怕略微动一下自己愚蠢的脑子,也会想到,这样是违反人性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在老公爵临终时,他抓住玛丽亚公爵小姐的手,痛哭流涕,一个劲儿地重复“好闺女感谢你感谢你的一切宽恕我”,父爱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这一段我看了许多遍,每一遍都和父女俩儿一起泪如雨下。我想,最难受的哀痛,莫过于曾经狠狠损害过深爱自己的人,却再没有机会补偿的那种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