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鲁迅散文集_鲁迅小说要素散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鲁迅散文集_鲁迅小说要素散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鲁迅散文集_鲁迅小说要素散论 一、鲁迅小说的环境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的,但人物的塑造必需在肯定的环境下进行。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绽开的场所,任何人物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和生他养他的土地,亦即离不开环境。但环境应按什么标准来划分类别呢?一般是按它的社会和自然属性来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事实上它还有其它的一些属性,像“清楚度”。依据“清楚度”这一属性,环境又可分为清楚环境和模糊环境。 1.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由人际关系构成的环境。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风俗人情,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详细关系。一般状况下,我们谈社会环境主要指时代背景和风俗人情。 鲁迅
2、小说的时代背景并不困难,他的白话小说均写的是“清末民初”的事,因而具有该时代的显著特征。即使是他的历史小说世说新语也有些许“清末民初”的色调。例如药中对夏瑜劝牢头造反的语言描写“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以及对行刑士兵和待刑囚徒的服饰描写“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并且望见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就显示了明显的清末时代特征。阿Q正传中,确立阿Q的名字为阿Q,未庄群众对举人老爷来船的争论“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以及对假洋鬼子,赵秀才之流混入革命党后的争论“未庄人都惊服,说这(党徽)是柿油党的顶子”,均可显示此时代特色。 鲁迅小说有很多风俗人情的描写。孔乙己中鲁镇人的酒店格局和喝酒习惯
3、,药中由两位母亲华大妈和夏四奶奶所呈现的祭祀习俗,社戏中的未当家的女儿夏天要归省歇夏的习俗,祝愿中的大年夜的祝愿习俗等都是。这些描写也带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和地方特色。 自然环境,主要指天气、风景、地域等非人工的因素,如风花雪月、山川大漠等。但自然有时总离不开人的开发创建,所以印有“人”的印迹,因此有些自然环境是“人造自然”,例如,房舍、花园等我们也算作自然环境。 鲁迅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继承了我国古小说写景的传统,写得特别简略。例如家乡中写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一句话就把江南农村萧条贫困写了出来。此外“月下瓜地”的描写也极简洁。社戏中写“月夜河岸风光”“两岸
4、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芳香,夹杂在水气中铺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后跑去了”,也只几句,就从嗅觉、触觉、视觉、静态和动态等各种侧面写出了景物特点。 2. 清楚环境与模糊环境 所谓清楚环境是指故事中的环境明确而清晰,历历在目,了然于心。最明显的表现是对人物活动场所的详细描绘,包括对场景的细微环节,乃至一些被人忽视的物件或位置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而使人们在想象中确立其空间位置。例如,孔乙己中“咸亨酒店格局”,祝愿中“雪景”,家乡中“月夜刺猹图”,药中“坟场”。 鲁迅小说的清楚环境描写不多,模糊环境描写居多。所谓模糊环境,指故事
5、中环境含混、淡化。 首先鲁迅小说的模糊环境表现在社会背景的模糊上,年头不清、地域不明,读者无法了解故事发生在何年何地。我国古代作品中常出现背景不清的状况,那是因为古代为了避祸而假托某个遥远的年头的原因。鲁迅小说有意不指明详细年头,目的是让读者获得一种普遍意义。因为鲁迅认为故事究竟发生在那一年那一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大家明白在“清末民初”就行了。所以鲁迅的全部白话小说均未标明详细年头、时间。 其次,环境的模糊也会使作品蒙上一层神奇色调,有助于表达故事的普遍意义。一件小事,只知故事发生在“北京一街市”,孔乙己、家乡、社戏、祝愿中屡次提取的“鲁镇”只知有浙东风貌但详细地点不明,也是一个特别模糊的
6、地方,狂人日记通篇由“狂人”的意识活动构成,准确的环境几乎无从显示,药中的环境也是隐隐隐约。 二、鲁迅小说的线索特征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脉络。有线索则故事层次清晰,浑然一体;无线索则故事结构混乱,难以卒读。所以每个故事均有一条或多条线索成为其内在的支撑筋骨。建构故事一般的线索是事、人或物,现代意识流小说还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意识流程为线。鲁迅小说主要是前三者。 1. 以事为线 有的小说通过一个中心事务来写人,那么这个中心事务就是小说的线索。一般来说,传统的短篇小说喜爱设置单一的事务,通过写单一事务或其一两个波折,或解开冲突的一两个扣子,便组成一个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故事。鲁迅小说也有此特点
7、。例如一件小事就是以“车夫救人”为线索,通过“我不屑救人”,“我发省”来演绎整个故事,揭露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的自私狭隘,歌颂劳动人民的朴实崇高宏大。社戏以“看戏”为线,写了几次看戏前后的经验,表达了对嘈杂难耐的城市生活的厌烦,以及对乡间淳朴清爽生活的怀念,特殊是对农家小挚友真挚友情的眷恋。 要留意的是以事为线,不肯定就写一件事,事实上很多小说是围绕主要事务写了许多件事。社戏是这样,家乡也是。 2. 以人为线 就是人物贯穿整个故事,勾连小说的局部或全篇。以人为线的“人”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人一般谓之“针线人物”。 例如孔乙己中的“我” (小店员),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阶段都出现,是
8、故事中一连串笑声的目击者或参加者,起了串连孔乙己数次到店的作用,因此是“针线人物”。祝愿中的“卫老婆子”,是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介绍人,也是祥林嫂婚姻悲喜剧的转述者,她甚至是抢卖祥林嫂丑剧的帮凶,当然也是祥林嫂成为乞丐并在大年夜死去的见证人。“卫老婆子”和整个故事相连,自然也是祝愿的“针线人物”。 3. 以物为线 以物为线就是在小说的线索系统中强化“物”的地位,以其为故事情节转移的核心,勾连全篇。构成线索系统的物不是普遍的可有可无之物,更不是随意的附加品,而是线索系统的关键之物。它与人物的命运相关联,推动着小说的进程,并有提示小说主旨的作用。 促织就是以“促织”勾连全篇的。莫泊桑的项链也是以“项
9、链”为线的名篇。至于鲁迅的小说药,更是以“物”为线的绝例。因为一“药”(人血馒头)勾连明暗两线,讲解并描述两个故事,表达双重主题,具有“一石二鸟”之妙。 小说大家支配“物”往往不是直来直去的,而是有改变,或使物由贵变贱,或由贱变贵。“项链”是由贵变贱,“促织”是由贱变贵;“人血馒头”对明线而言是由贱变贵,对暗线而言是由贵变贱。 三、鲁迅小说的结构特色 小说的结构跟情节相关,主要表现为对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组成部分的支配。但现代小说除传统小说的线型结构外,还出现了非线型结构。线型结构分单线、双线,甚至多线;非线性分成片段式、环式、辐辏式、辐射式等等。鲁迅小说的结构有传统和现代特色兼具的
10、特点,主要有三种结构类型:单线型、双线型和片段型。 1. 单线型 单线型指单一线索的情节结构类型。这一类型的小说,情节紧凑,人物有限,结构简洁。它一般依照事务发生、发展的依次来构思,就像一截长河,流水涌动,波浪翻滚,但河道有时也曲曲折折。如一件小事分撞车前和撞车后来写,结构分明;社戏也是从看戏前写到看戏时和看戏后,按时间依次自然组 织结构,浑然天成。 2. 复线型 复线型指有两条线索的情节结构类型。这一类型的小说可以以主副线出现,也可以以明暗线形式出现。主线,围绕主子公发生,并在故事中起支配作用;副线也贯穿整个作品,是关于次要人物的一系列事务。明线通过干脆描写来展示故事,暗线通过间接描写来表达
11、内容。如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家乡可认为有主、副两线,主线写“我”,副线写闰土。 3. 片断型 鲁迅曾说:“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又说:“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他说的就是截取生活片断,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写法。这种片断式结构可以看作是单线型结构的一个变类。它的特点是不写一个完整故事,而是通过几个典型的事务(生活画面)来表现人物。它与单线结构的区分就在于情节是断断续续,不连贯的。它分横向片断型和纵向片断型。 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按先后依次写了孔乙己人生最终时刻几次到店的情景属纵向片断型结构;阿Q正传虽从总体看是纵向片断型结构,但其局部,例如从“优胜记略”、“恋爱的悲剧”和“革命”等小标题看,是写阿Q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横向片断型特色。 段双全,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