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消化吸收.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617826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消化吸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6 消化吸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消化吸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消化吸收.ppt(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有两大功能:消化和吸收有两大功能:消化和吸收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生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有两种方式:消化有两种方式: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肌肉的运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2、。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消化酶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自律性:其收缩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自律性:其收缩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3、紧张性、紧张性(收缩收缩):指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指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对维持消化道腔内一定的基础压力,的持续收缩状态。对维持消化道腔内一定的基础压力,保持胃、肠的形状和位置,有重要意义。保持胃

3、、肠的形状和位置,有重要意义。4、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能适应需要作较大伸展。、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能适应需要作较大伸展。5、敏感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敏感、敏感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敏感,对电刺对电刺激较不敏感激较不敏感。(二)电生理特性(二)电生理特性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一)外来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一)外来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迷走)神经 包括:包括:副交感(迷走)神经: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胃肠运动功能:胃肠运动,腺体分泌,腺体分泌 交感神经:交

4、感神经:功能:胃肠运动功能:胃肠运动,腺体分泌,腺体分泌 正常情况下,副交感(迷走)神经对消化道的正常情况下,副交感(迷走)神经对消化道的控制占优势,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对消化道的控制占优势,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对消化道的控制占优势。控制占优势。(二)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二)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是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是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经网络。包括包括 神神 经经 元元 感觉神经元:感受来自肠壁或粘膜上的机械、感觉神经元:感受来自肠壁或粘膜上的机械、化学刺激。化学刺激。运动神经元: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血管和腺体。

5、运动神经元: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血管和腺体。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肠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肠 神神 经经 系系 统统 纤纤 维维。肠神经系统(内在肠神经系统(内在N丛):丛):粘膜下粘膜下N丛:位于环形肌和粘膜肌丛:位于环形肌和粘膜肌 层之间。层之间。功能:腺体分泌、吸收、控制血流。功能:腺体分泌、吸收、控制血流。肌间肌间N丛:位于纵形肌和环形肌之间丛:位于纵形肌和环形肌之间。功能:控制消化道肌肉活动。功能:控制消化道肌肉活动。肠神经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局部反射系统。肠神经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局部反射系统。消化道壁内神经丛与外来神经关系示意图 消化系统的

6、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腺分二类:消化道(粘膜)外:胰腺、肝脏、唾液腺消化腺分二类:消化道(粘膜)外:胰腺、肝脏、唾液腺 消化道(粘膜)内:胃腺、肠腺等消化道(粘膜)内:胃腺、肠腺等 每日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每日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L。消化液分泌的过程:摄取原料、合成浓缩储存、出胞外排。消化液分泌的过程:摄取原料、合成浓缩储存、出胞外排。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功能: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功能:1、水: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水: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 吸收吸收,清洁口腔。,清洁口腔。2、有机物:消化酶、有机物:消化酶:水解复杂

7、的食物成分,使之成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成 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粘液、抗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粘液、抗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 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损伤。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损伤。3、无机盐:为消化酶提供适宜、无机盐:为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环 境。境。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胃肠道粘膜内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胃肠激素:胃肠道粘膜内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一)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一)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胃肠内分泌

8、细胞特点:1、分布分散、分布分散 2、数量巨大、数量巨大 3、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开放型、闭合型)(开放型、闭合型)方式:方式:1、远距分泌、远距分泌 2、旁分泌、旁分泌 3、神经分泌、神经分泌 脑脑-肠肽的概念:肠肽的概念:有些肽类激素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有些肽类激素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时存在,此类激素被称为脑系统中同时存在,此类激素被称为脑-肠肽肠肽(二)胃肠激素的作用(二)胃肠激素的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例如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3、营养作用:切除胃窦的病人,血清促胃液素水平下降,同切除胃窦的病人,血清促胃液素水平下降,同时可发生胃

9、粘膜萎缩;时可发生胃粘膜萎缩;第二节第二节 口口 腔腔 内内 消消 化化一、唾液分泌一、唾液分泌唾液是三对大唾液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和口腔唾液是三对大唾液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和口腔粘膜中许多散在的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粘膜中许多散在的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成年人每日分泌量约成年人每日分泌量约 11.5L。唾液中水分占。唾液中水分占99,无机物主要有,无机物主要有K+、HCO3(此二者量较多)(此二者量较多)Na+、Cl一一等。有机物有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等。有机物有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球蛋白等唾液

10、的作用唾液的作用:1、湿润作用作用 2、溶解作用作用 3、清洁作用、清洁作用 4、抗菌作用作用 5、消化消化作用作用6、排泄作用、排泄作用。(二)唾液分泌的调节(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咀嚼:咀嚼:是随意运动,是咀嚼肌群按一定顺序收缩而完成。吞咽吞咽:是把口腔内的食团经咽和食管送入胃的过程,由 一系列高度协调的反射活动组成。分为三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食管括约肌:食管括约肌:是高压区,发挥类似生理括约肌的作用。食管上(咽食管上(咽-食管)括约肌:防止

11、呼吸时空气进食管)括约肌:防止呼吸时空气进 入食管。入食管。食管下(胃食管下(胃-食管)括约肌:可阻止胃内容物逆食管)括约肌:可阻止胃内容物逆 流入食管流入食管。第三节第三节 胃胃 内内 消消 化化胃是消化管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贮存食物、消化食物和内分泌的功能。胃粘膜三种腺体:胃粘膜三种腺体:1、贲门腺:分泌粘液。、贲门腺:分泌粘液。2、胃底腺(三种):、胃底腺(三种):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3、幽门腺(二种):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幽门腺(二种):粘液细胞分泌粘液、HCO3-、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12、原;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一胃液分泌一胃液分泌 胃液是无色酸性液体,PH值0.91.5;成人分泌量1.52.5L/日。胃液主要成分:1、盐酸:、盐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 酶;为胃蛋白酶的作用提供最适 pH;促进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高酸度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盐酸进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缩胆囊素 等激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 分泌;酸性环境有助于钙和铁在小肠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能水解食物中的蛋 白质,形成胨以及少量的氨基酸和 多肽。最适pH为2.03.5。3、粘液及胃的屏障:、粘液及胃的屏障

13、:胃粘液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由粘液和HCO3共同 构筑的抗损伤屏障。作用:胃粘膜屏障: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胃粘膜屏障: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的腔面膜 和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所构成和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所构成 的生理屏障。的生理屏障。4、内因子:、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其吸收的作用。(二)胃液分泌的调节(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促胃液素;促胃液素;组胺;组胺;2、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盐酸;盐酸;脂肪;脂肪;高张溶液;高张溶液;3、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14、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促进分泌的:促进分泌的:Ach、胃泌素、组胺等、胃泌素、组胺等 抑制胃液分泌:阿托品抑制胃液分泌:阿托品 中药:鸡内金、山楂、白豆蔻,中药:鸡内金、山楂、白豆蔻,胃液分泌;胃液分泌;甘草、乌贼骨、牡蛎,甘草、乌贼骨、牡蛎,胃液分泌胃液分泌4、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头期:头期:特点:特点: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胃液分泌量较大,酸度高,胃蛋白酶胃液分泌量较大,酸度高,胃蛋白酶 含量更高含量更高,占胃液总分泌量的占胃液总分泌量的30%。其分泌反应的强弱与情绪、食欲有很其分泌反应的强弱与情绪、食欲有很 大关系。大关系。胃期:胃期:特点:胃液酸度较高而胃蛋白

15、酶含量较头期特点:胃液酸度较高而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 低,故消化力比头期弱。占胃液总低,故消化力比头期弱。占胃液总 分泌量的分泌量的60%。肠期:肠期:特点:肠期胃液分泌量少,仅占胃液总分特点:肠期胃液分泌量少,仅占胃液总分 泌量的泌量的10%。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 二、胃的运动极其控制二、胃的运动极其控制胃壁平滑肌有纵行、环行、斜行三层。胃壁平滑肌有纵行、环行、斜行三层。(一)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一)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 三种:三种:(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当吞咽食物时,:当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食物刺激咽、食管、胃壁牵张感

16、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称之。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称之。是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胃特有的运动形式。(3)蠕动:)蠕动:胃的蠕动示意图(A)胃的蠕动起始于胃的中部,向幽门方向推进;(B)蠕动并可将食糜推入十二指肠;(c)强有力的收缩波还可将部分食糜反向推回到近侧 胃窦或胃体,使食糜在胃内进一步被磨碎(二)胃运动的调节:(二)胃运动的调节:1、神经性调节:交感神经、神经性调节:交感神经,胃运动,胃运动;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胃运动,胃运动 2、体液性调节、体液性调节:(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17、的过程称为胃排空。1.排空速度取决于食物的性状:排空速度取决于食物的性状:稀的、流体的稀的、流体的稠的、固体的食物稠的、固体的食物 切碎的、颗粒小的切碎的、颗粒小的大块的食物大块的食物 等渗的等渗的非等渗的非等渗的 糖类糖类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 各种食物完全排空需各种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小时。2、胃内容物可促进胃排空:、胃内容物可促进胃排空:3、十二指肠内容物可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可抑制胃排空:(四)呕吐(四)呕吐 第四节第四节 小小 肠肠 内内 消消 化化小肠内的消化是小肠内的消化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消化阶段。的消化阶段。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胰液

18、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成分:成分:1、无机物:碳酸氢盐,、无机物:碳酸氢盐,作用: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 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动提 供最适供最适 pH。2、有机物:有机物: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是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是 无活性的酶原,由小肠液中肠致活无活性的酶原,由小肠液中肠致活 酶的激活,可消化蛋白质酶的激活,可消化蛋白质 为小分子为小分子 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胰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糖原和大部分其胰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糖原和大部分其 他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除外)

19、为双他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除外)为双 糖和少量的三糖。糖和少量的三糖。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 油一酯和甘油。油一酯和甘油。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消化力最强的一种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消化力最强的一种。(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性调节:迷走神经神经性调节:迷走神经,胰液分泌,胰液分泌,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 很少,而很少,而酶的含量较丰富酶的含量较丰富。2 体液性调节:为主体液性调节:为主 (1)促胰液素:)促胰液素:(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3 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防止胰

20、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防止胰酶分泌过多。分泌过多。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胆汁由肝细胞持续分泌,分为肝胆汁,胆囊胆汁胆汁由肝细胞持续分泌,分为肝胆汁,胆囊胆汁。()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与消化功能有关的是胆盐,与消化功能有关的是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胆盐的作用:胆盐的作用:1、乳化作用;、乳化作用;2、促进脂肪和、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吸收;3、利胆作用。、利胆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肝细胞分泌的胆盐排入小肠:肝细胞分泌的胆盐排入小肠后,后,90%以上由回肠末端吸收,经门静脉回

21、肝脏,再以上由回肠末端吸收,经门静脉回肝脏,再组成胆汁分泌入肠,这一过程称之。组成胆汁分泌入肠,这一过程称之。(二)胆囊的功能(二)胆囊的功能 1、贮存、浓缩胆汁。、贮存、浓缩胆汁。2、调节胆道内的压力。、调节胆道内的压力。(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食物进入消化道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进入消化道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刺激最强,其次为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激物,高蛋白食物刺激最强,其次为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食物的作用最弱。,糖类食物的作用最弱。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1)胆盐:胆盐的利胆作用最强)胆盐:胆盐的利胆作用最强。(

22、2)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胆管系统而非作用于肝细)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胆管系统而非作用于肝细胞,因此胆汁中胞,因此胆汁中H2O和和HCO3一含量增加,但胆盐含量一含量增加,但胆盐含量不增加,故称为水利胆。不增加,故称为水利胆。三、小肠液分泌三、小肠液分泌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主要作用是小肠液的主要作用是 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消化作用:消化作用:稀释作用:稀释作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 小肠壁平滑肌有外层纵行肌、内层环行肌二层。小肠壁平滑肌有外层纵行肌、内层环行肌二层。(一

23、)小肠运动的形式(一)小肠运动的形式1、分节运动:是小肠环行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分节运动:是小肠环行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它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它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作用:作用:使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酶使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酶 对食物进行消化;对食物进行消化;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促进消化分解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促进消化分解 产物的吸收;产物的吸收;由于挤压肠壁,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由于挤压肠壁,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形成压力梯度,有一定推进的食糜的作用。形成压力梯度,有一定推进的食糜的作用。小肠的分节运动示意图1 肠管表面观;2,3,4 肠

24、管纵切面观,表示 不同阶段的食糜节段分割和合拢组合情况2、蠕动:是小肠的环行肌和纵行肌由上而下、蠕动:是小肠的环行肌和纵行肌由上而下 依次发生的推进性收缩运动。依次发生的推进性收缩运动。作用:推进食糜,使受分节运动作用作用:推进食糜,使受分节运动作用 过的食糜到达一个新的肠段,过的食糜到达一个新的肠段,再继续开始分节运动。再继续开始分节运动。3、移行性复合运动:消化间期小肠运动的形、移行性复合运动:消化间期小肠运动的形 式。式。作用:清道夫、阻止细菌回流。作用:清道夫、阻止细菌回流。(二)回肓瓣(括约肌)的功能(二)回肓瓣(括约肌)的功能 在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环行肌明显增厚,在回肠末端与盲

25、肠交界处,环行肌明显增厚,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称为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作用作用:1、可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延长食、可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2 2、回盲括约肌还具有活瓣样作用,可阻止大回盲括约肌还具有活瓣样作用,可阻止大回盲括约肌还具有活瓣样作用,可阻止大回盲括约肌还具有活瓣样作用,可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这将保护小肠免遭细菌过度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这将保护小肠免遭细菌过度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这将保护小肠免遭细菌过度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这

26、将保护小肠免遭细菌过度繁殖、生长所产生的有害作用。繁殖、生长所产生的有害作用。繁殖、生长所产生的有害作用。繁殖、生长所产生的有害作用。(三)小肠运动的调节(三)小肠运动的调节 神经因素的作用:神经因素的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大肠内的消化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可达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可达10小时以上,其中大小时以上,其中大部分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同时经过大肠内细菌的部分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同时经过大肠内细菌的发酵与腐败作用,最后形成粪便。发酵与腐败作用,最后形成粪便。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作用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作用()大肠液的分泌()

27、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作用: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大肠液作用: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运动的形式()大肠运动的形式 大肠运动形式:大肠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二二)大肠内细菌作用:大肠内细菌作用:大肠内细菌很多,由于大肠内大肠内细菌很多,由于大肠内的的pH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繁殖很适宜,故细菌在此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繁殖很适宜,故细菌在此大量繁殖。据估计,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占粪干大量繁殖。据估计,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占粪干重的重的2030%。大肠内细菌作用:大肠内细菌作用:1、对食物残渣发酵、腐败。对食物残渣发

28、酵、腐败。2、合成维生素、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复合物和维生素K等。等。3、分解还原胆红素等。、分解还原胆红素等。(三)排便反射(三)排便反射 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当粪便进入直肠时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当粪便进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四四排便反射排便反射大大脑脑皮皮质质粪粪便便盆神经盆神经脊髓腰骶段脊髓腰骶段躯躯体体神神经经直肠感受器直肠感受器初级排便中枢初级排便中枢腹下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阴部神经隔神经隔神经支配腹壁支配腹壁肌肉神经肌肉神经隔肌收缩隔肌收缩腹部肌肉腹部肌肉收缩收缩降、乙状结肠、降、乙状结肠、

29、直肠收缩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腹内压腹内压 排便排便 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 一、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吸收的部位和途径1、吸收的部位、吸收的部位口腔、食管:口腔、食管:食物基本上不能被吸收,但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食物基本上不能被吸收,但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含在舌下可被口腔粘膜吸收。胃胃:吸收能力很弱,仅能吸收乙醇、少量水分和某些药吸收能力很弱,仅能吸收乙醇、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物。小肠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此外还能缓慢吸收某些药物。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此外还能缓慢吸收某些药物。2、小肠、小肠吸收的有

30、利条件:在小肠中食物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在小肠中食物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 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总面积可达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总面积可达 200m2;结构特殊有利吸收;结构特殊有利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约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约 38 小时,有充分的吸收时间。小时,有充分的吸收时间。3、吸收的途径、吸收的途径 跨细胞途径:即通过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内,再通过细胞底一侧面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旁细胞途径:即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穿过细胞间隙,然后再转入血液或淋巴。4、吸收的机制、吸收的机制 被动与主动转运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二、小肠内主要

31、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一)糖的吸收:部位:小肠上段部位:小肠上段 成份:单糖(葡萄糖、成份: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半乳糖等)机理:继发性主动吸收机理:继发性主动吸收 途径:血液。途径:血液。(二)蛋白质吸收:(二)蛋白质吸收:部位:小肠上段部位:小肠上段 成份:氨基酸成份:氨基酸 机理:继发性主动吸收(主要)机理:继发性主动吸收(主要);少量被少量被 动扩散。动扩散。途径:血液。途径:血液。完整的蛋白质可少量被吸收入血(完整的蛋白质可少量被吸收入血(抗原抗原)机机体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蛋白质在小肠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 (三三)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部位:小肠上段部位:小肠上段 成

32、份:脂肪微粒(由脂肪酸、甘油一脂、成份:脂肪微粒(由脂肪酸、甘油一脂、胆固醇等与胆盐构成)胆固醇等与胆盐构成)机理:被动吸收机理:被动吸收 途径:途径:淋巴:主要途径淋巴:主要途径(长链脂肪)长链脂肪)血液:(中、短长链脂肪酸)脂溶性高血液:(中、短长链脂肪酸)脂溶性高食物脂肪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多,故其以淋巴吸收为主。食物脂肪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多,故其以淋巴吸收为主。脂类物质在小肠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 (四)无机盐的吸收(四)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钠的吸收: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3钙的吸收:钙的吸收:4负离子的吸收:负离子的吸收:(五)水的吸收水的吸收 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而被动吸收水分主要靠渗

33、透作用而被动吸收(六)维生素的吸收:(六)维生素的吸收:4、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吸收部位吸收部位吸收机制吸收机制吸收特点及其他吸收特点及其他无无机机盐盐Na+小肠小肠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钠泵钠泵Fe2+小肠上段小肠上段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二价铁、酸性环境易吸收二价铁、酸性环境易吸收Ca2+小肠小肠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维维生生素素D、脂脂肪肪食食物物、酸酸性性环环境境易易被被吸吸收收负离子负离子小肠小肠被动转运被动转运Na+被被钠钠泵泵泵泵入入细细胞胞内内,吸吸引引负负离离子子进进入细胞入细胞水水小小肠肠、大大肠、胃肠、胃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依赖于钠泵活动依赖于钠泵活动糖糖小肠

34、上段小肠上段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糖是主要吸收形式单糖是主要吸收形式蛋白质蛋白质小肠上段小肠上段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脂肪脂肪小肠上段小肠上段被动为主被动为主以淋巴吸收为主,胆盐能促进吸收以淋巴吸收为主,胆盐能促进吸收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小肠小肠单纯扩散单纯扩散维维生生素素B12必必须须和和内内因因子子结结合合才才能能被被吸吸收收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小肠小肠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有脂肪存在时才能被吸收有脂肪存在时才能被吸收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消化消化、吸收吸收、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胃排空胃排空、分节运分节运 动动、胃、胃粘膜屏障、内因子、紧张性收缩粘膜屏障、内因子、紧张性收缩二、问答题:二、问答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哪些?、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哪些?2、消化的方式有哪些?消化的方式有哪些?3、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什么?、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什么?4、盐酸的生理作用是什么?盐酸的生理作用是什么?5、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什么?、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什么?6、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儿?为什么?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儿?为什么?7、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吸收的?、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吸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