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之文化常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复习之文化常识.ppt(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一、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七、文史典籍七、文史典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的主要内容一、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创始于隋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历时1300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2、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汉代主要是汉代主要是察举制察举制和和征辟制征辟制魏晋时期主要是魏晋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以以明清明清时期的科举为例时期的科举为例类型类型考场考场时间时间考官考官考中学生考中学生一一二二三三童童生生试试县试县试县县明:提明:提学官学官清:各清:各省学政省学政童生童生府试府试府府院试院试 府州府州三年三年之内之内两次两次秀才秀才生员生员案案首首乡试乡试秋闱秋闱桂榜桂榜 省会省会三年三年一次一次皇帝皇帝委派委派举人举人解解元元会试会试春闱春闱杏榜杏榜 京城京城乡试乡试次年次年礼部礼部贡士贡士会会元元殿试殿试金榜金榜 皇宫皇宫会试
3、会试同年同年皇帝皇帝进进士士进士进士及第及第状状元元榜榜眼眼探探花花进士进士出身出身二甲若干二甲若干同进士同进士出身出身三甲若干三甲若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1 1、古代官学、古代官学中国古代官学教育指中央朝廷以按中国古代官学教育指中央朝廷以按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和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和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历代学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历代学校教育体系。前者称中央官学教育,后校教育体系。前者称中央官学教育,后者称地方官学教育。者称地方官学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1 1、古代官学、古代官学中央官学中央官学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
4、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封建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成为科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朝末年,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朝末年,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学校教育学校教育1 1、古代官学、古代官学中央官学中央官学最高学府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太学和国子监太学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始
5、设于汉武帝时期,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学校教育学校教育1 1、古代官学、古代官学中央官学中央官学最高学府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太学和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西晋。西晋时初立国子学,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时初立国子学,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1 1、古代官学、古代官学地方
6、官学地方官学又称乡学、学宫。地方官学的设立,又称乡学、学宫。地方官学的设立,或由国家制定出地方官学制度,或由地或由国家制定出地方官学制度,或由地方官吏重视教育在其治所设置方官吏重视教育在其治所设置学校,学校,经经费皆来源于官府。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费皆来源于官府。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乡学乡学”之设的传说,从严格意义来讲,之设的传说,从严格意义来讲,古代地方官学,是自汉代开始设立的。古代地方官学,是自汉代开始设立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2 2、古代私学、古代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产生于与官学相对而言,产生于春秋春秋时期,其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
7、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由于私学力量日益增强,至东汉末到了由于私学力量日益增强,至东汉末到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宋代,书院成为私学压倒官学的地位。宋代,书院成为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势大,其日久,影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势大,其日久,影响很大。书院初为私立,后来才由政府响很大。书院初为私立,后来才由政府控制了一部分。控制了一部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3 3、古代书院、古代书院中国古代书院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特中国古代书院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书院是民间教育组织,书院的名称始于唐院是民间教育组织,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
8、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盛行于宋初,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盛行于宋初,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到元代一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教育组织。到元代一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量私办书院朝着官学化方向转化。大量私办书院朝着官学化方向转化。学校教育学校教育3 3、古代书院、古代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商丘)、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今湖南长(今湖南长沙)、沙)、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今河南郑州)、白鹿白鹿洞书院洞书院(今江西九江)。(
9、今江西九江)。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1 1、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三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三公说法有司马、司徒、司空;太傅、太公说法有司马、司徒、司空;太傅、太师、太保;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师、太保;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袭未改。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皇帝皇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丞相丞相太尉太尉奉奉常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
10、府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三省六部三省六部皇帝皇帝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策)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2 2、地方官制、地方官制先秦主要实行分封制先秦主要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汉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大体沿东汉末的州郡县制魏晋南北朝大体沿东汉末的州郡县制唐代是道制,逐渐形成道、州府、县三级政区唐代是道制,逐渐形成道、州府、县三级政区宋代是路制,成为路宋代是路制,成为路府、州、军、监府、州、军、监县三县三级政区级政区元代主要是行省制元代
11、主要是行省制明清对元代的行省制加以改革明清对元代的行省制加以改革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1 1、表授予官职、表授予官职征、召、辟:征、召、辟:征召征召拜、授、除:拜、授、除:授予官职授予官职荐、举、察:荐、举、察:推荐、举荐推荐、举荐选、拔:选、拔:选拔、提拔选拔、提拔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2 2、授予官职后的就任办公、授予官职后的就任办公行、就:行、就:就任、就职就任、就职下车:下车:官员初到任官员初到任视事:视事:官员到职办公官员到职办公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3 3、为官平稳、为官平稳历、仕
12、、仕宦:历、仕、仕宦:做官做官转、调、徙:转、调、徙:调动官职调动官职改:改:改任官职改任官职补补:补任空缺官职补任空缺官职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4 4、为官成绩突出、为官成绩突出升、迁、擢、陟、晋、进:升、迁、擢、陟、晋、进:提升、提升、迁任、提拔、晋升、进用迁任、提拔、晋升、进用加、封、赏:加、封、赏:加封、封赏加封、封赏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5 5、为官不慎、为官不慎谪、贬、左迁:谪、贬、左迁:降职、贬官降职、贬官出出、放、窜:、放、窜:京官外调、放逐京官外调、放逐罢、黜、免、削、夺:罢、黜、免、削、夺:罢免、免罢免、免
13、除、削除除、削除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6 6、休假、因事离职或再次任职、休假、因事离职或再次任职休沐、出沐、归沐:休沐、出沐、归沐:例行休假例行休假丁忧、丁艰:丁忧、丁艰:父母去世离职回家父母去世离职回家守丧守丧服阙、服除、免丧:服阙、服除、免丧:守丧期满可守丧期满可以回朝任职以回朝任职起起:起用起用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7 7、为官能者多劳、为官能者多劳兼、领、判:兼、领、判:兼任官职兼任官职行、署、权、摄、守:行、署、权、摄、守:代理、暂代理、暂代官职代官职假:假:临时的、非正式的临时的、非正式的8 8、辞官退休、辞官退休
14、告老、请老、移病、解官、致仕、告老、请老、移病、解官、致仕、致政、乞身、乞骸骨致政、乞身、乞骸骨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姓名是中华名文化的脉承之一,它是姓名是中华名文化的脉承之一,它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与标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与标识,它是人在社会人文交流必须的信息表识,它是人在社会人文交流必须的信息表达、交流、传播的一种工具;它还是人们达、交流、传播的一种工具;它还是人们在描叙自己的能量与另一个能量之间的延在描叙自己的能量与另一个能量之间的延续气场的一种载体。姓名就是名主的长辈续气场的一种载体。姓
15、名就是名主的长辈为名主传承的思想,也是别人对自己的逻为名主传承的思想,也是别人对自己的逻辑思想的记忆。辑思想的记忆。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直称姓名直称姓名】(1)(1)供长辈或尊辈称呼。供长辈或尊辈称呼。(2)(2)自称姓名或名自称姓名或名(3)(3)用于介绍或作传。用于介绍或作传。(4)(4)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称字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男2020岁、岁、女女1515岁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
16、敬。字出于礼貌和尊敬。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号称号】一般由自己取定。号,一般用于自称,以一般由自己取定。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也是一种敬称。【称籍贯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郡望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今河南孟县县)人,但因昌黎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今辽宁
17、义县)韩氏为唐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昌黎韩愈”自称,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称官名称官名】如如“司马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部。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爵名称爵名】如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如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北宋王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
18、康乐;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称官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谥号称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后、等级较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后、等级较高的嫔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高的嫔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如欧阳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9、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皇皇帝的谥号常为帝的谥号常为“帝帝”。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庙号称庙号】始于西汉,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常为常为“祖祖”或或“宗宗”。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的赵光义称太宗。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尊号称尊号】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20、。追加的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如唐玄宗为代。如唐玄宗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孝德证道皇帝”。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1 1、基本称谓、基本称谓【称年号称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汉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始创年号为建元。一般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一般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改元。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
21、,如汉武帝,如汉武帝有有1111个年号。个年号。明朝后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明朝后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如康熙。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2 2、兼称、兼称如如鄙人鄙人,谦称自己;,谦称自己;朕朕,皇帝的自称。,皇帝的自称。3 3、敬称、敬称如如陛下陛下,对帝王的敬称;驾,本指皇帝的,对帝王的敬称;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常用车驾,常用“驾驾”代称皇帝。代称皇帝。殿下殿下对皇后、对皇后、太子、诸王等的敬称。称谓前面加太子、诸王等的敬称。称谓前面加“先先”,表示对已死长辈或尊辈的敬称;称已经,表示对已死长辈或尊辈的敬称
22、;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母亲为先慈或先妣先慈或先妣。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4 4、特殊称谓、特殊称谓如如百姓的称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等。年龄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有襁褓(未满周岁)孩提有襁褓(未满周岁)孩提(2-32-3)垂髫()垂髫(3/4-7/83/4-7/8)总角()总角(8/9-8/9-13/1413/14)豆蔻(女子十三四)束发)豆蔻(女子十三四)束发(男子男子15)15)及笄(女子及笄(女子1515)弱冠)弱冠
23、(男子男子20)20)而立而立(3030)不惑()不惑(4040)知命、半百()知命、半百(5050)花甲、)花甲、耳顺(耳顺(6060)古稀()古稀(7070)耄耋()耄耋(80-9080-90)期)期颐(颐(100100)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1 1、古代节日习俗、古代节日习俗【元宵元宵】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灯、猜灯谜、吃元宵等。【社日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上巳上巳】三月三日
24、。早先,人们到水边去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1 1、古代节日习俗、古代节日习俗【寒食清明寒食清明】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追念介子推而设立。禁烟火,吃寒食。传是追念介子推而设立。禁烟火,吃寒食。清明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清明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端午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
25、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月初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花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花和菖蒲等。和菖蒲等。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2 2、古代礼仪、古代礼仪(1 1)政治)政治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祭地礼仪还有祭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山川、祭土神、谷神、
26、社稷等。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2 2、古代礼仪、古代礼仪(1 1)政治)政治宗庙之祭宗庙之祭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祭祀时行九拜礼。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祭祀时行九拜礼。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对先师先圣的祭祀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明代称孔子为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至圣先师”。清代,立文庙,称孔子。清代,立文庙,称孔子 “大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至圣文
27、宣先师”。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2 2、古代礼仪、古代礼仪(1 1)政治)政治相见礼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拜礼,近别行揖礼。军礼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2 2、古代礼仪、古代礼仪(2 2)生活)生活诞生礼诞生礼成年礼:成年礼:冠礼冠礼,古代男子
28、而是加冠礼。,古代男子而是加冠礼。笄礼笄礼,古代女子十五行笄礼。,古代女子十五行笄礼。祭祀:祭祀:牺牲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为“牺牺”,体全为,体全为“牲牲”。三牲三牲,指古代,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也称鸡、鱼、猪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为三牲。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2 2、古代礼仪、古代礼仪(2 2)生活)生活祭祀:祭祀:太牢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太牢”。少牢少牢只有羊、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
29、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家祭,古人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3 3、古代位次、古代位次在封建在封建官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古人古人尚右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室结构,在堂上是南向为尊在堂上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南面
30、”,称臣叫,称臣叫做做“北面北面”。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最卑是坐东面西。古人乘车尚左古人乘车尚左。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4 4、饮食音律、饮食音律【五谷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最主要的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五牲五牲】五种动物,说法不一:一种指牛、五种动物,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
31、、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4 4、饮食音律、饮食音律【五味五味】指酸、咸、甜指酸、咸、甜(甘甘)、苦、辣、苦、辣(辛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五味调和”。【六畜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狗、鸡。【八珍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4 4、饮食音娱、饮食音娱【五声五声】也称也称“五音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音阶中的宫、商、
32、角、徵、羽五个音级。【宫调宫调】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十二律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音方法。即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4 4、饮食音娱、饮食音娱【俗乐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燕乐”。【雅乐雅乐】古代帝王祭祀
33、天地、祖先及朝贺、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4 4、饮食音娱、饮食音娱【五射五射】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具的总称。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1 1、地区名、地区名【江东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大致范围
34、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也称北。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也称江左江左。【江表江表】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1 1、地区名、地区名【关西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五岳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西岳华山、中
35、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山。【三秦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1 1、地区名、地区名【京畿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三辅】又称又称“三秦三秦”,本指西汉武帝至,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东汉末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辅辅”。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1 1、地区名、地区名【三都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东汉的
36、三都指东都洛阳洛阳、西都、西都长长安安、南都、南都宛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洛阳、北、北部部晋阳晋阳和京都和京都长安长安。【两都两都】指长安、洛阳。又叫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两京”。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2 2、政区名、政区名【中国中国】泛指中原地区。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徐、扬、荆、豫、梁、雍。【山水阴阳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北、水南为阴。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
37、1 1、天文、天文【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行所到的位置。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斗、牛、女、虚、危、室、壁壁);西方白虎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奎、娄、胃、昴、毕、觜、参觜、参);南方朱雀七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井、鬼、柳、星、张
38、、翼、轸张、翼、轸)。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1 1、天文、天文【四象四象】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苍龙象,北方为象,北方为玄玄武武象,西方为象,西方为白虎白虎象,南方为象,南方为朱雀朱雀象,是象,是为为“四象四象”,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圣将。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圣将。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2 2、历法、历法【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
39、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称夏至、冬至为至日。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2 2、历法、历法【干支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天干
40、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酉、戌、亥。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3 3、计时、计时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纪年纪年法主要有四种: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来纪年。【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
41、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干支纪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干支列后。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3 3、计时、计时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纪月纪月法主要有三种:法主要有三种:【序数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建”字。如字。如“建子月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一月。【时节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如如 “孟冬孟冬”代农历十月,代农历十月,“仲春仲春”代农历二月。代农历二月。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3 3
42、、计时、计时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纪日纪日法主要有四种:法主要有四种:【序数纪日法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如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即农历六月九日。【月相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指用指用“朔、望、既望、晦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如“戊申晦戊申晦”。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3 3、计时、计时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纪时纪时法主要有两种:法主要有两种:【天色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化将
43、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人定。【地支纪时法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十二时辰的变化。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3 3、计时、计时【更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夜。时辰时辰五更五更五鼓五鼓五夜五夜现代现代黄昏黄昏一更一更一鼓一鼓甲夜甲夜19-2119-21人定人定二更二更二鼓二鼓乙
44、夜乙夜21-2321-23夜半夜半三更三更三鼓三鼓丙夜丙夜23-0123-01鸡鸣鸡鸣四更四更四鼓四鼓丁夜丁夜01-0301-03平旦平旦五更五更五鼓五鼓戊夜戊夜03-0503-05七、文史典籍七、文史典籍【四书四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孟子子的合称。的合称。【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春秋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六经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 。也有称也有称“六经六经”为为“六艺六艺”的,指六种技的,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能,礼、乐、射、御、书、数。七、文史典籍七、文史典籍【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从从史
45、记史记到到明史明史的二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正史”,清,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史记是通史,其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余的都是断代史。七、文史典籍七、文史典籍【前四史前四史】“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迁的史记史记、东汉班固的、
46、东汉班固的汉书汉书、南、南朝范晔的朝范晔的后汉书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以及西晋陈寿的三三国志国志。七、文史典籍七、文史典籍【史书编写方式史书编写方式】(1)(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事件,如左传左传。(2)(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件,如史记史记。(3)(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如战国策战国策。(4)(4)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件,如史记史记。(5)(5)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史,如汉书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