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03082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一)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的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异常心理活动:丧失了上述正常的心理活动。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一、常识性的区分 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是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

2、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第一种,就统计学角度,是偏离了统计常模;第二种,就文化人类学角度,是偏离某一文化习俗;第三种,就社会学角度,是破坏了社会准则;第四种,就精神医学角度,是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第五种,就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的区分 第一,医学标准。第二,统计学标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第四,社会适应标准。四、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条原则,郭念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条原则,作为确定

3、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1946年: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

4、新(1988)提出的标准: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郭念锋1986年提出)(一)心理活动强度是指对于突然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二)心理活动耐受力是指对慢性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三)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如果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就可以说他

5、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四)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五)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六)康复能力 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七)心理自控力 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八)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九)社会交往 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十)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能否很快地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

6、动的健康水平。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这是我们在学习和讨论心理咨询问题时,常常使用的概念。这里说的“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而所谓的“心理不正常”,意为“异常心理”,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都包含在“正常”这个概念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人人的的心心理理状状态态心理正常心理正常心理异常

7、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心心理理不不健健康康:一一般般心心理理问问题题,严严重重 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变态人格变态人格,神经症神经症其其它它各各类类精精神神障障碍碍(精精神神病病、应应激激障障碍碍、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心境障碍等)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心境障碍等)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

8、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一般心理问题”的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未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与上述条件相类似的临床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但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

9、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

10、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鉴别的要点 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列入这一类。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 在精神科工作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分界线并不困难,因为都是典型病例。但是,在内科或基层保健室里,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有时则很困难。关键在于深入了解病人的心

11、理,弄清楚心理冲突的性质。心理冲突(性质)有常形与变形之分。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则不是神经症。心理冲突性质的分析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心理冲突性质的分析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评定。包括三方面:来进行评定。包括三方面:一、一、病程病程:不到三个月评:不到三个月评1分;三个月到分;三个月到一年评一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分;一年以上评3分。分。二、二、精神痛苦的程度精神痛苦的程度:轻者自己可以摆

12、脱,:轻者自己可以摆脱,评评1分;中度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分;中度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能摆脱,评2分;重度完全无法摆脱,评分;重度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分。三、三、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评妨碍,评1分;中度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分;中度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显著下降,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休病假或某些必要分;重度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休病假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分。如果总分为如果总分为3,

1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分为可疑病例。为可疑病例。工作程序1.临床资料的收集、核实2.评估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评估: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哪方面的问题,其表现程度如何,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4.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求助者,女,24岁临床表现:不想上班,工作没兴趣。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不愿交男朋友,没这方面的兴趣,因为自己长的丑,怕人家看不中而被拒绝。同事关系和家庭中的关系处不好,总感到受人歧视,受别人欺负。因觉得活着没意思,前来咨询。与临床表现有关资料,主诉:乳名黑丫头,从小父母说自己又黑又丑。11岁时和母亲吵架,不愿让别人叫自己黑丫头。上小学时,有几个同学当众说自己长的黑。和同学吵嘴时,一位同学嘲笑自己,说自己又黑又丑。在学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受歧视。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爱批评自己。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有一次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看你那德性,丑八怪!”工作积极性差,领导总会批评自己,工作能力差,被扣奖金多次。家里介绍男朋友三次,都没谈成功。对方说性格不和,谈不到一块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