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子读后感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庄子读后感例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庄子读后感例文 庄子读后感范文5篇 庄子的心性注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庄子的读后感,希望给大家供应帮助。 庄子读后感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濮水一别,濠梁倾覆,终是庄生晓梦,浮世今生。 题记 一 蝴蝶,耀目的蝴蝶。 栖在岩壁上的,腾舞于空中的,凤凰于飞,流光溢彩,蝶落蝶生,生生不灭。 那些唯美纤细的精灵,那些绚烂至极的永恒,是本该就如此明艳的张扬,还是理智与幻想边缘的沉沦?我分不清,只知彼时花落花飞花满天,烟火灼鬓,流萤成眠。蝶的幻影,漂亮的坠落,反倒把蝶中心男子眉目的清冷,衬得更加清楚。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他淡淡开口,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往生天地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多年前的道理,你可还懂得?神色平淡如他,待我,却如邻家老友。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人事贵在无为,莫以心为形役即可。那年相见,你问我何谓自由,今日我便告知你,自由,便是精神上的超脱。 我越听越疑,不知何处见过此人,那双洞察相识的清透眼睛在都市中本不该轻易被人遗忘,只是那人口中的自由让疲于奔命的我只觉得尖锐刺耳,自由,没钱谈什么自由? 我连忙打断了他;老先生,这片蝴蝶谷一经打造肯定是出名的风景区,咱们一块商议个价吧,你要多少都成,我给您算算啊我沉醉在黄金梦里,完全没有留意到那片蝴蝶的绚丽,在金钱的叮当
3、声中向更深的黑暗褪去。 男子叹了口气,神色无悲无喜,名利缚汝身,我当何作为?你不再是那年探求自由的孩童了。 老先生,价钱还可以商议 我赶了两步,想抓住他的衣襟,却只触到一片温凉如水,清皎如月,熟识的感觉仿若宿命里的轮回。 身上一个小本子掉落。我捡起,是儿时一个老人送的涂鸦画本,翻到首页,上面赫然写着南华经。 二 孩子很小,却不再乐意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他想追寻一种道,一种让人无限放空的肯定自由,濠水的桥上留下他的呼喊,桥下的鱼儿也记住他的找寻。 最终有一天,一个清淡的声音叫住了他,子安知鱼之乐乎? 孩子回头,男子坐在河边悠闲垂钓,眉目间的清冷,极为清楚。 我不知,那你知道吗?孩子不服气。 无
4、忧无虑的自由,便是鱼的欢乐。 自由!孩子精神一震,停下了接着找寻的脚步。 言谈中,孩子慢慢了解了他。涸辙之鲋,濠梁观鱼,惠子相梁,击缶而歌,一个超脱世俗虚名的大才智者,一个不屈财宝宁生而曳尾涂中的大无畏者,一个看破生死超然潇洒的大自由者。孩子想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了最完备也最冲突的体现。 贫困交加,麻鞋为生。孩子觉得他可怜,然而是这个人,以天地为棺淳,以日月为连璧,气魄潇洒超然若天神。挚友离开,妻子辞世,孩子觉得他孤独,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超凡人格,对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让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无法形容他的充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紫陌红尘,他是独守心灵月亮的月桂,让全部孤
5、独彷徨的人一抬首总能发觉一轮皎白的圆月是他的灵魂在永不放弃的追逐。天下纷争,诸侯战乱,他放下功名利禄坦然守住一池的游鱼,用道家的乐生诠释精神自由的超脱与欢乐那是他自己的逍遥游,在别人难以企及的心灵高度。 当一种美美到无法言表,只能舞之蹈之,颂之咏之;当一种淡淡到无从品尝,只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想:有一天我会像他一样。 可还没等到这有一天,他走了。孩子伏在池边大哭,桥上一本小书飘来:自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 那孩子是我,那小书,我今日才知,是庄子的南华经。 思绪回到现实,看着那些不断退去的蝴蝶,我突然间泪流满面。庄周,是你么?这些年,原来你始终都在,看着我从一
6、起先憧憬纯净的自由始终到挣扎于名利难以自拔。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你看来,我和他们没什么不同。只是这一次的对话,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知我自由的定义,是回答多年前的问题,还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蓦地,萦绕心头的怀疑消逝殆尽。 自由,是一尾雀跃于心间的游鱼。 蝴蝶重又出现,男子逍遥跳动,一如往昔。这一次,没了年少的执着,没了名利的追寻,我只冲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与他的第一次对话,是启蒙,其次次对话,是救赎。对所谓名利的纠缠,不过拘泥于外物罢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对所谓自由的追寻,关键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风清月朗,心如明镜,全部的一切倏忽消逝,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从将来过 庄
7、子读后感 世俗名利和青山绿水之间,你选择了淡泊明志,持竿垂钓碧泉绿潭;权力富贵和草舍茅庐之间,你选择了安静致远,晓梦翩跹万紫千红。 阴暗朝廷是鸢飞戾天者的翅膀,但却是束缚你灵魂的锁链;计谋社会是追名逐利者的天堂,但却是熬煎你身心的地狱。为了恪守那一份淡雅,你毅然确定步入山林,感受鸟语花香的自然气息;为了爱护那一份清静,你决绝离开官场,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烦扰。你放弃了楚王的盛情相邀,宁曳尾于涂中,不展翅于仕途;你宽恕了惠子担忧威逼的陷害,宽容了这唯一的一份友情。 一间草舍,一幽清梦,将你带到五彩斑斓的花间,化身为淡蓝的蝴蝶,飘舞、翩跹、悠闲,忘却世俗烦忧,只是始终简简洁单的蝴蝶,与同伴一起,快欢
8、乐乐地徜徉天空,可以恒久不受精神和身心的束缚,逍遥自在、恣情率性。 世事无常多纷扰,而你,选择退出纷争,超脱物外。因为对这个世界爱的深刻,所以你更对这个各国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时代恨的彻底、放弃的决绝。你以一颗朴实淡然、超凡脱俗的赤子之心,将你对于社会的爱恨情仇、悲愤不满、愤懑不平,转化为有力的文字武器,用你的才华横溢,书写了多数的意味深刻、发人深省、使人获益匪浅的篇章。你大胆指责孔子所谓的不合时宜的仁道思想,批判他周游列国的愚昧及对这个连年征战、黎民苦不堪言的春秋战国交接的时段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你早已看透这个悲戚无望的世界,离开,对你一个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斡旋宇宙扭转乾坤的将才,
9、却不愿深陷斗争泥淖,更不忍看血流成河、尸骨如山的残垣瓦砾。是啊,万物皆有道,冥冥之中皆有定数,又何必天而行呢?况且分分合合本就是世间的规律,而合终究是历史发展的必定,即使胸怀大志、熟谙韬略,也要追寻真正精神上的自由,于是乎,便有了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千古,并被后代的文人墨客所推崇,成为他们追求隐逸生活的先驱,成为他们在阴暗世界中的一缕希望之光,成为他们在繁华世界中恪守自我的精神安慰。而你,也终将名垂青史,即使你并没有想要被后世所记住,但世世代代的后人都将记住你的恣意,你的傲视万物,你的才气,以及你晓梦迷蝶的潇洒境界 在最贴近自然心灵的山中,在最能体会到虫鸣鸟叫、高山流水的世外,你成为了真正只为自
10、己而存在的自己,你也真正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最胜利的人,你恪守了最纯真、最无欲无求的本质,而那些被名誉金钱所蒙蔽了双眼的人,才是那个时代最可悲、最最让你不屑一顾、也最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们最终得到的所谓的在你看来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他们却舍命憧憬的虚华,而他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重要和有价值得多。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你只在乎闲云野鹤般的采菊东篱、身心自由,置身置灵魂于旷野,高声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悠悠闲恒久地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利禄的隐者。 迷蝶,在午夜梦境之时;潇洒,在淡然无悔之刻。 踯躅,在绿水佳林之间;化仙,在灵魂升华之日。 只恋你化身的蝶,淡蓝,不失信仰 只寻你走过的路,坚决,
11、不变方向 恒久的蓝蝶,恒久的庄子! 庄子读后感 在我的认知中,庄子是一个冷静、豁达、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达逍遥并不是像阿Q那样躲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庄子的豁达逍遥是在经过一番磨难,心智进步后的豁达,是在经验挫折后才体验到的自由。这一份心智让庄子的人生变得超凡脱俗,注定他的一生会在不凡中度过。 而反观21世纪之现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颗豁达的心。人们好像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赶,而忽视了路上的漂亮风景。人们因此经常埋怨活得累,锦衣玉食却索然无味,不知华蜜在哪里。其实,我们还有庄子!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无妨,你或许看不到树叶从枝头落下,但你可以去听空气的声音,那里有庄子所说的
12、天籁可能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当你在流淌的水中听出一份宁静,在鸟语花香的宁和中获得一丝欣喜,你就是体验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庄子! 然而现实中总是说说简单做起来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奋斗,又不注意结果,几人能有这样的心境?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那一份结果。每当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时,就掉入纠结与苦恼中了。因此,我佩服庄子! 惋惜的是,这样一位圣人,却没有几个挚友。据说在惠子死后,庄子就孤独一人了,再也没有人和他斗嘴了,再也没有人和他谈人生了,自然也不会再有濠上之辩了!他的不凡注定他要孤独一生,不
13、入俗世之人,又怎会食人间烟火呢,一般人又怎会读懂他呢?所以圣人是注定要孤独的。 总之,我佩服庄子,他能耐得住孤独,弃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里泛起涟漪。正如他所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读后感 我在初三的时候读过一次庄子,大二上学期再读的时候,理性分析的眼光多了一些,但是体验感悟的成分也少了一些。不过这次重读,还是可以发觉很多好玩的问题与收获。 (一)重读庄子的困难与阅历 我们在小组沟通的过程中,曾经谈论过阅读庄子的方式与目的。当时我建议大家不要单纯把庄子当作一种学问体系去学习、阅读,更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人生才智去体验、感悟,读到喜爱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下
14、,这也是我的阅读的方式。 后来我们曾多次遇上过许多问题与分歧。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自己的一个观点:中西哲学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沟通许多时候都是不同等的。例如西哲会指责中哲语意不清,概念模糊,缺乏逻辑体系;中哲也可以指责西哲过于注意概念嬉戏,缺乏对德性、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感悟。我们以此差异来对两者进行相识、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假如我们在此问题纠缠不放,有意抬杠,那也是有碍沟通、进步的。 而庄子这本书的问题也在于此,首先它不是一个系统、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不需多讲。其次,由于文言解读的差异,人们可以从许多个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方向去解读。另举道德经的一个例子,开篇
15、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特别道。这其次个道字,究竟是遵循的意思,还是说明的意思,两种解读,两种思想,国学有时候就有这个问题。再次,庄子年头久远,我们难以确定,究竟它哪些部分是伪造的、被篡改过的;哪些部分才是其真实的,一贯的思想。 这样的问题也是还有许多,不一而足,它们导致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会遇上许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哲学小组在读庄子的过程中,遇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庄子常说的、最重要的那个道,究竟是什么?我们不能像读西哲一样,运用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就像我们把论语里面有关仁的表诉全部列出来对比,不能总结出什么是仁。而庄子的道,同样如此。 于是我们会起先思索,究竟那些观点才更接近庄
16、子的思想本身,那些观点明显是假托?我们究竟是要去追求庄子思想的本真,还是只追求自己偶有所得便好?面对这些问题,我想每个人读书的立场、目的不一样,人们也应当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认为重要的是:第一,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保持谨慎怀疑的看法,切莫以片面的理解,就以为自己领悟了庄子的精髓。其次,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不重要;重要的是,假如你有心阅读,走进庄子这个虚幻浩瀚的世界,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会激发你的思索,你终究会有所收获。 (二)庄子为何不讲清晰他的道 在庄子当中,到处有在讲他所崇尚的道,但是都是描述,没有定义。所以我们对于道的理解,不能通过精确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心性的感悟
17、。不过尽管如此,信任大家对道的理解,也不会相差太远的。 庄子或者道家所谓的道,也许是一种一元的、形而上的、永恒的、无所不包的、符合自然的、清静无为的存在。这样一种道,贯穿于庄子思想的本体论、相识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等方方面面。 纵观东周诸子,除了阴阳家之外,道家算是最关注形而上的问题的了,老子就是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代表。我在高校里一位讲中国哲学的老师曾经有过一段很好的说明,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人、动物,会走会动会说话,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脑子在限制自己(古人就以为是心),脑子一发令,我们的手脚就会动,嘴巴就会说话了;那么老子就视察天地改变、山河日月,他也在想,这大自然一切一切的改变,是不是也有一个
18、最高的脑子在发号施令呢?于是他就发觉了道。道家的道,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符合一切自然的本性的,人只要获得了道,那就会走入最高的境界,与世间万物融为一体。 那有一个问题来了,老子和庄子,为什么不把他们的道,用文字语言说清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曾经多次探讨过的言意之辩。 首先来对比西方的哲学,西方古代思想家们的传统,一向注意概念、语言的清楚。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起先,他们已经强调概念、定义的重要性,而且对此也有诸多开创;后来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再始终发展到康德、黑格尔,整个西方哲学,仿佛就是一个浩大而精致的概念王国。西方的思想家们,就是想要通过考察精确的语言概念来发展思维,从而相识世界。 至于中国古代
19、哲学,则有另外一个传统言意之辩。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会怀疑,语言真的可以精确地表达意思吗?就算我真的精确地表达出来了,你可以精确地接收得到吗?道理很简洁,我们每个人人生阅历、学问水平不一样,许多时候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都是有主观性的。假如我说失恋了我很难过,难过这个词,可以精确地表达我此时内心情感是何种感受何种程度吗?你所理解的难过,是以你昨晚掉了一百块钱那种难过来理解的吗? 言意之辩是魏晋玄学家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先秦早有根源。易经也有写: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道家则多次多方面地谈过这个问题。庄子认为,所谓的道都是渊博的、宏大的,无所不包的;而语言本身是糟粕,是狭窄的。假如道有了一个详
20、细定义的框定,那么它就只能是这个而不是那个,但这是不符合道的本质的。这里有体现庄子的辩证法,不过我之后再具体谈。 对于言意之辩,不仅中国古代哲学有关注,西方后现代的思想家们也有详细深化的探讨了。而我们哲学小组探讨的结论也许是,肯定的语言和概念本身,会利于我们表达意思情感,加深对世界外物的思索与相识(比如你现在看我这篇文章就是如此),否则我们或许只能通过大笑来表示快乐、拍桌子来表示生气。但是语言和概念是相对静止的,思想和情感是特别细腻、丰富的,某些时候,概念也会阻碍我们相识世界,语言也会沦为语言化石。假如有心的挚友,应当对此特别当心。 所以,最终重申,由于庄子他们对语言和概念的不信任,我们读庄子
21、,有时候不能通过精确的概念来理解,而是要通过心性阅历来感悟。 (三)道的合理性来源 在上一节当中,我已经简洁地提到,道家的道,是来自于老子对自然改变的视察,这就是道的合理性的来源之一:天无不覆,地无不载,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因为道,日月星云得以运行,山川河流得以形成,人类社会得以运作。只有符合道,一切的一切才得以存在、发展。 然后我还从另外一个方面读出来庄子的道的合理性来源,那就是崇古。大家都知道,先秦诸子在思想上都有崇古的倾向。他们在论证自己思想合理性的时候,都会回到夏商周三代,甚至尧舜禹、三皇五帝时期找到理论支撑。由于诸子都是民间兴起的私学,他们须要找到一个正式的正统来证明自己思想的合法
22、性。好玩的是,不同的派别尽然可以在同一个例子当中找到迥然不同的结论,比如说,孔子会赞颂三代和西周时期的音乐,然后提倡复原礼乐制度;而墨子也会提到三代时期的音乐,但是就会提倡非乐。 对于诸子的崇古,我发觉有一个问题就是,诸子在引用以前的历史来论证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并非敬重客观现实与内在联系的,而是片面地找到有利于自己立场的一面,甚至歪曲、捏造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思想。其次个问题比较根本的是,我认为诸子这种崇古,是一种盲目的崇古。因为诸子总是在强调,过去有多好,远古有多好,现在就不好了。但是这种过去的好,其实更多是他们幻想、构建出来的。在远古时期,社会普遍更会存在生产力落后、疾病横行、生存环境恶劣等问
23、题,只不过垄断学问的人们,用文字为远古时期的社会粉饰太平罢了。 说回庄子,他也是崇古的,但是他的崇古与诸子不同,他不是崇尚三皇五帝的时期,他是崇尚更久远更古老的、甚至三皇还没出现的时期的远古社会,并且从中找到道的合理性。 我发觉这一点跟两千年后西方的思想家卢梭的做法很相像。卢梭为了论证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的存在,也是从人类远古的状态找到人生而同等的合法性的。卢梭的思想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他盛赞人类的原始自然的状态,认为文明与才智就是导致人类不同等和灾难发生的根源。 而庄子的做法一模一样,他崇尚道,而道的要求是无知、无欲、无为。庄子认为,才智、欲望、妄为是导致东周时期斗争不断、社会混乱、人民生活
24、疾苦的根本缘由。所以他崇尚远古时期,因为远古时期的人民正是无欲无知的,他们也不追求有所作为,所以社会安定,人民华蜜,这样的一切,才是符合道的。假如当今(东周)的社会想要获得安定,就要学习远古时期的社会,那样就可以获得道,获得华蜜。这样的思想,在在宥、缮性、庚桑楚等篇目,多见论证,由于篇幅过长,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为什么要无为?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朴、简洁、同等,社会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更没有斗争动乱。庄子和道家,始终就是赞颂这种社会状态。 然后他们考察才智与技能之所以产生的缘由。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才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
25、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而庄子也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人世间)。也就是说,全部的才智、技能、名声、礼节、等级秩序等等一切一切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淳朴的心性受到迷惑了,才渐渐发展出来的。因为有了斗争之心,所以才会又不断进步的才智;因为有了盗窃,所以才会有锁链和监狱。所以庄子一书多有反对、指责儒家孔子主见复原礼乐仁义的做法。 再者,庄子考察才智、技能出现之后的影响和后果。道家始终认为,仁义才智是不符合道、不符合自然的,假如越是鼓吹这种文明的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远离自然淳朴的状态。所谓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缮性)因为提倡贤能,百姓就会相互竞争;因为提倡礼节,家人就会
26、产生隔膜;因为有了珍贵的财物,人民就会成为盗贼。 更进一步的是,庄子认为,因为人们脱离了淳朴的状态之后,世间和善的人会比邪恶的人要少得多,这种状况下,全部的才智技能,也就作恶得多,而不是为善得多。在胠箧一文中庄子就有精妙的讽刺:那些自以为聪慧的人独创了笼子来爱护自己的珍贵物品,但是更聪慧的盗贼干脆把笼子都偷走了,这样一来,笼子不是为了给盗贼更好地爱护他所盗之物吗?那些自以为聪慧的臣子用礼乐制度来维系一个国家,结果倾国之贼把整一个国家都夺走了,所谓盗国者为诸侯,那样人民提倡的礼乐制度,不也是为乱臣贼子保存国家吗? 以上就是庄子和道家指责才智仁义的主要缘由。因此,庄子极力提倡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
27、,反对才智与仁义。 在渔父一篇中,庄子讥讽儒家想通过提倡礼乐来复原社会和谐的做法,就像一个人想摆脱自己的影子而在太阳下舍命奔跑,结果跑到累了也没能摆脱影子。庄子主见,想要复原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让人们放弃才智,回来淳朴就行了。就像那想要摆脱影子的人,只要在树荫出休息就可以了。 所谓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绝圣弃知,大盗乃至,不尚贤,使民不爭;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盜;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过,无论庄子的这个思想有多大的合理性,但都是不符合现实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河流是不行阻挡的。他所提倡的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不行能再退回去。而且,他原来也没有实现这一理念的实际措施。他只是一个思想家。
28、庄子读后感 昨天我第一次读完了庄子这本书。从上学期起先,用课余时间磕磕绊绊的看完了。我谈一谈我的看法。 庄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为人知。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但是他也不躲避语言。他不介意写许多字。他不在意。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须要他的守护。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
29、,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躲避着人,但不躲避天。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怀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挽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挽救。答案我已经慢慢明白了。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挽救就能挽救的。他或许已经望见了天意,望见了自己的命运。孔丘没有望见,他失败了。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
30、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挽救没有意义,与其熬煎自己,不如欢乐。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情愿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行能许久,也不行能为所欲为,更不行能借之挽救世界。他已经望见了将来,所以不接受。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英勇。对他而言,放弃挽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难受。他只是无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终说说他的孤独。 惠施和他争论:人怎么能没有感情呢?庄周利索的把他辩倒了。在惠施看来,是庄周赢了。 然而赢了吗?惠施死去之后,庄周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个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让一个木工帮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来了,鼻子丝毫没有损伤,而这个人也面色不变。后来木
31、工被王召见,让他表演这个技术,木工说: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对象是这个人,现在他已经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庄周真的没有感情吗?惠子其实并不该问,庄子也不该辩,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庄子也因为欢乐而驳倒了他。庄周其实喜爱和他说话,惠子或许不明白。 庄周在惠施的坟前说道: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他说自己逍遥自由,说自己无所待,他觉得自己是匆忙过客,与造物者为友。但身为人类的他,依旧存在桎梏。他依旧在时空中留下了痕迹。或许他的内心已经不再泛起波澜,犹如他在妻子的尸体前放歌。但他是恒久的放歌着吗?惠子望见之后训斥他:你莫非一点都不难受吗?他说,她刚刚死的时候,他难受。 只是许多
32、事情都没有方法。 再怎么哀痛,哭泣,她也不会回来了。 在他心里存在着翱翔于冥海的鱼;覆盖寰宇的大树;吸云气饮露水的神仙;十步杀一人的剑术;莫逆于心的友人;隐姓埋名的渔翁;弃天下如敝履的先贤;侵暴诸侯的大盗但他望见的是真实的世界。他这么说着,随意写着,但他并不虚妄,也不虚无,也不是漫无目的。假如真的没有私心,又何必留下这样雄伟的巨著? 他依旧想挽救世界,只是这条路很艰难,除了天道,他孤苦无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见不到天亮,但他依旧动笔了。 他有别的方法吗?或许他真的经验过没米下锅的窘况。那时候没有人喜爱他,也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和他说话。这样的一个人,假如说自己想挽救世界,唯恐会被讪笑吧。事实上他也不在乎讪笑。比人醒悟,就会比人难受。在那个时代,或许他才是最痛的那个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窘况。 起初孤独,继而遗忘孤独。 庄子在开篇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读到这段话,脑海里便出现出绚丽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荣枯,天空的朱雀缓缓向地平线滑落。 他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人。 相关文章: 1.庄子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 2.庄子优秀读后感 3.庄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 4.庄子读后感范文5篇 5.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3篇 6.读庄子有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