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科学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科学发展史).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之生物科学发展史1、 P10 1543年,(比利时)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法)比夏指出器官由 构成。2、 P11 1665年,(英)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 。3、 P11 17世纪,(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意大利)马尔比基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4、 P11 18世纪,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5、 P11 1858年(德)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6、 P10 18世纪,(德)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 学说。揭示了细胞 和生物体结
2、构 。7、 P65 19世纪末,欧文顿研究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 组成。8、 P65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 。9、 P66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 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 的统一结构。10、 P67 1970年,科学家利用发荧光的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11、 P67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结构为 模
3、型。12、 P78 1773年,(意)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 消化作用。13、 P81 1857年,(法)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 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 的。14、 P81 19世纪,(德)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15、 P81 (德)毕希纳从酵母细胞中获得含有 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进行了酒精发酵。16、 P81 1926年,(美)萨姆纳在用丙酮作溶剂的提取液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 。17、 P82 20世纪80年代,(美)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4、18、 P101 1771年,(英)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 。19、 P101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只有在 照射条件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 才能更新空气。20、 P101 1845年,(德)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 转换成 储存起来。21、 P102 1864年,(德)萨克斯用 法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 。22、 P100 1880年,(美)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菌证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 能产生氧气。23、 P102 1941年,(美)鲁宾和卡门用 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24、 P102 20世纪40年代,(美)卡尔文用同
5、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为 。25、 P119 1958年,(美)斯图尔德通过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 的能力,这就是细胞的 。26、 P2 19世纪中叶,(奥地利)孟德尔运用 法,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7、 P12 1909年(丹麦)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起名叫做“ ”,并且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28、 P16 19世纪,魏斯曼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过程使染色体数目 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恢复 的染色体数目。29、 P27 1903年,(美)萨顿
6、运用 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关系。30、 P28 20世纪,(美)摩尔根运用 法,通过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证明了萨顿提出的“ ”的假说。31、 P33 18世纪,(英)道尔顿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32、 P43 1928年,格里菲斯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 ”。33、 P43 1944年,(美)艾弗里运用化学方法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由实验得出结论: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变化的物质。34、 P44 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噬菌体的
7、遗传物质是 。35、 P47 1953年,(美)沃森和(英)克里克运用建构 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分子的 结构。36、 P48 沃森和克里克以(英)威尔金斯和其同事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 结构。37、 P47 (奥地利)查哥夫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38、 P52 1958年,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 的方式进行的。39、 P68 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 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 ,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 。40、 P70 196
8、2年,科学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都能进行半自主性复制,并通过 控制某些 的合成。41、 P81 1927年,(美)缪勒发现X射线能诱发 并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42、 P92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 ,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43、 P104 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1978年,科学家将人体内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内获得成功的表达。44、 P110 19世纪初期,(法)拉马克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和 遗传。45、 P111 19世纪中叶,(英)达尔文创
9、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 为核心。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水平,还不能科学地解释 的本质,不能很好地解释 等现象。46、 P8 1857年,(法)贝尔纳提出“内环境”概念并推测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 系统的调节。47、 P8 1926年,(美)坎农提出了“稳态”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48、 P24 (法)沃泰默胰液的分泌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49、 P24 1902年,(英)斯他林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 ,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5
10、0、 P46 1880年,(英)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51、 P47 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52、 P47 1914年,(匈牙利)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 造成的。53、 P47 1928年,(荷兰)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 。54、 P47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IAA)。1946年
11、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55、 P53 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 (简称GA)。56、 P67 生态学家高斯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型曲线。57、 P95 美生态学家林德曼通过对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参考答案】1、组织 2、细胞 3、细胞 细胞 4、脂质 5、两层 6、流动性 7、流动镶嵌 8、化学性9、酵母菌 酒精 10、酶 11、蛋白质 12、RNA 13、空气 14、光照 15、半叶法 淀粉16、叶绿体 17、同位素标记 水 18、卡尔文循环 19、全能性 20、假说-演绎21、类比推理 22、假说一演绎 23、转化因子 24、DNA 蛋白质 25、DNA26、物理模型 双螺旋 27、半保留 28、中心 29、基因突变 30、全部DNA序列31、用进废退 获得性 32、自然选择 33、神经 34、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35、促胰液素 化学信使 36、条件反射 37、尖端 单侧光 胚芽鞘下面 38、不均匀39、生长素 40、吲哚乙酸 41、S 4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2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