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前提和会计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前提和会计原则.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会计前提和会计原则会计前提和会计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前提会计前提 会会计计核核算算的的基基本本前前提提是是对对会会计计核核算算所所处处的的时时间间、空空间间环环境境所所作作的的合合理理假假定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 会会计计主主体体是是指指会会计计信信息息所所反反映映的的特特定定单单位位,也也称称为为会会计计实实体体、会会计计个个体体。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和
2、投资服务。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1 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1、明确会计主体,能划清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在一个企业集团,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有时,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单独加以核算,并编
3、制出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核算单位也可视为一个会计主体。2 二、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是否持续经营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以企业持续经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是假定企业在正常的情况下运用它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和依照原来的偿还条件偿付其所负担的各种债务,否则,不能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假定,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
4、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3 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一个企业将要按当前的规模和状况继续经营下去,要最终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只能等到一个企业在若干年后歇业的时候核算一次盈亏。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经营决策要求及时得到有关信息。为此,就要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相等的期间,分期核算
5、与反映。会计分期对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4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报表也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第一、采用历年制(1月-12月)的有:中国、德国、俄罗斯、巴西、朝鲜、马来西亚等。第二、采用4月至次年3月制的有:加拿大、英国、印度、日本、科威特、新加坡、尼日利亚等。第三、采用7月至次年6月制的有:瑞典、澳
6、大利亚等。第四、采用10月至次年9月制的有:美国、泰国等。第五、其他类型的有:阿富汗、伊朗:3月21日至次年3月20日;尼泊尔:7月16日至次年7月15日;土耳其:3月至次年2月;埃塞俄比亚:7月8日至次年7月7日;阿根廷:11月至次的10月;卢森堡:5月至次年4月;沙特阿拉伯:10月15日至次年10月14日。5 由于会计分期将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人为主观的划分为若干个较短的会计期间,因此它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新问题,例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资产和负债的某些项目变动与现金的收支出现不一致时,企业会计制度中指出要选择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为了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对于跨会计期间的经
7、济业务要采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分期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等方法。6 四四、货货币币计计量量。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此,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当然,统一采用货币尺度,也有不利之处,许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些因素,并不是都能用货币来计量的,如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在消费者中的信誉、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考虑到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在我国,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计账本位币,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前提的具体化。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
8、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7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 会会计计原原则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一一、衡衡量量会会计计信信息息质质量量的的一一般般原原则则:客客观观性性、相相关关性性、可可比比性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各方面的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
9、作成败的标准。1、客客观观性性原原则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根据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8 2、相相关关性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10、也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要,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9 3、一一致致性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只有遵循一致性原则,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才能对前后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利用。根据一致性
11、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如果按上述原则改变会计政策,必须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10 4、可可比比性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一致、相互可比。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在不同的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经济业务,就应当采
12、用相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根据可比性原则,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当尽量减少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其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5、及及时时性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只有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及时需要,信息才有价值。根据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应及时取得有关凭据;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按规定的时限提供给有关各方。11 6、明明晰晰性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利用。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
13、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企业的情况。根据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必须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12 (二二)确确认认和和计计量量的的一一般般原原则则:权权责责发发生生制制、配配比比原原则则、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权权责责发发生生制制原则也称应计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
14、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反映的经营成果与现金的收付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主要用于需要计算盈亏的会计主体之中。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活动的成果。13 2、配配比比原原则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应当在该会计期间确认。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配比,如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和同
15、期间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相配比。3、历历史史成成本本原原则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成本是实际上发生的,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14 4、划划分分收收益益性性支支出出与与资资本本性性支支出出原原则则是指凡支出的效益涉及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
16、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如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效率,改良支出所带来的效益不仅与改良的当期有关,而且与以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属于资本性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15 (三三)起起修修正正作作用用的的一一般般原原则则:谨谨慎慎原原则则、重重要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 1、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指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
17、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时,应计提出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减记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减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当然,谨慎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计提各种准备金,否则属于滥用谨慎原则。16 2、重重要要性性原原则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
18、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重要性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对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如果也按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会导致会计信息成本高于收益。17 3、实实质质重重于于形形式式原原则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如收入准则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实质上卖方仍享有对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不考虑经济
19、实质,仅从法律形式看,就不能真实反映这笔业务对企业的影响。因此,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18n负债要素确认。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企业能否在销售产品时确认一项负债?以企业提供售后一定时期免费修理所售产品为例,企业并没有在销售时发生一笔修理费(形式上),但根据企业以往经验,所售产品总有一部分需返修,也就是说,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实质上已承担着一项经济责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在此条件下确认一项负债。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负债并不是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未来不确定性引起企业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不符合“负债”严格定义,因而不属于负债要素的范围。而上述的一项负债并不是由未来不确定性引起的,它是由现实交易而产生的。n(3)费用要素确认。企业若对上述售后服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则应为:借记产品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贷记应计销货负债(会计实务上可专设一账户核算此类业务)。可见企业在确认一项负债时,同时确认了一项费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