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培养方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培养方案目 录电气工程1电子科学与技术8控制科学与工程13电气工程(0808)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各类电磁现象与规律及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医学、国防等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气工程以电磁场、电网络和电磁测量等理论为基础,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性和派生能力强的学科。正是因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人类才进入了伟大的电气化时代。电气工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的母体,同时电气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能力,如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
2、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形成了环境电工学等。在需求牵引、内涵驱动和交叉学科的推动下,电气工程学科正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主要趋势是:电能产生、存储、转换、传输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与电气工程学科的交叉,成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创新活跃区;新型电工材料的发展,促进了新型电工器件、设备和系统的发展。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办学始于1923年,4月26日学校成立,
3、在工科下即设立了电工学系;1929年培养出第一批电工学本科毕业生。1934年,东北大学工学院机械和电工学两系合并为机电系。1947年,机电系调整为电机工程学系;此为现代电气工程的前身。1949年6月原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的一部分组成的沈阳工学院,设立了电机系。新中国成立后,我校是率先设立电机系的高校之一。1953年2月电机系和机械系合并,成立机电系。1955年更名为电力系。1959年3月成立电子技术系。1960年4月电力系与电子技术系合并为电力电子系(电力电子是国家首批博士授予权点)。1962年1月电力电子系更名为自动控制系。1983年8月自动控制系划分为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气
4、工程系。1996年10月28日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电气工程学科下设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和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2005年电气工程学科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设立综合电气化及自动化二级学科自设博士点,2017年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现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方向包括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委
5、员会的主任和召集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发起(挂靠)单位、辽宁省电机学会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委会理事长单位、辽宁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专委会理事长单位、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中国东北区分会发起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能源互联网装备与技术分会理事单位、全球能源互联网会员单位。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并有许多国际合作课题。目前有教授14人(其中博导13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导1人),讲师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IEEE Fellow 1人,Thomson Reuters高被引科学家1人
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1人,省部级精品课教学团队负责人2人。近五年,电气工程学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仪表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和企业项目180余项,总计科研经费近90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00项,美国、欧洲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共15部。多次主持召开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10余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和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各类
7、国际发明金奖10余项。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1. 电机与电器主要研究电机与电器的基本理论,计算机分析与仿真,电机与电器的设计与制造、集成化技术、控制、运行、故障诊断、可靠性以及现代测试方法,机电动力系统及其控制,电弧、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新型、特种、智能化电机、电器及电磁装置。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发电控制,潮流分析,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特性分析、运行管理、控制保护,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电力电子装置、系统的仿真与实现,电力传动及其运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可靠性技术,
8、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与电力牵引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集成技术、电磁兼容、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技术等。4.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主要研究新型电磁能技术,新型发电与电能存储技术,新型电工材料与技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控制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网络理论及应用、生物电磁学技术、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等。5. 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主要研究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基础理论、运行机制、关键技术和交易平台等领域,具体方向包括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系统建模与分析,能量管理与优化调度,协同控制与优化,多能流潮流分析,能源路由器结构设计与控制,能源枢纽的设计规划与运行控制,能源交易技术等。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
9、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诚实守信,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 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电气工程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前沿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查阅外文文献进行专业外文的写作;2.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3. 要能在前人的基础
10、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4. 具备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等基本学术能力。5.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面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6. 恪守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8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授课单位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yx201802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考试1马克思主义学院yx201802002自
11、然辩证法概论181考试1yx201803001-5硕士外语642考试1外国语学院学科核心课yx201806001应用数理统计483考试1理学院四选二yx201806002数值分析483yx201806003最优化方法与理论483yx201806004矩阵分析322yx201811011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322考试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yx201811012电网络分析与综合322考试1yx201811013特种电机322考试1yx201811014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322考试1选修课公共选修课yx201803006学术英语321考查1、2外国语学院必选1门yx201803007国际会议交流
12、英语321考查1、2yx201803008跨文化交际321考查1、2yx201803009英语科技论文写作321考查1、2yx201803010公共英语演讲321考查1、2学科选修课yx201811021MATLAB电气工程建模与编程161考查1或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必选yx201811022DSP控制技术322考查1或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选修yx201811023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英语)322考查1或2yx201811024电力企业经济管理322考查1或2yx201811025电力系统运行及调度自动化322考查1或2yx201811026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优化控制322考查1或2yx
13、201811027虚拟仪器技术322考查1或2yx201811028现代全局优化方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322考查1或2yx201811029直流电源的软开关技术322考查1或2yx201811030分布式电网与多智能体技术322考查1或2yx201811031能源互联网的能量管理与经济调度322考查1或2yx201811032能源互联网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322考查1或2yx201811033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技术322考查1或2yx201811034专业写作(英语)322考查1或2yx201811035电力系统自动化322考查1或2补修课现代电力电子及变流技术32不计学分1或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
14、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方向必选必选2门工业企业供电321或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必选电机原理及拖动321或2电机与电器方向必选电磁场及其数值计算321或2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方向必选备注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相同,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备注2: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备注3:一外语种为非英语硕士生应选修其它课程来满足公共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五、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实践环节、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研究生须获得相应学分。各环节的基本要
15、求如下:1.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1学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包括科学道德、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内容,具体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该环节学分。2.实践环节(1学分)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实验、实践等相关技能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环节由导师负责考核,完成导师安排的实践环节且经考核合格的书面材料(导师签字)提交至学院。考核合格的硕士获得该环节学分。3.学术活动(1学分)硕士在学期间须参加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基本要求如下:(1)所有硕士生须参加学术讲座5次以上,学术讲座要求为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2)硕士生本人须在正规学术
16、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学术报告层次以导师认定为准。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六、学位论文工作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要求、学位论文撰写、论文预答辩、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报告是针对电气工程学科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专题,本学科硕士生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一定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报告。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中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要求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
17、。文献综述报告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文献综述报告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文献综述报告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所从事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文献综述报告一般字数一般在3000字左右;以评述为主,不可简单罗列文献原文;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
18、、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近3年内的文献。文献综述报告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进行考核,按百分制打分。(二)开题报告开题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题目、选题依据(含课题来源、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等。硕士论文选题应是针对电气工程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气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选题应尽量为实际课题,即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如无合适的实际课题,也可
19、选择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自选课题。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与研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可能的物质条件。硕士生开题报告会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须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论文选题须符合本学科领域的内涵要求;论文选题更改较大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三)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是研究生顺利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保障,主要对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论证和评审,重点检查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进度进行、存在的问题、下阶段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及其具体工作计划等。硕士生
20、中期检查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须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总结报告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四)成果要求鼓励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具备一定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认定的成果包括:1、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发表或录用(以录用通知和缴费证明为准)硕士专业相关领域SCI、EI检索期刊学术论文1篇以上; 2、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发表或录用(以录用通知和缴费证明为准)硕士专业相关领域SCI、EI检索国际会议论文2篇以上;3、硕士生以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第一发明人、研究生第二发明人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21、有专利证书或受理通知书;导师3年内所有申请专利通过率应至少达到50%,未达到的导师硕士无法参照受理专利标准,直到导师专利授权率达到50%才可恢复本项标准要求);4、研究生本人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或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者。(五)学位论文撰写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达到的学术水平,满足相应学位授予标准。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力求在理论上或实际
22、上对电力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意义。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论文撰写要求按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执行。(六)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由学院统一安排。论文预答辩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重点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论文规范性”、“论文的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论文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不能申请送审学位论文。(七)论文评审硕士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成果要求、论文预答
23、辩等环节考核合格,经学院审查通过后,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程序。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评审要求和评审结果处理的具体规定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等规定执行。(八)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2个月,答辩工作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硕士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发给硕士学位证书。学位授予按照东北大学授予
24、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七、培养环节考核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学校实施研究生培养环节考核与淘汰制度,根据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考核结果,决定研究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分流淘汰。具体考核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东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主要培养具备从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物理电子学等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能在该领域从事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科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
25、子材料与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微制造技术、功率电子等方面,是国内第一个以生物智能硬件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国内第一个开设FPGA课程的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8人,其中博导6人,多人留学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和韩国。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教学成果4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教材1部,出版了包括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荣获国家奖10余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千人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重大横向项目60多项,在智能光电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高温半导体器件及功率
26、电子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东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分为以下五个研究方向:1.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电路系统的设计理论、方法及其电路实现技术,包括:1)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涵盖芯片设计、VLSI的基本工艺、版图设计、器件模型、电路仿真、器件封装与测试等,重点涉及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系统芯片(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等。2)现代电子设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平台,以ASIC、SOC芯片为目标器件,利用EDA 软件工具,采用硬件描述语言,通过可编程器件FPGA加以实现,重点涉及DSP
27、技术和信息处理算法的硬件化、电路功能的实现以及系统集成等。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宽禁带半导体(特别是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主要是场效应管和二极管的温度特性、结构和掺杂对器件温度特性的影响以及变化规律、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对高温性能的优化、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数学建模及SPICE仿真、基于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高温电路设计和高温电子封装技术、基于新兴半导体材料的MEMS器件与工艺的研究。 3.物理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是物理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物理等物理前沿对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影响,包括量子通讯理论和实验研究、实时物理信息处理、强噪声背景
28、下的随机信号和瞬态物理信息的提取、非线性电子学、高速信号互连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以及辐照电子学。4. 信息光电子学信息光电子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信息光学、应用光学、电子技术及光电子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以促进电子科学与信息光学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当前智能系统控制和智能工业制造方面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信息光电子学主要以培养在信息光电子、光电工程、光电信号处理、人工视觉和智能信息管理等领域具备信息光电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29、技能的科学技术人员为目标,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诚实守信,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某研究方向上有较深入专门知识和技能,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外国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创新的科研意识、积极
30、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或相关科学领域的设计、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8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授课单位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yx201802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考试1马克思主义学院yx201802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考试1yx201803001-5硕士外语642考试1外国语学院备注1学科核心课yx201806002数值分析483考试1理学院yx201806005数学模型322yx20
31、1811051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322考试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yx201811052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322考试1yx201811053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工艺322考试1yx201811054现代智能信号处理系统设计322考试1yx201811055先进光纤传感技术322考试1选修课公共选修课yx201803006学术英语321考查1、2外国语学院必选1门yx201803007国际会议交流英语321考查1、2yx201803008跨文化交际321考查1、2yx201803009英语科技论文写作321考查1、2yx201803010公共英语演讲321考查1、2学科选修课yx20181106
32、1专业学术报告演讲322考查1或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必选yx201811062专业写作322考查1或2yx201811063集成电路验证与测试322考查1或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选修yx201811064非线性光纤光学322考查1或2yx201811065光波导技术322考查1或2yx201811066特种光纤与器件技术322考查1或2yx201811067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应用322考查1或2补修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EDA工程概论(方向1)402.51或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必选2门备注4Verilog语言及应用技术(方向1)4831或2光电子技术 (方向2,3)563.51或2微电子学(方向
33、2,3)4831或2备注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相同,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备注2: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备注3:一外语种为非英语硕士生应选修其它课程来满足公共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五、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实践环节、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研究生须获得相应学分。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如下:1.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1学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包括科学道德、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内容,具体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考核合
34、格者获得该环节学分。2.实践环节(1学分)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实验、实践等相关技能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环节由导师负责考核,完成导师安排的实践环节且经考核合格的书面材料(导师签字)提交至学院。考核合格的硕士获得该环节学分。3.学术活动(1学分)硕士在学期间须参加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基本要求如下:(1)所有硕士生须参加学术讲座5次以上,学术讲座要求为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2)硕士生本人须在正规学术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学术报告层次以导师认定为准。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六、学位论文工作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
35、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要求、学位论文撰写、论文预答辩、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以学科特点及研究需要为出发点,应系统地查阅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文献,要求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同。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报告应有综述的名称、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文字,格式参照学位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5000字。文献综述报告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进行考核,按百分制打分。文献综述在学位论文开
36、题过程中进行考核,按百分制打分。(二)开题报告开题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题目、选题依据(含课题来源、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等。硕士生开题报告会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须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论文选题须符合本学科领域的内涵要求;论文选题更改较大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三)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是研究生顺利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保障,主要对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论证和评审,重
37、点检查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进度进行、存在的问题、下阶段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及其具体工作计划等。中期检查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情况。硕士生中期检查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须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总结报告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四)成果要求鼓励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具备一定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认定的成果包括:1、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发表或录用(以录用通知和缴费证明为准)硕士专业相关领域SCI、EI检索期刊学术论文1篇以上
38、; 2、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发表或录用(以录用通知和缴费证明为准)硕士专业相关领域SCI、EI检索国际会议论文2篇以上;3、硕士生以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第一发明人、研究生第二发明人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有专利证书或受理通知书;导师3年内所有申请专利通过率应至少达到50%,未达到的导师硕士无法参照受理专利标准,直到导师专利授权率达到50%才可恢复本项标准要求);4、研究生本人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或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者。(五)学位论文撰写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反映研究生
39、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达到的学术水平,满足相应学位授予标准。论文撰写要求按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执行。(六)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由学院统一安排。论文预答辩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重点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论文规范性”、“论文的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论文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不能申请送审学位论文。(七)论文评审硕士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成果要求、论文预答辩等环节考核合格,经学院审查通过后,可申
40、请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程序。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评审要求和评审结果处理的具体规定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等规定执行。(八)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2个月,答辩工作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硕士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发给硕士学位证书。学位授予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七、培养环节考核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学校实施研究
41、生培养环节考核与淘汰制度,根据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考核结果,决定研究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分流淘汰。具体考核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在200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评为第一,2006 年和2012年评为第二。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立足工业应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学科高地,努力建成国家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努力建成服务工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科长期致力于在我国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针对钢铁、矿业、有色、石化、能源
42、、电力等典型流程工业,开展了生产全流程一体化控制,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高效云计算与智能系统,智能工业的过程监测、诊断与控制,智能感知与工控网络等领域的研究, 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的创新成果,形成了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我国流程工业的持续和强劲发展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学科逐渐形成了从重大工程实践中提炼原始科学问题,经过面向国际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研究,再以典型流程工业背景进行技术与应用研究,形成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独特的研究路径和富有成效的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学科独立培养了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对国
43、际学术界和我国流程工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科现拥有“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的2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一体化过程控制创新引智基地”和“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创新引智基地”, 以及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平台。队伍建设方面,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海外杰青2人,青年千人3人
44、,优青2人,IEEE Fellow 10人,IFACFellow 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 人。柴天佑院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多位学术带头人担任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国际顶级和著名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60人次。基础研究方面,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纵向课题200余项,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首席科学家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3 项,国家创新引智基地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45、大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4 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 863 计划12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其中,完成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被评为“特优”,2014年入选国家基金委20周年杰青优秀巡礼成果。2012年以来,发表 SCI 检索的国际期刊论文460篇,其中在综述控制理论研究成果的顶级期刊IFAC 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上发表论文1篇, 在国际控制领域IFAC会刊、IEEE汇刊,工业工程与运筹学领域顶级期刊OR、M&SOM、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IIETransactions、NRL等发表论文120余篇。编写教材 35 部,出版中文专著7部,英文专著4部。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论文获IFAC会刊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最佳论文奖(国内学者和单位首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Networks 最佳论文奖、工业工程领域顶级期刊IIE Transactions 的 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