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州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院 (系)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专 业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金小兰 学号1621320831 起迄日期2018年4月2日 2018年5月7日指导教师王春 职称 职称 填写日期: 2018年 5 月 6 日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摘 要由于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与不断加深的城市化进程,各个地区人口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同时,随着社会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民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伴随而产生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这一部分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我们称之为
2、“空巢老人”。现在“空巢老人”的养老是一个值得引起社会关注与解决的问题,这不单需要老人的子女与老人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本文根据对吴江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分别从“空巢老人”的概念、原因、类型、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留守老人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方案,使得他们在“空巢”的环境下,生活与精神上都得到帮助。关键词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空巢综合症Survey on living conditions of nesters in urban communitiesTaking Wujiang District of Suzhou as
3、an exampleAbstractWith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policy and cross-boundarysocial mobility intensifies, and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scontinuously, the elderly pension issues, especially the empty nest oldperson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Problem of e
4、mpty nest elderly is not a simple personal problem, already becameour country urgent social proposition, we need the attention of whole societyand at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Wujiang city empty nest old person theinvestigation of state of life, from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nomic statusphysical heal
5、th, mental heal th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to understand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and existing problems, summed up the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empty nest elderly, study the countermeasuremeasure, make them in the empty nes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life has torely on, the soul
6、sustenance.Key words Empty Nesters;Living status; Empty nest syndrome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一 绪论1二 文献综述2三 空巢老人的现状3(一) 空巢的类型3(二) 人群结构3(三) 经济状况4(四) 生理健康状况5(五) 心理健康状况5四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6(1)空巢综合征6(2)抑郁7(3)焦虑7(4)孤独7五 对策及建议8(一) 建立健全养老方式8(二) 完善社区老人医疗服务点8(三) 增加文体体娱乐项目9(四) 其它方面的服务9六 结论10七 参考文献10八 致谢11IV一 绪论上世纪7
7、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恰逢“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迅猛发展,众多农村的青年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务工,加剧了农村与城市人口结构的分布不均。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留守在乡下、农村的老人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时代新的群体“空巢老人”。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道路中不断深入的城市化进程与日趋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迫使年轻人大规模进入一线城市,中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并且由于中国人民寿命普遍提高进入“空巢”的时间越来越长的“空巢期”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据相关报告统计,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间,“空巢老人”占了一半。“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甚至有部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又由于缺
8、少子女的陪伴,和娱乐活动,精神生活也相对匮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惨剧。如何让“空巢老人”拥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如何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已然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1。“空巢老人”其实便是指那些60周岁及以上,因为子女有很长时间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离开家里老人去其他的城市经商、务工等等,还包括五保户等无子女赡养的老人2。“空巢老人”平时缺少照顾和陪伴,这不仅是他们在生活上的生理需求没有保证还包括心理上长时间无人安慰和关爱,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上常常会出现焦虑、烦躁、心烦、空虚、寂寞等症状(甚至有报告说有部分空巢老人在缺少老伴的陪护去嫖娼等恶性交
9、易),渐而又会导致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等生理现象。所以说心理上的需求往往比物质的需求更重要,也更难满足。老人长时间的郁闷惆怅,孤独、无人陪伴,从而导致老人们的情绪不稳,容易发脾气、脆弱而又敏感,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而发脾气或是自我责备,就像小孩子一样。更有甚者会流泪哭泣,认为一直没有好好照顾好子女,觉得对子女有所亏欠,将子女的长时间不陪伴归为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另外也有会出现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孩子们对自己不够孝顺,只有顾及自己的发展和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的情况,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圆满地解决。吴江区空巢老人中因为子女在外就业而空巢的占39.69%;子女婚后分开居住而空巢
10、的占35.88%,这两项合井占比为75.57%。不管是因为子女因为工作原因而离开老人还是因为孩子远嫁或者因为自己家庭的原因离开老人,总之多数老人空巢原因的主体都是子女。但如今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多数年轻人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又有在三四线城市中没有更好的工作,导致自己不得不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放弃自己家里的生活背井离乡去获得更多的薪资报酬来缓解自己的赡养老人和抚养自己孩子的重大压力。同时,由于中国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济巨大冲击,生长的时代背景与物质条件不同,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观念冲突,尤其在最近的几十年中,与老年人的保守相比年轻人的观念更加开放,这也使得年轻人更加
11、愿意搬出老宅,自己独自居住。二 文献综述本人通过收集大量的有关研究“空巢老人”社会现象的文献,在分析和总结有关材料之后,本人得出结论: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青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人口的分布不均、老年人口与青年人口脱节,造成“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在生理和心理的层面上均有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协作解决。在所借鉴的文献中,本人根据其论述方向与要点对文献进行了分类,“空巢老人”现象行成的原因、“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顿、“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下是对各文献的总结综述:1、空巢老人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 道客巴巴此期刊认为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空间的需求上升催
12、生了“空巢家庭”。2、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空巢老人”为例本文认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同时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基数庞大是导致“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原因。3、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_养老_养生之道网本文提出“空巢老人”由于常年缺失子女的陪伴会产生孤寂、空虚、郁闷、沮丧等消极情绪,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同时也是生理疾病的诱因。4、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本文认为解决“空巢老人”的需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个人、家庭、社区均要参与进来,在发挥老人自身的主动性的同时,家庭与社区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5、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本文提出了社会各领域
13、对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现象提出的具体解决意见,涉及领域主要是交通出行、社会福利、社区活动。三 空巢老人的现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能是江南水乡在平原地区,较为安逸,吴江区是整个中国老龄化程度偏高的地域之一,1982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5。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17.23万,占户籍人口数的21.56%,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今后每年还将以5000人左右的速度净增,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23万人之多。其中空巢老人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空巢的类型1、“外地”老人型老人一般都是跟随自己的子女从老家移居到子女生活的城镇,但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的生活起居却无暇顾及。2
14、、 与子女分居型这类老人一股独自居住或者与老伴相依为命,子女因工作等原因,常年出年在外4。3、丧偶独居型此类老人没有老伴,子女又不在身边。4、与晚辈关系紧张型此类老人或是因为与子女存在思想观念或是其他方面的冲突,经常与子女产生矛盾,吵架不断,严重的甚至拳脚相加,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是也需要引起关注。(二) 人群结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吴江区空巢老人的平均年龄为65.67岁,其中男性的比例为71.8%,女性所占比例为28.2%。表一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岁)55-5960-6465-6970-7475-7980-84合计人数(人)2683314104131比例1.53%51.90%2
15、5.19%10.69%7.63%3.05%1这些数据表明,这人群的婚姻基本状况是比较稳定的,约77.9%的老人是已婚且配偶仍然健在,只有大概3.1%的是离婚的。 (三) 经济状况吴江区空巢老人中大概51.6%有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22.4%的老人依靠个人的劳动来维持生计,依靠子女来供养的仅占11%,基本说明空巢老人的生活在物质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见图一)。在生活开支方面,主要是日常的生活支出,占到了生活开支的54.2%;另外,还有超过33%的支出被使用到了个人健康消费上,包括保健品,医药费等等,这也符合老年人正常消费情况。图一吴江区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经济上并不匮乏(70%左右的空巢老人年均收入超
16、过5000元),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大部分老年人还不足以担负起经常性的外出旅游或者其它体闲活动,其中少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比较拮据,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大多每人每个月才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四) 生理健康状况吴江区空巢老人过去一年中的身体健康状况中有53.4%身体健康偶尔会生病,只有不到10%的老人经常生病或长期卧床或住院,而超过88%的老人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生活(见图二)。图二但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17、,容易思病。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的话,则治愈比较困难,并且常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以及护理,既损害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需要很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五) 心理健康状况“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随之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老龄问题之一。我市的空巢老人生活面临的最大问题物质方面已经只占很少的比例,相反地精神方面占着很大的比例。大多数老人常用的休闲娱乐方式非常地单调,枯燥无味,主要地集中在读书看报看电视,特别是居住在城镇的空巢老人,更是缺乏有益的社区集体活动,这样会促使本来已经感到寂
18、寞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情况更加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见图三)图三四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空巢老人”比一般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加脆弱敏感,也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他们的子女成年后出于各种原因离开他们身边,或是求学,或是工作,或是其他的不可抗力。留守在家的父母由于突然与自己最亲近的、亲手养大的孩子分离两地,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波动于负面情绪,如果同时这些情绪又难以排解,就会产生心理上问题7,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空巢综合征“空巢”是的意义是老人将自己的子女养育成人以后,但是自己的子女因为工作,梦想,自己新的家庭等原因离开父母,留下老人独守老家。特别是老人中的那么一部分的单亲家庭,欧美国家把它称之为
19、“空巢”。这些年中国研究中老年的专家把这种家庭理解为:一、单亲家庭的老年人,就是老人,老伴因为离异或离世,目前家中只有一位老人,这种是尤为需要关注的。二、是老年夫妇的二人家庭。这中空巢老人还相对较好,至少生活中还有个相互的依靠。这两类的家庭老人可能是没有子女和小辈的陪伴,又或者因为子女长时间不相聚。空巢综合症所指的在上述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在长时间无人陪护,缺少与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的情况下,会进一步产生的孤独感、分离感,伴随有寂寞空虚、多愁善感、情绪波动等症状,而这样的情况在与子女分离的老年人群中发生的概率较高。老年人空巢综合症是属于空巢综合症的一种,顾名思义,其对象是“空巢老人”,其主要原因
20、为缺少陪伴以及缺爱所引起的精神空虚,而伴随着精神上的缺爱,往往会带来生理上的病痛,如:身体状况下降、易发病等,更有甚者会引起老年痴呆症。(2)抑郁抑郁性情感障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引起抑郁的原因很多,工作压力大、情感经历不顺、突如其来的挫折等都会导致抑郁,而每个人的抑郁程度与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不同,对于老年人来说,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年轻人较弱,所以抑郁症状在老年人群体中存在的就更为普遍。“空巢老人”因为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同时得不到照顾的问题又得不到解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据统计,国内15.3%社区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3)焦虑焦虑紧张不安而引起心情急躁慌乱的一种负面情
21、绪,据据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的焦虑患病率很高,大约27.5%的空巢老人都存在焦虑症状,高于抑郁的患病率。同时“空巢老人”往往是焦虑与抑郁同时患病,两者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患有两者之一就会大大加大患上另一种病的概率。若是同时患有两病,其对老年人的危害也会更大。(4)孤独经过相关调查我们发现,“空巢老人”在精神上感觉到空虚寂寞的要占到77%,而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偷快的老人仅仅占23%。我们从这一数据中不难发现老人空巢的的寂寞感很多是来自身边子女的离开而因为时代的原因又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提供他们去开心或消磨时间。而我们又发现很多老人寂寞的原因是因为情感导致的,所以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部
22、分空巢老人竟然有嫖娼的案例,这极大的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总之,焦虑和抑郁是“空巢老人”最常见的情绪障碍疾病。此外,也容易出现敌视和愤怒这两种心理反应,其他像悲观、绝望、依赖无力等负性心理也比较常见。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亲情与精神陪伴方面的缺失,虽然负面情绪的产生与每个个体的人格基础有关,但情绪的诱因和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孤独与心理上的缺爱12。就“空巢老人”而言,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空巢家庭”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造成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人口的快速流动,我国家庭结构的类型是以“小农家庭”为基础而形成的小型家庭,
23、“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出生率降低与人口老龄化13。安享晚年和与儿女共度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而这个愿望落空导致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生理健康水平严重跳水。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空巢岩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子女不在身边是老人孤独的直接原因,而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五 对策及建议(一) 建立健全养老方式据调查,吴江区空巢老人的理想养老方式:有84%的老人选择通过家政服务自居家、和子女同住由子女供养和社区养老这三项。选择自费养老机构和公立养老机构的人仅占总数的16%。这表明,未来一段时间,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这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养老制度,完善
24、养老机构的建设以及对老人的一些顾虑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其主要工作重心包括:一是街道、社区提供长期性和临时性养老(托老)场所如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日托站、老人食堂等;二是成立老人家庭服务,上门帮助料理生活定期定时专人负责;三是资助老年人活动辅助器材,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四是进行适当的康复医疗知识教育和咨询,使家人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需求14;五是在社会服务业中增设老年人生活服务点,如老人商店、专柜等,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方便。比如菀坪社区,就有这样一群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疾病缠身,有的无亲无友,有的经济困难,一日三餐更是成了难题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就餐难的问题,横
25、扇镇政府、民政部门发放兔费就餐券,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到社区领取就餐券,凭就餐券可在社区指定餐厅内免费享受中餐和晚餐,遇到刮风下雨或腿脚不便时,餐厅还可提供兔费送餐上门。目前,横扇镇菀坪社区已为七位空巢老人发放了免费就餐券,进一步解决了空巢老人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提高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让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再空巢,让黄昏的夕阳更加美,这些措施非常值得我们别的乡镇借鉴。(二) 完善社区老人医疗服务点在社区内建立老人医疗服务点,使老人能定期享受到兔费的健康体检,及时发现一些身体健康方面的隐患,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能够就近得到医疗服务,各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病门诊,对凭高龄证、老年证就医
26、的,实行挂号、诊疗、划价、收款、配药、住院六项优先服务。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医院凭高龄证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提供担架、推车等服务对图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出诊服务15;有条件的可设立家庭病床,提的疗服务。对本市户籍的老人提供免费的社会福利如:对符合要求的老人定期进行免费常规体检,社区定期为符合要求的老人发放劳保用品,街道定期组织党员关爱老年人活动等。(三) 增加文体体娱乐项目(1)办各类老年学校、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再学习、娱乐提供场所与条件,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15。(2)为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如设立老干部活动室,老党员社区委员会,让老一辈人继
27、续发光发热,在自己的圈子中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举办老年人文体活动,举办老年人艺术交流节等。如建立老年人活动室、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书画社、旅游服务部、戏社等16。市区70岁的程天柱老人就是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一个星期有三天泡在老年学,学摄影才两年,单反相机他已经玩得很溜了。老程与另一名学员发起成立了摄影兴趣小组,除了正常的上课学习,他们10多人经常自发组织出去采风,同里、西感乌镇等都是他们爱去的地方。对于摄影,大家都乐此不疲,两年来拍了多少照片也记不清了。有时早上4点多打的出去拍日出,晚上爬上高楼拍江城夜景,摄影让老觉得自己还和小伙子一样充满激情。此外,全市大部分社区和村都
28、成立了形式不的老人社团组织,如舞蹈队、歌咏队、书画社等,以社团来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四) 其它方面的服务如开办老年婚姻介绍所,帮助老年人再婚和重建家庭,并在乘车、旅游等方面提供优先照顾老人服务。如游览方面的优待:1、 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可以凭借高龄证或是身份证免票进入景点游玩,6570周岁的老人可以凭借高龄证或是身份证半票进入景点游玩。2、 公园、学校的健身设施对持相关证件的老人实行免费开放,并可以延长开放时间。3、 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可以凭借高龄证或是身份证免费进入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娱场所,6570周岁的老人可以凭借高龄证或是身份证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娱场所收取一半费用。4、 凡是年龄
29、满70周岁的老年人,凭高龄证半费观看市文广系统所属以及民营的各剧场影剧院、录像厅的影剧和录像17。交通方面的优待:1、为符合规定的老人免费购买乘车保险。2、 公交系统对符合规定的持证老人采取免票或者半票。3、 为老年人增设上下车船的专用通道与专用座位,车船上提倡敬老让座。六 结论总而言之,“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不是靠社会上某一单位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我们要建立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生理需求为基础,加之社区服务与其他养老机构的志愿者协助,政府提供相应的补充资金与保障服务为支撑,形成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不仅从生活与生理上,更要从心理精神上关爱老人,真正让那些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
30、靠。七 参考文献1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对策_百度文库3空巢老人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 道客巴巴4近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集锦1(2010年) - 其他考试资料- 道客巴巴581岁老党员常年帮扶孤寡老人社区暖心事不断折射城市文明6全国主要城市人口老龄化排名,华东老龄化程度最高_第1页._西祠胡同7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空巢老人”为例出处: 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2年8空巢综合征_手机互动百科9什么是空巢老人_养老_养生之道网10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_养老_养生之道网11采访老人的采访稿.doc-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
31、C2C交易模式-.12城市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_图文_百度文库13贵阳市空巢老人生活事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4老年服务_手机互动百科15苏州办理老年证有什么优待-苏州本地宝16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出处: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1年17常熟市常运公共交通公司八 致谢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老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王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我的班主任,谢谢他在这二年半中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他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二年半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