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9.朴素而天下莫与争之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559.朴素而天下莫与争之美.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自然美拯救现代艺术摘要 本篇将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然审美观出发,试图分析中国文论家的审美自然观,并对西方美学中的自然美主要观点加以比较,最后提出自然美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育价值,或许能给当代艺术创作的困境指引出路。关键词:自然美;中西美学;艺术;困境;当代意义一、 中国美学中的自然美较之其他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觉自然美并形成日臻成熟的自然审美理论。中国美学注重美真统一,而且历代哲学家都对“自然”有独特、精辟的人见解。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然美”总体上有三种形态:一是精神上的“自然而然”,即“道”;二是客观物象之真;三是情感之真。 关于“自然美”三种形态的总结,是参
2、考中国古典美学史第二版(上卷),陈望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第35页,2007年10月第1版。关于“自然”首推道家,老子中多有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希言自然。” 老子二十三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二十一章。老子中的“自然”,并非指的是自然界的物质,而是指事物本真的存在方式和本然的运动规律,不由人为意志所干涉。道家美学所认为这种“自然”即美,美在自然即美在本真。后来,庄子充分阐述老子的美学观。庄子外篇天道:“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
3、与之争美。”庄子认为美是“朴素”或“真”,成玄英疏:“夫淳朴素质,无为虚静者,实万物之根本也。”庄子中谈美之处俯拾皆是,知北游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推崇自然美,主真,他认为:“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 庄子渔父。“自然”或“真”不仅见之于天地万物,又见之于人情。他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渔父。庄子之“真”的美学观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评论家刘勰有:“
4、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尔。” 文心雕龙原道。唐代诗僧皎然评诗,以“至丽而自然” 皎然:诗式卷一。作为诗之“六至”之一,后又有司空图将“自然”作为诗的二十四品之一。宋代诗词大家苏轼称其行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元代诗歌评论家陆辅之有:“词不用雕刻,刻则伤气,务在自然。”明朝谢榛更推崇自然美,“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逼真也。”“自然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地位不言自明,我以为主要有二:其一,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永恒命题
5、。“自然”是构筑天与人关系重要的桥梁,它不仅指向浩瀚无边的宇宙精神,也指向现实中的,而文艺创作是呈现天人关系的载体。王夫之说:“天地之生,莫贵于人矣;人之生也,莫贵于神矣。神者何也?天地之所致美者也。百物之精,文章之色,休嘉之气,两间之美也。涵美以生,天地之美藏焉。天致美于百物而为精,致美于人而为神,一而已矣。” 王夫之:诗广传卷五商颂三。王夫之此论自然美和人之美,并将二者统一为天之美,是中国历代文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在美学上的反映,其中,“文章之色”乃是“两间之美”,这一认识比前人更深刻。其二,人的主体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中国古典美学注重审美主体感受、理解的真切,这是中国文艺创作的基本
6、立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又谓“自然”为“真”或者“心”,将“自然”之“真”归咎于“心”,即人的主体性。强调自然,即是在艺术创作中重视真,要求写真“文”,抒真“情”。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了著名的美学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有“自然”、“道”两个方面的含义。“心源”指的便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心”起主导作用,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明朝心学风潮兴起,将人的主体性提到了前所未有地地位。李贽提出“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 李贽:童心说。公安派有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宏道:叙小修诗。综上所论,中国古典美学重视“真”,强调美与真的统一,以“真”
7、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和要求,是因为“真”对艺术创作和审美有不可预估的价值。故李白有“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一说,苏轼也提到:“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此处之“平淡”即是老庄诸人之谓“朴”,也就是自然、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二、 西方美学中的自然美与中国美学不同,西方美学一开始对美的认识是从其本质开始的。柏拉图提出“美是理念”,从而建立了西方最早的本体论美学。他在斐多篇中说:“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者为它所分有,不管它是怎样出现的或者是怎样被分有的。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由于美本身。”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8、980年版,第177页。对美本身的特性,在会饮篇中描述道:“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72-273页。“美是理念”一说是建立在柏拉图对存在或者本体的看法之上的,带有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的性质和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要知道,柏拉图对现实生活持鄙夷的态度,他否认现实生活中的美,继而否定人对于美的感知和认识。在西方美学中,黑格尔是首次将自然美加以系统
9、论述的哲学家。他认为“自然美”是:“我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观性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的统一的,形式就直接生活才材料里,作为材料的真正本质和赋予形状的力量。这番话就可以作为现阶段的美的一般定义。”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68页。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相并行,自然是理念发展的较为低级的阶段,“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由于自然不完善、不充分,其显现出来的自然美也是有缺陷的美,有其局限性。当然,黑格尔并不否认自然美或现实美的存在,而是认为其只是美的不完善之形态,不是真正的美。正因为自然美的缺陷,艺术美的产
10、生才有其必要性,“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页。因此,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当然,这是后话了。从此可观中西美学中“自然观”之不同,我以为主要有两点:其一,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中国古典美学所论之“自然”是美的本源,如刘勰的“自然之道”、石涛之论“一画”和王夫之的“天地之美”说;西方美学在本体论上有主客观之分,但即便是有“美是生活”等唯物主义美学的闪现,总体上还是轻视自然或者现实生活的美的。其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中国古典美学将“自然”、“真”作为最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境界,西方美学则视其为不完整,或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在西方美学中,艺术和自
11、然是截然对立的,“艺术是对自然加以清洗的结果”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第264页。,艺术的内容是“从自然攫夺来得”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9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美和自然却是融合而一的。三、 自然美何以拯救艺术首先,当代艺术的困境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自然美。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批判了当代艺术创作家忽视自然美的观点。他指出,“自从将自己的美学著作命名为艺术哲学的谢林开始,美学的兴趣点集中于艺术作品,而自然美的概念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仍包含着最敏锐的洞见,但是现在却很少成为理论关注的主题。其中的原因并不像黑格尔所宣称的那样,
12、它在一个更高的领域中被扬弃了,而仅仅是自然美的概念被抑制了。自然美的概念将触动一个伤口”。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61-62页。这个伤口是什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为地、刻意的工艺品的涌现,是当代工艺艺术的滥觞导致的。当代艺术创作遇到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处理主体性和客体性的关系。人类排除了非人类之外的因素,而且艺术创作发展遇到瓶颈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代美学排斥自然美,从而无限拔高人的主体性。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批判了人类的主体性,他认为“主体性的第一性是达尔文生存斗争的一种精神化的继续。为了人的目的而压制自然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关系,控制自然的理性及其原则的至上
13、性是一种幻想”。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178页。阿多诺的美学作品中笼罩着一种深沉、强烈的危机意识,处处渗透着对当代艺术命运甚至是人类命运的关怀。他强调的是客体的重要性,当今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范畴应该扩大和深化,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而是更多地延伸至自然与人的关系。我认同他的说法,即主体与客体应当构成一种张力关系,“即使就认识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应该处于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人们及其对立物之间的相安无事状态。相安无事是彼此不存在支配关系的但又存在各自介入的区别状态”。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其次
14、,自然美何以拯救艺术?这也是本篇初衷之所在。其一,由自然美和艺术并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决定。艺术与自然始终具有同行的可能性,自然美并不与现代主义艺术对立,而是和人工美学对立,杜夫海纳明确强调:“真正的对立在于自然物和人工物之间,丝毫不在于自然与艺术之间。因为,任何审美对象从某一方面看就是自然;同样,自然也可以变成审美对象。不管自然人化与否,只要它是具有表现力的又是自然的时候,它就成为审美对象。而且,只有当它是自然的,它才是具有充分表现力的。”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85年版,第44页。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美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有亲缘关系,这在现代美学中并不是一个孤立
15、的事件。我认为,真正的美学应该是自然美学,因此我不同意西方古典美学对自然美的遮蔽,而西方所宣称的理性主义则是一块不经拷问的“遮羞布”,刻意压制了客体的存在,而真正的自然与自然美应该为主体性所吸收和同化。自然美是对抗现代文化中彻底理性精神而存在,艺术的救赎与表达永远依赖自然客体的存在。其二,由自然美的美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决定,这也是对自然唱赞歌的原因之一,这一点确是中西方自然美学家都倡导的。庄子有“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的情怀,有“且夫乘物以游心,拖不得已氧中,至矣”的境界。席勒主张审美、人和自由的统一,认为“只有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是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16、。” 席勒:美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0页。宗白华也说“如果你在自己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宗白华:美学散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四、 结语“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的难题” 李泽厚: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这里说的是人们研究自然美,很容易陷入传统的美学问题的泥淖之中。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有关自然美的问题,不再是讨论自然美的概念或范畴,而是更多的从自然客体和人艺术的角度来讨论,如此,“自然美”这一永恒的命题,在当下就成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超越性的生存性和发展性的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对自然美的重视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对当代艺术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方向性作用。自然美论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真实和自由追求。对自然的爱就是对真、善、美的爱,这让人类将趋近更加真实、更加美好的彼岸世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