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本《夜雨寄北》中诗歌翻译的意境体现 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译本《夜雨寄北》中诗歌翻译的意境体现 修改.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英译本夜雨寄北中诗歌翻译的意境体现【摘要】在我国的唐诗发展史上,李商隐诗歌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其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比较特殊,在引用典故的时候含义比较丰富深刻,所以在解读的时候经常会比较困难。夜雨寄北是李商隐最为经典的诗歌之一,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许多人都很难读懂其中的真义。将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其实是用另一种语言重构诗歌的意象,所以,翻译过程中应特别重视译者的主体地位。【关键词】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歌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伤感诗人,45年的人生却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歌瑰宝,现存世约有600余首,李商隐诗歌主要分为咏史类,咏物抒怀类,交友应酬类和夫妻情感类等,这几类中,当属夫妻情感类的诗歌最
2、具特色,不仅辞藻清丽、意蕴深刻,而且独具鲜明的艺术特色,被后人广为传颂。赏析夜雨寄北,可以得窥其情感诗“措辞婉而寄托深”之风貌。这首诗是诗人远在异乡寄居时写给爱妻的情感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而被传颂至今。这首爱情诗所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刻骨柔情,让人不禁想到想到他的另一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在夜雨寄北中借景抒情,将无数的柔情融合在细腻而朴素的词语中,情景交融,让人回味无穷,意味深长。一、 夜雨寄北赏析 诗人在第一句用夫妻问答的形式开篇:“君问归期未有期”,称妻为“君”,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夫妻相互挂念的款款深情的画面,视角独特而鲜明,这句话的意思是:妻子你一直问我什么时候
3、可以回去,但是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从审美的角度赏析,这句诗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画中有诗,情在画中,情与景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交融,定位了整首诗的意境。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换位思考,表面是写妻子盼望夫君回家的急切心理,其实表现的是诗人自己的相思。这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与杜甫的月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杜甫在这首诗中就是站在妻子的角度,表秒描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问君归期未有期”用简单的问答形式传达了思念爱琴的深情厚意,每一个字中都流露出思念之情,不仅形象动人,而且深情、婉约。第二句“巴山夜涨秋池”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是诗人当时眼前所看到的景象以
4、及自己的现实处境。诗人对特定的环境做了一个描绘,语言简单而凝练。短短七个字,诗人为大家展现出一个秋雨绵绵的巴山景象,将异乡的景象和漂泊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绵绵巴山,不可断绝,冰凉的秋夜,大雨淋淋,不仅有天上之雨,还有池中之水。读这句诗,人们仿佛穿过了诗人描绘的景物,置身于一个这样的气氛中:茫茫秋夜,寒意袭人,绵绵巴山,到处都是一片雨幕,地上的池水很快涨满,溢了出来,诗人身处异乡,周围是险峻而绵延的巴山,风狂雨急,孤独与寂寥缠绕在诗人的心头,此景此情,是何等的凄凉与孤寂。秋雨绵绵,使人如愁丝缠绕,空虚而焦虑,池水盈盈,又使人情意满溢,无法自控,诗人的内心在愁绪满怀的同时也情意绵绵,汹涌激荡。在
5、巴山秋夜,阴雨绵绵,诗人触景生情,通过自然景观展开联想,在描绘客观事物和处境的同时表达出夫妻的恩爱。“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先用细腻的笔法给人们展现出一个充满温馨与恩爱的和谐家庭生活,“共”字无限传神地表达出夫妻之间的恩爱与亲昵,然后用“何当”将这个美好的期望推向了遥不可及的境地。诗人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想象,是自己美好的愿望,何时能实现呢?这里与首句遥相呼应,“未有期”已经给出答案,理想多么美好,而现实又是如此残酷与无奈。整句诗没有一个“情”字,却洋溢着无限情意。二、 夜雨寄北英译本中的诗歌意境1、 诗歌的意象与文化 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的决定性因素,而每个民族不同
6、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在语言运用方面。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文学作品是一种最常见而且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因其语言的书面特征,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蕴更为丰富,所以,译者在对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文字表面的内容,更要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次蕴含。这样才能译出原作品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的翻译研究工作要放在更为逛过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因为翻译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更广。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不仅仅是文化作品在不同语言间的转述,而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今天,这种文化传播的意义越来越得到重视。文化是诗歌意象的基础,诗歌意象更是文化的体现,他来源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
7、。例如,水这个意象,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多与愁丝相关联,表达出命运多舛,人生苦短的无奈与感伤情怀。就像李白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就是这个意义,在下局就直接点出了其核心的思想情感:“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里的水,是以“雨”的形式出现的。还有一个意象“秋天”也是离愁或者是思念的情感表现,这个更多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两个重大节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描写的就是重阳节,而“月是故乡明”则是中秋时节。在Herbert A. Giles的译本中就没有译出秋天的含义,自然也就无法表达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民族特色。而散宜生的译本中“In this night of rain pools al
8、ong Ba Ri夜雨寄北ge o erflow.”也没有译出“秋天”的意思。虽然他可能是为了最求音律上的完美而故意没有译出,但是从翻译的文化传播角度去分析,这两者都不尽完美。但是,中外的许多读者对他们的翻译都比较认可,认为他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不可磨灭,所以,整体上讲他们的译文还是相对成功的。而且,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比较含蓄,而西方人比较直接。就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用“巴山夜涨秋池”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就非常的含蓄,而这种含蓄是西方那些直接和大胆的读者所难以理解的。2、 不同译本意象还原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我过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将自己多年的
9、翻译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出一套独有的翻译学理论。在许教授的理论中有“三美原则”,即诗歌翻译时要注重意美、形美、音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形美最次。翻译时,首先要做到意美,然后再尽量实现音美和形美,最终达到三美齐备的最高境界。在这首诗首句翻译时,首先用“when”对应原文的“期”,然后用“but”来导出后面的“未有期”,这是许教授意译法的典型体现,虽然是直叙原话,但是并没有失去原文中应有的意味,那种离愁别绪,忧伤无奈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二句将原文中的巴山意译作“western hills”是指川东一带的山脉。而用“pools in western hills”来翻译“秋池”就有点颇
10、偏了,因为这里译作是巴山的水池,而失去的“秋”的意味。好在后面用“autumn rain oerflow”来译“夜雨”,联想起来解读,还是能体会到原诗中那种秋雨萧瑟,池水满溢的意象。而原文中的“巴山夜雨”译作“en夜雨寄北less,夜雨寄北reary night of rain”倒是非常贴切,将原诗的意象身韵表现得非常完美,读者在解读时能体会到诗人那种身在异乡,秋雨萧瑟的夜里,对爱妻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译文完整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满怀的“愁绪”和“忧郁”,让人读来仿佛历历在目。译者在翻译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时都遵循了许教授“三美原则”中的“意美”,很好地还原了原诗的意境。然而,美中不足,译文没
11、有将原诗的“夜”翻译出来,有失原诗意境。第三句,用“can”带出了“trim the wicks”,虽然在原诗中没有相应的意象,但是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整体意境也有很大的提升。译文以“trim the wicks”表现原诗中的“共剪烛”,将此刻的愁苦及未来的憧憬都完整地表现出来。译文中用“again”和“rain”分别做三四句的结尾词,充分体现了“音美”的原则;从整体上看,译文分为四行,每行都是12个音节,然后遵循AABB的形式押韵,这充分体现了“形美”原则。许教授按照他的三美原则,意译全诗,运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及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来翻译此诗,完整地表达了原诗的意境,是夜雨寄北英译本
12、的典范。我们再来分析著名翻译家孙大雨先生的译本。孙大雨先生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期多翻译唐诗和楚辞。孙先生曾在美国留学,后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翻译了很多作品。孙大雨先生的翻译理论是:翻译诗歌和文学作品,译者不仅要完全解读原诗的意境,而且要对目标语的文化以及文字都有很高造诣,唯有如此才能将原文的风貌和精神翻译出来,翻译过程相当于一次完整的在创作。孙先生在翻译时以诗译诗,用词非常精美,然后不同于原诗的简洁明朗,孙译本的风格比较沉郁。首句中,孙先生用“home-coming”表现归心似箭,然后又用“not sure”展现出诗人想回去又不能的无奈。孙先生在用词方面非常严谨,在翻译第二句时,用“no
13、t sure”对应“夜雨”,用“autumn pools”对应“秋池”,非常工整,而且充分表现出了原诗中那种惆怅孤独的情感,实现了中英文化的完美转换。受性格和经历的影响,孙先生在译文的情感表达上也是严谨的。用“Ba mounts”来翻译“巴山”会有损原诗的意象,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应译作“bashan mountains”或者是“bashan mounts”。在翻译第三句的时候,没有直译“何当”和“共”两词,而是用了“west win夜雨寄北ow”与“clipping the can夜雨寄北le wick”这也对原诗中所要表达的意象有很大的遗失,译文没有表达出原诗想要表达的对将来的重逢的一种强烈
14、向往和憧憬,不仅在整体上显得平淡,而且没有完整表达原诗的意境,翻译地不是很到位。末句用“mute 夜雨寄北elight”来结尾,词语表现得过于含蓄内敛,没有完全传神地表达出“巴山夜雨”的意象和场景,也没有表达出诗人那种孤寂、期盼、焦虑以及矛盾的心理。然而,孙大雨先生在翻译时多运用古英语单词来体现原诗的节奏与形式美,体现了他独特的翻译风格。结论 赏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中,译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原诗中的意象进行操作。既不能失去原文的内涵和精神,还要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蕴。因此,在古诗歌的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作用非常明显,只有经验丰富,语言功底扎实的译者才能译出精美的作品,才能将我国的文化瑰宝传播到世界。参考文献:1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320.2徐守勤,徐守平.浪漫中华古诗英译赏析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孙大雨.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李莎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J. 文学理论研究,2006 (1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