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 (3).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3336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 (3).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摘要:设计造价低廉、融雪效果优良的超薄盐化物自融雪罩面材料,已成为降低因路面湿滑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实验用原材料性能的测试,研究分析了高粘改性沥青胶浆的动态流变特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布氏粘度计,在最佳的粉胶比下,分析了盐化物替代矿粉的比例对沥青胶浆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沥青罩面材料融雪性能的研究,验证了混合料的实用性,为今后的道路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关键词:自融雪;改性沥青;粉胶比;胶浆0引言目前,国内外的道路除冰雪技术主要有人工除雪法、热力融雪技术以及融雪剂除雪法等1,而普通融雪剂对道路具有强烈的腐蚀效果,严重影响着车辆的出行安全

2、2。盐化物自融雪路面的出现为解决道路除雪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的融雪技术相比,盐化物自融雪路面在持续性融雪化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3-4。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洪伟5等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融雪透水性优良的水泥路面,通过将路面排水技术与融冰技术相结合,使其排水系数达到了0.1cm/s,空隙率达到了20%以上;李娜6等对沥青混合料融雪性能以及路用性能在IceBane存在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对SMA-13沥青路面融雪数据的分析,发现SMA-13的融雪效果优于AC-13混合料,盐化物掺量更高。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研究了粉胶比对其高温流变特性的影响,得到了

3、最佳的粉胶比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得到了盐化物的最大替代量,最后通过对混合料融雪性能的探究,得到了影响融雪性能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路面工程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1 实验原料及沥青胶浆的制备1.1实验用原材料选用日本大有株氏会社生产的TPS高粘改性沥青,TPS含量为15%,基质沥青为AS70#,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1 基质沥青及高粘改性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所示。表 1 基质沥青及高粘改性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沥青种类实验项目单位实测值AS70#基质沥青软化点55闪点295针入度(20,100g,5s)mm63.4延度(6cm/min,5)cm180TFOT后质量变化%0.31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95.6TF

4、OT后残留延度cm36.2TPS高粘改性沥青弹性恢复%99.2韧性N.m15.3软化点88.4延度(6cm/min,5)cm42.3TFOT后质量变化%0.06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75.3TFOT后残留延度cm22.8矿粉选择磨细的石灰石粉,粗细集料均为咸阳玄武岩,最大粒径为5.21mm,如表 2 石料相关技术指标所示。表 2石料相关技术指标石料名称相关性指标单位实验数据理论要求集料坚固性%13.525压碎值%0.863吸水性%810吸水率%56软石含量%7.115针片状颗粒含量%12.6825洛杉矶磨耗损失%0.481矿粉视密度g/cm33.212粒度范围0.5mmmm120100-15

5、0粒度范围0.25mmmm6550-100粒度范围0.055mmmm5950-80盐化物的主要成分包含CaO、NaCl以及SiO2等,其中主要成分为NaCl,总量约为60%,融雪抑冰时氯盐逐步释放,主要被吸附于岩溶类多孔材料中。用盐化物替代部分矿粉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测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3 盐化物主要技术指标所示。表 3 盐化物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单位实验结果技术要求外观-2.2632.0-2.5视密度g/cm3乳白色粉末无结团含水量%0.51.0PH-8.57-9盐分含量%58701.2沥青胶浆的制备采用人工的方法制备沥青胶浆,首先将盐化物和矿粉过0.065mm筛,然后将筛底部的物质放入

6、120烘箱中烘干,称重并保温2h。将沥青加热至180,将矿粉和盐化物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入到沥青中,搅拌均匀。 2 高粘沥青胶浆特性研究2.1高粘沥青胶浆温度响应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高粘沥青胶浆的粉胶比(沥青和矿粉的比例)进行实验研究,选定粉胶比为分别0.5、1.0、1.5以及2.0。对相位角、复数模量G*以及车辙因子G*/sin等指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进行详细研究,实验条件设计为:荷载频率15rad/s,温度范围50-100。 a 随温度变化 b G*随温度变化 c G*/sin随温度变化图 1 温度响应实验结果图 1为温度响应实验结果,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相位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车辙

7、因子G*/sin以及复数模量G*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温度升高时,沥青软化,沥青胶浆由弹性向粘性转变,粘结能力减弱2.2 粉胶比对粘度的影响对不同粉胶比的沥青胶浆进行布氏粘度试验,在实验温度分别为150、160以及170下,分析比较粉胶比对粘度的影响情况,得到如表 4 粘度随粉胶比的变化所示。表 4 粘度随粉胶比的变化粉胶比/%150160170粘度/Pas增长/Pas粘度/Pas增长/Pas粘度/Pas增长/Pas02.03-0.85-0.35-0.56.583.562.592.011.791.201.09.012.054.380.541.590.051.513.254.803.760.

8、331.590.212.017.6518.035.620.592.350.41由表中数据可得,矿粉的加入增大了沥青胶浆的粘度,且增长的幅度也有显著的提升。增大粉胶比,一方面促进了沥青的物理作用,另一方面矿粉颗粒的存在,阻碍了改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粘度增大。2.3 盐化物替代量对针入度和延度的影响图 2 为盐化物替代量对针入度及延度的影响,由图可知,沥青胶浆的延度与针入度都随着盐化物替代量的增大而减小,当盐化物掺杂大于70%时,增加替代比例会使得针入度大幅降低。当而替代比例超过55%时,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大,5延度急剧降低,受盐化物替代量的影响较大。 a 针入度 b 延度图 2 盐化物替代

9、量对针入度及延度的影响3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胶浆融雪特性3.1沥青胶浆融冰能力测试将盐化物替代物按掺入量多少分为六种情况,每种情况掺入量相差20%,依次为0%、20%、40%、60%、80%以及100%的比例,用玻璃棒将加热至180的胶浆搅拌均匀,随后取一部分沥青胶浆浇筑在直径为10cm的培养皿中,并在其表面洒自来水,放置到-10低温环境中冷冻,室温下用电子天平测量融冰量,实验分为两个融冰周期。如图 3 两个周期融冰量结果所示。 a 第一周期融冰量 b 第二周期融冰量图 3 两周期融冰量结果由图可知,随着融冰时间的增长,两周期的融冰量都逐渐增多,随着溶析时间延长,加盐化物胶浆与未加盐化物胶浆融冰量

10、的差值逐渐增大,相同溶析时间下,第一个周期的融冰量大于第二个周期,第二个周期各替代量下融冰量的差距明显缩小。随着盐化物替代量的增多,未加盐化物的试件冰层和胶浆表面粘结紧密,而添加盐化物的试件,冰层和胶浆表面分离越严重,说明有效成分遇水分解,降低了与胶浆表面接触部分水的冰点。3.2沥青胶浆融雪特性的电导率表征利用玻璃棒将加热至180不同掺入量比例的沥青胶浆搅拌均匀,随后取出少量沥青胶浆浇筑在培养皿中,使其降至室温后放入1000ml量筒中,并添加500ml自来水,室温下测其电导率,得到如图 4 沥青胶浆电导率实验结果所示。图 4 沥青胶浆电导率实验结果由图可知,添加盐化物的试件,电导率会随着溶析时

11、间的增长而变大,当溶析时间为60min,盐化物替代量为20%以及60%试件的电导率分别为掺入量0%的1.66倍和1.75倍,说明随着时间的增长,盐化物替代量越大,电导率越大,水中的有效成分越多,对冰雪的融化效果越好。4 结论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对超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罩面材料的组成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盐化物的加入,降低了沥青高粘胶浆的针入度和延度,当替代量超过50%的时候,5延度的降低幅度最大,盐化物替代量越大,沥青胶浆粘度就越大。当实验温度相同时,G*、G*/sin以及sin等都随着粉胶比的增大而增大。(2)盐化物替代量越多,沥青胶浆的融冰量和电导率越大,沥青

12、混合料的电导率,在一定条件下会随着盐化物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且第一周期融冰量要远大于第二周期,沥青混合料的电导率越大,融雪性能越好,且会随着温度的变大而增大。参考文献1曾泽湘,南宇星等.盐化物抑冰沥青混合料类型与拌和工艺的研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5,28(05):85-87.2徐占强.盐化物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路面实体研究J.交通科技,2013(03):139-141.3王军,白艳君.盐化物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及灰色预测J.中外公路,2012,32(05):249-252.4张丽娟,孙青松,韩森.掺加盐化物融冰雪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31(04):269-273.5张洪伟,韩森,张丽娟.盐化物沥青混凝土抑制结冰与融雪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02):17-20.6李娜,王海峰,徐希娟.盐化物融冰雪沥青路面盐分溶析试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42(13):6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