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盛唐帝王诗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盛唐帝王诗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盛唐帝王诗研究摘 要许多唐诗史学者认为,由于南北朝绮艳文风与唐代宫廷奢靡生活的交织,唐代许多帝王的诗歌并不被认可,反而饱受诟病。甚至认为初唐到盛唐的一百多年里,只有陈子昂这一位卓绝古今的诗人,其余的无论是身居庙堂的皇帝还是重臣抑或是民间才子,都没能彻底的实现诗的“自赎”。而笔者认为,初盛唐的帝王对诗歌创作的热切态度和鼓励极大的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诗在唐代的几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都与帝王的推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贞观年间,太宗扭转了齐梁文风,开唐三百年诗歌创作之先河,到了永徽年间,高宗皇帝与武则天皇后对诗歌的推崇促进的诗歌的快速发展,睿宗中宗都善于写诗,只是存世不多。而到了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
2、又一次极大的促进了诗歌的发展。由此可见,唐代帝王诗歌或许存在一些艳俗之处,但其对唐代诗歌发展和唐代文学的发展的意义积极大于消极。正是由于有这些帝王的积极参与和鼓励,诗歌才被印上了唐的烙印。关键词:初唐帝王诗;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影响AbstractMany historians of the Tang Dynasty believe that the poems of many emperors in the Tang Dynasty were not recognized because of the intertwined nature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
3、rn Dynasties and the extravagant life of the Tang court. And even that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only Chen Ziang this outstanding ancient and modern poet, the rest of the temple, whether it is the emperor or minister or a folk scholar, did not completely rea
4、lize the poem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mperors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s poeticcreation of the eager attitude and encouragement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several major historical changes are with the emperors promotion has a vital role, Zhenguan yea
5、rs, Taizong reversed the Qi Liangwen style,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three hundred years of poetry creation precedent, to the emblem of the emperor, Emperor Gao Zong and Empress Wus poem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etry, Rui Zongzhong are good at writing poetry, Just surviving. A
6、nd to the Kaiyuan - Tianbao years, Emperor Xuanzong once again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Thus, the Tang Dynasty emperor poetry may exist some gaudy place, but its development of Tang Dynasty poe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is more positive than negative. It is
7、 because of these emperors of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encouragement, poetry was printed on the Tangs mark.Key words: early imperial poem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reative background; influence目 录TOC o 1-3 u 摘 要 2前 言 5一、唐代帝王诗歌创作 5(一)初唐帝王诗歌创作 5(二)中唐-盛唐帝王诗歌创作 71.唐高宗的诗歌创作 72.皇后武则天诗歌创作 83.唐玄宗的诗歌创
8、作 9二、初盛唐帝王诗的艺术特色 10三、初盛唐帝王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动机 10四、初盛唐帝王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11(一)对文学的作用 11(二)对社会的作用 11结论 13参考文献 131.专著中的文献 132. 期(报)刊中的文献 13前 言唐王朝,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以一个强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屹立于我国几千年纷繁浩瀚的文明史,唐王朝的遗产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这片土地上所延续着的华夏血脉,也辐射着整个世界。唐代除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强盛的国力和经济水平,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还有唐代特有的文化基因,千余年来一直绵延在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是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基础力量。唐诗作为唐代文学
9、遗留给后世的主要体现,更是有着其不同于其他朝代诗歌的魅力。在从唐刚刚建立至唐始现衰败的一百三十七年里,文坛出现了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诗人,这些诗人承魏晋齐梁之风,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留下了许多名垂青史的作品。而在这其中,初唐至盛唐的几位帝王更是热衷于诗歌创作,为唐代的诗坛平添了几分皇家气脉。整个唐王朝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划分为盛唐和晚唐两个时期。从文学上来看,唐代的诗歌与其政治的发展基本趋于平衡,但又有着些许不同的地方。于是唐诗史学者将唐朝分为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这里,我们将对由唐建立到安史之乱前的两个时期里唐王朝帝王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由初唐至盛唐,共有一百
10、三十七年,这其中历经唐高祖皇帝李渊,太宗皇帝李世民,高宗皇帝李治,中宗皇帝李显,睿宗皇帝李旦,女皇帝武则天,玄宗皇帝李隆基七位皇帝,其中存世有诗歌作品的有太宗皇帝88首,高宗皇帝8首,武后48首,玄宗皇帝65首,均收录于全唐诗一书。研究初盛唐帝王的诗歌,可以从初唐至盛唐的政治经济背景,帝王创作所处的时期来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各位帝王的诗歌艺术风格来了解宫廷诗与民间诗不同之处和相互借鉴之处,可以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推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研究初盛唐帝王诗歌,更能寻找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基础和根源,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从四位帝王的诗歌艺术特色、创作动机以及影响方面来研究初盛唐期间的帝王诗,
11、并进而探究初盛唐的文化脉络,探寻唐代文化对于当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渊源。一、唐代帝王诗歌创作(一)初唐帝王诗歌创作唐太宗是唐历史上第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在位期间一共创作大量诗歌,现存世88首,太宗的诗大致分为四个类别。抒写怀抱类诗歌作为被后世传颂千古的明君,他的雄才大略更是古今少有,太宗皇帝对于治国之道的颇多见解都可以在他的诗作中得以体现,不论是游览狩猎之后,还是批阅奏章之余,心中感触都被他以诗歌承载下来。还陕述怀1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还陕述怀一诗文辞慷慨激昂,气
12、势睥睨纵横,陈述了太宗皇帝来自血与火的雄心壮志,抒写了太宗皇帝的胸怀,可谓是太宗皇帝抒写怀抱类诗歌中的代表作。而在登三台言志诗中,他面对关中故地曾建立的秦、汉两代,不胜唏嘘,叹息之余也警醒自己不要蹈了前朝覆辙。太宗皇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写景咏物类诗歌诗歌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经常被文人雅士们用来书写奇景咏叙奇物。太宗皇帝李世民作为历经唐王朝开国战争的一位皇帝,自18岁封秦王开始就征战天下,自我国西北到中原再到东部沿海,都有他马蹄的印记。而作为最地大物博的帝国的皇帝,他所见过的奇物也不在少数。他存世的88首诗歌中,写景咏物的诗歌占很大的比重。咏风一诗中,前六句重点描摹风
13、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在这里,诗人展开绮丽的玄想,从边塞写到海上仙山,从风在山林、山谷中的行状写到天空中的云霞、水中的波纹。可谓是极尽风的形态。最后二句猛然翻出汉高祖作大风歌之事,其心迹溢于言表,就是以汉高祖为楷模,要求威加海内、天下清宁2。太宗皇帝的写景诗没有文人吟风弄月的矫情,更多的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借以抒发雄心壮志和豪情壮意。再如山阁晚秋3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这首诗中染烟的“兰”以及承露的“菊”与古石古树一同映衬出一副晚秋时节的美景。意象丰满,用词考究,是太宗诗歌一贯的艺术美,这首诗的格律工整,尽管着重写景,但尾联
14、简短几字却又给人一种帝王心思捉摸不透的朦胧美感。笔者认为,这首诗是太宗皇帝诸多繁盛奢靡诗歌中的一股清流。在一定程度上是唐诗中描景写物诗中的开山鼻祖。怀人酬赠类诗歌全唐诗中收录的太宗皇帝88首诗作中,有一些诗歌是太宗皇帝创作后赐给他人的。如望送魏征葬、伤辽东战亡等,这一类诗歌多记载了一些唐代的大事件,对研究唐史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太宗皇帝的诗歌也会对这些他赐诗的臣下或者文人乃至对于唐代诗坛都有着极大地影响。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这首望送魏征葬4是李世民于重臣魏征去世后创作的
15、,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副愁云惨淡的画面,进一步表现了太宗皇帝不胜悲怆的心情。太宗皇帝有着足够的知识积累来为诗歌糅合进许多的典故,使悲伤之情得以强化,表现了太宗皇帝与魏征群臣情深,也凸显了太宗皇帝爱民如子的开明形象。宫廷生活类诗歌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整个世界最为繁华的地方,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太宗皇帝的宫廷生活自然引人遐想,不论是金戈铁马的狩猎亦或是歌舞升平的宫廷宴会,或是拜谒皇家寺庙,太宗皇帝都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如冬狩一诗,“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4勾勒出了一幅寒冷萧瑟的场景,然而在这场景中“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两句则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铁马金戈的直观感受,唐人尚武的精
16、神和唐代国力军力的强盛跃然纸上。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正日临朝5诗中气势宏伟的意象如“羽旌”“钟鼓”“组练”“霜戟”等,唐太宗不遗余力的用尽一切豪华的意象以及典故,只为了勾勒出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盛景,末句却又话锋一转,警醒自己要以“至理”来抚“遐荒”。(二)中唐-盛唐帝王诗歌创作1.唐高宗的诗歌创作唐高宗李治是太宗长孙皇后嫡子,自幼熟读经书,能文能武,深受太宗皇帝喜爱。但由于高宗执政期间出现了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唐史学者普
17、遍认为李治是一个昏暗庸弱的皇帝,旧唐书:“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6于是其治下的“永徽之治”也被其父的“贞观之治”以及孙辈玄宗的“开元之治”所掩盖,其不俗的文采也被史官及后世所不屑。然而根据旧唐书等一系列唐史书籍记载,唐高宗治下的“永徽之治”是唐王朝最繁盛的时期,无论是人口增长速度还是国土面积都是如此,他只是替封建社会的男女地位争端背了黑锅。高宗的诗歌,继承了其父一贯的特色,辞藻华丽,格律规整,意象丰富,语句间透露出唐王朝的繁盛以及豪迈之气,但又糅合了李治所独有的文人气质。【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7李治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
18、浓妆影,低星降婺辉。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这首诗是李治于公元681年七月二十二日太子举行大婚时恰巧太平公主出生时龙心大悦所赋,作为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注重格律与对仗,十分整齐,诗中多引用“玉庭”“银榜”“云”“霞”等意象,塑造了富丽堂皇的皇室气象,“华冠”“兰醑”等意象的运用使唐代的强盛和繁华在读者眼前被一一展现出来。从整体风格来看,高宗李治的诗歌豪迈大气,用词典雅,其诗歌中“蝶
19、舞”“素尘”等词为诗歌平添了几分文人气质,豪迈与风雅在李治的诗中相互融合,使其诗风与太宗皇帝的诗风相同而又不同。可以说,唐高宗李治是唐三百年历史中最具有文成武就的帝王之一了,无论是在自身文学素养上还是对其治下文学水平发展的促进,都是可圈可点的。其文采在还是晋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露,因此备受太宗皇帝宠爱。因此,在文学风格上受到太宗皇帝影响颇大,堪称唐王朝由初唐进入盛唐的象征。其与皇后武则天均热爱作诗,直接促进了诗学在唐代的蓬勃发展。2.皇后武则天诗歌创作唐高宗皇后武则天,尽管曾经登临帝位,但其文学作品与高宗皇帝作品共同促进了唐文学的发展,且其诗歌在全唐诗中也收录于皇后长孙氏之后,故将其与高宗皇帝
20、一同进行赏析。对于武则天皇后,世人眼中多呈现两极分化式的评价。影射到其文学作品,世人对其的评价也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态势。笔者认为,武则天皇后是一个集政治智慧与文学才情于一身的奇女子。即使是体制呆板的应制诗,也能留下“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这样帝王气概十足的佳句。从其存世的48首诗作来看,仅有一首创作于感业寺的如意娘是抒情诗,有40首都是政治目的较强的颂诗。这些颂诗,熟练的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气势浩然,意象宏伟。如她的唐享昊天乐以及唐明堂乐章等,虽是政治目的较强的抒情诗,但没有空洞的口号,反而极具教化力,由此,作为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的武则天皇后,后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其才情与睿智
21、可见一斑。到其执政后期,多年的人生阅历与身居高位养成的气势完美的融合,武则天皇后的山水诗也是极具帝王气概,大气澎湃,汹涌豪迈。石淙“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8可谓是将这种帝王心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或许是皇帝做得太久,或许是一个人太过于孤寂。无论是曳鼎歌中对铸鼎的描写还是唐大飨拜洛乐章,都表现出了其权势的膨胀以及对权势的痴迷。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女人想要凌驾在数以千万计的男子之上,她所面对的压力不同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女性参政,而她似乎也很是享受这种极度膨胀的女权。她的这一系列政治抒情诗,一方面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一方面论证着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同时又不遗余力的炫耀着自己作为女皇至高无上的
22、权力。这种畸形的变态心理使得她又极度的空虚。赠胡天师一诗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虔诚的道教徒,而是看到了一个被权势腐蚀的空虚干瘪的心。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睿智而又有才情的奇女子,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里登上了权力的最高点,其创作的诗歌不光是其对客观事物的体现,也是其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无论褒贬,存在即是合理,她的诗只是被一个畸形的社会挤压的畸形,被一种变态的心理催生的变态。壮哉,一代女皇!悲哉,一个女人!3.唐玄宗的诗歌创作刘毓盘词史:“玄宗皇帝好诗歌,精音律,多御制曲。”9位期间,唐玄宗创作了大量诗歌,现存世65首,均收录于全唐诗。从时间上来分类,唐玄宗李隆基的诗歌可以分为安史之乱前的诗
23、歌和安史之乱后的诗歌。这些诗歌不光是唐玄宗个人感情的抒发,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变化。从诗歌风格上来看,唐玄宗前期的诗歌是盛唐诗风的一次绽放,文辞富丽堂皇,格律工整考究,皇家风采尽显无遗;而经过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无情摧残,国力衰退,盛世不再,玄宗皇帝失去了宠爱的贵妃杨玉环后又被迫让位太子李亨,成了唐王朝的第二个太上皇。可想而知,唐玄宗此时的情绪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低谷,他的诗风也因此悲怆凄凉,充满了落寞的意味。唐玄宗即位后,积极消除武周对唐王朝统治的负面影响,颇有政治抱负的他此时充满着雄心壮志,不仅以过晋阳宫等诗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对贤良股肱之臣加以任用并寄予厚望,送李邕之任滑台“课
24、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10是由于玄宗皇帝对良臣视若股肱,才有了“开元之治”的繁荣景象。中老年时期的玄宗皇帝享受着这样一个繁盛帝国带给他的荣耀,春风得意,再加上对道教长生之术的迷恋,玄宗皇帝在政治上逐渐走进了一个误区,轻信重臣杨国忠、安禄山之流,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因此走向衰败,无论百姓还是九五至尊的他都仓皇逃窜,经历着国破家亡的苦难。诗歌风格也从盛世雄风转向了对命运的控诉,这种控诉在失去了杨玉环和皇帝宝座之后越发凄怆,越发悲凉。他有感自己 被架空软禁,于是无论是太液的芙蓉还是未央的垂柳怎样拂动,也拂不去他的痛苦。他在傀儡吟中悔恨着,悲叹着,逐渐伴随着这个曾经强盛的帝国,消逝在时光的
25、涟漪里。唐玄宗的诗歌,对唐诗有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写景还是描物,唐玄宗的诗歌都代表着唐诗发展史最为成熟的阶段,这个诗歌发展史上丰收的果实不光归功于宫廷,民间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由于玄宗皇帝对道教的尊崇,大批的文人出于功利心开始学道礼佛,加速了文学艺术与宗教特色的融合;另一方面,此时唐诗发展进入了另一个瓶颈,李白和杜甫诗歌流派的争端成为了此时唐代文学发展的又一次催化剂,使得已经成熟的唐诗经过发酵,更加醇厚。唐玄宗时期的唐诗,可以说是唐诗发展的成熟阶段,这种成熟,是玄宗皇帝代表的贵族阶层与李杜代表的“草根派”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玄宗皇帝的帝王诗对唐诗发展成
26、熟的作用显然更为巨大,总结了唐诗并形成了唐诗的一切特征特点,是谓唐诗的“定论“。二、初盛唐帝王诗的艺术特色唐代的诗辞藻华丽,格律工整是其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在初盛唐帝王的诗歌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无论是太宗还是高宗武后夫妇抑或是后来的玄宗以至后来的诸位皇帝,莫不遵循着这个规律,这也是唐诗最为讲究的地方。剥掉这一层共性的外衣,逐个分析这四位位高权重者的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他们的个性和某一时段的内心世界。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诗,经历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言辞间尽皆是豪迈和沧桑,甚至在他模仿南朝风格创作的一系列“赋得诗”的只言片语中,也不尽是绮媚娇错的靡态。太宗皇帝所作的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是一首极具代表性
27、的诗作,首先是诗歌的韵脚如“年、前、连、筵等”,十分注重押韵且格律工整,充满了音韵美感;第二是辞藻华丽,气势恢宏,九夷与五狄尽皆不敢造次,表达了唐帝国的强势姿态;第三是笔锋细腻,以侧面的描写来凸显宴会的盛大,进而衬托帝国的强盛。而太宗皇帝一系列的“咏诗”和“赋得诗”则工于笔锋,善于描景,尽管文采确实出众,但因其身份地位以及会造成的影响,最终为后世文人所诟病。如赋得樱桃“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11歌辞藻艳丽,风格绮靡。单从文学的角度,这首诗歌极具美感,但作为大唐王朝的真命天子,写出这种靡靡之音的诗歌却是与他的身份不符。所以
28、才有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对唐初诗坛的不屑。高宗皇帝的诗歌则很明显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柔和气息,他以一个父亲那样欣慰得看着这个帝国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文学,他由衷的热爱,明确的鼓励。他的诗,继承了太宗皇帝一贯的格律工整,辞藻也是极尽大唐盛世的富丽堂皇。“冠”“云”等意象在高宗时代逐渐成为了皇家文学的象征,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被使用。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初降等一系列诗歌中都有体现,总体上说高宗皇帝的诗继承了太宗诗歌的所有特点,只是由于性格上的略微不同,高宗的诗歌更加有文人的“气质”罢了。作为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的一位皇后,武则天皇后不仅在权谋和手段上远超无论是皇后长孙氏抑或是之后的徐贤妃等人,在文学素养上也是不遑
29、多让。全唐诗中大多五言诗或七言诗,而皇后武则天的诗歌则有大量四言诗存在。笔者这是由于在高宗时期,唐诗文学一扫之前的矫作奢靡之态,在王杨卢骆四人的带领下进入盛唐诗风的表现。她的诗,言辞之间丝毫没有女子的娇弱,反而更胜男儿,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格律工整,气势雄浑,吸纳了诗经的赋、比、兴等一系列艺术手法。三、初盛唐帝王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动机初盛唐帝王诗歌的创作是唐王朝时代文化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无论是政治的开明清平还是国力的强盛抑或是审美观念的巨大转变都是唐代帝王诗歌发展的推力。国家强盛,万国来朝使得帝王们对这个国家的一切都充满了傲意,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大唐盛世的恢宏;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诗歌创作不
30、再局限于花街柳巷,逐渐进入了官方文学,并成为了唐代的主流官方文学。诗是唐代的,唐代也是诗化的一个王朝。唐代帝王创作诗歌不光是文学情操的抒发,同时也是对自己功绩的彰显,诗歌不光具备这文学作用,同时也兼具这政治的作用。太宗皇帝以伤辽东战亡一诗安抚为帝国流血牺牲的将士,是这种政治作用的体现。武后的拜洛乐章更是极尽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以歌颂自己功德和教化臣民为第一要务。四、初盛唐帝王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一)对文学的作用如果要从唐代诸多的著名诗人中选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他对于唐诗的伟大贡献在于以下三点。其一,唐太宗对于传承到唐代的“齐梁文风”有一定的批判继承作用。他的诗歌既有齐
31、梁诗歌的奢靡遗风,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刚健豪迈的特质,这两种本不想干的风格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唐诗独特艺术魅力的起点;其二,太宗皇帝对文学十分重视,初唐名臣,无论是魏征还是房玄龄,都在太宗皇帝的带动下热衷于诗歌创作,尽管闻一多先生在对这些太宗的近臣所创作的诗歌的艺术价值并不持褒扬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太宗皇帝对于文学创作的楷模作用,唐代在由初唐到盛唐的短短一百年里才有了诗坛创作灵感的大爆炸;其三,太宗皇帝本人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全唐诗卷一中收录了太宗皇帝的88首诗歌,他本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衷更是带动了唐代的文人和士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无论是对帝王心意的附和还是自己内心花朵的绽放,这些诗歌都极大
32、地丰富了唐代文坛。自南朝以来,诗歌的风格多纤巧绮靡,“上官体”对于诗歌创作的风格特色有着一种带有垄断特性的干扰,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重臣或是文人雅士,诗歌内容都深受这种浮艳风格的影响。而四杰却以自身的诗歌创作为武器,对旧的诗风发起攻势。尽管未能彻底扭转唐朝诗歌的风气,但对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极强的预示作用;第二是诗歌创作群体的扩大。在四杰之前,诗歌作为一种贵族文学,平民是很少能够参与其中的,而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市井也以作诗为乐,以作好诗为荣。这为诗歌在唐朝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第三是诗歌的题材由宫廷的风花雪月迁移到了宫廷外。太宗皇帝好宫体诗,于是诗歌多以风花雪月为主,“上官体”因此倍受青睐,成
33、为贞观年间之道永徽初年的主流文学。初唐四杰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得以改观,他们将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风花雪月生活迁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边塞的荒漠,军旅诗、边塞诗应运而生并得以发展。他们的诗歌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给原本只具有奉和作用的诗歌逐渐具有了关心民生的现实意义。高宗时期,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之所以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首先是来自于高层的推崇和支持,其次是民间对于诗歌弊病的反思,对旧有诗歌特点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正是由于这几点因素,诗歌才能在唐朝的三百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诗歌才能被印上“唐朝”这个标签。(二)对社会的作用整个唐王朝,是一个宫廷宴会的王朝。由于其国力的强盛和民族性格的豪放,
34、与其他朝代相比,唐王朝的宫廷宴会是历史上最为频繁的,这种宫廷宴会的频繁时期自太宗始,在高宗时期最为密集。高宗皇帝及其皇后武则天对于诗歌创作的热衷使得每一次这样的宫廷宴会都成为一次唐诗创作的风向标。皇帝皇后带头赋诗,并且令群臣也创作诗歌,重赏有才情的臣子。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的上层诗歌的发展,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奉和诗。而诗歌的蓬勃发展也对唐人的美学观点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无论是上层的官员士大夫阶层还是下层的寒门士子甚至于是青楼女子都对诗歌创作很是热衷。诗学的发展使得在当时出现了唐代三百年来第一次诗歌流派之争-初唐四杰论争。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12也说
35、明了时人对初唐四杰的讥评,不仅仅是评价初唐四杰,也是对唐朝文学开端的一场争论。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说道:“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13四杰四人的创作却注重实际,触及世俗人情,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这也正是唐王朝的第一次诗歌流派之争。不光是在美学属性上还是在诗学发展上,这都是一次长足的进步。首先是从理论方向上和文学创作上消除了“宫体诗”以及“上官体”对唐诗学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恢复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解开了盛唐文学发展的序幕,为唐代文学诗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帝王,
36、是封建社会世俗权力的顶点,因而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不光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动态的高度概括表现,同时也对当代及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唐王朝建立伊始的太宗皇帝到高宗皇帝和女皇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无论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还是对政治的抱负,都在他们的诗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他们的诗歌按照时间一一映射着历史,以简短的语言将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流传至今,无论是三省六部下的群臣进谏还是科举取士雁塔留名壮景;无论是开元之治的盛世长歌还是马嵬之乱的香消玉殒。帝王诗、民间诗与唐代的政治生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却又相互制约着,构成了独特的唐代文化;唐代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尤其是贞观、永徽、开元等几个盛世,
37、国家人口剧增,城市规模也发展迅猛,对于这一盛景,不论是太宗皇帝还是玄宗皇帝甚至是女皇武则天,都心有所感,骄傲异常,在诗中多次颂唱,而在官员以及民间诗中,这些盛景也是频繁出现。所以说,帝王诗对于唐代的经济也有着深刻的体现。唐帝王诗对于文化层次的影响更是深远的。其一是对唐诗这一文学题材发展的指向作用和促进作用,唐代的帝王,包括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妇、玄宗李隆基等,都非常热衷于写诗,李世民的诗歌是唐诗的萌芽,继承了南朝诗的特点并加以批判发扬,使之前不入流的诗歌题材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文学;李治与武则天热衷于宫廷宴会赋诗,使得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酒肆茶楼作诗都成为一种潮流;到了李隆基,无论是宫廷
38、诗还是民间的李杜诗歌,都是唐诗成熟化的产物,成为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二,唐帝王诗对唐代美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诗在南朝是一种“下九流”的文学形式,创作者很大一部分都是青楼女子或者流连青楼的文人,内容或是不堪入目或是充斥着对世俗的不满,而到了唐代,随着几代诗歌创作者的不畏艰险的改革和呕心沥血的创作,唐诗的内容和风格逐渐美化,诗在唐朝逐渐成为可以等大雅之堂的文学,对于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美学观念,都有着不可抹杀的优化作用;其三是对华夏民族的性格养成作用。唐帝王诗中的豪迈风格,渗透到整个唐诗中,贯穿唐王朝,使得人们想起唐王朝,总会想起那时人们刚健豪迈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养成时期,正是在由初
39、唐到盛唐这一段时间,唐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着,由此可见,唐代帝王诗对华夏民族的性格特性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唐诗的发展,才把唐代皇族血脉中的豪迈特色融合到整个中华民族中。结论从初盛唐帝王诗的艺术特色、创作背景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深入研究初盛唐帝王诗,同时对帝王所处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文人及帝王近臣的诗歌进行分析,不单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同时也是对唐代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批判的继承唐代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学术界对文化的“寻根溯源”,有利于加深东亚文化圈的文化认同感。唐代帝王由于其所处的政治地位及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对唐
40、代的事物与别的官史野史有着不尽相同的观点和认识,因此在研究帝王诗歌文学艺术特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别的层次的关注。唐代是我们华夏民族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人传统美学观念产生极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研究这些帝王诗歌以及帝王近臣和民间文人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清晰的感受当时人们的内心状态,更近距离的感受唐代这个盛极一时的皇朝的雄壮风采。参考文献1禇为强唐太宗诗文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2 李刚唐太宗诗歌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3 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4 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5李晓青唐太宗及贞观诗人研究6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年.7 鲁华峰唐高宗与初唐宫廷文学J淮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8 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9刘碧芳尊前集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10 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11左红杰唐太宗诗歌论稿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12 杜甫杜少陵集详注13闻一多唐诗杂论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