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气象初探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气象初探 (3).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唐诗气象初探摘要: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本文通过举例法和对比法,分析不同时期各具代表性的诗歌,进而得出了唐朝各个阶段的诗歌特点初唐时期的诗歌既有齐梁余风的绮错又伴随风骨、兴寄,盛唐诗脱胎于初唐而蓬勃发展,气象磅礴,中唐诗歌虽露出浓厚的悲凉感伤,但开辟出了诗的新途径、新风貌,晚唐诗歌的基本旋律为深沉郁结的忧患意识,一片冷清黯淡,诗境便再也难有大的开拓,唐诗也就自然降下了帷幕。关键词:唐诗 气象 意境 分期唐诗大气,因为它属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开放年代,唐诗常常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论唐诗,最重要得是要讲究盛唐气象
2、,何谓盛唐气象,主要是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整体风貌特征。对于盛唐气象,自古很多诗人予以极高评价。姜夔(注)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把气象作为诗歌的四要素之一。明代陈霆(注)的渚山堂词话里说:“昔人谓:凡诗言富贵者,不必规规然语夫金玉锦绮。惟言气象,而富贵自见,乃为真知富贵者。”元代范德机(注)在木天禁语里说:“又诗之气象,犹字画然,长短肥瘦,清浊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 明确指出气象是从人性中流露而出。刘熙载(注)在艺概.诗概里说:“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
3、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注:姜夔ku:(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注:陈霆(约14771550),字声伯,号水南居士,隐居仙潭后,更号渚山真逸,晚号可仙道人。明代人。词人、作家。其所著渚山堂词话为明代词学著作中之佳者,存录元明之际诸多散逸词作。 注:范梈(png)(12721330) 字亨父,一名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元代官员、诗人,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注:刘熙载
4、(18131881),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注: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沧浪诗话附于诗集之后。他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描绘了唐代文化在鼎盛时期的精神面貌。胡应麟(注)截取了盛唐、中唐、晚唐时代的三句诗来象征三个时代的诗歌风貌:“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水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
5、人力”,“初唐体质浓厚,格调整齐,时有近拙近板处。盛唐气象浑成,神韵轩举,时有太实太繁处。中唐淘洗清空,写送流亮,七言律至是,殆无可指责。而体格渐卑,气运日薄,衰态毕露矣”(注)。因此,我想试着从唐朝诗歌的发展入手,仿高棅的初盛中晚四唐说(注),对四个时期唐诗的不同气象作进一步的探索。一、初唐气象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初唐的诗歌可以说是在六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就审美风尚而言,在当时的情况下, 注: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应麟最为著名的著作是诗薮。注:出自胡应麟诗薮。注
6、: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并对分期时限、发展状况和代表作家作了概括说明。初、盛、中、晚四期自具始终,后人研究唐诗分期,大致都赞同和采用高棅的四分法。注:平康:唐长安丹凤街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地。属于极风流的地方。无论是以王绩为代表的道家诗风,以王梵志为代表的佛家诗风,还是以“四杰”、陈子昂为代表的儒家诗风,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六朝以来颓废绮靡得宫体诗和“文多拘忌,伤其直美”(注)的永明体诗风进行了必要的反叛,使初唐诗歌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有了更为高注:华的境界与刚健的风格。用刘勰的话来形容,便是“藻耀而高翔,固又笔之鸣凤也”(注)。沈佺期的夜宿七盘岭中的“芳春平仲绿
7、,清夜子规啼”一句也许能概括初唐时期诗歌既有齐梁余风的绮错又伴随风骨、兴寄的诗风吧。唐立国之初,结束了大规模连年战乱,社会生活初步安定,带来了充满朝气的新希望,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溢清新的朝气,极力追求和推崇自然之美。如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诗是早期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诗风平淡自然而又朴厚疏野,自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然而在当时,真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
8、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他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登蓟北城楼,他有感于从前此地曾有过的君臣际遇的往事,写了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慨叹时光流逝,古人的不朽功业已成陈迹,而往时的
9、种种际遇难见于今世,有种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在写这组诗的同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人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面对浩渺的历史和无尽的江河,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悲剧感凝重的交织在一起,忧愤难抑,感慨更为深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
10、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以江月起笔,以江月落笔,在仰观孤月、俯察江海的诗化巨大时空中使宇宙意识和人间真爱展示出美好的境界,感慨人生之有限,宇宙之无穷。闻一多对此神韵有个绝妙的评论:“那是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注:出自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意为诗文中无病呻吟,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注:出自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更宁静的境界!”、“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注)。相类似的诗境创造,在刘希夷的诗里亦能见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面对暮春落花,诗人慨叹道:“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闻一多先生借古人意称之为“泄露了天机”,又说:“所谓泄露天机者,便是悟到宇宙意识之谓。”闻先生所热情称颂的张、刘诗中的“宇宙意识”,正是初唐歌行诗的高致所在。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