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区规范化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区规范化建设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监区规范化建设研究摘要:监区的职能以及存在的特殊意义可以将其区别于社会绝大多数的建筑或者场所。也正是其特性决定了监区在基建工程方面所应遵循的规范有别于其他的部门或者领域。本文从基建工程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监区的基建工程内容,并分别从监区规划规范化研究,招标、采购规范化研究,基础建设规范化研究等角度对基建工程规范化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监区规范化建设不仅对服刑罪犯的改造意义,还对于预防贪污腐败案件有着现实意义,呈现了监区规范的研究必要性。关键词:监区规范化建设 研究一、监区规范化研究(一)监区规划规范化研究1 新中国成立以来,监区的设计与建设基本上都是遵循实用和节省的原则,在对监区进行设计时缺乏相
2、应的设计标准和规划,缺乏监区管理理念的融入,对于反映改造、教育、回归、心理的因素关注较少。通常监区的建筑的格局和功能往往被监区的劳动方式所左右,造成一种极不不规范布局特点。同时由于财力投入的不足,而着重对监区特有的高强、电网等安全措施进行加强,不能对监区建筑进行系统化规划和设计。这直接导致了在监人员的生活条件的无法改善和心理逆反,无法充分发挥监区的矫正、改造作用。监区改造的诸多失败前例已揭示这样一个不利现状,因而在监区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关于监区的总体规划的合理性愈来愈多的受到关注。 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部分的监区也在现有条件下,大胆的进行了探索,对服刑罪犯分级待遇制度、表现好的罪犯
3、改善条件、实行亲情热线电话、离监探亲、亲情会餐、社会改造等人性化管理的尝试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是在监区建设系统规划之前的一些大胆尝试,不仅符合社会一般伦理常纲,还能促提高服刑犯人积极改造的自觉性,调动适应社会的主观能动性。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影响着监区的发展。所以,原有的监区建筑空间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现阶段监区使用的新要求,急需对监区建筑空间进行系统详尽的研究,与这些人性化管理模式相适应。(二)招标、采购规范化研究 监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监区规划后的具体实施,在社会实际中招标工作领域出现的诸多腐败问题足以引起关注。不仅由于其带来的建设资金的贪污腐败问题,还由于建筑工程不符合建筑规范而带来
4、的其严重的危害性需要以法律规范的手段进行规范。因而在选择建设单位时应秉持合法、公开、公平的原则遴选有建筑资质的单位对监区进行建设,严禁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而取得建筑许可。 在对采购的规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1)明确岗位分工,形成不相容职位分离和互相牵制制度;(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建设,实行规范操作,公开操作,集体操作;(3)坚持用“开放性、公开性和平等性”原则选择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正当竞争;(4)加强监区内部基础管理,规范物资计划审批程序;(5)加强物资的质量检验和验收,把好质量关,不给营私舞弊和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三)基础建设规范化研究 监区基础建设已经落实到实施阶段时则
5、要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落实部颁规章,注重监区建筑的规范性;(2)凸显监区性质,注重监区建筑的科学性;(3)突出监区文化特色,注重监区建筑的人文性;(4)结合监区分类,注重监区建筑的个性;(5)利用色彩效应,注重监区建筑的特殊性;(6)着眼监区长远发展,注重监区建筑的先进性角度对监区建设进行了规范性的研究。监区基础建设的规范性不仅要从监区建筑工程质量方面进行要求,还需要对监区建筑建筑效果提出要求。通过基础工程的建设,不仅建成符合现代监区要求的设施,还实现良好的整体效果,与监区的改造、教育、惩戒职能相适应的整体建筑群落。二、监区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在任何阶级社会,监区都是不可缺少的国家机器。在现代
6、社会由于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对监区管理和监区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监区的规范化,不仅能够为在监的犯罪分子提供一个安心、安稳的改造环境,还能不断对其进行心理的熏陶,使犯罪分子不仅从身体上改掉一系列的恶习,养成自己动手,自食其力的技能,还能解除其心理上的抗拒心理,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行改造,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其危害社会的不良心理。 同时基建工程的规范化建设,也有利于监区基建的合法、合理、有序的展开。在进行相关规划决策、基础建设、物资采购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不会因为部分人员的主观感受而擅自作出独断的意见。由于监区环境的特殊性,因而尤其需要对监区的基建工程予以大力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包括对建筑工程的质
7、量监管,还包括对负责监区基建的人员的监管,使监区不仅能够很好的为在监人员服务,同时能够防止监区基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三、如何开展监区规范化建设2 一)建立一套系统的价值观体系是规范化建设的前提。 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现代化的监管设施,再先进的管理技术,都离不开人去实现。确保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实现监区较快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最直接的是他的价值观念。因此,监区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必须建立一套全监民警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来协调监区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使之融合为一个整体。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能占据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古语有云:官尤器也,民尤水也,方圆在器,不在水也,下之
8、所行皆上之所好也。二)规范化建设要善于协调监区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是监区实现自我纠正,保持生机活力的保证。 基础牢则全局稳。有的部门或领导认为将工作指标层层加码压到基层,就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从短期来看,能收到一定的效果。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一紧二松三垮台四推倒重来”的我监历史上的短命制度多半属于这种类型。一个切实可行、能长期被广大民警职工自觉执行的管理制度,应是基于上下期盼、共同探讨和一致认可的前提下诞生的。并且能充分考虑广大民警职工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可接受能力与相对公平性,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职工的利益与安全,又能服务于监区平稳较快发展。监区决策层、管理层
9、、执行层之间是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能够换位思考,达到和谐共处的一个整体。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应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公正廉政执法,贯彻“首要标准”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职能主体分:分监区规范化建设重点在确保监管工作制度的执行,监区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在落实监区下达的各项工作要求。按工作职能分类,重点推进执法活动的标准化、狱政管理的制度化、教育改造的社会化、习艺劳动的精细化、监管设施的现代化、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四)完善制度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加强规范化工作机制建设。 围绕监管安全工作目标,梳理执法流程、内部工作流程和事务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岗
10、位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检查责任制,四、监区建设以及管理规范化措施3监区企业是特殊企业,不仅承担着为惩罚和改造罪犯服务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一定的经济任务;不仅要注重社会效益,而且还要讲求经济效益,特别是注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无小事,时时处处都得讲安全,剖析所有事故都均存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思想麻痹等多种原因,因此确保监区生产安全贵在把所有的制度,一点一点的、不折不扣的落实到监区企业日常管理中去。1、加强监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对任何一个单位、企业来说,质量和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生产中我们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以管理促进企业正规,以正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作为监区企业我们抓企业管
11、理是首要工作,只有确保监区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特别是监区企业里的人员有一定的特殊性,全体民警要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内涵,所以在工作中把安全工作作为监区管理工作的基石,和监区安全员一起对罪犯劳动车间的安全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一)提高认识,健全监区安全制度,强化监区民警安全意识 思想工作是我们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位才能有意识的行动,对此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认真分析形势,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使命感,并经常以案例事实促进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警惕。规定有效可行的安全规章制度,班组定期举行一次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活动,使班组成员不但
12、要熟练掌握自己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而且对其它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也要充分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加强对班组年轻职工的教育,给他们灌输强烈的安全意识。每轮班结束后,班组举行一次安全工作点评,班组成员对自己在一周的工作中贯彻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反省,检讨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二)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班组是加强监区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基础和关键,班组管理更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他在每天的班组班前会议上,都要对每个岗位
13、的的安全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班后会上还要对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让每个岗位的班组成员在工作中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安全尺度,用来衡量自己每天的安全工作。(三)抓好生产过程控制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强化安全理念的灌输。我们班长经常利用班前会,强调纸机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他特别重视对新进班组员工的安全理念的培养,他要求班组每个员工都必须熟记岗位安全规程,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意识。在班组的生产中,他要求班组每个员工能够做到“不懂不动”,即不动自己不懂的设备,不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拒绝“盲目的英雄行为”,反对习惯性违章。严格要求班员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随时督促员工对设备、产品、
14、人身等巡回检查。正是由于对安全工作的常抓不懈和每天认真细致的工作,以及这些制度上的保证,抄纸甲班这几年未发生任何违章安全事故。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监区企业管理者为监区民警,因此在公平执法的过程中学习企业管理是必修课之一,有了较高地管理水平企业就正常的运行,同时就能确保生产安全。(一)加强整体队伍建设,重点对管理人员的培养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应做到把人送出去,把先进的思想、技术引进来,定期协调安排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友邻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以本单位的做法进行参照对比,从而形成先进的管理办法,不能老强调科学管理,没有经历那来的经验。(二)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
15、,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方法 在目前的监区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对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不管,有问题就要改正,在改正问题的同时总结有效可行的管理经验经验,并不能一味的以错就错,错而不改。在平时的管理中多思考,创新管理模式。三、加强监督监督检查,将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 监督检查是防范事故的必要手段,监督检查不到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在工作中,不仅对班组成员严格要求,同时管理人员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经常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是否的到有效的落实,对存在的问题应当场指出,对于安全工作绝不留情面,发现一此立即对其纠正,做到严查、严纠。(一)坚持原则以身作则 在工作中
16、严格要求,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生产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及时掌握各岗各人的安全动态,科学合理地组织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了解班员的思想动态,对重点人进行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大胆管理,狠反“三违”,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并结合工段安全管理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办法,并严格执行,出现“三违”严肃处理。(二)及时检查检,防患于未然 任何一个事故发生生前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都有一定的前兆,因此作为领导应多走多看,对监区的车间定期进行检查,客观的指出问题,提前有效的指出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三)风险辨识明确责任检查落
17、实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车间、工段的大力支持下,带领班员坚持安全防范“三到位”。一是风险源辨识到位。对生产车间的风险源进行辨识、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二是责任明确到位。按照各岗位职责的不同,对照岗位操作规程,认真制订了安全生产岗位目标责任书。层层签订责任目标,明确岗位责任,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身上有安全责任,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三是检查落实到位。加强检查力度是制度落实的有效措施,采取多种形式的自查方法。每月对风险源重新辨识,召开讨论会对重点防范区域分析、讨论。企业在与管理,安全生产事故在于防范,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安全责任到位,检查督促到位,提高企业成员的
18、安全警惕性,人人有安全意识,并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到位,监区生产就确保了安全就。 现代意义上的监区的职能是以对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自由刑为主要内容。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一小部分犯罪分子的强制,还产生对社会大多数的引导、教育和警示作用。监区从本质上来讲是国家机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表明,国家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它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国家是由军队、警察、监区等暴力机器组成的。”从监区的职能以及存在的特殊意义,则可以将其区别于社会绝大多数的建筑或者场所。而也正是其特性决定了监区在基建工程方面所应遵循的规范有别于其他的部
19、门或者领域,故而存在着研究的必要性。五.结语 监区的规范改造是监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包含基建工程的规范化建设,还管理理念上的改变了过去对监管人员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姿态,将一种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监区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将对在监犯人的习惯改造和心理改造结合,发挥监区制度和外在条件优势,将服刑犯人重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而不至于在发生社会危害性。因而,对于监区的规范化研究是异常必要的。科学的人性理论基础之上,在实施管理科学过程中,强调充分体现人的价值;2)规范化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之间是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能够换位思考,达到和谐共处的一个整体;3)不应只是建立起孤立的规章制度,而是要在科学的人性理论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系统的、上下认同、行之有效的,能促进我监又好、又快、又省地实现发展目标的管理体系。制度化、标准化不是规范化,规范化需要制度化、标准化;参考文献:1彭燕. 对监狱工作实现规范化的理性思考J. 中国监狱学刊, 2012, 26(5): 82-85.2提升执行力的68个关键/白山、边建强著.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93刘利明, 李建淼. “首要标准” 下分监区规范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中国监狱学刊, 2009 (5):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