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314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一、曹操生平简介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2.能屈能伸,忍辱负重3.唯才是举,随能任事4.博采众长,从谏如流(二)雄才伟略的军事家1.军事统帅,领导核心2.富有韬略,运筹帷幄3.战术灵活,善于用兵4.赏罚分明,治军有道5.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三、曹操反面形象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一)滥杀无辜,惨无人道(二)猜疑多变、自私残忍(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四)虚假伪善,玩弄权术(五)奸诈狡猾,阴险狠毒四、综合评价(一)集“奸”与“雄”于一身(二)乱世中的悲剧英雄(三)“拥刘反曹”思想的反面典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分析摘 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

2、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掺半。在我看来,曹操有“雄”的一面,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也有“奸”的一面,他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本文从曹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首先,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抱负远大、胆识过人,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唯才是举、随能任事,博采众长、从谏如流;其次,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军事家,他是军事统帅、领导核心,富有韬略、运筹帷幄,战术灵活、善于用兵,赏罚分明、治军有道,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同时,曹操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他滥杀无辜、惨无人道,猜疑多变、自私残忍,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虚假伪善、

3、玩弄权术,奸诈狡猾、阴险狠毒。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不应用“非白即黑”的态度,要全方位去分析。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伪君子在我国众多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小说中,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谋的政治家和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局面。同时另一方面,曹操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权势欲,是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常常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收罗人才,为自己所用。一、曹操生平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年幼时,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

4、多机变”,当时即流露出非凡的才能。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开始了仕途,当年他才刚满二十岁。后来,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暗地收编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后加入了反董大军,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将北方牢牢控制,力图统一天下。公元210年,曹操大宴铜雀台,一大批贤才志士皆投奔于他,随后实施恰当的农业政策,安定了民生,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公元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打败了关羽。公元220年,曹操回到洛阳,病死于此,终年六十六岁。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

5、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生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乱时期,曹操揭竿而起,力争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伟大理想。董卓作乱,大家都束手无策,全都抱头痛哭,只有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刺杀董卓,并且亲自前往。大家都知道,曹操行刺董卓未果,后来被县令陈宫所擒。当被陈宫问及为何要行刺董卓时,曹操毫无畏惧地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这可以看出曹操的远大志向超乎常人、溢于言表。曹操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6、,历尽千辛万苦,经历无数磨难,仍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成就大业,足见其坚定的政治抱负。面对各路诸侯打着“兴复大汉”的旗号,高喊“诛杀曹贼”的口号,曹操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傲视群雄,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一统中原。在他眼里,当时大汉气数已尽,无可救药,他站出来兴复天下,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目标,这正体现了曹操的远大抱负。2.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战乱时期,诸侯与诸侯之间、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你争我夺。曹操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非常注重顺民心、得民意。为了赢得人心,曹操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用尽一切手段,做到了别人所不能为的。曹操刚出道时,人年轻,忠实追随者少。为了得到卫弘相

7、助,曹操摆酒设筵,特意请卫弘到自己家中,向卫弘说明董卓之专权,表明自己为社稷着想的决心和力求卫弘相助的诚心。最终卫弘答应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借势打着“忠义”的旗帜到处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正是由于曹操非常洞察民心,而且善于利用民心的圆滑手腕,才帮助他召集到无数有识之士。尽管早已意识到刘备是自己今后夺取天下的劲敌、死对头和极大阻碍,但是曹操却不听身边谋士的建议杀掉刘备,因为他一直想把刘备留在身边,唯自己所用。在宛城之战中,曹操的儿子、侄儿、爱将、良马都被杀害,自己右臂也中了一箭。但是为了大局,曹操游说张绣,好像宛城之战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更别提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不仅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8、还与他结为儿女亲家。3.唯才是举,随能任事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会识人才,并且爱人才。他求贤若渴,对天下贤能志士极力搜罗,并委以重任。曹操对奇才良将均以礼相待,尽可能将人才揽为己用。所以,曹操身边一直不乏能人异士,其数量之多,能力之强,远超刘备、孙权。徐庶很有才能,曹操很想得到他。当得知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后,曹操立马派人连夜前去接徐母,遭到徐母拒绝后,叫人模仿徐母笔迹写信给徐庶,最终把徐庶骗到手。可以看出,曹操为了求得良才,不择手段。在徐州俘获关羽后,曹操为了降伏关羽为自己所用,不仅厚待关羽,同时还送他赤兔马、巨额金钱,给他封高官和爵位。当关羽要背叛曹操投奔刘备后,曹操还亲自为关羽送行,赠送

9、足够的盘缠和上好的衣物。正因为曹操求才若渴、知人善用,才使得无数能人志士聚集于此。正是由于一大批文臣武将帮其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曹操的势力才一步步扩大,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4.博采众长,从谏如流尽管曹操自身精通韬略,足智多谋,但却非常重视发挥其他谋士的作用,善于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不论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的谏言,还是其他谋士的计谋,只要是符合实际的、有可取之处,曹操都会一一采纳。曹操的这一做法让谋士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各个都殚精竭虑为曹操出谋划策。郭嘉病亡,曹操悲痛欲绝,但仍一丝不苟地遵照其遗计行事,按兵不动。曹操听谋士之言,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袁熙、袁尚杀了,除了心腹大患。官渡之

10、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曹操用刘晔之计对付袁军的楼橹和“掘子军”;用苟攸“调动敌方、乘势猛攻”之计向袁军发动总攻;用程昱“置之死地而后生”和“十面埋伏”之计赢得仓亭之战,等等。曹操如此从善如流,才使得他在多次险象环生的情势中脱身而出、应付自如。(二)雄才伟略的军事家1.军事统帅,领导核心曹操具有非凡的领袖气质,主要表现为:行事果断、知人善任、豁达自信。遇到难事时,曹操能够当机立断,他的性格直接决定了这一点,这是领袖必备的基本素质。曹操刚刚进入仕途时,一点儿都没有一般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而是一心革除弊政,推崇法治。那个时候,宦官玩弄权政,朝廷一片混乱

11、,但是曹操却不畏权贵,大政治家的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在曹操的发动和组织下,各路诸侯积极响应他的号召,纷纷与他结盟,曹操的魄力初步显示。后来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日夜兼程击当阳,以弱胜强战官渡,战术多变讨关西,奇兵出塞征柳城,知己知彼算合肥,离间孙、刘解襄、樊等,都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2.富有韬略,运筹帷幄曹操拥有军事家特有的嗅觉,对各路英雄的战略战术了然于胸,做到了知己知彼,时时料事如神。在一系列战争中,曹操用声东击西、攻彼救

12、此、避实就虚、弃物诱敌、埋伏、突袭、包抄、劫粮、离间等方法,战胜了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在定陶之战大破吕布时,曹操就是因为对吕布准确的心理分析,以及对作战地形观察得面面俱到,才能够料事如神,行军布阵非常井井有条。官渡之战开始时,袁曹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共有七十万人马,粮食十分充足,而且具有地理形势;而曹军只有仅仅七万,粮食快没了,地理形势也不利。曹操深谋远虑,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弱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集中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然后各个击破,取得最后胜利。曹操在去救援白马的路上,遇到刘备、文丑的军队,有5000轻骑兵。当时曹操人数很少,只有1000来人,于是他命

13、令自己的将士下马,将辎重、器械全放在路上,他的部将十分不解。结果刘备和文丑的军队一来到,一看地上有这么多好东西,都争着抢,这时候曹操说,上马!把刘备、文丑的军队打得大败,刘备逃走,文丑被杀。曹操攻打西凉马超时,曹操连连大败。此时,韩遂领军来助马超破曹。曹操手下众将一看形势不妙,而曹操确说这是打败马超的最好时机。曹操使用离间计使得马超与韩遂相互猜忌。韩遂降曹,大败马超。3.战术灵活,善于用兵在统军打仗时,曹操采用集中兵力的策略,尽力避免两面作战。作战时,曹操对攻、守方向总是要进行精心选择。比如,在应对孙权和刘备的战争中,要么东攻西守,要么东守西攻,全部都依照实际情况来定,集中优势兵力对付一方。曹

14、操率军到合肥准备攻打孙权一战中,当得知夏侯渊占陇右的消息时,他马上改变主意,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先命令张辽等七千人守城,然后大军进攻汉中,最终东西线都取得大胜。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使敌自斗,从中获利。在逐鹿中原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精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谁先打谁,再拉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按实际情况,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曹操无论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自如。在战斗时,曹操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4.赏罚分明,治军有道曹操治理军队十分规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在征讨张绣时曹操颁布了凡是践踏麦田

15、要斩首的禁令。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可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的东西把麦子护住,非常小心翼翼地走。由于当时并没有下马,结果曹操的马受到了惊吓,一下子就跳到麦田里去了,践踏了麦田。此时,曹操立即下马,随即叫来军法官,问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按照律法应当杀头。但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的传统。曹操说,那就割把头发吧,随即拔出剑来割下一把自己的头发,表示受过罚了。可见曹操治军之严。在淯水兵败后,夏侯敦的手下兵勇趁乱掳掠,受到于禁严历制裁。被制裁者十分不满,反而诬告于禁带兵造反。然而

16、于禁依然如故竭尽全力整顿军马粮草迎战张绣。战后,曹操重赏了于禁,任命于禁将军为益寿亭侯,同时处罚夏侯敦治军不严之过。这可算是做到了赏罚公平。5.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在无数次的征战中,曹操不避箭矢,挡过斧钺,经常亲自带兵上阵,奋力与群雄厮杀。曹操曾经被兵卒擒获中,也被徐荣射中过肩膊,还被马超追杀得“割须弃袍”。曹操身先士卒,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激励了全军将士,无不死战。其中,“火烧乌巢”这件事情就更加凸显了他的亲力亲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从许攸的建议,知道淳于琼带兵驻守乌巢,虽然知道突袭凶多吉少、变数很大,但是曹操仍然决定亲自率5000精骑乘夜抄小路奔袭乌巢。正是在曹操置身其中、亲自督战

17、的精神感召下,他的兵士哥哥勇猛无敌,放火烧粮,把淳于琼一万多兵力杀得落花流水,把一万多车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至此,成为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奠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在濮阳城大战吕布,率领众将士入城,如此身先士卒,曹军士气十分高涨三、曹操反面形象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一)滥杀无辜,惨无人道“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 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

18、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曹操派手下接其父曹嵩往陈留避难,在路过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为结纳曹操。大设筵宴款待曹嵩。待曹嵩要离去时又特差都尉张闿,带将部兵五百护送。张闿等人本是黄巾余党,在护送过程中见财起义。将曹嵩一行百余全部杀害,取了财物。从此落草为寇。曹操得知其父被害。亲率大军向徐州问罪而来。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竟以城中无关此事的百姓作为祭父的牺牲品,足见其人之残暴。在收伏伏完时有此情节:操连夜点起甲兵三千,

19、围住伏完私宅,老幼并皆拿下;搜出伏后亲笔之书,随将伏氏三族尽皆下狱。华歆拿伏后见操。操骂曰:“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喝左右乱棒打死。随即入宫,将伏后所生二子,皆鸩杀之。当晚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朝野之人,无不惊骇。以上足可见其残暴。(二)猜疑多变、自私残忍曹操他的好猜忌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以后,急着想脱身,正巧途中遇到陈宫,于是两人一起逃亡。途中到了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家中,吕家满怀热情、盛情款待、关怀备至。可是曹操疑心重重,到吕家后看见伯奢很久才出来接待便开始心存疑虑;接着发现伯

20、奢急匆匆地离家而去便更加疑心;后来又听见后院有磨刀的声音,疑心大起;后来又听见有人说先绑起来再杀,曹操马上变了脸,不问青红皂白,将吕家八口全部杀害。最不可原谅的是,曹操发现杀错人之后,连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都没有放过,非斩草除根不可。孔融、崔琰、杨修、边让,他们四个人都是因为自己的言论触及到了曹操的敏感神经,最后被曹操满门抄斩;名医华佗妙手回春,曾经无数次医治好曹操的头风病,可谓手到病除,对曹操有大恩,最后只因为不愿赴召前往,竟也被曹操残忍杀害;直言强谏的荀彧、刘馥也先后被杀害。他们几个(特别是荀彧)曾无数次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忠效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都没有逃脱一死。正是由于曹操多疑,成就

21、了诸葛亮。曹操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疑是他吃败仗之原因。正如诸葛亮在智取汉中时对曹操的评价: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三)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不臣之心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

22、,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如果不是程昱即时劝谏,恐怕就连献帝本人也要被废黜了。此后,曹操权势更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只要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后快,马腾父子三人被诱杀,伏后,伏完为国捐生,耿纪,韦晃等五臣死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斩杀杨修”。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为人恃才放旷,屡次触犯曹操。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二人争宠斗智等,这些都被杨修一下子识破了,让杨修所帮助的一方完全能占据了上风。尽管表面上看曹操对杨修既

23、“称美”又“喜笑”,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却十分妒忌杨修,厌恶杨修,最后与刘备争夺汉中时,随便找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便将杨修斩杀了事。杨修的确是聪明,但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糊里糊涂地被杀害,将曹操心胸狭窄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四)虚假伪善,玩弄权术另外,曹操是惯于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曹操把虚情假意用到了极至,对

24、同窗好友亦是如此。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许攸来降”。官渡大战时,曹操与袁绍二军相持,曹操为军中军粮将尽而愁闷。此时袁绍的谋士、曹操的旧友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然后许攸就问曹操现在有多少存粮啊,曹操回答用一年绰绰有余。许攸笑说,只怕未必。曹操又说:起码也够半年。许攸冒火,拂袖而起,一边走一边说我诚心来投靠你,你却这样对我。曹操挽留说,你不要走,有话好好说,大军中的粮食还够用3个月。许攸洗刷道:大家都说你曹操奸诈,果然不假。曹操也大笑答道,你没有听说过兵不厌诈?于是挨着许攸的耳朵说军中还有一个月用的粮食。许攸高声大气地说,骗我是憨憨?你的粮食已经没有

25、了。曹操大惊,你怎么知道?由此可见曹操虚假伪善。许攸以诚相投,虽曹操表面上热情相迎,但接着一本正经的“真言”竟是满口假话。(五)奸诈狡猾,阴险狠毒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他谋杀董卓, 却被董卓看破, 于是倒转刀把, 跪下假作献刀的样子。他与袁术作战,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 他向仓官王建议用小斛分散, 结果搞得军中无人不怨。为平息众怨, 他便借王的头, 并告诉王说:“汝妻子吾自 养之,汝勿虑也。”这真是设下罪恶的圈套, 嫁祸于人, 还假作慈悲, 令人读后感到心惊胆战。祢衡辱骂了他, 他便借黄祖之手杀之。为清查在许都随耿纪谋反的余党, 他竟用讹诈的手段把站在红旗下面的三百人全部斩杀。

26、为防别人在他睡觉时行刺, 他杀了替他盖被的近侍,还诡称自己是在“梦中 ”。“杨修之死”更显曹操的奸诈无常。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擅花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修擅分酥吃,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曹操佯称常梦中杀人,某日果杀一帐前士卫。临塟前修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里,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经过几件事,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仍不露形于色,杨修一错再错,致使曹操已经起了要杀死杨修的心,但曹操仍然隐藏得很好,竟然连杨修这么聪明的人也全然没有察觉,最后终于被曹操借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可见曹操的奸诈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四、综合评价(一)集“奸”与“雄”于一身由

27、于曹操生活在纷乱的年代,道德礼仪失范,赘阉遗丑造成使得人性变得扭曲,家庭人情冷漠的烙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就了曹操两面性的独特性格,将善与恶、心胸宽广与狭隘、坚强与脆弱集于一身。罗贯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奸雄”二字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二重组合:奸与雄的天然组合,奸是雄者之奸,雄为奸者之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也最复杂,要想用两一句话给曹操性格下定论是非常困难的。曹操有“奸诈”的一面,这是他较为突出的性格特征。然而,就像“多愁善感”不能完全概括林黛玉一样,仅仅“奸诈”二字也不能把曹操的完整形象囊括无余。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一

28、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知人善任、不记前嫌、极富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他的“奸雄”本质,也是在那个动乱年代的他之所以纵横中原的重要原因。(二)乱世中的悲剧英雄曹操是亡命英雄、悲剧英雄,从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便可见一斑。曹操一生叱咤风云,直接领导参与了许多大战,有官渡之战大获全胜的壮举,也有赤壁之战惨败的教训,但是他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统一中原的大业。尽管曹操早年曾经叱咤风云,但是晚年却经历痛苦和折磨。一生的戎马征战,奔波劳累,加之难以挣脱的精神重压,无形压力,致使曹操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头风等各种疾病,噩梦缠身,他经常梦见

29、伏皇后、吉平、董贵妃等冤魂前来索命。曹操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复杂的心理冲突不可调和,肉体和精神最终都走向消亡,既是曹操本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从道德方面看,曹操的一言一行好像处处充满了矛盾,无法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从政治的需要出发去看待这个问题,都符合现实的政治军事利益。曹操的过人才干智慧与权术与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相结合,塑造了文学史上一种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不管大家对曹操是赞扬还是谩骂,不可否认的是,在三分天下的乱世时期,他依旧完成了建功立业的伟大壮举。对曹操而言,在乱世中玩弄权术可能是一种别无他法的选择。然而,曹操统一了中原,推动了历史前进,作

30、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显示了其壮大的政治情怀和崇高精神。所以说,曹操是生在乱世中的悲剧英雄。(三)“拥刘反曹”思想的反面典型曹操所生活的三国时代,造就了他这样一个人物。三国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里的人物,个个武勇智术,瑰伟动人。三国演义中非常明显的“拥刘反曹”思潮有着深远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三国以后的各个朝代,历代史家和统治者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不同政治需求或采取“拥刘”,或采取“拥曹”。实际上,这种“拥刘”与“拥曹”之间的争论只不过是封建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为统治政权争取正统地位,所以三国演义中蕴含浓厚的“拥刘反曹”思想。小说中,许田射猎、曹丕废帝、董承奉

31、诏、刘备正位等众多故事情节都流露出非常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民间的“拥刘反曹”思潮日渐鲜明。特别是在宋元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偏处西南一隅的蜀汉被大家当作是汉族政权的象征,而曹魏盘踞中原,则被大家视为是汉族政权的篡夺者。民间的“拥刘反曹”情结反映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贫苦百姓渴望明君贤相。宋元时期,广大社会民众饱受压迫摧残。他们无法通过自身改变现实,也不知道生活的出路在哪里,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掌握有国家政权的国君和文武将士身上。恰恰刚好,蜀汉君臣的贤明、仁义正好一代代流传下来,非常符合民众对明君贤相的希望和渴求。相反,曹操的奸诈、残忍又恰恰是广大百姓所厌恶和恐惧的。蜀汉君臣作

32、为民间理想君臣的化身,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在文艺创作中不断被美化;曹操则作为百姓眼中残害人民的君主代表,也在民间到处流传,却在文艺创作中不断被丑化。,罗贯中生活在元明之际,处于社会底层,经历了动乱的社会环境,受到民间“拥刘反曹”思想的严重影响,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用小说的方式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深深地熔铸于三国演义中。可以肯定,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典型正面人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智谋与武勇。然而曹操却实实在在地作为一个反面人物被作者塑造,表现为“腹隐机谋”,他的多智被解读为狡诈。曹操独具智慧,加上他善于运用人才,所以能在三国这个纷争时期所向披靡,人心所向,无往不胜,最终稳居中原。曹操既是一

33、个领导者,还是一个军事家,武勇智术,各方面能力无所不超出常人。无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和电视剧塑造了多少传奇人物,也不管作者是如何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条件把曹操的形象往反面人物塑造的,但是任何人都具有两面性,如今的大多数人受到封建纲常教化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曹操的做法有背伦理,但是在否定曹操的同时请不要掩盖他的个人精神魅力、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国家分裂、封建纲常、性格多疑,这些都真真实实地造就了曹操的悲剧人生。的确,与刘蜀集团的正义君子相比较,曹操是显得矮了点,但是都无法掩饰其身上所自然散发出来的雄心与霸气。矮矮的尺度,一点儿也不影响他思想的高度、思考的角度、思维的广度、决策的正度、发展的进度、干事

34、的力度、法治的制度、宏大的气度、翩翩的风度、敬业的态度、影响的深度、文学的厚度,更不影响曹操最终建立起一个泱泱大国。参考文献:1陈寿.三国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2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6.3易中天.易中天评三国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4郭素媛.论明清时期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诠释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顾学颉.三国演义所塑造的曹操N.大公报,1954.6陈涌.三国演义J.文学研究集刊,1955.7周立波.谈三国演义J.文艺学习,1955.8顾肇仓.关于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J.新建设,1956.9袁世硕.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J.山东大学学报,1959(2).10沈伯俊,胡邦炜.略论“为曹操翻案”J.社会科学研究,1982(5).11刘敬圻.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J.文学评论,1980(2).12李庆西.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J.文学评论,1982(4).13许建中.试论曹操性格的二重组合J.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14陈继征.论曹操的“奸”与“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