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2963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 要目前低碳产业迅速发展,也减轻全球资源的浪费,低碳不只是一种潮流,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国际上的重点问题,而作为生存之本的土地,在产业低碳化下的优化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强劲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需要以创新精神去分析回顾,探索研究,并寻找出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措施。本文是在在产业低碳化的大背景下,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的对策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低碳经济

2、和土地利用相关的理论介绍和分析,为课题后续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在土地优化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铺垫,最后一部分就是对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地利用;优化;对策;天津目录摘 要1第一章 绪论31.1 研究背景和意义31.1.1 研究背景31.1.2 研究意义41.2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41.2.1 国外研究综述41.2.2 国内研究综述51.3 本文内容结构6第二章 低碳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72.1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相关理论7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72.1.2 低碳经济的理论依

3、据72.2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相关理论82.2.1 土地利用的内涵82.2.2 土地利用相关理论92.3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内容10第三章 天津市土地利用分析123.1 天津市土地利用特征和结构123.2 天津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43.2.1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亟待调整143.2.2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不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143.2.3 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4第四章 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164.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164.1.1 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土地利用164.1.2 节约集约用地,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174.2、采取差异化的土地供给模式174.3未利用地的

4、保护性利用184.3.1 综合利用盐田资源184.3.2 合理开发海滩涂资源19总结19参考文献20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在全世界各国都认同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背景下,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得到各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识。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人类的一种理性权衡,倡导一种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关系。2010年10月,我国发布了控制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10年之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0年下降45%至50%,并计划将其纳入约束性指标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因为中国现在

5、处于快速发展的比较特殊的时期,经济增长与环保二者之间矛盾越来越剧烈,就现在仅采取通常的低碳调控政策,实现上述目标的困难程度很大,亦可说是将付出巨大的高碳转向低碳的成本代价,结合使用土地利用的优化对策、改变土地利用的旧的方式可以在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帮助产业、能源的结构调整,是中国履行并积极达成自愿性减排的诺言,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可循环发展。在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广大背景下,怎样使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够在数量上最合理并且最有效地进行组合或者配置,使其能够得到最充分有效地利用,以及与此同时兼顾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这一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伴随着我国社会低碳

6、经济的发展,怎样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有效运行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指出,约10.5亿吨土地利用方面二氧化碳排放被忽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容量变多引起了更加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大作用。根据世界性的能源组织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和非常有名的碳的可循环研究学家的大致计算:1849-1999年之间的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和方式的转变及其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所有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是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配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陆续有一批大项目上马,能源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以结

7、构性节能为突破口,把握好新项目上马引起的能源需求增量效应,统筹原有项目引起的能源需求存量效应,是关系到“十二五”期间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18%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关键。国内在经济增长的低碳化的研究方面主要是以庄贵阳为首的。她的理解是,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能源效率提高和优化清洁能源的结构方面,关键内容是能源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希望能够促进减缓气候变化并且增进社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依靠能源技术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措施,来进行一次新能源革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可循环性,尽量减轻环境的负担,应对气候的变化。1.1.2 研究意义据资料显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着

8、重要的影响含,其影响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排放量。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响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目前由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管理体系建设不规范、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高碳排放应加以改善和优化,进行创新型土地利用模式。本文认为,土地利用要适应产业低碳化的发展要求,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共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确保环境的保护,两手都要硬、都要抓,这就要求须采用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确保土地利用 “高效率、低排放、高效益” 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低碳化的背景下,探索土地优化利用对有效减少我国各产业的碳排放和促进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有着重要的

9、意义,是一件造福于民、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1.2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1.2.1 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关于农业区位理论的“杜能圈”的提出是最早提出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的学术研究,其后还有工业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等等,由于在这一时期一直到二战,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地矛盾还不是特别尖锐,所以提出的关于土地利用的理论均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理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实践经验或者经验人士的判断来划分各类土地用途,如美国使用“土地利用分区图”来确定各类土地的利用类型,根据分区图将农业生产区划分为小麦带、玉米带等等,这种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别方法至今还对美国农业生产有极为

10、深刻的影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化建设用地增加和农用地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开始渐渐得到重视和学者的研究。在此以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出现了可持续观念,如在1993年颁布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南中,FAO明确指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选择;此后荷兰人范奈尔认为土地规划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可持续环境下的土地保护和土地的最佳利用。进入21世纪以后,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目标的“精明增长理论”也得到了西方多数国家的认可。这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

11、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等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开始运用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中来,如赫尔曼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以生态环境要求为主要限制条件,对乡村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文塔拉利用GIS 和多目标规划法来研究土地利用中引起的用地矛盾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解决的策略。1.2.2 国内研究综述在我国最早关于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的研究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但是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研究比较细致则是在北宋时期,在北宋时期东京城已经进行了对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休憩用地等用地较为细致的划分和规定,其中对于各用地的面积和区域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划。 现代我国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数以调差

12、为主,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才逐渐得到应用。由于我国地域广泛,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呈现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研究地域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在对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使用的方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样性,如孙宏义等运用有报酬的Markov模型对尧勒甸子村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张洪江、王斌瑞等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确定黄土梁状丘陵区各类农业用地的比例;张明运用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严金明以南京市为例,利用线性规划法对南京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潘竞虎等运用LP-MCDM-CA 模型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结

13、构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董品杰运用多目标遗传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龚间周等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度模型,对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王世忠、刘卫东用NSGA 模型对舟山市定海区土地数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吴次芳等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赵娅奇等对生态绿当量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研究等等,总之二十世纪就是年代以后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且使用的方法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在研究地域的选择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学者研究的地域大都是一些代表性的地区。如刘彦随对山地的格局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研究;黄以柱对根据黄河故道区域土地类型和农业适宜性,提出了该区

14、域土地利用合理化的结构和对策;张勃等对分水后黑河中游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进行和研究;张军涛、杨荫凯对唐山土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宋戈等对哈尔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优化结构进行了研究等等。1.3 本文内容结构本文是在在产业低碳化的大背景下,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的对策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低碳经济和土地利用相关的理论介绍和分析,为课题后续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在土地优化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铺垫,最后一部分就是对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提出的

15、一些建议和对策。第二章 低碳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2.1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相关理论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一个复合词,一是“低碳”,二是“经济。低碳是针对当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导致的高碳排放量而提出的,其最终要达到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化石能源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这就要求在最低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到

16、达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好找,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二是从积极调整原先的经济结构,有资源消耗性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2.1.2 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在六十年代有国外学者提出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首次将“脱钩这一概念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中来,是最早的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所谓脱钩理论其主要是用来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17、工业发展初期的时候,经济总量随着资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变化,经济增长时物质消耗并不同步增长,而是略低、甚至开始呈下降趋势,出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通过对四十二个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的“脱钩”理论。经济学界对这种现象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从环境赋予商品性质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在相对贫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的远远大于对环境这种商品的需求,对环境的需求低,导致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环境的日益恶化,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基本的生活资料都得到满足了,人

18、们开始重视环境这种商品,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往的发展观与消费观改变被改变,这样使得环境的质量得到提高。还有一种解释是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的,认为在初期随着经济规模增大,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消耗资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废弃物被排放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中,使得环境的整体质量下降,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由于技术水品的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升级,从能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温室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量得到控制,还有相关的净化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产生,这些都降低了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2.2 土地利用的内涵

19、及相关理论2.2.1 土地利用的内涵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其目的是从土地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保护土地的良好生态系统,即实现经济目的和生态目的。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是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优化利用是在土地利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结合土地资源的本身特性,更加合理的安排和空间布局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维持

20、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2.2 土地利用相关理论1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威廉发现一定面积的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土地生产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英国威斯特在其资本用于土地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此后西方经济学家以英国的马歇尔、美国克拉克、萨缪尔森、德国奥多尔布林克曼等的著作作为代表,对这一规律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拓展。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规律在正常情况和一般条件下,应该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

21、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因此,要使土地产出更多的产品,提供最大收益,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土地报酬规律的作用,合理组织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土地报酬递减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理论基础,所谓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方式。2区位原理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

22、布及其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旨在探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和法律。区位理论将土地区位直接或间接作为影响一、二、三产业及城市区位配置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场所和载体,从事的活动不同,使之在空间上表现出的利用类型不同,使得不同地块之间不仅有距离和方位特征,还具有与各种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可把土地区位作为条件分析研究一、二、三产业及城市的空间配置,又可以把一、二、三产业及城市的空间配置、自然因素等作为区位条件,来分析研究这些条件在土地上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相互组合对土地发生的影响和由其形成的土地空间分布规律。区位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实

23、力配置就必须根据产业、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要求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减低土地利用环境负外部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符合地经济发展模式对土地利用的要求。3可持续发展理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构想,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的关注。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生态破坏的苦果,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发展理

24、念。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的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能源的节约,是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发展,并提出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等原则,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注重经济发展的实现以及环境保护得同步性,因此可以作为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的有力理论基础。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促使土地利用向生态集约型方式转变。2.3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内容概括的说土地利用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25、所谓土地利用间接碳排放主要指诸如交通用地尾气、居民区取暖、工矿用地工艺排放等等,就是各类型土地上所承载的人为碳排放,是不同用地类型上的人为碳排放;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又分为土地利用类型保持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的碳排放,换言之就是指土地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或生态系统碳汇所驱动的碳排放和由于土地利用和覆被类型转变,导致生态系统类型更替造成的碳排放,如采伐森林、建设用地扩张、围湖造田、草场退化、养分投入、农田耕作、种植制度的改变等。从土地利用直接和简介碳排放的内容可见,以土地为载体的任何承载物所,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形式,都对碳排放产生重大影响。在产业低碳化的背景下,为建立综合性的土地管理机制,

26、实现土地利用的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土地利用应顺应低碳经济型发展模式的要求,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构成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土地利用措施。第三章 天津市土地利用分析3.1 天津市土地利用特征和结构天津市由于其特定的区域位置,其土地利用的特征有土地利用率比较高、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比较低、耕地质量比较差、耕地后备资源比较少、湿地面积比较大、较丰富的盐田资源和较丰富的滩涂资源等特征。表3-1为天津201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根据传统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由表可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表3-1 天津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三大类一级类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

27、44563037.4园地372643.1牧草地6040.1林地365833.1其他农用地18799115.8小计70807259.4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273417.9盐田404433.4特殊用地66030.6交通用地182011.5水利设施用地655765.5小计34355728.8未利用地小计14010311.8总计合计1191732100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大都市地区,作为全国模范应该引入生态用地的概念,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为更好的分析,土地的利用情况,我们对其重新进行调整,划定为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四大地类,具体见表3-2所示。对表3-1

28、的数据重新进行归类发现,如图3-1所示,表明只有百分之四的土地没有利用土地,表明天津多数土地已被开发利用,后续的城市化进程中将面对土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压力。与日本三大都市圈比较(见表3-3),日本三大都市圈农用地和自然空间的比例是百分之七十五,天津是百分之七十四,与其接近,但内部结构正好相反,日本三大都市圈森林和开敞空间占62.9,天津生态用地占15,天津农用地占55,日本三大都市圈农业用地占12.3,可见天津在土地利用上与日本三大都市圈的不同之处是生态用地比例太低而农用地比例太高。与国内主要发达城市比较,如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不同之处还在于天津的生态用地比例太低而农用地比例太高。表3-2

29、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地类种类农用地耕地、园地、苗圃、牧草地、沟渠、坑塘水面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工建筑物生态用地林地、水面、苇地、滩涂、沼泽地未利用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地、田坎图3-1 201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表3-3 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土地利用情况类型比例面积农用地森林和开阔空间道路城市居住城市工业其他城市用地其他非城市用地19905350013.563.94.35.81.12.88.620005430012.763.94.36.11.12.89.020105360012.362.94.36.31.13.29.53.2 天津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上一节中介绍

30、天津的土地利用类型,初步的可以判断天津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亟待调整、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不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3.2.1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亟待调整天津市的土地利用情况无论和日本的三大都市圈还是国内发达的城市比较,最大的缺点都是生态用地比例太低而农用地比例太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重大变化,原先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有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局部调整规划日益增多,因此迫切需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改变原先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立新的土地利用空间模式。3.2.2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不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近年来,虽然天

31、津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周边发达的城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同的产业结构使得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同;二是天津市的土地集约程度低,其中建设用地中大多数在村庄居民点、盐田和特殊用地中,其分布区域广,经济效益低下,城镇化进程推进缓慢,迫切需要加快城镇化推进速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3.2.3 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天津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相应地,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十分强劲,全市新增的建设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耕地转用。其中津南、西青、东丽主要是为了承

32、接中心市区人口和产业的大规模扩散,在原有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大量的耕地转做建设用地。目前天津市已没有可供发展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这个问题将影响天津能否更好地带动区域发展,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发展定位。特别是,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不断深入和一百万吨乙烯、港口、区域综合交通设施、千万吨炼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上马建设,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已难以满足建设用地增长的需要。第四章 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在产业低碳化下对土地优化利用研究不仅单纯的做到降低

33、碳排放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重要的是还要兼顾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方面,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达到经济快发展、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土地高效益利用的格局。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针对天津土里的利用情况,给出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的建议,旨在限制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4.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第三章已经对天津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调整天津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用地类型,满足“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要求。“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城市发展主轴、两个主要城镇发展带和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的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

34、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旨在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我国北方的生态城市。4.1.1 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土地利用一般来说产业政策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部分组成,我们常说的调整产业结构就是其中一部分。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或城市其产业结构的排序一般为三、二、一,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因为第三产业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一般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的调整目标在促进布局的集中和技术结构的升级。通常情况下,产业的适度集中布局有利于发挥集聚效益、规模效益,

35、从而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还有高技术产业的土地占有率明显低于粗放型产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实际就是将产业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政策有利于土地利用布局的适度集中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有利于各类管理、有利于控制各类污染的排放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4.1.2 节约集约用地,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我国就制定了科学发展观,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在土地开发、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中国特大城市之一的天津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上滨海新区已经进入国家规划范围,这扩张式的

36、发展速度更会加快。目前,如何有效地通过科学的管理,使土地利用强度、结构和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协调,是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长期任务。因此,滨海新区建设的重点是转变土地用途的方式,优化配置土地利用和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以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为了促进发展的建设用地存量和满足滨海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需要,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用地需要通过集约化经营,土地置换等资源整合的方式予以解决解决。塘沽,汉沽,大港新的城市功能调整,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益,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项目,根据级差地租的要求,优化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结合到传统的重化学工业老厂房,仓库,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城市开

37、发强度,提高土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结合新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群”和“村庄规模”,改变工业园区,调整现有的一些村庄和城镇布局,适当合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2、采取差异化的土地供给模式 差异化的土地供给政策对市场需求产生抑制或鼓励作用,对土地供给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有效政策,可以有效引导投资方向和影响投资强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从而对宏观经济布局产生影响,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产业结构不同,碳排放量就可能相去甚远。扩大低碳经济投资规模并压缩高碳项目用地面积是土地参与低

38、碳经济构建的主要手段。通过限制对高碳产业项目用地的供应,调节土地配置的总量和各类产业的用地结构、用地规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使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方向转移。具体可采用如下措施:1、限制碳效率低的产业用地,保障碳高效率的产业用地。“低碳”的最终目标是同国家的其它各项方针政策一样,都是要最终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在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以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掀起全民低碳生活新高潮,推动社会向节能型方向发展。2、限制高碳排放产业用地面积,扩大低碳排放产业用地的供应。政府在土地审批的过程中,按照发展低碳产业

39、结构的要求,要严格控制高碳排放行业的占地规模,提高新增用地的审批门槛。优先保障低碳排放的产业的用地面积,如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它一些占地面积小且附加值高的产业。同时政府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项目用地在政策上也要予以支持,保证其产业的持续发展。3、差别调控地价。为了达到减排的目的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的用地,除了在土地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外,政府还能在土地信贷、土地抵押等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简化低碳产业项目融资用地审批。目前,云南省的各类产业用地基本上都是在价格上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低碳经济产业大都是新兴产业,在没有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是无法与传统的大型高耗能企业相竞争的。这就需要政府灵活调

40、配低碳项目用地的价格政策,以土地价格为杠杆,结合多种税费优惠政策措施,通过土地价格来调节投资方向,可以直接促进低碳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4.3未利用地的保护性利用4.3.1 综合利用盐田资源从图3-1中可知天津目前的有百分之四的未利用地,其中盐田就是重要的一部分,盐田是天津市重要的建设用地后备资源,也是天津市的特色资源之一。目前,盐田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晒盐工艺,据有关统计和报导每平方米产值仅三元,可见产出效益之低。随着天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天津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为了城市建设将不可避免占用部分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盐田资源。盐田的综合开发利用要近远期结合,充分考

41、虑新技术应用,应用新技术改良盐业生产工艺流程,利用较少的盐田保证甚至提高盐业生产能力。在保证盐业基本生产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安排地将部分盐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从盐田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盐田可以作为发展其他产业所需建设用地的后备资源;从盐田进行生产的特点来看,其类似于第一产业生产,应考虑在满足基本盐业需要的前提下从第一产业用地中分离出来提高盐田资源的利用效率。4.3.2 合理开发海滩涂资源海洋海涂俗称海涂、滩涂,主要是指淤泥质海岸的潮间带浅滩,广义的海涂还包括未被开发的生长着一些低等植物的潮上带及低潮时仍难以露出水面的水下浅滩。天津市现有海滩涂30200公顷,分布在

42、九十三千米的海岸线上,结合岸线的分配使用,按照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合理开发海滩涂资源,适度围海造地,拓展港口以及其它用于其他建设用地,在开发同时要划定必要的滩涂保护区,保护和改善近海生态环境。总结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国际上的重点问题,而作为生存之本的土地,在产业低碳化下的优化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指出了天津市目前在土地使用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数据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对策,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采取差异化的土地供给模式和对未利用地的保护性利用,虽然本文力图做全面的介绍,但是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研究的对策不免有多漏洞。参考文献1许恒

43、周,郭忠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4)2戴尔阜,吴绍洪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1)3周裕锋我国中心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4潘竞虎等. 基于LP-MCDM-CA 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天水市为例J.山地学报,2010,28(4 ):407-414. 5 曹顺爱. 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 6 龚建周,刘彦随,张灵. 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其潜力J.地理学报,2010 7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8张春华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发展之路JWTO经济导刊,2009.5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